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城內很不太平,民間傳言說是有一幫飛賊,專門劫官濟民,搞得城內但凡有點官職的都人心惶惶,生怕被賊人盯上。
事關官員的安危,京城的職能部門迅速行動起來,五城兵馬司被勒令加強巡查。
刀容的丈夫王直,早已調到南城兵馬司,每日帶著兄弟來迴在街麵上巡視,配合著其它衙門抓捕嫌犯。
有時候他會來到恆豐樓,提醒張敏,“小姐需得小心,晚間務必緊閉門鎖,若是遇到敵人不可力敵,劫了些許財物不妨事,就怕傷到性命。”
張敏好奇地問他,“我也聽客人提過,說是賊人隻在內城一帶活動,他們劫了誰家?”
王直的消息可比流言可靠多了,他小聲道:“實際上也沒劫什麽財物,隻是做法忒缺德了……”
原來這潑飛賊就是以張良才為首的大皇子親衛,他們的武藝都是在軍中打磨過的,自然不俗,經常趁著宵禁時分,來到皇子府或是各大臣宅第。
他們既不偷銀子,也不偷人,就是夜深人靜,大家都睡得正熟時,往主院扔一掛鞭炮,或是往廚房的菜蔬上灑點巴豆粉啥的。
尤其是跟著顧黨走得近些的大臣家,都是重點照顧對象,鞭炮一響好人都會嚇出病來,更別說這些上了年紀的大臣,沒兩日一個個眼底烏青。
至於巴豆粉的功效,看看顧警言有多慘就知道了。
在早朝之時,顧警言生怕人有三急,在禦前出醜,往往隻喝一碗參湯補補元氣,偏偏人參上灑了不少巴豆粉。
上朝後他感覺肚內翻江倒海,強忍了許久,最終還是被一個屁給騙了,頓時惡臭四溢,他再也顧不得什麽個人形象,急捂著屁股跑出殿外。
禦史本想治他一個禦前失儀之罪,還是永安帝覺得事有反常,招來錦衣衛指揮使徐前問話,方才知道城內竟然出了這麽一檔子事。
“誰幹的?好好查一查,”永安帝明顯感覺這事與上迴康王遇刺案有些關係,遂又道:“看看大皇子在幹嗎?”
當天錦衣衛全體連家都沒迴,蹲守在各個路口,好在天氣不冷,倒也捱得住,隻是林如流早已得了線報,通知了張良才等人。
錦衣衛們苦等了一夜沒有結果,熬得哈欠連天,眼睛布滿血絲,倒是各個大臣難得睡了個安穩覺,紛紛要求錦衣衛為他們的睡眠保駕護航。
可錦衣衛也是人啊,他們是來查案的,不是給人當鏢師的。
於是兩日後,一無所獲的錦衣衛指揮使將結果稟報給了永安帝,“……這兩日,城內風平浪靜並無犯夜之人,至於大殿下隻在府裏靜養,並未外出。”
“真是一群不省心的家夥。”永安帝揉了揉眉心。
他這段時間一直在研究改稻為桑的提議,不想為別的事情分心,“上迴刺客的事,查出幕後主使了嗎?”
徐前尷尬道:“那人一心求死,在獄中用陶片割了脈,等人發現時早已涼透。”
“你怎麽辦差的?怎麽能讓嫌犯在眼皮子底下死了?”永安帝震怒不已,詔獄是他的,他沒下旨前嫌犯的生死都在自己手中握著,豈能隨意讓人死了。
徐前惶恐地跪下,“臣萬死!”
“萬死,萬死,隻會說這個嗎?”永安帝狠狠罵了他一通,閉目長歎一聲,“罷了,這事鬧得太不體麵,是該結束了,黃忠義。”
“老奴在!”不遠處侍候的黃忠義趕緊走了出來。
“你派人去康王府和皇子府走一趟,讓他們把《論語·學而》抄上百遍交給朕。”
黃忠義出自內書房,學識也不錯,依稀記得那一篇是,子曰:“其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鮮矣;”說的是兄友弟恭。
他躬身道:“老奴遵旨!”
