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沐羽蹤跡
來到秦朝,隻求華夏昌盛 作者:洪荒封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光悠悠流轉,如長河奔騰不息,大秦的曆史畫卷也在歲月的筆觸下悄然翻過一頁又一頁。曾經在沙場上金戈鐵馬、縱橫馳騁,為大秦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的老一輩將領們,如蒙恬和王賁,如今皆已到了功成身退之時。
蒙恬,這位曾經北擊匈奴,令胡人聞風喪膽的大將,他的名字在邊疆的風沙中傳頌多年。想當年,他率領著大秦的鐵騎,在那茫茫草原上,頂著凜冽的寒風與漫天的黃沙,縱橫馳騁。他身披厚重的鎧甲,手持長槍,目光堅定地注視著遠方的敵人,每一次衝鋒陷陣,都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劃破草原的天空。在他的指揮下,大秦的士兵們紀律嚴明,作戰勇猛,修築起了蜿蜒萬裏的長城,那長城宛如一條巨龍,橫臥在邊疆大地之上,抵禦著外敵的入侵,成為了大秦邊疆的一道堅固防線,也見證了蒙恬的輝煌戰功與無盡榮耀。王賁同樣戰功赫赫,他隨父王翦南征北戰,先後滅掉多個諸侯國,為大秦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他參與了諸多關鍵戰役,在攻打楚國時,他巧妙地運用戰術,避實就虛,率領大軍如利刃般直插楚國腹地,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攻克了楚國的重要城池,為大秦統一六國的進程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他們帶著滿身的榮耀與征塵,緩緩地從那耀眼奪目的戰場舞台退居幕後,將這熱血與榮耀交織的舞台,慷慨地讓給了後起之秀。
韓信,這位軍事天賦極高、謀略過人的年輕將領,仿若一顆璀璨升起的新星,在戰場上初露鋒芒便展現出非凡的指揮才能。他出身貧寒,自幼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飽受苦難與磨礪。然而,正是這些經曆,鑄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對軍事獨特的領悟力。他常常在夜深人靜之時,借著微弱的月光,研讀兵書,研習兵法謀略。在他的首次戰役中,麵對數倍於己的敵軍,他毫不畏懼,冷靜地分析戰場局勢,巧妙地運用地形,設下奇謀。他指揮士兵們佯裝敗退,誘使敵軍深入埋伏圈,然後突然發動攻擊,如神兵天降,打得敵軍措手不及,一時間,喊殺聲震天,敵軍陣腳大亂,韓信則率領著士氣高昂的士兵們乘勝追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從此在大秦的軍事舞台上嶄露頭角。章邯,勇猛無畏且極具軍事洞察力,他的每一次作戰部署都盡顯其果敢與睿智。他曾在平定叛亂中展現出強大的軍事素養,以少勝多,穩定了大秦的局勢。當叛亂的烽火燃起,各地陷入混亂之時,章邯臨危受命,他迅速集結兵力,深入敵境。在戰場上,他身先士卒,衝鋒在前,那勇猛的身姿激勵著士兵們奮勇殺敵。他仔細觀察敵軍的弱點,發現敵軍雖人數眾多,但指揮混亂,協同作戰能力差。於是,他製定了精準的作戰計劃,集中兵力,逐個擊破。他先派小股部隊騷擾敵軍,使其疲憊不堪,然後在關鍵時刻,率領主力部隊發起猛烈攻擊,如同一把利刃直插敵軍心髒,成功地平定了叛亂,為大秦的穩定立下了赫赫戰功。張良,雖以智謀著稱,但其對於戰場局勢的把控和戰略謀劃,亦能在關鍵時刻為大軍指引勝利的方向。他出身貴族,心懷複國之誌,卻在與大秦的接觸中,逐漸認識到時代的變革,最終選擇為大秦效力。他精通諸子百家學說,思維敏捷,善於洞察人心。在一次重要戰役中,秦軍麵臨著敵軍的堅固防線和頑強抵抗,久攻不下。張良仔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提出了一條奇謀。他建議派出一支奇兵,繞道敵軍後方,切斷其糧草供應。同時,在正麵戰場上,佯裝敗退,引誘敵軍出城追擊,然後再與奇兵前後夾擊。秦軍依計而行,果然成功地打破了敵軍的防線,取得了戰役的勝利,張良也因此贏得了眾人的讚譽和尊重。他們如同三把嶄新的利刃,在大秦的軍事領域中嶄露頭角,續寫著大秦的軍事傳奇。
