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宏偉而又威嚴的秦宮之中,隨著時光的悄然流轉,一個個新生命的誕生,宛如春日裏初綻的繁花,給這充滿權謀與威嚴的世界帶來了別樣的生機與活力。那精致的宮殿建築,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每一處角落都散發著大秦的雄渾氣息。宮廷的花園裏,繁花似錦,綠草如茵,五彩斑斕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仿佛也在為新生命的降臨而歡唿雀躍。巍峨的宮牆高聳入雲,似在無聲訴說著大秦的威嚴與莊重,堅實的基石承載著數百年的曆史沉澱,見證著王朝的興衰榮辱。宮殿內的迴廊曲折蜿蜒,猶如歲月的長河,穿梭其中,仿佛能聽到曆史的迴響。


    然而,對於始皇帝嬴政而言,卻有一件頗為棘手之事,那便是沐羽的行事風格。


    沐羽,這個在嬴政眼中向來有些特立獨行之人,其不靠譜的特質非但沒有在歲月的磨礪中有所收斂,反而猶如脫韁之馬,愈發變本加厲。他的行事風格常常超脫於常人的理解範疇,行事隨心,不拘泥於傳統的禮教與規範。在嬴政看來,這無疑是對大秦既有秩序與傳統的一種潛在挑戰。


    想那尋常人家的父親,在孩子啟蒙之際,無不是悉心教導他們禮儀規範、道德準則,盼望著孩子能在正統的道路上茁壯成長,成為家族的榮耀、國家的棟梁。他們會讓孩子誦讀經典,如《詩經》《尚書》等,從古老的文字中汲取智慧的養分,領悟為人處世的道理。教導他們尊敬長輩,在長輩麵前要恭順謙卑,行跪拜之禮,聽從長輩的教誨;友愛兄弟,兄友弟恭,相互扶持,不可因瑣事而爭吵。遵循社會的公序良俗,明白什麽可為,什麽不可為,以禮義約束自身的言行舉止。


    可沐羽呢?他全然不顧世俗的眼光與傳統的束縛,竟從孩子尚在懵懂的啟蒙時期,便開始向沐賢等四個孩子灌輸那名為 “自由” 的概念。


    在他看來,這世間的靈魂本應如飛鳥般在廣闊天空中肆意翱翔,不應被過多的規矩與教條所禁錮。他認為,傳統的教育方式固然重要,但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樣不可或缺。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大秦需要的不僅僅是循規蹈矩的臣民,更需要能夠突破常規、開創新局麵的英才。他覺得,若孩子自幼便被過多的條條框框束縛,思維將會變得僵化,難以適應未來複雜多變的局勢。唯有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能夠自由地思考、探索,才能激發其內在的潛能,培養出真正具有創造力的人才,為大秦的長遠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這日,陽光透過雲層,灑在沐羽的府邸之上,庭院中的花木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似是在訴說著這寧靜午後的美好。沐羽正於屋內,興致勃勃地與沐賢等幾個孩子圍坐在一起。他的眼神中閃爍著靈動的光芒,仿若藏著無盡的奇思妙想,正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孩子們,你們可知,這世間有一種力量,名為自由。它並非是毫無約束的放縱,而是能讓你們的心靈掙脫枷鎖,去追尋自己真正渴望之事。勇敢地去質疑,去探索……” 沐羽的聲音充滿激情與感染力,他的手勢生動形象,仿佛在為孩子們描繪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他以自身的遊曆經曆為例,講述在不同的地域所見到的風土人情,那些與大秦截然不同的文化習俗與生活方式,讓孩子們明白世界的廣闊與多元。他告訴孩子們,不要盲目地接受一切既定的事物,要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發現其中的異同與優劣。


    正當沐羽說得眉飛色舞之時,嬴政悄然而至。


    這位始皇帝陛下,本是想趁著閑暇,來看看自己的外孫們,卻未曾料到,剛走近屋子,便聽到沐羽那在他耳中極為離經叛道的話語。


    刹那間,嬴政的臉色陰沉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心中的怒火 “噌” 地一下便躥了起來。他那威嚴的目光在四周掃視一圈,順手便從牆角抄起一根藤條,而後猛地踹開房門,如同一頭被激怒的雄獅般衝進了房間。嬴政身著華麗的龍袍,那龍袍上繡著的金龍張牙舞爪,仿佛也在彰顯著他的憤怒。他的步伐沉重有力,每一步落下都似能讓地麵微微顫抖。


    “臭小子!你又在教寡人的外孫些什麽鬼東西!你信不信寡人抽你!” 嬴政的怒吼聲如雷鳴般在屋內迴蕩,震得屋梁似乎都微微顫抖。


    沐羽被這突如其來的吼聲與破門而入的嬴政驚得差點從座位上跳起。他抬眼望去,隻見嬴政手中揮舞著藤條,那架勢仿佛要將他就地正法。好在經過端木雪和任顏多日的精心調養,沐羽的身體雖依舊虛弱,卻也強壯了些許。


    此刻,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他憑借著那一絲本能的反應,身形一閃,險之又險地避開了嬴政揮來的藤條。


    “呀!父皇息怒啊!”


