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楊叔子上山已經十年了,以前的稚嫩也已經消退了許多,這十年裏日子過得單調而無趣,不過這倒不是最煎熬的,最煎熬的是看著麵前的魚兒活蹦亂跳,看著草地上的白鶴逍遙自在地踱步,就是吃不到嘴裏,每日隻能吃山菜,嘴裏清淡的甚至已經到了不知肉味的地步了,以前在家時雖說貧寒,母親卻過段時間就用幫別人浣紗掙的一點銅錢買點肉,如今這山上,白鶴不讓吃,瀑布裏麵的魚也弄不上來。
記得有一迴,楊叔子想用藤條編了個網放下去捕魚,可是那瀑布看起來不遠,但就是夠不著,後來他想順著旁邊的崖壁爬下去抓,結果腳下一滑徑直掉進水裏,差點淹死,也就是那一次,他見識到了自己那個看起來普通的瘦老道士老師的厲害,正當他在水裏撲騰著,迷糊間看到王逸子竟直直順著瀑布跳進水裏,一把抓住正要進入急流中的他,楊叔子覺得一陣疾飛,然後暈了過去。
楊叔子醒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隻見得繁星閃爍,不過他可沒心情欣賞這般美景,慢慢爬起來,才看到王逸子依舊坐在青石上。
王逸子看楊叔子起來,說:“冷吧,過來坐石頭上。”語氣平穩,沒有責怪的意思。
楊叔子躡手躡腳地走過去,坐到青石上,頭一直低著。
“抬起來吧,為師又沒怪你,我早說過想吃肉憑本事,你也是憑自己的本事掉下去差點淹死的。”
楊叔子苦笑一聲,問:“老師,您是怎麽把我弄上來的?迷糊間我突然覺得自己飛起來了,難道老師竟會飛!”
王逸子在他頭上狠敲了一下,疼得楊叔子直咧嘴。“掉一次水腦瓜子都淹壞了嗎,我費了多少力氣才把你救上來,早知道這樣就不救了,救了也沒用了。”
楊叔子嬉笑著:“嘿嘿,有用有用,怎麽會沒用呢。”
“今日耽誤了好些時辰,今晚將漏下的功課補齊方可睡覺。”
楊叔子頓時叫苦不已,可是這又有什麽辦法呢,老師曆來說一不二的。
王逸子望著北方,突然眉頭微皺,說:“今夜完成課業,明日休息一日,後日一大早我們去順州。”
楊叔子不知道老師為何突然要下山,畢竟這十年裏他可從未下去過,不過這對楊叔子來說倒是一件有趣的事,他真想下山去看看,雖然去的是遠在雲州千裏之外的順州,見不到母親,但卻也不錯,他有時候覺得自己快成野人了。
天微微亮時,楊叔子終於背下了昨日的功課,他迴到茅草屋,一想到馬上就可以下山時激動地睡不著,索性起來整理下山要帶的竹簡,這是老師特意吩咐的,老師說不論到哪書是要看的,不能荒廢。楊叔子撇撇嘴,不成想竟被王逸子看到了:“不想看嗎?本來打算讓你隻帶一卷的,那就多帶一些,反正你下山也無事可做,正好讀書習字。”
“老師老師,我錯了,隻帶一卷就好,反正咱們下山也待不了多少時日就迴來了。”楊叔子急忙告饒。
王逸子哼了一聲,說:“不信還治不了你了。去,把屋子裏的那塊熟牛皮帶上,下山後我有用。”
楊叔子一邊答應著一邊急忙跑遠了,他害怕這怪老頭又出爾反爾,逼自己多帶書卷,背書倒還好,隻是那些竹簡的重量真不是容易負擔的。
天色朦朧發亮,一層薄霜和山腰上的雲霧一樣白。
師徒兩人卯時剛到就要出發了,兩人穿過天州、連州,渡過窩耳河,進入卓州,又延卓州向西到達順州。一路上見到的最多的是乞丐,那些人衣衫襤褸,頭發蓬亂,臉上肮髒不堪,手裏握著一根粗木棍。