與此同時,朝堂之上,以李斯為首的文官集團,在嬴政那隱含深意的示意下,也逐漸開啟了權力的交接與過渡。李斯,這位大秦的丞相,一生為大秦的政治製度建設和國家治理費盡心血。他推行郡縣製,統一文字、度量衡,為大秦的統一和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的政治智慧和謀略,在大秦的朝堂上無人能及。想當年,在推行郡縣製時,他麵臨著重重阻力,許多舊貴族和保守勢力極力反對,認為這會削弱他們的權力和利益。但李斯毫不退縮,他在朝堂上據理力爭,詳細闡述郡縣製的優越性和對大秦長治久安的重要性。他深入各地,與地方官員和百姓溝通交流,耐心地解釋郡縣製的實施細則和好處,逐漸贏得了眾人的理解和支持。在統一文字方麵,他組織學者們對各國文字進行整理和規範,創造出了統一的秦篆。他親自監督文字的推廣和普及工作,使得大秦的政令能夠更加順暢地傳達至各地,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如今,他亦明白時代更迭的大勢所趨,於是,便將手中緊握多年的權力,鄭重地交付到了新生代的手中。蕭何,以其精明強幹、善於治理政務和調配資源而備受矚目。他出身低微,卻憑借著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在地方治理上卓有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曾在一個貧困的郡縣任職,麵對當地的經濟凋敝和民生困苦,他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需求。他製定了一係列發展農業生產的政策,鼓勵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減免賦稅,使得當地的農業生產逐漸恢複和發展起來。同時,他還注重商業的發展,建立了集市,促進了商品的流通,為當地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曹參,為人沉穩,在政治治理方麵頗有見地,能夠有條不紊地推行各項政策。他曾跟隨劉邦征戰,深知民間疾苦,在治理百姓方麵有著獨特的方法。他在治理一個地區時,采取了輕徭薄賦的政策,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他注重教育和文化的發展,興辦學校,培養人才,為當地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些新生代的文官們,滿懷著對大秦的忠誠與抱負,毅然接過前輩們遞來的重任,準備在這風雲變幻的朝堂之上,施展自己的才華與抱負,為大秦的繁榮昌盛添磚加瓦。
而嬴政,這位大秦的雄主,盡管歲月的痕跡已悄然爬上他的臉龐,兩鬢也添了些許銀絲,但他的眼神依然深邃而銳利,那眸中閃爍的光芒,依舊透著對大秦江山的熾熱與執著。他雖依舊沒有絲毫想要退位、放棄手中權力的念頭,然而,卻也開始有意識地轉變自己的治國方式。他深知大秦需要不斷注入新鮮血液,需要新一代的臣子們在實踐中成長與曆練。於是,他選擇了外出巡視天下,一則是為了親眼目睹大秦各地的風土人情、民生百態,以便更好地製定符合國情的政策方略;二則是想借此機會,讓身為大秦太子的扶蘇能夠在監國治理天下的過程中積累經驗,鍛煉其治國理政的能力。扶蘇,這位自幼飽讀詩書、心懷仁善與抱負的太子,多年來一直默默在父皇的身後學習成長,如今終於有機會獨當一麵,心中自是感慨萬千,深知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是自己證明能力、為大秦子民奉獻的契機。
