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收倉後,村正挨家挨戶的造訪,商量賦稅與徭役的事情。
該交什麽稅,交多少錢,該如何服徭役村正都一一說明。
張運國一共交了三兩五錢,把家裏的人頭稅、土地稅以及免除徭役的錢全部上交。
村正混濁的眼裏閃過一絲精光,笑嗬嗬的試探道:“看來運國今年發財了啊!”
財不露白的道理張運國還是知道的,他故作一副老實誠懇的謙虛道:
“哪裏,哪裏,不過是做了一點小生意罷了,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見問不出什麽口風,村正也知道自己犯了忌諱,隻得帶著銀子離去。
家裏缺錢交稅的百姓,隻能拉著糧食去鎮上售賣。
黑心糧商隻需要在鎮上等著,就有無數百姓自動把糧食送貨上門。
由於供需關係,黑心糧食趁機把收糧價格壓低三分之一,更有甚者直接壓低一半。
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因為官差衙役就在一旁盯著,你不願意賣可以不賣,沒人強求你。很明顯,糧商買通了官差 ,與官差狼狽為奸,沆瀣一氣,但是稅銀又不得不交,百姓也隻能咬著牙根賣糧。
張運國、張大牛與王鐵柱趁這個時間去外村收糧,驢車與牛車一同上陣,由於價格公道,短短幾天的時間就拉了一百石糧食。
這一邊,圍網也編好了,張二牛、張三牛與唐雨柔帶著圍網興高采烈的來到田地周邊。
此刻田地裏的穀物已經收割完畢,整片田野一覽無餘,野兔是想藏都沒有地方藏,不過若是野兔不發出動靜,肉眼也很難分辨出野兔。
張二牛與唐雨柔把圍網展開,用尖銳的木棍插在地上,從而把圍網豎立起來。
然後三人從另一邊肆無忌憚的衝進田野,四處驅趕可能存在的野兔。如果田地裏的穀物沒有收割,三人是斷然不敢如此行事,一定會挨打的。
野兔的行蹤有一定的規律,一般在距離田壟一米五遠的地方進食,一旦發現動靜,就會沿著田壟快速逃竄。
忽然一隻野兔出現在三人的視野範圍內,嗖的一下像離弦之箭般躥了出去,沒跑多久就撞在了圍網上,被網孔纏住,它越掙紮就越掙脫不了。
三人快速向野兔跑去,不知是誰在跑動過程中驚動了另一隻野兔,它受到驚嚇後四處逃竄,同樣沒頭沒腦的撞在了圍網上。
張二牛抓著一隻野兔的耳朵,把它從圍網上解了下來後又死死的按在地上,興奮的說道:
“快把它綁住,那邊還有一隻。”
首戰告捷,拿下兩隻野兔,三人頓時信心大增,然後又遭到了連續打擊。又不可能每次都恰好有兔子在圍網內,第一次隻是運氣好的緣故。
有一次發現了一個兔子窩,三人還想大展拳腳一番,結果狡兔三窟,一家子從一個沒有被發現的洞口逃了出去。
一天忙活下來,三人居然捉到七隻野兔,分了兔子後便各自迴家。
張三牛突然想起上輩子的事情,他記得當時有人用電網電兔子,600米長30厘米高的電網,野兔撞上後,電壓可以瞬間達到3萬伏。
據說一天下來平均能捉20隻野兔左右,多的時候能達到三、四十隻。
張二牛與張三牛迴到家後,瞧見村正正在家裏做客。
村正顫顫巍巍地站在院子裏,右手拄著拐杖,痛心的說道:
“運國啊,狗蛋一家交不起稅,連夜逃到了大山裏,但官府規定的稅額不得不交夠,所以隻能攤派到大家身上,每家交40文,你家人口多,較為富裕,就多交一些吧。”
朝廷的旨意是,人口缺失,縣令上報後,可以免去缺失人口的賦稅,然而人口、賦稅又關乎到縣令的政績,這是一對矛盾衝突。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縣令下令,人口少了,稅額由其他人補上,這樣不光政績有了,缺失的人口也可以隱瞞不報,期間再貪上一筆,給知府送上一筆孝敬銀,雙方便可達成默契。
等三年期限到了,在位的縣令拍拍屁股走人就是,留給下一個縣令的就是個爛攤子。替位的縣令即使想改變現狀也無能為力,因為他的奏折在知府那裏就被截留了下來。
張運國點頭說道:“哎,好嘞,要交多少?”