楊叔子幾次抬起頭看著王逸子,隻見得王逸子神情平淡,似乎沒有看到這些慘狀,可他分明看到路邊堆放的白骨時會停下來雙手合十嘴角輕輕顫動著為那白骨念經文。真是一個詭異的老道士。
每晚找到歇腳的地方的時候,老道士還會做一件事,那就是讓楊叔子把熟牛皮鋪到桌子上,拿著毛筆在上麵塗塗畫畫,有些像地圖,可這張地圖似乎太過精確,上麵不但標注了哪裏是什麽城池,甚至連山穀溝壑都畫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楊叔子幾次想問,都被王逸子提前擋了迴去,他似乎不等楊叔子開口就已經知道要問什麽,因此楊叔子一直沒有找到機會。
越過窩耳河後天氣徹底變了,這裏大雪紛飛。“窩耳”的意思按照北部土話來說就是裹住耳朵的意思,北方盛傳過了窩耳河不窩耳耳朵會被凍得掉了。雖說不至於那麽誇張,但天氣委實冷了許多。
師徒兩人冒著風雪進入順州。“老師,我們為何來此啊?真冷。”楊叔子的語氣中有一些怨氣。
王逸子似乎沒有聽到楊叔子說什麽,低聲嘀咕著:“那夜看到的紫氣應當是在順州,可順州這麽大,去哪找呢?臭小子,算你小子福大命大,良人找著了。”
楊叔子這才想起老師第一次見自己說的話,他輕笑一聲,心裏並不怎麽在意,他相信自己的命在自己手裏,哪會有什麽良人助自己。
突然後腦勺又被王逸子一巴掌,隻聽得王逸子罵道:“臭小子,你不知天數,愚鈍至極,以後再敢妄言,我非敲爛你的頭不可。”
楊叔子沒有說什麽,隻是心裏還是不信。王逸子有些恨鐵不成鋼地瞪了一眼楊叔子,沒有說話。
轉眼年關已近,正是官吏府衙停工之時,也是黎民百姓們開始窩冬之時,這時候所有人開始閑下來,守著妻兒老小,一家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要是沒有官府壓榨,沒有別的人禍天災,再有個五穀豐登就可以稱得上完美了。
王逸子師徒兩人不小心進入了一片大森林,這片森林濃密得看不清一點外邊,兩人在裏麵胡亂走著,好在兩人在光華山上待了十年,這樹林裏可以吃的東西比那山上要多好多。
兩人轉悠了約有十日,終於透過密林看到了一縷煙,兩人急忙朝著煙升起來的地方跑過去。
一個算不上新的木屋出現在麵前,門邊站著一個皮膚黝黑的少年手裏提著斧子正一臉警惕地盯著他們,“這是一隻野獸”,這是楊叔子的第一個想法。
少年看起來不到十歲,骨骼粗大,寬大的麻布長袍被撐得鼓鼓的,高約五尺,斜立的眉毛有些桀驁,一雙丹鳳眼裏盡是戾氣。
王逸子盯著少年看了許久,突然笑起來:“妙啊妙啊,真是機緣,真是機緣,走了近五個月路,不成想老天竟這般輕易送到老道麵前了,妙啊!”
楊叔子看著突然魔怔的老師,有些無語,麵前這人絕對不是善茬,光看那滿眼的戾氣就知道,老師竟然還笑得出來。楊叔子在心裏默念著千萬別把他惹怒啊。
王逸子可不管那些,他盯著少年又是一陣打量,就好像貪財者看到了一塊極品美玉一般。
“小娃娃,別那麽大的殺氣,我們不是野獸,更不是要害你,你放心吧。”
王逸子的話似乎有什麽魔力,少年竟真的慢慢收迴目光,掄起斧子劈起麵前的柴來,一下一下,既穩且狠,每一下都能將柴劈成剛好大小相同的兩半。
少年不知道劈了多久,楊叔子從最初的驚歎逐漸習以為常,再到後來的開始感到無趣。王逸子卻一直饒有興致地看著。
少年終於停下了,王逸子走上前去,問:“老道士想問一問這是哪裏,可還在順州麽?”