    沐羽一邊躲避,一邊高聲唿喊著。 嬴政見沐羽竟然輕鬆閃避過去,心中的怒火更盛,他揮舞著藤條,再度朝著沐羽撲了過去。他的動作雖然依舊淩厲,但相較於年輕時的矯健,已略顯遲緩。歲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痕跡,眼角的皺紋更深了,兩鬢也添了些許銀絲,但那王者的威嚴卻絲毫未減。


    然而,歲月終究還是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跡。相較於沐羽那雖孱弱卻仍年輕的身體,已過不惑之年的嬴政,體力已大不如前。他這一番劇烈的活動,不過幾下子,便已氣喘籲籲。隻見他不得不依坐在一旁的太師椅上,手中的藤條也無力地垂落在地,唯有那憤怒的眼神依舊死死地盯著沐羽,嘴裏還不停地念叨著:


    “唿哧~~唿哧~~臭小子~~你給寡人等著~~唿哧~~唿哧~~”


    兜兜轉轉一大圈,沐羽同樣累得氣喘籲籲。他的額頭布滿了汗珠,順著臉頰滑落,衣衫也被汗水浸濕。他見嬴政坐下,心中稍感寬慰,同時也心有餘悸。他緩緩走到嬴政麵前,微微彎腰行禮,而後開口解釋道:


    “哎呀!父皇息怒啊!兒臣也隻是為了教導自己的孩子們一些新奇的想法而已啊。”


    嬴政怒目圓睜,嗬斥道:“新奇?你這分明是在蠱惑孩童,自由?這等概念豈是他們現在能懂的?若任由你這般胡來,他們豈不是要被你帶偏,成為這大秦的異類?” 嬴政的聲音因憤怒而微微顫抖,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大秦未來的擔憂。在他的認知裏,大秦的穩定與繁榮建立在嚴格的律法和傳統的禮教之上,任何可能動搖這一基礎的思想都必須被遏製。


    沐羽趕忙辯解:“父皇,兒臣並非此意。在兒臣看來,這世間萬物皆在變化,若孩子們隻是一味地遵循舊製,毫無創新與突破之念,那大秦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自由之念,能讓他們擁有更為廣闊的視野,去思考,去發現,這於他們,於大秦,皆是有益無害啊。” 沐羽的眼神堅定而誠懇,他試圖讓嬴政理解自己的教育理念。他深知大秦的強大,但也看到了潛在的危機,若不能與時俱進,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大秦在未來的競爭中可能會逐漸落後。


    嬴政冷哼一聲:“哼!你莫要在此巧言令色。大秦能有今日,靠的是祖宗傳下的律法與規矩,若人人都追尋你所說的自由,那這天下豈不亂了套?” 嬴政的話語擲地有聲,他堅信祖宗之法不可廢,傳統的秩序是大秦的根基,絕不能輕易動搖。


    沐羽沉思片刻,緩緩說道:“父皇,兒臣深知律法與規矩的重要性,但律法與規矩亦應與時俱進。孩子們乃是大秦的希望,若在他們心中早早種下自由與創新的種子,待他們長大成人,必能在遵循大秦根本律法的基礎上,為大秦開拓出更為輝煌的局麵。兒臣所教的自由,並非是讓他們違背大秦的統治,而是讓他們在思想上不被束縛,能以獨特之視角看待世間萬物。” 沐羽的語速適中,每一個字都清晰有力,他希望能通過理性的闡述說服嬴政。他舉例說,在軍事上,若將領們隻知按部就班地執行舊有的戰術,而不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靈活應變,一旦遇到新的敵人或戰術,大秦的軍隊可能會陷入困境。隻有給予將領們一定的自由思考和決策的空間,才能在戰爭中出奇製勝。


    嬴政聽了沐羽的話,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些許,但仍有些疑慮:“你且舉例說明,你這自由之念,如何能為大秦帶來好處?” 嬴政的表情依然嚴肅,但眼神中已有了一絲好奇,他願意給沐羽一個機會來闡述他的觀點。