永安帝雖然沒有證據,但久居上位,清楚一切事皆由利益驅使,否則好好的人為何想不開要刺殺康王。
想來想這事多少與二皇子有些關係,他從怡紅樓那邊得來的線報知道,最近二皇子在暗暗鼓動大臣上書立太子一事。
再加上康王遇刺,這也是導致他遲遲不肯立二皇子為儲君。
原因很簡單,二皇子若是為帝,其心性陰狠,說不定康王在他手下活不了幾日,可若是康王為帝,二皇子雖會離京就藩,但至少能保住一條小命。
相比來說,還是康王為君更好些。
想到這裏永安帝便覺大兒子太過仁慈,那些扔鞭炮、下巴豆的事情,跟小孩子過家家似的。
若是換作以前的永安帝來做的話,怎麽也得放火燒屋,或是下個砒霜啥的,能搞死一個是一個,要不然這皇位也輪不到他來坐。
且說大皇子和二皇子等人都收到旨意,知道這是父皇的警告,果真俱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皇上站得高看得遠,手下又有一批錦衣衛爪牙,真惹得父皇生厭,怕是誰都落不得好,別看著表麵是父子,實際都是君臣,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大皇子最近玩得挺嗨,本來還想再玩幾天的,現在也隻能懨懨不樂地罷手。
“張良成,你把這學而抄上百遍,抄好點。”大皇子轉手就把這一任務交給了學生。
“為什麽啊?”張良成想了半天,難道龍夫子發現自己給他房裏放蛤蟆的事嗎?
大皇子洋洋得意,“為師觀你最近心性不定,而練字最能平心定氣,好好寫啊,我可是要檢查的。”
張良成立時蔫了,這要寫到什麽時候去。
“寫得好的話,我就帶你們去莊子裏玩一天。”學要學,玩也要玩嘛,把人天天拘在書房裏,他也不落忍。
孩子們眼睛一亮,立時拍手大樂,張靈兇巴巴地對張良成道:“寫好點啊!”
可巧幾日後李哲進城賣蘑菇,傳信給張敏,“石大壯他們送了貨過來,都是新出的魚罐頭,明天點了數就分批運來。”
最近天熱,北方的水果也一批一批成熟,倒不用石大壯再從南方拉水果,張敏之前隻要求他們盡快開作坊,沒想到石大壯的速度真快啊。
“這就做好了?一會兒我們吃了午飯就迴去看看。”當張敏在飯桌上提起此事,孩子們眼巴巴地看著大皇子,“夫子,我們也想去。”
大皇子今早才把抄好的論語著人帶進宮去,自然不好食言而肥,“張小姐,要不帶上他們一塊兒去吧。”
張敏想了想,最近莊子裏很多作物都成熟了,這幾個小勞力不用白不用,反正是農家采摘樂嘛,“那行,我跟李伯坐騾車,你們坐福伯的馬車去。”
這一頓午飯吃得格外快,張良才更是早早就爬上了馬車,“福爺爺快點啊,天要黑了。”
“小少爺,這才剛剛過午呢,”福伯樂嗬嗬地帶上路上要用的食水,放進車廂。
待張家的騾車和馬車便駛出貓兒胡同,鄰居們見了不免有心眼羨,“瞧瞧人家,日子過得真是紅紅火火。”
“我找人問過了,說是他們家的風水好,說不定以後又要出個探花郎。”
“那咱們也跟著沾沾光。”
“那是,那是,我看那個龍夫子就很不一般,真想把家裏那個不成器的送過去。”
“那可不成,上迴我看那龍夫子竟然帶著孩子們出去抓蛤蟆,迴來都成泥猴子了。”
眾鄰居:“……那還是算了吧。”衣服挺金貴的,多洗幾次就壞了。
很快,張敏一行人來到張家莊,此時莊裏人人都像過節似的,大家都互相炫耀大壯給他們帶來的江南特產。
多是一些精致的糕點,或是刺繡精美的香囊等物,雖不是很值錢,便實在精致,人人都不自覺地誇道:“這些人的手真俊啊,繡得跟活物似的。”
“聽說江南那邊的人跟咱們這邊可不一樣,個個塗脂抹粉的,活得可愜意了。”
張敏聽到這話還覺得有些奇怪,但在看到石大壯等人時才發現,果真是自己活得太粗糙了。
“大壯,你們怎麽還搽了胭脂,戴著花?”
