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你怎麽可能賺這麽多錢?”張二牛堅決不相信,張三牛一個人能賺到如此多的錢,他一個小不點,憑什麽賺這麽多錢?
“反正就是我賺的。”
張三牛的錢堆,從數量上和體積上來講,都是張二牛的十倍左右。
張三牛慢條斯理的拖出一貫錢,然後又接連拖出兩貫,剩下的零散銅錢也比張二牛的多一些,他把零散銅錢倒在地上後,又把那三貫錢從草繩上解了下來,然後便開始一枚一枚的數了起來,每數一枚銅錢便往竹筐裏放一枚。
“1,2,3......”
張三牛清脆的聲音在房屋裏迴蕩,張二牛在一旁看傻了眼,像根木頭一樣呆愣在原地,屋內僅剩下張三牛數錢的聲音。
“3484。”
花費了半個多小時,張三牛終於把銅錢全部數完,總共有3484枚銅錢。
點完銅錢後,張三牛又吃力的把竹筐推到床底下,拍了拍小手後說道:
“搞定。”
這時,張二牛厚著臉皮靠了過來,他的臉上掛著諂媚的笑容,眼神裏透露出過分的殷勤,語氣中充滿了討好的意味:
“三牛啊,借二哥一點好不好?”
“不借。”張三牛言辭拒絕張二牛後,便邁著小腿撒丫子跑了出去,臉上則掛著得意的笑容,看你上不上當。
傍晚,張運國與張大牛砍柴迴來了,張三牛走近張運國,拉著他寬厚的大手說道:“爹,我有事跟你說。”
“哎。”張運國隨後對張大牛吩咐道:
“大牛,你把柴火卸了。”
“知道了,爹。”
張三牛拉著張運國來到一片空地上,聲音稚嫩:“爹,我今天去縣城了,我發現河邊的田地有許多都澆不上水,他們平時怎麽澆水啊?”
“用木桶提水澆灌,怎麽了?”
張運國不解的問道,用木桶提水是生活中的常識,他找不出有任何不對勁的地方。
“為什麽不做個大輪子,讓水流推動輪子,把水提到高處,然後流下來澆灌田地呢?”
張運國聽的一臉迷糊,什麽大輪子?張三牛在說什麽呢?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瞧,指的是在某些方麵不可小瞧,然而在某些方麵,也不可多瞧。
張三牛蹲下身子,隨手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又在圓下麵畫了一條橫線,橫線穿過圓的下方。
“爹,你瞧,這條橫線水流,這個圓就是大輪子,水流經過輪子,會推動輪子轉圈,我們在輪子邊緣係上竹筒,竹筒在輪子下麵灌滿水後,經過上麵時又會把水倒出來。”
經過張三牛詳細的說明後,張運國總算是明白了水車的運行原理,他整個人都呆住了,仿佛被定在了原地,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要把眼前的張三牛看穿似的。
“還可以這樣嗎?”張運國喃喃自語,心裏不禁泛起了層層疑問,他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
“爹,你聽懂了嗎?”張三牛一臉無奈地問道,他害怕張運國聽不懂,因為他知道,生活中總是有一些老頑固,無論怎麽講老頑固都無法理解。
張運國迴過神來,說道:“大概聽懂了。”
隨後,張運國驚喜的問道:“豈不是說,咱家以後不用一桶一桶的提水灌溉了?”
張三牛搖了搖小腦袋,說道:“不止是咱們家,隻要有河流的地方,都可以用到輪子,嗯,就叫水車吧。”
張運國笑著說道:“確實,有了水車,百姓們可以省力不少。”
張三牛有些鬱悶,張運國難道就看不見這其中所蘊含的巨大利益嗎?唉,格局還是太小了,明明手持利器,卻不懂得如何利用,怪不得家裏成不了地主,見識太短了。
“爹,你說這事要是傳到了縣令那裏,他會作何反應?”
張運國語氣裏充滿了迷糊:“他會作何反應?”
“爹,這是功績啊,功績啊。”張三牛大聲喊了出來,這一刻,他開始懷疑人生。
人生隻有多讀書、讀好書、多見識、多經曆才能提升智慧。一個終生勞作的百姓,如果問他如何耕地,他講上一天一夜也講不完,但是涉及到其它領域,他就一竅不通了,你能說他不聰明嗎?
“功績?什麽功績?”
張三牛的耐心快被用光,他知道自己無法解釋清楚,於是直截了當地說道:“爹,你聽我的,我給你捐個小官當當。”
“捐官?咱家哪有那麽多錢啊!”