“唉…… 真不知那個臭小子如今在何處?陰嫚跟著那個臭小子,有沒有吃苦啊……” 嬴政坐在那奢華無比、裝飾精美的龍輦之內,周圍的綾羅綢緞、金銀珠寶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可他卻全然無心欣賞。他的臉上不見絲毫身為帝王出行的愜意與悠然,眉心緊緊地皺在一起,仿佛擰成了一個解不開的疙瘩,那深深的皺紋裏寫滿了他內心對沐羽與嬴陰嫚的憂慮與牽掛。自沐羽帶著嬴陰嫚及一眾佳人離開鹹陽城遊曆四方後,時間已悄然過去許久,其間雖偶有傳來他們的些許消息,但皆如過眼雲煙,縹緲而難以捉摸,無法讓嬴政真正安心。他擔心沐羽那體內尚未清除的劇毒會突然發作,危及生命;又憂慮嬴陰嫚在旅途之中,是否會遭遇風雨顛簸、疾病困苦,或是其他的意外與危險。這些擔憂如同無數隻無形的手,時刻揪著他的心,讓他在處理朝政、巡視天下的繁忙公務之餘,腦海中總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他們的身影。
“陛下!” 就在嬴政沉浸在這紛繁複雜的思緒之中,仿若被一團亂麻纏繞得難以脫身時,身為影衛首領的無痕那低沉而恭敬的聲音,突然在嬴政的龍輦之外響起,仿若一道劃破寂靜的閃電,瞬間將嬴政從沉思中驚醒。
“何事?” 嬴政微微坐直了身子,聲音中帶著一絲威嚴與期待,他知道,若無重要之事,無痕絕不會在此時貿然打擾他。
“陛下,屬下發現了天命侯以及陰嫚公主的蹤跡!” 無痕的聲音裏隱隱透著一絲興奮與激動,他深知這一消息對於嬴政而言意味著什麽。
“什麽!?” 嬴政原本隻是想當作尋常匯報一般隨意地聽著無痕的言語,然而,當那 “天命侯與陰嫚公主” 幾個字清晰地傳入他的耳中時,他的身軀猛地一震,瞬間精神一振,原本略顯疲憊與憂慮的眼眸中,刹那間爆發出兩道熾熱的光芒,仿若夜空中閃耀的星辰。
“陛下,屬下得知此刻天命侯與陰嫚公主等人正在不遠處的城鎮落腳,不知陛下……” 無痕小心翼翼地試探著嬴政的意圖,他明白嬴政此刻的心情必定十分急切,但作為影衛首領,他亦需考慮周全,確保嬴政的行動安全無虞。
“來人停車!準備便服!無痕帶路!蒙恬隨朕左右!” 嬴政毫不猶豫地大聲下令,他的聲音中帶著無法掩飾的激動與急切。此刻,在他心中,沒有什麽能夠比得知沐羽與嬴陰嫚的下落更加重要,更加令他心潮澎湃。為了避免引起過多不必要的注意與驚擾,他迅速換上了樸素的便裝,那原本象征著帝王身份的華麗服飾被換下後,他仿佛瞬間從高高在上的天子變成了一位普通的行路人。隨後,他僅僅帶著蒙恬以及少數幾名精挑細選、武藝高強的侍衛,在無痕那敏捷而輕盈的腳步引領下,悄然離開了龍輦隊伍,向著沐羽與嬴陰嫚所在的城鎮快步走去。他的腳步堅定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帶著對親人的思念與牽掛,眼神中透著一絲緊張與期待,不知道即將見到的沐羽與嬴陰嫚會是何種模樣,他們又經曆了怎樣的旅途故事。
嬴政一行人行色匆匆,沿著蜿蜒的小路向那城鎮進發。蒙恬緊緊跟在嬴政身後,他的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四周,時刻留意著是否有潛在的危險。他深知此次行動的重要性,不僅關乎嬴政與親人的團聚,更關乎大秦的穩定與形象。侍衛們也都保持著高度的警覺,他們的手緊握在劍柄之上,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當他們漸漸靠近城鎮時,嬴政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幾分。他看到了城鎮中熱鬧的景象,百姓們在集市上穿梭往來,吆喝聲、叫賣聲此起彼伏。孩子們在街巷中嬉笑玩耍,那純真的笑聲讓嬴政的心中湧起一絲暖意。然而,他的目光卻在人群中急切地搜尋著沐羽和嬴陰嫚的身影。