事關官員的安危,京城的職能部門迅速行動起來,五城兵馬司被勒令加強巡查。
刀容的丈夫王直,早已調到南城兵馬司,每日帶著兄弟來迴在街麵上巡視,配合著其它衙門抓捕嫌犯。
有時候他會來到恆豐樓,提醒張敏,“小姐需得小心,晚間務必緊閉門鎖,若是遇到敵人不可力敵,劫了些許財物不妨事,就怕傷到性命。”
張敏好奇地問他,“我也聽客人提過,說是賊人隻在內城一帶活動,他們劫了誰家?”
王直的消息可比流言可靠多了,他小聲道:“實際上也沒劫什麽財物,隻是做法忒缺德了……”
原來這潑飛賊就是以張良才為首的大皇子親衛,他們的武藝都是在軍中打磨過的,自然不俗,經常趁著宵禁時分,來到皇子府或是各大臣宅第。
他們既不偷銀子,也不偷人,就是夜深人靜,大家都睡得正熟時,往主院扔一掛鞭炮,或是往廚房的菜蔬上灑點巴豆粉啥的。
尤其是跟著顧黨走得近些的大臣家,都是重點照顧對象,鞭炮一響好人都會嚇出病來,更別說這些上了年紀的大臣,沒兩日一個個眼底烏青。
至於巴豆粉的功效,看看顧警言有多慘就知道了。
在早朝之時,顧警言生怕人有三急,在禦前出醜,往往隻喝一碗參湯補補元氣,偏偏人參上灑了不少巴豆粉。
上朝後他感覺肚內翻江倒海,強忍了許久,最終還是被一個屁給騙了,頓時惡臭四溢,他再也顧不得什麽個人形象,急捂著屁股跑出殿外。
禦史本想治他一個禦前失儀之罪,還是永安帝覺得事有反常,招來錦衣衛指揮使徐前問話,方才知道城內竟然出了這麽一檔子事。
“誰幹的?好好查一查,”永安帝明顯感覺這事與上迴康王遇刺案有些關係,遂又道:“看看大皇子在幹嗎?”
當天錦衣衛全體連家都沒迴,蹲守在各個路口,好在天氣不冷,倒也捱得住,隻是林如流早已得了線報,通知了張良才等人。
錦衣衛們苦等了一夜沒有結果,熬得哈欠連天,眼睛布滿血絲,倒是各個大臣難得睡了個安穩覺,紛紛要求錦衣衛為他們的睡眠保駕護航。
可錦衣衛也是人啊,他們是來查案的,不是給人當鏢師的。
於是兩日後,一無所獲的錦衣衛指揮使將結果稟報給了永安帝,“……這兩日,城內風平浪靜並無犯夜之人,至於大殿下隻在府裏靜養,並未外出。”
“真是一群不省心的家夥。”永安帝揉了揉眉心。
他這段時間一直在研究改稻為桑的提議,不想為別的事情分心,“上迴刺客的事,查出幕後主使了嗎?”
徐前尷尬道:“那人一心求死,在獄中用陶片割了脈,等人發現時早已涼透。”
“你怎麽辦差的?怎麽能讓嫌犯在眼皮子底下死了?”永安帝震怒不已,詔獄是他的,他沒下旨前嫌犯的生死都在自己手中握著,豈能隨意讓人死了。
徐前惶恐地跪下,“臣萬死!”
“萬死,萬死,隻會說這個嗎?”永安帝狠狠罵了他一通,閉目長歎一聲,“罷了,這事鬧得太不體麵,是該結束了,黃忠義。”
“老奴在!”不遠處侍候的黃忠義趕緊走了出來。
“你派人去康王府和皇子府走一趟,讓他們把《論語·學而》抄上百遍交給朕。”
黃忠義出自內書房,學識也不錯,依稀記得那一篇是,子曰:“其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鮮矣;”說的是兄友弟恭。
他躬身道:“老奴遵旨!”
