夏夜,張家莊。
村民剛熱熱鬧鬧地吃完了飯,收拾完餐桌後,便各自迴家休息。
此時吹來了一陣涼風,大皇子幹脆坐場院乘涼,並與張敏等人延商議著後續的發展。
而幾十位親衛則散在各處負責安全警戒,避免他們的談話內容被人聽了去。
大皇子率先說道:“待秋收之前,父皇肯定會命我率軍北上,這次棄地守城之計說起來沒什麽難度,我最擔心的還是有人裏通外敵……”
將士最怕的就是麵對強敵之時,卻有利劍從後背刺來,但依據之前的情況,這種事定然還會發生,所以他表麵打算去守城,但暗地裏卻打算利用自行車的機動性繞到敵後,燒掉蠻族的冬牧場,如果能毀掉他們的老營盤就更好了。
張敏算算大皇子到達北地的時間,正好是江南秋收後,到了那時顧警言恐怕又迴到了京城,說不定還會出什麽損招,真是令人不得不防。
她叮囑道:“殿下北上之時,帶上我改良過的火藥,比軍中自製的強些,另外我最近試做了一些壓縮幹糧和牛肉幹,輕便攜帶又頂餓。”
張良才聽了不禁哀嚎一聲,“啊~為什麽我和十七要去買糧啊,這差事交給別人不行嗎?”
“此事關係重大,”大皇子鄭重道:“你們盡量多運一些糧迴來,如果顧警言還要一力推進新政,怕是會引起朝野動蕩,咱們手裏有糧,心中不慌,至少能從容應對。”
李哲極讚同他的意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海外購糧可是重中之重。”打仗嚴格說來就是打後勤。
張良才還待爭辯,卻被十七一把拽著坐下,“殿下又不是正麵進攻,用不著你當急先鋒,還是老實跟著哥去南洋吧。”
“我倒不是怕吃生蟲的餅子,”張良才嘟噥道:“隻恨不能手刃仇敵。”上迴北蠻追得他滿草原逃命,這個仇還沒報呢。
張敏勸慰道:“以後還有機會的,如今國家處處缺糧,你的任務不知道有多重要呢。”
“我也就發發牢騷,殿下啊,下次若是殺到北蠻去,可一定要帶上我啊。”
大皇子笑道:“你還是參將呢,想跑也跑不了。”
璀璨的星光下,大夥又商議了一些具體的行動流程,直到玉兔偏西方才散去。
此後一段時間,張良才和親衛們一起學習騎車,張敏則忙著製作改良火藥,並讓村裏的匠人在生產自行車之餘,用薄鋼做了許多手雷殼子。
大皇子好奇地問她,“這個圓圓的,上麵有花的玩意是幹什麽用的?”
“我做的黑火藥爆炸威力比較大,若是將火藥放置其中,再塞上鐵刺,而後外置引線,點燃時破片、鐵刺在衝擊力的作用,瞬間刺入人體,老慘嘍。”
沒有抗生素的時代,稍有不慎小傷口都有可能導致嚴重感染。
“咦?這個好,”大皇子拿起殼子掂了掂,高興道:“那就多做點!”
其實朝中的火器不少,但就是受火藥配方影響,威力不大,張敏改良地的火藥,經測試確保沒有問題後,這才大量購置原料,統一調配好再裝進木桶。
張家莊眾人正在忙忙碌碌地搞生產,而顧警言則是在江南大肆查賬,但凡查出常平倉沒糧的,又是謝黨一派的人,從下往上一路查到底。
有嫌疑的官員先行關押,而後連人帶著證據直接送到京城,著有司衙門細細審問,主打一個幹脆利落。
眼看著他送來的嫌犯越來越多,不僅謝必和一黨急了,就連永安帝也急了。
如今江南已經動蕩不安,顧警言此番動作太大,如果基層官員都被整沒了,那誰來管理百姓、治理流民?
謝必和則是擔心顧警言趁此機會,清除異己,安插自己人,於是立刻奏請皇帝,將顧警言趕緊調迴京來,可不能讓他再拿著尚方寶劍到處逞威風,看起來跟條瘋狗似的。
自各豪門大族在城外設立粥棚後,米鋪重新開張,米價也隨之開始下跌,江南百姓暫時安穩下來,此時顧警言離開並不會出啥茬子。
顧警語這段時間一直跟在兄長身邊,看到他的所做所為,不解道:“兄長就不怕得罪人嗎?”