少年點點頭:“騎嶺。”聲音有一些沙啞,不似這個年紀的人能發出的聲音。
王逸子聽後點點頭:“難怪了,曆來有傳言騎嶺能進不能出,果然。那你怎會在此,你家父母呢?”王逸子看了一圈都未曾看到這裏還有活人的跡象,因此好奇地問。
少年冷冷地撇了一眼王逸子,沒有說話,抱起剛劈的柴禾走進屋子裏去了。王逸子突然拍了一下腦門:“記起來了,來時遇到的那兩個土堆……卦象也顯示此人應是孤星,當是如此了。”
不一會兒,少年又出來了,王逸子又湊上前去,說:“剛剛是老道唐突了。娃娃,你可願意跟老道走啊。”
少年又是冷冷地撇了一眼王逸子,終於開口了:“你能給我什麽?”
一句話讓王逸子一愣,突然王逸子哈哈大笑起來,說:“老道能給你經天緯地的本事,以後你想做什麽就能做成什麽。”
少年思考著,王逸子不急,一直等著。良久才答應了老道士,這就是楊叔子的師弟蘇昂。後來,楊叔子問他為何會答應,他說:“日後要為父母討一個公道!”說這話的時候他猛然揮劍,一塊不大的石頭竟應聲裂開。
楊叔子再沒有問過,隻是自從這個小師弟上山後,老師明顯對他的關注少了許多,但老師對小師弟也沒有給予多少關注。倒是小師弟經常在瀑布下練劍,楊叔子就時常讓他順手抓一些魚上來,自此那瀑布裏的魚算是徹底遭殃了。
王逸子曾經對楊叔子說:“你的耐性不如你師弟,這會限製你。”
直到楊叔子要下山的時候,師弟還在瀑布下練劍,匆匆十年,日日如此。
記得有一迴,楊叔子想用藤條編了個網放下去捕魚,可是那瀑布看起來不遠,但就是夠不著,後來他想順著旁邊的崖壁爬下去抓,結果腳下一滑徑直掉進水裏,差點淹死,也就是那一次,他見識到了自己那個看起來普通的瘦老道士老師的厲害,正當他在水裏撲騰著,迷糊間看到王逸子竟直直順著瀑布跳進水裏,一把抓住正要進入急流中的他,楊叔子覺得一陣疾飛,然後暈了過去。
楊叔子醒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隻見得繁星閃爍,不過他可沒心情欣賞這般美景,慢慢爬起來,才看到王逸子依舊坐在青石上。
王逸子看楊叔子起來,說:“冷吧,過來坐石頭上。”語氣平穩,沒有責怪的意思。
楊叔子躡手躡腳地走過去,坐到青石上,頭一直低著。
“抬起來吧,為師又沒怪你,我早說過想吃肉憑本事,你也是憑自己的本事掉下去差點淹死的。”
楊叔子苦笑一聲,問:“老師,您是怎麽把我弄上來的?迷糊間我突然覺得自己飛起來了,難道老師竟會飛!”