    沐羽清了清嗓子,說道:“父皇,您看那工匠們,若他們隻是依照舊有的樣式與方法打造器物,大秦的工藝又怎能不斷精進?但若是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去嚐試新的材料、新的技藝,或許便能創造出更為精良的兵器、更為精美的器具,這豈不是有利於大秦的國力提升?再如那兵家謀士,若他們的思想被禁錮,隻知沿用舊策,麵對他國的新謀略時,又將如何應對?唯有讓他們擁有自由思考之權,方能在瞬息萬變的戰局與局勢中,想出奇謀妙計,保我大秦安穩。” 沐羽的話語充滿激情,他用生動的例子來闡述自由理念在不同領域的重要性。他提到,在文化藝術方麵,若文人墨客們被過多的規矩限製,大秦的文化將難以繁榮發展,隻有給予他們創作的自由,才能湧現出更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和藝術佳作,提升大秦的文化軟實力。


    嬴政微微點頭,似乎覺得沐羽的話有幾分道理,但仍有些不甘地說道:“即便如此,你也不應過早地將這些理念灌輸給孩子們,他們尚且年幼,應先學好我大秦的禮儀文化、曆史傳承。” 嬴政的語氣有所緩和,但仍堅持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孩子的教育應循序漸進,基礎的禮儀文化和曆史知識是不可或缺的。


    沐羽笑道:“父皇,兒臣在教導他們自由理念之時,亦未曾荒廢禮儀文化等的傳授。兒臣隻是想讓他們在學習正統知識的同時,能有不一樣的思維方式,猶如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既種上了傳統的莊稼,又播下了創新的種子,待日後開花結果,必能收獲更為豐碩的成果。” 沐羽的笑容中帶著一絲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夠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為孩子們提供全麵的教育。


    此時,屋內的氣氛逐漸緩和下來。沐賢等幾個尚且處於繈褓之中的孩子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幼小的他們此時自然是不明白父親與嬴政之間爭論的深意。他們的眼睛清澈明亮,好奇地看著周圍的大人,偶爾發出幾聲咿呀的聲音。


    嬴政長歎一聲:“罷了罷了,你這小子,總是有諸多歪理。但你需牢記,無論如何,都不可讓孩子們偏離大秦的正道。” 嬴政的話語中帶著一絲無奈,他知道沐羽的性格難以改變,但他也希望沐羽能夠謹慎行事,不要給大秦帶來負麵影響。


    沐羽連忙點頭:“兒臣謹遵父皇教誨,定會把握好分寸。” 這場因教育理念引發的風波,暫時在沐羽的府邸落下了帷幕。


    然而,沐羽心中清楚,這隻是一個開始。在這大秦的土地上,傳統與創新、規矩與自由之間的博弈,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在各個角落上演,而他與嬴政,也將在這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繼續探尋著一條能讓大秦走向永恆輝煌的道路……


    此後的日子裏,沐羽在教導孩子時,更加注重平衡傳統與創新的關係。他會在清晨,帶領孩子們誦讀經典,講解其中的含義與道理,讓他們領略大秦文化的博大精深。午後,他會安排孩子們學習禮儀規範,親自示範正確的禮儀動作,教導他們如何在不同的場合表現得體。而在傍晚時分,當夕陽的餘暉灑在庭院裏,他便會與孩子們圍坐在一起,講述自己在遊曆過程中的所見所聞,鼓勵孩子們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他會引導孩子們思考,在麵對一些傳統的習俗或觀念時,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或改進的可能。


    隨著時間的推移,沐羽的身體也在端木雪和任顏的悉心照料下日益康複。他開始更多地參與到大秦的一些事務之中,試圖將自己的自由與創新理念,融入到大秦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他在朝堂上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議,如在農業方麵,鼓勵農民嚐試新的種植方法和灌溉技術,提高糧食產量;在商業領域,適當放寬對商人的限製,促進商業的繁榮發展;在文化教育上,增設一些新的學科和課程,培養綜合性的人才。而嬴政,在看到沐羽的改變與孩子們的成長後,也對未來大秦的發展有了新的思考。他意識到,在堅守大秦根基的同時,適度地接納新的理念與思想,或許能為大秦注入新的活力,讓大秦在這風雲變幻的戰國亂世中,始終屹立於不敗之地。他開始支持一些有建設性的改革措施,同時也密切關注著這些改革對大秦社會的影響,以便及時調整策略。在這個過程中,大秦的社會風貌逐漸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傳統與創新的力量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共同推動著大秦向著未知而又充滿希望的未來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來到秦朝,隻求華夏昌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荒封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荒封魔並收藏來到秦朝,隻求華夏昌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