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牛跟著唐雨柔迴到家裏,很快便看到她說的那個水缸。
這口水缸呈圓形,缸體頗為厚實,高度不超過80厘米。
其外表光滑,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淡淡的光芒。
水缸的缸壁上有細小的紋路,缸口寬敞,邊緣略微向外凸起。
唐雨柔一手抓住水缸的邊緣,一手拖住水缸的底部,小心翼翼地將水缸放倒,然後雙手推著,把水缸推出家門,一直推到豬圈旁邊。
接下來,兩人又馬不停蹄地趕到河邊打水,唐雨柔提著木桶,張三牛端著木盆。
來到河邊,兩人先把木盆木桶清洗得猶如鏡子一般,方才把水運送迴去,迴去後又把水缸清洗得一塵不染。
兩人來來迴迴數趟,才把水缸裝滿,然後舀了半盆水放在豬圈裏。
“累死我了。”
張三牛喘著粗氣,一屁股坐在一顆大石頭上,懷念地說道:
“等會兒打豬草,打完豬草之後需要剁碎了稍微煮一下。”
“哎呀,還得建個爐灶,幸虧家裏有鍋,不然又得花錢了。”
張三牛手裏的錢已經所剩無幾,買鍋的錢都是好不容易才湊夠的,能省一點兒是一點兒。
休息好後,張三牛帶著唐雨柔迴了一趟家,出來的時候多了個鐮刀與竹簍,外加一口陶鍋。
兩人用石頭堆了個簡單爐灶,便提著竹簍外出打豬草。
打完豬草迴來之後,張三牛去廢棄院子裏找來一塊廢料木板,當做臨時案板使用。
煮豬草可以殺死草裏的蟲卵病菌,豬吃了容易消化,但缺點是草裏的營養會流失一部分,煮的太爛會產生一些有害物質。
張三牛拿起打火石,撞擊了幾次,連個火星都沒瞧見。
唐雨柔瞧見,放下手裏正在清洗的青草,說道:
“我來。”
唐雨柔接過那塊火石,沒幾下便成功點燃絨毛,然後升起了火堆。
張三牛接過唐雨柔的位置,再次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燒火,點火他不行,但燒火他很在行。
不久,陶鍋裏的水被煮沸,唐雨柔打開鍋蓋,把豬草放了進去,稍微燙一下同時翻滾幾遍,便用竹子編織的笊籬撈了出來,然後放到一邊冷卻。
眼看忙得差不多了,張三牛把爐灶內的木材取了出來,並用竹瓢從鍋裏舀水灑在上麵。
水剛與火焰接觸,便升起熱騰騰的白氣。
“哎,我迴去了啊,剩下的就交給你了。”
張三牛拍了拍手上的汙泥,接著說道:
“明天正式給你算工錢,大豬每天一文,小豬每天 0.2 文。”
12 隻小豬加起來是 2.4 文,總共 3.4 文,這點錢還不如捉野兔呢。
唐雨柔的眉毛皺成了一團,不高興的說道:
“當時說好的是每一隻豬每天 1.5 文。”
張三牛指著那群小豬崽說道:
“你看那些小豬崽,它值 1.5 文嗎?”
唐雨柔臉不紅心不跳的點頭說道:
“值。”
“值你個大頭鬼,不如我養豬,你給我發錢好了。”
“我沒錢。”
“也行,1.5 文就 1.5 文,但以後的豬飼料全部交給你承擔,豬要是被你養死,你得賠一頭同樣大小的豬。”
唐雨柔低頭思考,在心底默默計算得失,她沒養過豬,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個所以然。
但她知道,1.5 文買不了一斤粟米,而豬一天的食量肯定不止一斤,張三牛肯定在挖坑等她跳。
“唉!”
張三牛重重地歎了一口氣,說道:
“別糾結了,養豬最貴的地方在於飼料,光喂草可不行,五穀雜糧都得換著喂。”
“飼料成本在六成到八成左右,一隻豬養一年按 150 斤計算,能賣 1050 文,拋去飼料,還剩 200 文至 400 文。”
“拋去意外成本,你覺得還剩多少?”
養豬竟然不賺錢,唐雨柔不相信張三牛不知道這一點,他肯定還有其它的原因沒說。
張三牛擺出一副吃了大虧的樣子,說道:
“所以我最多按照一文的價格給你計算工錢,而且小豬要減半。”
實際上,張三牛還有許多沒有說明,豬糞可以堆肥,豬骨頭煮湯、磨粉都可以。
豬胰髒可以做出真正的胰子,那才是真正的大頭,十幾塊胰子,少說 200 文,前提是它沒有被肥皂擠下市場。
唐雨柔遲疑地說道:
“那好吧,就按照一文計算,小豬減半,不過豬養死了算你的。”
“那不行,你得把死豬買迴去,原價賠償給我。”
唐雨柔苦著一張小臉,她從未養過豬,萬一死的多了,她還不得倒貼錢?