“60文吧。”
“行。”張運國爽快的答應後,又對著李敏說道:“阿敏,去取錢吧。”
拿到錢後,村正顫巍巍的離去。
“村正爺爺慢走。”
“哎。”
等村正走後,張三牛向著張運國問道:“爹,狗蛋家怎麽交不起稅啊?”
“唉。”張運國重重地歎了一口氣,無奈地說道:
“你狗蛋叔幾年前向李地主借了一筆高利貸,年年都還不上利息,家裏的財產也都賠光了,又哪裏來的銀子去交稅啊!”
“李地主又是誰?”張三牛好奇地問道。
“李地主原名李有財,是附近方圓十裏最大的地主老爺,良田無數,可謂是富甲一方。”張運國迴答道。
“那他有多少畝地?”張三牛接著問道。
這個問題張運國也不知道,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張運國打斷了張三牛的問題:
“行了,你小子怎麽這麽多問題?今天捉了幾隻野兔?”
張三牛與張二牛一直嚷嚷著要編兔網,這事全家人都知道,但是能不能捉到兔子,大家的信心都不足。
張二牛開口迴答道:“捉了七隻,分到三隻,全是活的。”
張運國開口誇道:“好小子,捉的真不少啊,等我這陣子忙完了,跟你們一起去捉野兔。”
開玩笑,張運國要是加入了,張二牛還能分得到錢嗎?他連忙拒絕:
“爹,你忙你的,這事交給我跟三牛就可以了。”
“你說,是不是啊,三牛?”張二牛把矛頭對準了張三牛,張三牛眨了眨眼睛說道:
“爹,我二哥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根本就不需要我,你還是忙你的吧。
最重要的一點是,二哥害怕你跟他搶錢,所以肯定不會同意你加入的。”
張三牛直接把話挑白,張運國尷尬的笑了兩聲,張二牛像是被踩到了尾巴一般,十分緊張的解釋道:
“爹,我不是那個意思,你別聽三牛胡說。”
張二牛可謂是承包了張三牛一年的笑點,張三牛心裏偷樂。
張三牛一臉認真的說道:“二哥,是我誤解你了,你是希望爹多休息一陣子。”
張二牛頗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他不停的點頭:“對對對,我就是這個意思。”
老子跟兒子搶生意,張運國尷尬的老臉發紅,也是借坡下驢的說道:“行,你們忙吧,我去休息了。”
目前已經是深秋,需要為過冬做準備,首先是木材,冬天天氣寒冷,需要提前砍伐大量的木材。
還有就是草料,牲畜吃的比人要多的多,一頭壯牛,不算草料,光是糧食,也就是人吃的穀物,每年至少也得上千斤,至於草料,那得按噸計算。
一頭八百斤重的牛,每天消耗幹草料按自身體重的3%計算,一年365天,就是8760斤幹草料,牛也要幹活,吃的隻會更多。
每到秋季,植物幹枯,正是收集草料的時機。牲畜要想平穩越過冬季與春季,必須得準備半年的草料。
張運國家裏不僅有牛,還有羊與驢,為了準備草料與木材,張運國與張大牛可是需要忙活一陣子了。以往這兩件事都是等張運國父子倆服完徭役迴來後進行,今年提前了許多。
糧食豐收後,之前殺死的蠶繭也到了繅絲織布的時候,這個耗費的時間更長,從冬季到春季,織布機的聲音是不會停歇的。
該交什麽稅,交多少錢,該如何服徭役村正都一一說明。
張運國一共交了三兩五錢,把家裏的人頭稅、土地稅以及免除徭役的錢全部上交。
村正混濁的眼裏閃過一絲精光,笑嗬嗬的試探道:“看來運國今年發財了啊!”