“爹,你要懂得一個道理,錢能生錢,初始資金,一百石糧食就足夠了。”
張三牛滿不在乎地說道,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種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然而,這樣的行為放在一個四歲的小孩子身上,多少有些滑稽了。
“真的?”張運國的語氣中充滿了懷疑。
“爹,我問你,那胰子是不是賺了錢?”
“對,可這關胰子什麽事啊?”
張三牛的語氣堅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仿佛他已經看到了未來的發展。
“不做官,胰子是不能拿到縣城售賣的,所以必須做官。
關於做官的計劃我已經想好了,我們隻需要一步一步來,就當做官。”
張三牛所了解的知識,對於這個生產力落後的世界來講,本身就是跨時間打擊,無論是擴大生產力還是武器製作,隻不過沒有合適的時機罷了。
“爹,第一步計劃是做出水車,所以你要找個木匠。”
“哎,好嘞。”聽到‘計劃’二字,張運國下意識的聽從,因為以往,都是張三牛做出決策,他們隻需要執行便可以賺到許多錢,這已經快屬於神經反射了。
反應過來後,張運國迫不及待地問道:“現在就去找嗎?”
張三牛搖了搖頭,鎮定地說:“不著急,我還有一些細節要了解清楚。”
張三牛緊接著問道:“爹,冬季就快要到了,到時,咱們每天隻要提供兩頓飽飯,是不是就能請來許多人手幫忙?”
張運國歎了口氣,說:“哎,到了冬天,大家夥隻能待在屋子裏硬生生的消耗糧食,卻沒有任何收入,若是有個活計能讓人吃飽飯,大家夥都會積極的參加。”
當一個王朝達到鼎盛時,人口達到最多,百姓平均擁有的土地達到最少。往後,百姓擁有的土地占比隻會越來越少,土地大多流入了地主鄉紳的口袋,就像沙漏裏的沙子,一點點地流走。
然而,地主鄉紳耕地卻用不到那麽多的百姓,這意味著大量的百姓找不到活計,為了圖個溫飽,百姓隻求有份工作,給口飯吃就行。
到了冬天,像酒樓裏的夥計,工匠學徒,鄉紳官吏家的傭人,幾乎都沒有月錢,隻要能吃飽飯就行。
沒有那麽多的工作,大多數百姓隻能躲在屋子裏,靠著積蓄的糧食慢慢煎熬,一直等到春天到來。
“反正就是我賺的。”
張三牛的錢堆,從數量上和體積上來講,都是張二牛的十倍左右。
張三牛慢條斯理的拖出一貫錢,然後又接連拖出兩貫,剩下的零散銅錢也比張二牛的多一些,他把零散銅錢倒在地上後,又把那三貫錢從草繩上解了下來,然後便開始一枚一枚的數了起來,每數一枚銅錢便往竹筐裏放一枚。
“1,2,3......”
張三牛清脆的聲音在房屋裏迴蕩,張二牛在一旁看傻了眼,像根木頭一樣呆愣在原地,屋內僅剩下張三牛數錢的聲音。
“3484。”
花費了半個多小時,張三牛終於把銅錢全部數完,總共有3484枚銅錢。
點完銅錢後,張三牛又吃力的把竹筐推到床底下,拍了拍小手後說道:
“搞定。”
這時,張二牛厚著臉皮靠了過來,他的臉上掛著諂媚的笑容,眼神裏透露出過分的殷勤,語氣中充滿了討好的意味:
“三牛啊,借二哥一點好不好?”
“不借。”張三牛言辭拒絕張二牛後,便邁著小腿撒丫子跑了出去,臉上則掛著得意的笑容,看你上不上當。
傍晚,張運國與張大牛砍柴迴來了,張三牛走近張運國,拉著他寬厚的大手說道:“爹,我有事跟你說。”
“哎。”張運國隨後對張大牛吩咐道:
“大牛,你把柴火卸了。”
“知道了,爹。”
張三牛拉著張運國來到一片空地上,聲音稚嫩:“爹,我今天去縣城了,我發現河邊的田地有許多都澆不上水,他們平時怎麽澆水啊?”
“用木桶提水澆灌,怎麽了?”
張運國不解的問道,用木桶提水是生活中的常識,他找不出有任何不對勁的地方。
“為什麽不做個大輪子,讓水流推動輪子,把水提到高處,然後流下來澆灌田地呢?”