忽然,唐雨柔想起了地主租地的事情,地主把地租出去,要收三成的糧食,一成用於交地稅,她也可以照貓畫虎一番。
“我沒錢,幹脆你出錢我出力,拋去所有成本,獲得的利潤你分兩成,我分八成。”
張三牛一愣,這個法子確實不錯,他之前都沒有想到。
張三牛想了想,兩成的利潤,他好像一點都不虧,既然唐雨柔如此大方,他若是不成全她一番,豈不是辜負了她的美意?
張三牛裝作吃了大虧的樣子,說道:
“嗯,你說的似乎有些道理,你出力氣,我承擔風險,風險與利益掛鉤。”
“如果賺錢了,大家都能獲利;如果虧本了,你也沒有工錢,確實不錯,你這腦子也太靈光了吧。”
一個人是兩成,兩個人就是四成,等以後人多了,他不就能賺得更多了嗎?
想到這裏,張三牛連連點頭,笑著說道:
“那就這麽辦吧,我先迴去了啊,這裏就交給你了。”
雙方都心滿意足,張三牛離開後,唐雨柔提著掃帚與簸箕進入豬圈,專心致誌地清理衛生。
第二天清晨,張三牛來到豬圈,唐雨柔正在清洗竹片,她打算做個小木盆。
看見張三牛來到麵前,唐雨柔把竹片放在一旁,把鹽罐取了出來,打了個哈欠後質問道:
“這是什麽?”
張三牛心裏咯噔一下,他竟然把這麽重要的東西給忘了,年紀小就是記性差,他把一切問題都歸咎於年齡。
張三牛的臉如喪考妣,心存僥幸地問道:
“你打開了?”
唐雨柔頷首。
“你嚐過了?”
唐雨柔依舊頷首。
“你知道這是什麽了?”
唐雨柔還是頷首。
“知道了你還問我?”
張三牛突然大聲地喊了出來,像大喇叭一樣,唐雨柔被嚇的一個激靈,鹽罐差點從手裏滑落。
唐雨柔不滿的盯著張三牛,她因為這個鹽罐,一整夜都沒有睡好。
張三牛像霜打的茄子,無精打采地說道:
“好吧,既然你都知道了,我也就不瞞你了,反正你遲早要知道。”
唐雨柔以為得到了張三牛的信任,剛感動了半秒鍾,便被張三牛接下來的話氣得不輕。
“沒錯,那就是鹽,我花了大價錢買的。”
唐雨柔雖然囊中羞澀,但並不代表她孤陋寡聞,如此白而細膩且不含一絲苦味的青鹽是張三牛這個市井小民能夠買得到的嗎?
這口水缸呈圓形,缸體頗為厚實,高度不超過80厘米。
其外表光滑,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淡淡的光芒。
水缸的缸壁上有細小的紋路,缸口寬敞,邊緣略微向外凸起。
唐雨柔一手抓住水缸的邊緣,一手拖住水缸的底部,小心翼翼地將水缸放倒,然後雙手推著,把水缸推出家門,一直推到豬圈旁邊。
接下來,兩人又馬不停蹄地趕到河邊打水,唐雨柔提著木桶,張三牛端著木盆。
來到河邊,兩人先把木盆木桶清洗得猶如鏡子一般,方才把水運送迴去,迴去後又把水缸清洗得一塵不染。
兩人來來迴迴數趟,才把水缸裝滿,然後舀了半盆水放在豬圈裏。
“累死我了。”
張三牛喘著粗氣,一屁股坐在一顆大石頭上,懷念地說道:
“等會兒打豬草,打完豬草之後需要剁碎了稍微煮一下。”
“哎呀,還得建個爐灶,幸虧家裏有鍋,不然又得花錢了。”
張三牛手裏的錢已經所剩無幾,買鍋的錢都是好不容易才湊夠的,能省一點兒是一點兒。
休息好後,張三牛帶著唐雨柔迴了一趟家,出來的時候多了個鐮刀與竹簍,外加一口陶鍋。
兩人用石頭堆了個簡單爐灶,便提著竹簍外出打豬草。
打完豬草迴來之後,張三牛去廢棄院子裏找來一塊廢料木板,當做臨時案板使用。
煮豬草可以殺死草裏的蟲卵病菌,豬吃了容易消化,但缺點是草裏的營養會流失一部分,煮的太爛會產生一些有害物質。
張三牛拿起打火石,撞擊了幾次,連個火星都沒瞧見。
唐雨柔瞧見,放下手裏正在清洗的青草,說道:
“我來。”
唐雨柔接過那塊火石,沒幾下便成功點燃絨毛,然後升起了火堆。
張三牛接過唐雨柔的位置,再次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燒火,點火他不行,但燒火他很在行。
不久,陶鍋裏的水被煮沸,唐雨柔打開鍋蓋,把豬草放了進去,稍微燙一下同時翻滾幾遍,便用竹子編織的笊籬撈了出來,然後放到一邊冷卻。
眼看忙得差不多了,張三牛把爐灶內的木材取了出來,並用竹瓢從鍋裏舀水灑在上麵。
水剛與火焰接觸,便升起熱騰騰的白氣。
“哎,我迴去了啊,剩下的就交給你了。”
張三牛拍了拍手上的汙泥,接著說道:
“明天正式給你算工錢,大豬每天一文,小豬每天 0.2 文。”
12 隻小豬加起來是 2.4 文,總共 3.4 文,這點錢還不如捉野兔呢。
唐雨柔的眉毛皺成了一團,不高興的說道:
“當時說好的是每一隻豬每天 1.5 文。”
張三牛指著那群小豬崽說道:
“你看那些小豬崽,它值 1.5 文嗎?”