財不露白的道理張運國還是知道的,他故作一副老實誠懇的謙虛道:
“哪裏,哪裏,不過是做了一點小生意罷了,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見問不出什麽口風,村正也知道自己犯了忌諱,隻得帶著銀子離去。
家裏缺錢交稅的百姓,隻能拉著糧食去鎮上售賣。
黑心糧商隻需要在鎮上等著,就有無數百姓自動把糧食送貨上門。
由於供需關係,黑心糧食趁機把收糧價格壓低三分之一,更有甚者直接壓低一半。
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因為官差衙役就在一旁盯著,你不願意賣可以不賣,沒人強求你。很明顯,糧商買通了官差 ,與官差狼狽為奸,沆瀣一氣,但是稅銀又不得不交,百姓也隻能咬著牙根賣糧。
張運國、張大牛與王鐵柱趁這個時間去外村收糧,驢車與牛車一同上陣,由於價格公道,短短幾天的時間就拉了一百石糧食。
這一邊,圍網也編好了,張二牛、張三牛與唐雨柔帶著圍網興高采烈的來到田地周邊。
此刻田地裏的穀物已經收割完畢,整片田野一覽無餘,野兔是想藏都沒有地方藏,不過若是野兔不發出動靜,肉眼也很難分辨出野兔。
張二牛與唐雨柔把圍網展開,用尖銳的木棍插在地上,從而把圍網豎立起來。
然後三人從另一邊肆無忌憚的衝進田野,四處驅趕可能存在的野兔。如果田地裏的穀物沒有收割,三人是斷然不敢如此行事,一定會挨打的。
野兔的行蹤有一定的規律,一般在距離田壟一米五遠的地方進食,一旦發現動靜,就會沿著田壟快速逃竄。
忽然一隻野兔出現在三人的視野範圍內,嗖的一下像離弦之箭般躥了出去,沒跑多久就撞在了圍網上,被網孔纏住,它越掙紮就越掙脫不了。
三人快速向野兔跑去,不知是誰在跑動過程中驚動了另一隻野兔,它受到驚嚇後四處逃竄,同樣沒頭沒腦的撞在了圍網上。
張二牛抓著一隻野兔的耳朵,把它從圍網上解了下來後又死死的按在地上,興奮的說道:
“快把它綁住,那邊還有一隻。”
首戰告捷,拿下兩隻野兔,三人頓時信心大增,然後又遭到了連續打擊。又不可能每次都恰好有兔子在圍網內,第一次隻是運氣好的緣故。
有一次發現了一個兔子窩,三人還想大展拳腳一番,結果狡兔三窟,一家子從一個沒有被發現的洞口逃了出去。
一天忙活下來,三人居然捉到七隻野兔,分了兔子後便各自迴家。
張三牛突然想起上輩子的事情,他記得當時有人用電網電兔子,600米長30厘米高的電網,野兔撞上後,電壓可以瞬間達到3萬伏。
據說一天下來平均能捉20隻野兔左右,多的時候能達到三、四十隻。
張二牛與張三牛迴到家後,瞧見村正正在家裏做客。
村正顫顫巍巍地站在院子裏,右手拄著拐杖,痛心的說道:
“運國啊,狗蛋一家交不起稅,連夜逃到了大山裏,但官府規定的稅額不得不交夠,所以隻能攤派到大家身上,每家交40文,你家人口多,較為富裕,就多交一些吧。”
朝廷的旨意是,人口缺失,縣令上報後,可以免去缺失人口的賦稅,然而人口、賦稅又關乎到縣令的政績,這是一對矛盾衝突。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縣令下令,人口少了,稅額由其他人補上,這樣不光政績有了,缺失的人口也可以隱瞞不報,期間再貪上一筆,給知府送上一筆孝敬銀,雙方便可達成默契。
等三年期限到了,在位的縣令拍拍屁股走人就是,留給下一個縣令的就是個爛攤子。替位的縣令即使想改變現狀也無能為力,因為他的奏折在知府那裏就被截留了下來。
張運國點頭說道:“哎,好嘞,要交多少?”