無痕在前麵引路,他熟悉這裏的每一條小巷和每一個角落。他帶著嬴政等人穿過一條狹窄的巷子,來到了一座幽靜的庭院前。他停下腳步,輕聲說道:“陛下,天命侯與陰嫚公主就在此處。”
蒙恬,這位曾經北擊匈奴,令胡人聞風喪膽的大將,他的名字在邊疆的風沙中傳頌多年。想當年,他率領著大秦的鐵騎,在那茫茫草原上,頂著凜冽的寒風與漫天的黃沙,縱橫馳騁。他身披厚重的鎧甲,手持長槍,目光堅定地注視著遠方的敵人,每一次衝鋒陷陣,都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劃破草原的天空。在他的指揮下,大秦的士兵們紀律嚴明,作戰勇猛,修築起了蜿蜒萬裏的長城,那長城宛如一條巨龍,橫臥在邊疆大地之上,抵禦著外敵的入侵,成為了大秦邊疆的一道堅固防線,也見證了蒙恬的輝煌戰功與無盡榮耀。王賁同樣戰功赫赫,他隨父王翦南征北戰,先後滅掉多個諸侯國,為大秦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他參與了諸多關鍵戰役,在攻打楚國時,他巧妙地運用戰術,避實就虛,率領大軍如利刃般直插楚國腹地,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攻克了楚國的重要城池,為大秦統一六國的進程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他們帶著滿身的榮耀與征塵,緩緩地從那耀眼奪目的戰場舞台退居幕後,將這熱血與榮耀交織的舞台,慷慨地讓給了後起之秀。
韓信,這位軍事天賦極高、謀略過人的年輕將領,仿若一顆璀璨升起的新星,在戰場上初露鋒芒便展現出非凡的指揮才能。他出身貧寒,自幼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飽受苦難與磨礪。然而,正是這些經曆,鑄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對軍事獨特的領悟力。他常常在夜深人靜之時,借著微弱的月光,研讀兵書,研習兵法謀略。在他的首次戰役中,麵對數倍於己的敵軍,他毫不畏懼,冷靜地分析戰場局勢,巧妙地運用地形,設下奇謀。他指揮士兵們佯裝敗退,誘使敵軍深入埋伏圈,然後突然發動攻擊,如神兵天降,打得敵軍措手不及,一時間,喊殺聲震天,敵軍陣腳大亂,韓信則率領著士氣高昂的士兵們乘勝追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從此在大秦的軍事舞台上嶄露頭角。章邯,勇猛無畏且極具軍事洞察力,他的每一次作戰部署都盡顯其果敢與睿智。他曾在平定叛亂中展現出強大的軍事素養,以少勝多,穩定了大秦的局勢。當叛亂的烽火燃起,各地陷入混亂之時,章邯臨危受命,他迅速集結兵力,深入敵境。在戰場上,他身先士卒,衝鋒在前,那勇猛的身姿激勵著士兵們奮勇殺敵。他仔細觀察敵軍的弱點,發現敵軍雖人數眾多,但指揮混亂,協同作戰能力差。於是,他製定了精準的作戰計劃,集中兵力,逐個擊破。他先派小股部隊騷擾敵軍,使其疲憊不堪,然後在關鍵時刻,率領主力部隊發起猛烈攻擊,如同一把利刃直插敵軍心髒,成功地平定了叛亂,為大秦的穩定立下了赫赫戰功。張良,雖以智謀著稱,但其對於戰場局勢的把控和戰略謀劃,亦能在關鍵時刻為大軍指引勝利的方向。他出身貴族,心懷複國之誌,卻在與大秦的接觸中,逐漸認識到時代的變革,最終選擇為大秦效力。他精通諸子百家學說,思維敏捷,善於洞察人心。在一次重要戰役中,秦軍麵臨著敵軍的堅固防線和頑強抵抗,久攻不下。張良仔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提出了一條奇謀。他建議派出一支奇兵,繞道敵軍後方,切斷其糧草供應。同時,在正麵戰場上,佯裝敗退,引誘敵軍出城追擊,然後再與奇兵前後夾擊。秦軍依計而行,果然成功地打破了敵軍的防線,取得了戰役的勝利,張良也因此贏得了眾人的讚譽和尊重。他們如同三把嶄新的利刃,在大秦的軍事領域中嶄露頭角,續寫著大秦的軍事傳奇。