永安帝雖然沒有證據,但久居上位,清楚一切事皆由利益驅使,否則好好的人為何想不開要刺殺康王。
想來想這事多少與二皇子有些關係,他從怡紅樓那邊得來的線報知道,最近二皇子在暗暗鼓動大臣上書立太子一事。
再加上康王遇刺,這也是導致他遲遲不肯立二皇子為儲君。
原因很簡單,二皇子若是為帝,其心性陰狠,說不定康王在他手下活不了幾日,可若是康王為帝,二皇子雖會離京就藩,但至少能保住一條小命。
相比來說,還是康王為君更好些。
想到這裏永安帝便覺大兒子太過仁慈,那些扔鞭炮、下巴豆的事情,跟小孩子過家家似的。
若是換作以前的永安帝來做的話,怎麽也得放火燒屋,或是下個砒霜啥的,能搞死一個是一個,要不然這皇位也輪不到他來坐。
且說大皇子和二皇子等人都收到旨意,知道這是父皇的警告,果真俱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皇上站得高看得遠,手下又有一批錦衣衛爪牙,真惹得父皇生厭,怕是誰都落不得好,別看著表麵是父子,實際都是君臣,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大皇子最近玩得挺嗨,本來還想再玩幾天的,現在也隻能懨懨不樂地罷手。
“張良成,你把這學而抄上百遍,抄好點。”大皇子轉手就把這一任務交給了學生。
“為什麽啊?”張良成想了半天,難道龍夫子發現自己給他房裏放蛤蟆的事嗎?
大皇子洋洋得意,“為師觀你最近心性不定,而練字最能平心定氣,好好寫啊,我可是要檢查的。”
張良成立時蔫了,這要寫到什麽時候去。
“寫得好的話,我就帶你們去莊子裏玩一天。”學要學,玩也要玩嘛,把人天天拘在書房裏,他也不落忍。
孩子們眼睛一亮,立時拍手大樂,張靈兇巴巴地對張良成道:“寫好點啊!”
可巧幾日後李哲進城賣蘑菇,傳信給張敏,“石大壯他們送了貨過來,都是新出的魚罐頭,明天點了數就分批運來。”
最近天熱,北方的水果也一批一批成熟,倒不用石大壯再從南方拉水果,張敏之前隻要求他們盡快開作坊,沒想到石大壯的速度真快啊。
“這就做好了?一會兒我們吃了午飯就迴去看看。”當張敏在飯桌上提起此事,孩子們眼巴巴地看著大皇子,“夫子,我們也想去。”
大皇子今早才把抄好的論語著人帶進宮去,自然不好食言而肥,“張小姐,要不帶上他們一塊兒去吧。”
張敏想了想,最近莊子裏很多作物都成熟了,這幾個小勞力不用白不用,反正是農家采摘樂嘛,“那行,我跟李伯坐騾車,你們坐福伯的馬車去。”
這一頓午飯吃得格外快,張良才更是早早就爬上了馬車,“福爺爺快點啊,天要黑了。”
“小少爺,這才剛剛過午呢,”福伯樂嗬嗬地帶上路上要用的食水,放進車廂。
待張家的騾車和馬車便駛出貓兒胡同,鄰居們見了不免有心眼羨,“瞧瞧人家,日子過得真是紅紅火火。”
“我找人問過了,說是他們家的風水好,說不定以後又要出個探花郎。”
“那咱們也跟著沾沾光。”
“那是,那是,我看那個龍夫子就很不一般,真想把家裏那個不成器的送過去。”
“那可不成,上迴我看那龍夫子竟然帶著孩子們出去抓蛤蟆,迴來都成泥猴子了。”
眾鄰居:“……那還是算了吧。”衣服挺金貴的,多洗幾次就壞了。
很快,張敏一行人來到張家莊,此時莊裏人人都像過節似的,大家都互相炫耀大壯給他們帶來的江南特產。
多是一些精致的糕點,或是刺繡精美的香囊等物,雖不是很值錢,便實在精致,人人都不自覺地誇道:“這些人的手真俊啊,繡得跟活物似的。”
“聽說江南那邊的人跟咱們這邊可不一樣,個個塗脂抹粉的,活得可愜意了。”
張敏聽到這話還覺得有些奇怪,但在看到石大壯等人時才發現,果真是自己活得太粗糙了。
“大壯,你們怎麽還搽了胭脂,戴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