“60文吧。”
“行。”張運國爽快的答應後,又對著李敏說道:“阿敏,去取錢吧。”
拿到錢後,村正顫巍巍的離去。
“村正爺爺慢走。”
“哎。”
等村正走後,張三牛向著張運國問道:“爹,狗蛋家怎麽交不起稅啊?”
“唉。”張運國重重地歎了一口氣,無奈地說道:
“你狗蛋叔幾年前向李地主借了一筆高利貸,年年都還不上利息,家裏的財產也都賠光了,又哪裏來的銀子去交稅啊!”
“李地主又是誰?”張三牛好奇地問道。
“李地主原名李有財,是附近方圓十裏最大的地主老爺,良田無數,可謂是富甲一方。”張運國迴答道。
“那他有多少畝地?”張三牛接著問道。
這個問題張運國也不知道,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張運國打斷了張三牛的問題:
“行了,你小子怎麽這麽多問題?今天捉了幾隻野兔?”
張三牛與張二牛一直嚷嚷著要編兔網,這事全家人都知道,但是能不能捉到兔子,大家的信心都不足。
張二牛開口迴答道:“捉了七隻,分到三隻,全是活的。”
張運國開口誇道:“好小子,捉的真不少啊,等我這陣子忙完了,跟你們一起去捉野兔。”
開玩笑,張運國要是加入了,張二牛還能分得到錢嗎?他連忙拒絕:
“爹,你忙你的,這事交給我跟三牛就可以了。”
“你說,是不是啊,三牛?”張二牛把矛頭對準了張三牛,張三牛眨了眨眼睛說道:
“爹,我二哥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根本就不需要我,你還是忙你的吧。
最重要的一點是,二哥害怕你跟他搶錢,所以肯定不會同意你加入的。”
張三牛直接把話挑白,張運國尷尬的笑了兩聲,張二牛像是被踩到了尾巴一般,十分緊張的解釋道:
“爹,我不是那個意思,你別聽三牛胡說。”
張二牛可謂是承包了張三牛一年的笑點,張三牛心裏偷樂。
張三牛一臉認真的說道:“二哥,是我誤解你了,你是希望爹多休息一陣子。”
張二牛頗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他不停的點頭:“對對對,我就是這個意思。”
老子跟兒子搶生意,張運國尷尬的老臉發紅,也是借坡下驢的說道:“行,你們忙吧,我去休息了。”
目前已經是深秋,需要為過冬做準備,首先是木材,冬天天氣寒冷,需要提前砍伐大量的木材。
還有就是草料,牲畜吃的比人要多的多,一頭壯牛,不算草料,光是糧食,也就是人吃的穀物,每年至少也得上千斤,至於草料,那得按噸計算。
一頭八百斤重的牛,每天消耗幹草料按自身體重的3%計算,一年365天,就是8760斤幹草料,牛也要幹活,吃的隻會更多。
每到秋季,植物幹枯,正是收集草料的時機。牲畜要想平穩越過冬季與春季,必須得準備半年的草料。
張運國家裏不僅有牛,還有羊與驢,為了準備草料與木材,張運國與張大牛可是需要忙活一陣子了。以往這兩件事都是等張運國父子倆服完徭役迴來後進行,今年提前了許多。
糧食豐收後,之前殺死的蠶繭也到了繅絲織布的時候,這個耗費的時間更長,從冬季到春季,織布機的聲音是不會停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