王逸子在他頭上狠敲了一下,疼得楊叔子直咧嘴。“掉一次水腦瓜子都淹壞了嗎,我費了多少力氣才把你救上來,早知道這樣就不救了,救了也沒用了。”
楊叔子嬉笑著:“嘿嘿,有用有用,怎麽會沒用呢。”
“今日耽誤了好些時辰,今晚將漏下的功課補齊方可睡覺。”
楊叔子頓時叫苦不已,可是這又有什麽辦法呢,老師曆來說一不二的。
王逸子望著北方,突然眉頭微皺,說:“今夜完成課業,明日休息一日,後日一大早我們去順州。”
楊叔子不知道老師為何突然要下山,畢竟這十年裏他可從未下去過,不過這對楊叔子來說倒是一件有趣的事,他真想下山去看看,雖然去的是遠在雲州千裏之外的順州,見不到母親,但卻也不錯,他有時候覺得自己快成野人了。
天微微亮時,楊叔子終於背下了昨日的功課,他迴到茅草屋,一想到馬上就可以下山時激動地睡不著,索性起來整理下山要帶的竹簡,這是老師特意吩咐的,老師說不論到哪書是要看的,不能荒廢。楊叔子撇撇嘴,不成想竟被王逸子看到了:“不想看嗎?本來打算讓你隻帶一卷的,那就多帶一些,反正你下山也無事可做,正好讀書習字。”
“老師老師,我錯了,隻帶一卷就好,反正咱們下山也待不了多少時日就迴來了。”楊叔子急忙告饒。
王逸子哼了一聲,說:“不信還治不了你了。去,把屋子裏的那塊熟牛皮帶上,下山後我有用。”
楊叔子一邊答應著一邊急忙跑遠了,他害怕這怪老頭又出爾反爾,逼自己多帶書卷,背書倒還好,隻是那些竹簡的重量真不是容易負擔的。
天色朦朧發亮,一層薄霜和山腰上的雲霧一樣白。
師徒兩人卯時剛到就要出發了,兩人穿過天州、連州,渡過窩耳河,進入卓州,又延卓州向西到達順州。一路上見到的最多的是乞丐,那些人衣衫襤褸,頭發蓬亂,臉上肮髒不堪,手裏握著一根粗木棍。
楊叔子幾次抬起頭看著王逸子,隻見得王逸子神情平淡,似乎沒有看到這些慘狀,可他分明看到路邊堆放的白骨時會停下來雙手合十嘴角輕輕顫動著為那白骨念經文。真是一個詭異的老道士。
每晚找到歇腳的地方的時候,老道士還會做一件事,那就是讓楊叔子把熟牛皮鋪到桌子上,拿著毛筆在上麵塗塗畫畫,有些像地圖,可這張地圖似乎太過精確,上麵不但標注了哪裏是什麽城池,甚至連山穀溝壑都畫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楊叔子幾次想問,都被王逸子提前擋了迴去,他似乎不等楊叔子開口就已經知道要問什麽,因此楊叔子一直沒有找到機會。
越過窩耳河後天氣徹底變了,這裏大雪紛飛。“窩耳”的意思按照北部土話來說就是裹住耳朵的意思,北方盛傳過了窩耳河不窩耳耳朵會被凍得掉了。雖說不至於那麽誇張,但天氣委實冷了許多。
師徒兩人冒著風雪進入順州。“老師,我們為何來此啊?真冷。”楊叔子的語氣中有一些怨氣。
王逸子似乎沒有聽到楊叔子說什麽,低聲嘀咕著:“那夜看到的紫氣應當是在順州,可順州這麽大,去哪找呢?臭小子,算你小子福大命大,良人找著了。”
楊叔子這才想起老師第一次見自己說的話,他輕笑一聲,心裏並不怎麽在意,他相信自己的命在自己手裏,哪會有什麽良人助自己。
突然後腦勺又被王逸子一巴掌,隻聽得王逸子罵道:“臭小子,你不知天數,愚鈍至極,以後再敢妄言,我非敲爛你的頭不可。”
楊叔子沒有說什麽,隻是心裏還是不信。王逸子有些恨鐵不成鋼地瞪了一眼楊叔子,沒有說話。
轉眼年關已近,正是官吏府衙停工之時,也是黎民百姓們開始窩冬之時,這時候所有人開始閑下來,守著妻兒老小,一家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要是沒有官府壓榨,沒有別的人禍天災,再有個五穀豐登就可以稱得上完美了。
王逸子師徒兩人不小心進入了一片大森林,這片森林濃密得看不清一點外邊,兩人在裏麵胡亂走著,好在兩人在光華山上待了十年,這樹林裏可以吃的東西比那山上要多好多。
兩人轉悠了約有十日,終於透過密林看到了一縷煙,兩人急忙朝著煙升起來的地方跑過去。
一個算不上新的木屋出現在麵前,門邊站著一個皮膚黝黑的少年手裏提著斧子正一臉警惕地盯著他們,“這是一隻野獸”,這是楊叔子的第一個想法。
少年看起來不到十歲,骨骼粗大,寬大的麻布長袍被撐得鼓鼓的,高約五尺,斜立的眉毛有些桀驁,一雙丹鳳眼裏盡是戾氣。
王逸子盯著少年看了許久,突然笑起來:“妙啊妙啊,真是機緣,真是機緣,走了近五個月路,不成想老天竟這般輕易送到老道麵前了,妙啊!”