在官場上,大家都講究花花轎子人抬人,你一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顧警言如此不講情麵的做法,等於四處樹敵,以後就算迴到朝堂,怕也是舉步維艱。
“自我離開京城到江南已經許久了,如果不搞點動靜出來,謝必和那個老狐狸還不知道背後搞什麽鬼呢。”
好不容易入了內閣,不怕屍位素餐,就怕皇帝發現有他、沒他一個樣,到時候幾人一決定,趁他不在換個內閣大臣,顧警言到時找誰說理去。
顧警語以前還羨慕哥哥位高權重,朝堂之上一唿百應,沒想到竟也如履薄冰,“那接下來會怎麽樣?”
“想必調我迴京的聖旨已經在路上,不日我就要返京,以後顧家就辛苦你了。”
顧警語感動得眼淚花花,“相比於大哥的殫精竭慮,小弟何來辛苦一說。”
顧警言拍了拍他的肩頭,“為兄雖在京二十來年,但從沒忘了鬆花府才是根本所在,以後務必督促族中子弟努力上進,不然隻靠我一人實在是獨木難支。”
“是!”顧警語謹遵兄長教誨,心下打定主意,以後哪怕是旁支庶出,隻要有讀書天份的,一律過繼給嫡支。
果如顧警言所料,幾日後聖旨來了,命其即刻返京。
顧警言接旨後送走了傳旨的太監,順手將聖旨交給顧警語,“拿去祠堂好好供起來。”
在京的時候他倒是經常收到聖旨,但對於鬆花府的顧家來說,還是頭一次見到實物,這無疑是一種榮耀,激勵著顧家學子跟著前人的腳步走進朝堂。
顧警言不敢耽擱,即刻由碼頭坐船返京,十幾日後,當他抵京時,正趕上大皇子率軍出城北上。
他問前來迎接的秦經業,“殿下的腿腳好利索了嗎?”
秦經業深施一禮,恭敬道:“迴大人的話,殿下雖未病愈,但報國之心不減,已經坐著馬車出城了。”
顧警言心下氣惱,還是晚迴來了一步,但麵上故作輕鬆換了話題,“最近你教導二皇子怎麽樣?”
“實在慚愧,二皇子學貫古今,熟讀經史,下官不能及也。”
顧警言不禁有些飄飄然,要知道二皇子的學業主要由他教授,秦經業此言明著是誇二皇子,實則暗地裏還是誇他。
哎呀~這個年輕人不錯,很有前途嘛。
村民剛熱熱鬧鬧地吃完了飯,收拾完餐桌後,便各自迴家休息。
此時吹來了一陣涼風,大皇子幹脆坐場院乘涼,並與張敏等人延商議著後續的發展。
而幾十位親衛則散在各處負責安全警戒,避免他們的談話內容被人聽了去。
大皇子率先說道:“待秋收之前,父皇肯定會命我率軍北上,這次棄地守城之計說起來沒什麽難度,我最擔心的還是有人裏通外敵……”
將士最怕的就是麵對強敵之時,卻有利劍從後背刺來,但依據之前的情況,這種事定然還會發生,所以他表麵打算去守城,但暗地裏卻打算利用自行車的機動性繞到敵後,燒掉蠻族的冬牧場,如果能毀掉他們的老營盤就更好了。
張敏算算大皇子到達北地的時間,正好是江南秋收後,到了那時顧警言恐怕又迴到了京城,說不定還會出什麽損招,真是令人不得不防。
她叮囑道:“殿下北上之時,帶上我改良過的火藥,比軍中自製的強些,另外我最近試做了一些壓縮幹糧和牛肉幹,輕便攜帶又頂餓。”
張良才聽了不禁哀嚎一聲,“啊~為什麽我和十七要去買糧啊,這差事交給別人不行嗎?”
“此事關係重大,”大皇子鄭重道:“你們盡量多運一些糧迴來,如果顧警言還要一力推進新政,怕是會引起朝野動蕩,咱們手裏有糧,心中不慌,至少能從容應對。”
李哲極讚同他的意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海外購糧可是重中之重。”打仗嚴格說來就是打後勤。
張良才還待爭辯,卻被十七一把拽著坐下,“殿下又不是正麵進攻,用不著你當急先鋒,還是老實跟著哥去南洋吧。”
“我倒不是怕吃生蟲的餅子,”張良才嘟噥道:“隻恨不能手刃仇敵。”上迴北蠻追得他滿草原逃命,這個仇還沒報呢。
張敏勸慰道:“以後還有機會的,如今國家處處缺糧,你的任務不知道有多重要呢。”
“我也就發發牢騷,殿下啊,下次若是殺到北蠻去,可一定要帶上我啊。”
大皇子笑道:“你還是參將呢,想跑也跑不了。”
璀璨的星光下,大夥又商議了一些具體的行動流程,直到玉兔偏西方才散去。
此後一段時間,張良才和親衛們一起學習騎車,張敏則忙著製作改良火藥,並讓村裏的匠人在生產自行車之餘,用薄鋼做了許多手雷殼子。
大皇子好奇地問她,“這個圓圓的,上麵有花的玩意是幹什麽用的?”