張運國聽的一臉迷糊,什麽大輪子?張三牛在說什麽呢?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瞧,指的是在某些方麵不可小瞧,然而在某些方麵,也不可多瞧。
張三牛蹲下身子,隨手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又在圓下麵畫了一條橫線,橫線穿過圓的下方。
“爹,你瞧,這條橫線水流,這個圓就是大輪子,水流經過輪子,會推動輪子轉圈,我們在輪子邊緣係上竹筒,竹筒在輪子下麵灌滿水後,經過上麵時又會把水倒出來。”
經過張三牛詳細的說明後,張運國總算是明白了水車的運行原理,他整個人都呆住了,仿佛被定在了原地,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要把眼前的張三牛看穿似的。
“還可以這樣嗎?”張運國喃喃自語,心裏不禁泛起了層層疑問,他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
“爹,你聽懂了嗎?”張三牛一臉無奈地問道,他害怕張運國聽不懂,因為他知道,生活中總是有一些老頑固,無論怎麽講老頑固都無法理解。
張運國迴過神來,說道:“大概聽懂了。”
隨後,張運國驚喜的問道:“豈不是說,咱家以後不用一桶一桶的提水灌溉了?”
張三牛搖了搖小腦袋,說道:“不止是咱們家,隻要有河流的地方,都可以用到輪子,嗯,就叫水車吧。”
張運國笑著說道:“確實,有了水車,百姓們可以省力不少。”
張三牛有些鬱悶,張運國難道就看不見這其中所蘊含的巨大利益嗎?唉,格局還是太小了,明明手持利器,卻不懂得如何利用,怪不得家裏成不了地主,見識太短了。
“爹,你說這事要是傳到了縣令那裏,他會作何反應?”
張運國語氣裏充滿了迷糊:“他會作何反應?”
“爹,這是功績啊,功績啊。”張三牛大聲喊了出來,這一刻,他開始懷疑人生。
人生隻有多讀書、讀好書、多見識、多經曆才能提升智慧。一個終生勞作的百姓,如果問他如何耕地,他講上一天一夜也講不完,但是涉及到其它領域,他就一竅不通了,你能說他不聰明嗎?
“功績?什麽功績?”
張三牛的耐心快被用光,他知道自己無法解釋清楚,於是直截了當地說道:“爹,你聽我的,我給你捐個小官當當。”
“捐官?咱家哪有那麽多錢啊!”
“爹,你要懂得一個道理,錢能生錢,初始資金,一百石糧食就足夠了。”
張三牛滿不在乎地說道,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種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然而,這樣的行為放在一個四歲的小孩子身上,多少有些滑稽了。
“真的?”張運國的語氣中充滿了懷疑。
“爹,我問你,那胰子是不是賺了錢?”
“對,可這關胰子什麽事啊?”
張三牛的語氣堅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仿佛他已經看到了未來的發展。
“不做官,胰子是不能拿到縣城售賣的,所以必須做官。
關於做官的計劃我已經想好了,我們隻需要一步一步來,就當做官。”
張三牛所了解的知識,對於這個生產力落後的世界來講,本身就是跨時間打擊,無論是擴大生產力還是武器製作,隻不過沒有合適的時機罷了。
“爹,第一步計劃是做出水車,所以你要找個木匠。”
“哎,好嘞。”聽到‘計劃’二字,張運國下意識的聽從,因為以往,都是張三牛做出決策,他們隻需要執行便可以賺到許多錢,這已經快屬於神經反射了。
反應過來後,張運國迫不及待地問道:“現在就去找嗎?”
張三牛搖了搖頭,鎮定地說:“不著急,我還有一些細節要了解清楚。”
張三牛緊接著問道:“爹,冬季就快要到了,到時,咱們每天隻要提供兩頓飽飯,是不是就能請來許多人手幫忙?”
張運國歎了口氣,說:“哎,到了冬天,大家夥隻能待在屋子裏硬生生的消耗糧食,卻沒有任何收入,若是有個活計能讓人吃飽飯,大家夥都會積極的參加。”
當一個王朝達到鼎盛時,人口達到最多,百姓平均擁有的土地達到最少。往後,百姓擁有的土地占比隻會越來越少,土地大多流入了地主鄉紳的口袋,就像沙漏裏的沙子,一點點地流走。
然而,地主鄉紳耕地卻用不到那麽多的百姓,這意味著大量的百姓找不到活計,為了圖個溫飽,百姓隻求有份工作,給口飯吃就行。
到了冬天,像酒樓裏的夥計,工匠學徒,鄉紳官吏家的傭人,幾乎都沒有月錢,隻要能吃飽飯就行。
沒有那麽多的工作,大多數百姓隻能躲在屋子裏,靠著積蓄的糧食慢慢煎熬,一直等到春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