楊叔子看著突然魔怔的老師,有些無語,麵前這人絕對不是善茬,光看那滿眼的戾氣就知道,老師竟然還笑得出來。楊叔子在心裏默念著千萬別把他惹怒啊。
王逸子可不管那些,他盯著少年又是一陣打量,就好像貪財者看到了一塊極品美玉一般。
“小娃娃,別那麽大的殺氣,我們不是野獸,更不是要害你,你放心吧。”
王逸子的話似乎有什麽魔力,少年竟真的慢慢收迴目光,掄起斧子劈起麵前的柴來,一下一下,既穩且狠,每一下都能將柴劈成剛好大小相同的兩半。
少年不知道劈了多久,楊叔子從最初的驚歎逐漸習以為常,再到後來的開始感到無趣。王逸子卻一直饒有興致地看著。
少年終於停下了,王逸子走上前去,問:“老道士想問一問這是哪裏,可還在順州麽?”
少年點點頭:“騎嶺。”聲音有一些沙啞,不似這個年紀的人能發出的聲音。
王逸子聽後點點頭:“難怪了,曆來有傳言騎嶺能進不能出,果然。那你怎會在此,你家父母呢?”王逸子看了一圈都未曾看到這裏還有活人的跡象,因此好奇地問。
少年冷冷地撇了一眼王逸子,沒有說話,抱起剛劈的柴禾走進屋子裏去了。王逸子突然拍了一下腦門:“記起來了,來時遇到的那兩個土堆……卦象也顯示此人應是孤星,當是如此了。”
不一會兒,少年又出來了,王逸子又湊上前去,說:“剛剛是老道唐突了。娃娃,你可願意跟老道走啊。”
少年又是冷冷地撇了一眼王逸子,終於開口了:“你能給我什麽?”
一句話讓王逸子一愣,突然王逸子哈哈大笑起來,說:“老道能給你經天緯地的本事,以後你想做什麽就能做成什麽。”
少年思考著,王逸子不急,一直等著。良久才答應了老道士,這就是楊叔子的師弟蘇昂。後來,楊叔子問他為何會答應,他說:“日後要為父母討一個公道!”說這話的時候他猛然揮劍,一塊不大的石頭竟應聲裂開。
楊叔子再沒有問過,隻是自從這個小師弟上山後,老師明顯對他的關注少了許多,但老師對小師弟也沒有給予多少關注。倒是小師弟經常在瀑布下練劍,楊叔子就時常讓他順手抓一些魚上來,自此那瀑布裏的魚算是徹底遭殃了。
王逸子曾經對楊叔子說:“你的耐性不如你師弟,這會限製你。”
直到楊叔子要下山的時候,師弟還在瀑布下練劍,匆匆十年,日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