“我做的黑火藥爆炸威力比較大,若是將火藥放置其中,再塞上鐵刺,而後外置引線,點燃時破片、鐵刺在衝擊力的作用,瞬間刺入人體,老慘嘍。”
沒有抗生素的時代,稍有不慎小傷口都有可能導致嚴重感染。
“咦?這個好,”大皇子拿起殼子掂了掂,高興道:“那就多做點!”
其實朝中的火器不少,但就是受火藥配方影響,威力不大,張敏改良地的火藥,經測試確保沒有問題後,這才大量購置原料,統一調配好再裝進木桶。
張家莊眾人正在忙忙碌碌地搞生產,而顧警言則是在江南大肆查賬,但凡查出常平倉沒糧的,又是謝黨一派的人,從下往上一路查到底。
有嫌疑的官員先行關押,而後連人帶著證據直接送到京城,著有司衙門細細審問,主打一個幹脆利落。
眼看著他送來的嫌犯越來越多,不僅謝必和一黨急了,就連永安帝也急了。
如今江南已經動蕩不安,顧警言此番動作太大,如果基層官員都被整沒了,那誰來管理百姓、治理流民?
謝必和則是擔心顧警言趁此機會,清除異己,安插自己人,於是立刻奏請皇帝,將顧警言趕緊調迴京來,可不能讓他再拿著尚方寶劍到處逞威風,看起來跟條瘋狗似的。
自各豪門大族在城外設立粥棚後,米鋪重新開張,米價也隨之開始下跌,江南百姓暫時安穩下來,此時顧警言離開並不會出啥茬子。
顧警語這段時間一直跟在兄長身邊,看到他的所做所為,不解道:“兄長就不怕得罪人嗎?”
在官場上,大家都講究花花轎子人抬人,你一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顧警言如此不講情麵的做法,等於四處樹敵,以後就算迴到朝堂,怕也是舉步維艱。
“自我離開京城到江南已經許久了,如果不搞點動靜出來,謝必和那個老狐狸還不知道背後搞什麽鬼呢。”
好不容易入了內閣,不怕屍位素餐,就怕皇帝發現有他、沒他一個樣,到時候幾人一決定,趁他不在換個內閣大臣,顧警言到時找誰說理去。
顧警語以前還羨慕哥哥位高權重,朝堂之上一唿百應,沒想到竟也如履薄冰,“那接下來會怎麽樣?”
“想必調我迴京的聖旨已經在路上,不日我就要返京,以後顧家就辛苦你了。”
顧警語感動得眼淚花花,“相比於大哥的殫精竭慮,小弟何來辛苦一說。”
顧警言拍了拍他的肩頭,“為兄雖在京二十來年,但從沒忘了鬆花府才是根本所在,以後務必督促族中子弟努力上進,不然隻靠我一人實在是獨木難支。”
“是!”顧警語謹遵兄長教誨,心下打定主意,以後哪怕是旁支庶出,隻要有讀書天份的,一律過繼給嫡支。
果如顧警言所料,幾日後聖旨來了,命其即刻返京。
顧警言接旨後送走了傳旨的太監,順手將聖旨交給顧警語,“拿去祠堂好好供起來。”
在京的時候他倒是經常收到聖旨,但對於鬆花府的顧家來說,還是頭一次見到實物,這無疑是一種榮耀,激勵著顧家學子跟著前人的腳步走進朝堂。
顧警言不敢耽擱,即刻由碼頭坐船返京,十幾日後,當他抵京時,正趕上大皇子率軍出城北上。
他問前來迎接的秦經業,“殿下的腿腳好利索了嗎?”
秦經業深施一禮,恭敬道:“迴大人的話,殿下雖未病愈,但報國之心不減,已經坐著馬車出城了。”
顧警言心下氣惱,還是晚迴來了一步,但麵上故作輕鬆換了話題,“最近你教導二皇子怎麽樣?”
“實在慚愧,二皇子學貫古今,熟讀經史,下官不能及也。”
顧警言不禁有些飄飄然,要知道二皇子的學業主要由他教授,秦經業此言明著是誇二皇子,實則暗地裏還是誇他。
哎呀~這個年輕人不錯,很有前途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