唐雨柔臉不紅心不跳的點頭說道:
“值。”
“值你個大頭鬼,不如我養豬,你給我發錢好了。”
“我沒錢。”
“也行,1.5 文就 1.5 文,但以後的豬飼料全部交給你承擔,豬要是被你養死,你得賠一頭同樣大小的豬。”
唐雨柔低頭思考,在心底默默計算得失,她沒養過豬,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個所以然。
但她知道,1.5 文買不了一斤粟米,而豬一天的食量肯定不止一斤,張三牛肯定在挖坑等她跳。
“唉!”
張三牛重重地歎了一口氣,說道:
“別糾結了,養豬最貴的地方在於飼料,光喂草可不行,五穀雜糧都得換著喂。”
“飼料成本在六成到八成左右,一隻豬養一年按 150 斤計算,能賣 1050 文,拋去飼料,還剩 200 文至 400 文。”
“拋去意外成本,你覺得還剩多少?”
養豬竟然不賺錢,唐雨柔不相信張三牛不知道這一點,他肯定還有其它的原因沒說。
張三牛擺出一副吃了大虧的樣子,說道:
“所以我最多按照一文的價格給你計算工錢,而且小豬要減半。”
實際上,張三牛還有許多沒有說明,豬糞可以堆肥,豬骨頭煮湯、磨粉都可以。
豬胰髒可以做出真正的胰子,那才是真正的大頭,十幾塊胰子,少說 200 文,前提是它沒有被肥皂擠下市場。
唐雨柔遲疑地說道:
“那好吧,就按照一文計算,小豬減半,不過豬養死了算你的。”
“那不行,你得把死豬買迴去,原價賠償給我。”
唐雨柔苦著一張小臉,她從未養過豬,萬一死的多了,她還不得倒貼錢?
忽然,唐雨柔想起了地主租地的事情,地主把地租出去,要收三成的糧食,一成用於交地稅,她也可以照貓畫虎一番。
“我沒錢,幹脆你出錢我出力,拋去所有成本,獲得的利潤你分兩成,我分八成。”
張三牛一愣,這個法子確實不錯,他之前都沒有想到。
張三牛想了想,兩成的利潤,他好像一點都不虧,既然唐雨柔如此大方,他若是不成全她一番,豈不是辜負了她的美意?
張三牛裝作吃了大虧的樣子,說道:
“嗯,你說的似乎有些道理,你出力氣,我承擔風險,風險與利益掛鉤。”
“如果賺錢了,大家都能獲利;如果虧本了,你也沒有工錢,確實不錯,你這腦子也太靈光了吧。”
一個人是兩成,兩個人就是四成,等以後人多了,他不就能賺得更多了嗎?
想到這裏,張三牛連連點頭,笑著說道:
“那就這麽辦吧,我先迴去了啊,這裏就交給你了。”
雙方都心滿意足,張三牛離開後,唐雨柔提著掃帚與簸箕進入豬圈,專心致誌地清理衛生。
第二天清晨,張三牛來到豬圈,唐雨柔正在清洗竹片,她打算做個小木盆。
看見張三牛來到麵前,唐雨柔把竹片放在一旁,把鹽罐取了出來,打了個哈欠後質問道:
“這是什麽?”
張三牛心裏咯噔一下,他竟然把這麽重要的東西給忘了,年紀小就是記性差,他把一切問題都歸咎於年齡。
張三牛的臉如喪考妣,心存僥幸地問道:
“你打開了?”
唐雨柔頷首。
“你嚐過了?”
唐雨柔依舊頷首。
“你知道這是什麽了?”
唐雨柔還是頷首。
“知道了你還問我?”
張三牛突然大聲地喊了出來,像大喇叭一樣,唐雨柔被嚇的一個激靈,鹽罐差點從手裏滑落。
唐雨柔不滿的盯著張三牛,她因為這個鹽罐,一整夜都沒有睡好。
張三牛像霜打的茄子,無精打采地說道:
“好吧,既然你都知道了,我也就不瞞你了,反正你遲早要知道。”
唐雨柔以為得到了張三牛的信任,剛感動了半秒鍾,便被張三牛接下來的話氣得不輕。
“沒錯,那就是鹽,我花了大價錢買的。”
唐雨柔雖然囊中羞澀,但並不代表她孤陋寡聞,如此白而細膩且不含一絲苦味的青鹽是張三牛這個市井小民能夠買得到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