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東邊的院子裏,待會讓二平領你們去。”
他想起孟追歡冬日畏寒,夏天又怕熱,便說,“我房裏有一方玉竹水紋簟,你們先搬過去備下,待天一熱就要換上。”
一入長安,三順就領了二平從前的活,成了秦王身邊第一得臉的內侍,二平在李承玠身邊鞍前馬後七年,行軍的苦他全吃了,好卻都叫三順享了。
如今好不容易得了個幫孟追歡置辦內院的活,他可不得好好溜須拍馬一番,“那蓆子雖是細竹絲編的,卻軟薄如綢,冰冷如玉,用來給孟家娘子夏日消暑最好不過了。”
李承玠正準備再挑些衣桁、燈檠、鏡架之類的物什,卻聽三順拱手道,“原來阿郎是給孟娘子挑的,阿郎往年生辰的時候,孟娘子聽說阿郎怕熱,送過一張象牙席,滑膩得連灰塵都沾不上,阿郎從前不捨得用,如今拿出來正好。”
李承玠憶及前塵往事,嘴角都勾起了一抹未察覺的笑意,“那便這麽辦吧。”
二平聽了這話剜了三順一眼,轉而又將頭埋下。
在李承玠布置院落的間隙,孟追歡卻是一連幾日,上午上值,午後便打競渡、投壺、雙陸、馬球,一時間與那些世家大族的女兒交往了個遍。
萬年縣中不抑兼併之事便已然人人知之、沸反盈天。
就連孟追歡的二嬸張佩蘭也曾私下向她探聽過此事的真偽,她隻是點了點頭卻不肯再說其他,糧價一路猛漲,竟如同荒年一般。
今日上值,客京華見了她便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孟追歡!你且看看,如今的糧價已然漲了三成,那些世家大族戶戶囤糧,都等著大宰百姓一頓呢!”
孟追歡嗯了一聲,挑眉看著被氣得滿臉通紅的客京華,“客公,你不覺得從前長安城的糧價太低了些嗎,穀賤是會傷農的。”
“是,如今糧價虛高,農戶將存糧拋售,現在是賺了,以後呢?他們沒了口分田,餘糧又賣了,今年如何過冬?”
“客公,我為你算一筆帳,”孟追歡掰著指頭數了數,“我孟氏並不算萬年縣大族,但光長安一處所營的田莊、祿米一年就有近兩千石,不算其他收入,便可供養千人吃上一年,薛氏、王氏、謝氏更是龐然大物。”
孟追歡湊近了些,“可為什麽每年長安仍舊有這麽多人餓死?仍有這麽多人為一口飯賣身為奴?”
客京華將頭埋下,眼中滿是鬱色,“那是因為糧食都流去了吃肉的人碗裏。”
“那我就要這些吃肉的人——將從前吞進去的,全都吐出來。”孟追歡笑了笑,“客公等著看吧,今年的糧價也就漲到這兒了。”
孟追歡卻不願與客京華詳談,人心中一旦有了成見,說再多也是無異,隻聽官署外麵有人想見她,她忙趕去應客。
來的人是個三白眼的書生,向著孟追歡行了個插手禮,“某鬥膽,想向孟大娘子求教一件事。”
孟追歡嗯了一聲,示意他說下去,他便道,“長安城中人都說今年開春就糧價飛漲,不是一個好兆頭,可某卻覺得,今年必然是個豐年稔歲。”
孟追歡不由得稀奇,對著他笑了笑,“何以見得呢?”
“某從前在家讀書的時候,家中隻有些許口分田,每年租稅卻要向國家交納穀物二石,便隻敢在地裏種稻穀。可地多的人家卻不同,他們會劃分地力,在不同區域種上不同的作物,再將盈餘賣出,同樣大小的地所獲之利卻往往多過隻種稻穀的人家。”
“如今萬年縣便是如此,世家好像是攫取了農戶的土地,以為可以憑此囤積居奇,斂財獲利,但卻不知這供求有數,地裏產的東西越多,價卻越漲不上去。”
那三白眼的書生瞅了眼孟追歡的神色,喜怒未可知,“可孟監丞須知,這些人就算酒腐於爵、肉腐於俎、糧食全都爛在倉裏都不願賣出去,若想抑住糧價,某有一策可獻——”
“你說。”
“他們見不得貧苦百姓填飽肚子,更見不得有別的人來將他們該賺的錢賺走。”
白傲殺明明是在笑,臉上卻愈發得冷,“江南東西道、淮南道,良田眾多,行商之人往往會收購米糧向北販賣,可來京畿道者卻是少數。若是通過往來驛站向江淮一帶傳遞消息,隻說今年京畿一帶糧價飛漲,商人逐利而來,定是要將米糧皆賣出才肯走的。”
孟追歡聽罷,滿意地笑了笑,撐著腦袋望向那三白眼的書生,“你叫什麽名字,可是來長安考科舉的?”