與此同時,朝堂之上,以李斯為首的文官集團,在嬴政那隱含深意的示意下,也逐漸開啟了權力的交接與過渡。李斯,這位大秦的丞相,一生為大秦的政治製度建設和國家治理費盡心血。他推行郡縣製,統一文字、度量衡,為大秦的統一和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的政治智慧和謀略,在大秦的朝堂上無人能及。想當年,在推行郡縣製時,他麵臨著重重阻力,許多舊貴族和保守勢力極力反對,認為這會削弱他們的權力和利益。但李斯毫不退縮,他在朝堂上據理力爭,詳細闡述郡縣製的優越性和對大秦長治久安的重要性。他深入各地,與地方官員和百姓溝通交流,耐心地解釋郡縣製的實施細則和好處,逐漸贏得了眾人的理解和支持。在統一文字方麵,他組織學者們對各國文字進行整理和規範,創造出了統一的秦篆。他親自監督文字的推廣和普及工作,使得大秦的政令能夠更加順暢地傳達至各地,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如今,他亦明白時代更迭的大勢所趨,於是,便將手中緊握多年的權力,鄭重地交付到了新生代的手中。蕭何,以其精明強幹、善於治理政務和調配資源而備受矚目。他出身低微,卻憑借著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在地方治理上卓有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曾在一個貧困的郡縣任職,麵對當地的經濟凋敝和民生困苦,他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需求。他製定了一係列發展農業生產的政策,鼓勵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減免賦稅,使得當地的農業生產逐漸恢複和發展起來。同時,他還注重商業的發展,建立了集市,促進了商品的流通,為當地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曹參,為人沉穩,在政治治理方麵頗有見地,能夠有條不紊地推行各項政策。他曾跟隨劉邦征戰,深知民間疾苦,在治理百姓方麵有著獨特的方法。他在治理一個地區時,采取了輕徭薄賦的政策,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他注重教育和文化的發展,興辦學校,培養人才,為當地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些新生代的文官們,滿懷著對大秦的忠誠與抱負,毅然接過前輩們遞來的重任,準備在這風雲變幻的朝堂之上,施展自己的才華與抱負,為大秦的繁榮昌盛添磚加瓦。
而嬴政,這位大秦的雄主,盡管歲月的痕跡已悄然爬上他的臉龐,兩鬢也添了些許銀絲,但他的眼神依然深邃而銳利,那眸中閃爍的光芒,依舊透著對大秦江山的熾熱與執著。他雖依舊沒有絲毫想要退位、放棄手中權力的念頭,然而,卻也開始有意識地轉變自己的治國方式。他深知大秦需要不斷注入新鮮血液,需要新一代的臣子們在實踐中成長與曆練。於是,他選擇了外出巡視天下,一則是為了親眼目睹大秦各地的風土人情、民生百態,以便更好地製定符合國情的政策方略;二則是想借此機會,讓身為大秦太子的扶蘇能夠在監國治理天下的過程中積累經驗,鍛煉其治國理政的能力。扶蘇,這位自幼飽讀詩書、心懷仁善與抱負的太子,多年來一直默默在父皇的身後學習成長,如今終於有機會獨當一麵,心中自是感慨萬千,深知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是自己證明能力、為大秦子民奉獻的契機。