“某白傲殺,滁州舉人。”
“我家宅院在親仁坊,我阿爺是中書舍人孟白甫,你若是得了空,可願去找他討教下詩文。”
她雖未讀白傲殺的詩句,卻覺得他幹謁詩
幹謁詩:一些文人為了求得進身的機會,往往十分含蓄地寫一些幹謁詩,向達官貴人呈獻詩文,以求引薦。
一定寫得不錯,孟追歡如是想到。
送別了白傲殺後,已然日落西山,暮色昏昏,孟追歡就著要落不落的霞光緩步往秦王府邸的方向而去。
李承玠已然在角門等著接孟追歡下值,他著了件豆綠的細鰈半壁,倚在匹渾身花斑的於闐馬上,嘴裏叼著一根草,哼著那首她慣愛彈的《綠腰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他想起孟追歡冬日畏寒,夏天又怕熱,便說,“我房裏有一方玉竹水紋簟,你們先搬過去備下,待天一熱就要換上。”
一入長安,三順就領了二平從前的活,成了秦王身邊第一得臉的內侍,二平在李承玠身邊鞍前馬後七年,行軍的苦他全吃了,好卻都叫三順享了。
如今好不容易得了個幫孟追歡置辦內院的活,他可不得好好溜須拍馬一番,“那蓆子雖是細竹絲編的,卻軟薄如綢,冰冷如玉,用來給孟家娘子夏日消暑最好不過了。”
李承玠正準備再挑些衣桁、燈檠、鏡架之類的物什,卻聽三順拱手道,“原來阿郎是給孟娘子挑的,阿郎往年生辰的時候,孟娘子聽說阿郎怕熱,送過一張象牙席,滑膩得連灰塵都沾不上,阿郎從前不捨得用,如今拿出來正好。”
李承玠憶及前塵往事,嘴角都勾起了一抹未察覺的笑意,“那便這麽辦吧。”
二平聽了這話剜了三順一眼,轉而又將頭埋下。
在李承玠布置院落的間隙,孟追歡卻是一連幾日,上午上值,午後便打競渡、投壺、雙陸、馬球,一時間與那些世家大族的女兒交往了個遍。
萬年縣中不抑兼併之事便已然人人知之、沸反盈天。
就連孟追歡的二嬸張佩蘭也曾私下向她探聽過此事的真偽,她隻是點了點頭卻不肯再說其他,糧價一路猛漲,竟如同荒年一般。
今日上值,客京華見了她便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孟追歡!你且看看,如今的糧價已然漲了三成,那些世家大族戶戶囤糧,都等著大宰百姓一頓呢!”
孟追歡嗯了一聲,挑眉看著被氣得滿臉通紅的客京華,“客公,你不覺得從前長安城的糧價太低了些嗎,穀賤是會傷農的。”
“是,如今糧價虛高,農戶將存糧拋售,現在是賺了,以後呢?他們沒了口分田,餘糧又賣了,今年如何過冬?”
“客公,我為你算一筆帳,”孟追歡掰著指頭數了數,“我孟氏並不算萬年縣大族,但光長安一處所營的田莊、祿米一年就有近兩千石,不算其他收入,便可供養千人吃上一年,薛氏、王氏、謝氏更是龐然大物。”
孟追歡湊近了些,“可為什麽每年長安仍舊有這麽多人餓死?仍有這麽多人為一口飯賣身為奴?”
客京華將頭埋下,眼中滿是鬱色,“那是因為糧食都流去了吃肉的人碗裏。”
“那我就要這些吃肉的人——將從前吞進去的,全都吐出來。”孟追歡笑了笑,“客公等著看吧,今年的糧價也就漲到這兒了。”
孟追歡卻不願與客京華詳談,人心中一旦有了成見,說再多也是無異,隻聽官署外麵有人想見她,她忙趕去應客。
來的人是個三白眼的書生,向著孟追歡行了個插手禮,“某鬥膽,想向孟大娘子求教一件事。”
孟追歡嗯了一聲,示意他說下去,他便道,“長安城中人都說今年開春就糧價飛漲,不是一個好兆頭,可某卻覺得,今年必然是個豐年稔歲。”
孟追歡不由得稀奇,對著他笑了笑,“何以見得呢?”
“某從前在家讀書的時候,家中隻有些許口分田,每年租稅卻要向國家交納穀物二石,便隻敢在地裏種稻穀。可地多的人家卻不同,他們會劃分地力,在不同區域種上不同的作物,再將盈餘賣出,同樣大小的地所獲之利卻往往多過隻種稻穀的人家。”
“如今萬年縣便是如此,世家好像是攫取了農戶的土地,以為可以憑此囤積居奇,斂財獲利,但卻不知這供求有數,地裏產的東西越多,價卻越漲不上去。”
那三白眼的書生瞅了眼孟追歡的神色,喜怒未可知,“可孟監丞須知,這些人就算酒腐於爵、肉腐於俎、糧食全都爛在倉裏都不願賣出去,若想抑住糧價,某有一策可獻——”
“你說。”
“他們見不得貧苦百姓填飽肚子,更見不得有別的人來將他們該賺的錢賺走。”
白傲殺明明是在笑,臉上卻愈發得冷,“江南東西道、淮南道,良田眾多,行商之人往往會收購米糧向北販賣,可來京畿道者卻是少數。若是通過往來驛站向江淮一帶傳遞消息,隻說今年京畿一帶糧價飛漲,商人逐利而來,定是要將米糧皆賣出才肯走的。”
孟追歡聽罷,滿意地笑了笑,撐著腦袋望向那三白眼的書生,“你叫什麽名字,可是來長安考科舉的?”
“某白傲殺,滁州舉人。”
“我家宅院在親仁坊,我阿爺是中書舍人孟白甫,你若是得了空,可願去找他討教下詩文。”
她雖未讀白傲殺的詩句,卻覺得他幹謁詩
幹謁詩:一些文人為了求得進身的機會,往往十分含蓄地寫一些幹謁詩,向達官貴人呈獻詩文,以求引薦。
一定寫得不錯,孟追歡如是想到。
送別了白傲殺後,已然日落西山,暮色昏昏,孟追歡就著要落不落的霞光緩步往秦王府邸的方向而去。
李承玠已然在角門等著接孟追歡下值,他著了件豆綠的細鰈半壁,倚在匹渾身花斑的於闐馬上,嘴裏叼著一根草,哼著那首她慣愛彈的《綠腰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