“唉…… 真不知那個臭小子如今在何處?陰嫚跟著那個臭小子,有沒有吃苦啊……” 嬴政坐在那奢華無比、裝飾精美的龍輦之內,周圍的綾羅綢緞、金銀珠寶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可他卻全然無心欣賞。他的臉上不見絲毫身為帝王出行的愜意與悠然,眉心緊緊地皺在一起,仿佛擰成了一個解不開的疙瘩,那深深的皺紋裏寫滿了他內心對沐羽與嬴陰嫚的憂慮與牽掛。自沐羽帶著嬴陰嫚及一眾佳人離開鹹陽城遊曆四方後,時間已悄然過去許久,其間雖偶有傳來他們的些許消息,但皆如過眼雲煙,縹緲而難以捉摸,無法讓嬴政真正安心。他擔心沐羽那體內尚未清除的劇毒會突然發作,危及生命;又憂慮嬴陰嫚在旅途之中,是否會遭遇風雨顛簸、疾病困苦,或是其他的意外與危險。這些擔憂如同無數隻無形的手,時刻揪著他的心,讓他在處理朝政、巡視天下的繁忙公務之餘,腦海中總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他們的身影。
“陛下!” 就在嬴政沉浸在這紛繁複雜的思緒之中,仿若被一團亂麻纏繞得難以脫身時,身為影衛首領的無痕那低沉而恭敬的聲音,突然在嬴政的龍輦之外響起,仿若一道劃破寂靜的閃電,瞬間將嬴政從沉思中驚醒。
“何事?” 嬴政微微坐直了身子,聲音中帶著一絲威嚴與期待,他知道,若無重要之事,無痕絕不會在此時貿然打擾他。
“陛下,屬下發現了天命侯以及陰嫚公主的蹤跡!” 無痕的聲音裏隱隱透著一絲興奮與激動,他深知這一消息對於嬴政而言意味著什麽。
“什麽!?” 嬴政原本隻是想當作尋常匯報一般隨意地聽著無痕的言語,然而,當那 “天命侯與陰嫚公主” 幾個字清晰地傳入他的耳中時,他的身軀猛地一震,瞬間精神一振,原本略顯疲憊與憂慮的眼眸中,刹那間爆發出兩道熾熱的光芒,仿若夜空中閃耀的星辰。
“陛下,屬下得知此刻天命侯與陰嫚公主等人正在不遠處的城鎮落腳,不知陛下……” 無痕小心翼翼地試探著嬴政的意圖,他明白嬴政此刻的心情必定十分急切,但作為影衛首領,他亦需考慮周全,確保嬴政的行動安全無虞。
“來人停車!準備便服!無痕帶路!蒙恬隨朕左右!” 嬴政毫不猶豫地大聲下令,他的聲音中帶著無法掩飾的激動與急切。此刻,在他心中,沒有什麽能夠比得知沐羽與嬴陰嫚的下落更加重要,更加令他心潮澎湃。為了避免引起過多不必要的注意與驚擾,他迅速換上了樸素的便裝,那原本象征著帝王身份的華麗服飾被換下後,他仿佛瞬間從高高在上的天子變成了一位普通的行路人。隨後,他僅僅帶著蒙恬以及少數幾名精挑細選、武藝高強的侍衛,在無痕那敏捷而輕盈的腳步引領下,悄然離開了龍輦隊伍,向著沐羽與嬴陰嫚所在的城鎮快步走去。他的腳步堅定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帶著對親人的思念與牽掛,眼神中透著一絲緊張與期待,不知道即將見到的沐羽與嬴陰嫚會是何種模樣,他們又經曆了怎樣的旅途故事。
嬴政一行人行色匆匆,沿著蜿蜒的小路向那城鎮進發。蒙恬緊緊跟在嬴政身後,他的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四周,時刻留意著是否有潛在的危險。他深知此次行動的重要性,不僅關乎嬴政與親人的團聚,更關乎大秦的穩定與形象。侍衛們也都保持著高度的警覺,他們的手緊握在劍柄之上,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當他們漸漸靠近城鎮時,嬴政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幾分。他看到了城鎮中熱鬧的景象,百姓們在集市上穿梭往來,吆喝聲、叫賣聲此起彼伏。孩子們在街巷中嬉笑玩耍,那純真的笑聲讓嬴政的心中湧起一絲暖意。然而,他的目光卻在人群中急切地搜尋著沐羽和嬴陰嫚的身影。
無痕在前麵引路,他熟悉這裏的每一條小巷和每一個角落。他帶著嬴政等人穿過一條狹窄的巷子,來到了一座幽靜的庭院前。他停下腳步,輕聲說道:“陛下,天命侯與陰嫚公主就在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