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極大的風雪降落在了趙國皇城,可是絲毫沒有影響到老百姓對新法推行的熱情。


    楊叔子整理著竹簡,將批複過的交到少府手裏,讓他們備案,收到國府府庫裏,以便皇上桓冀出巡迴來後翻閱。


    桓冀帶著蒲仙玉及一眾護衛,從天州出發向西而行,到達綿州。綿州自來是曆朝遇到的困難,這裏一片荒漠,南邊又是一片鹽堿地,莊稼極難長成,如今雖然推行的新法狠狠地點燃了這裏老趙國人的熱情,可是種不出來糧食也是白搭,所以這裏的刺史心焦不已,趙國境內所有地方官府如此賞賜的原因是賦稅漲了一成,可綿州就算是不漲恐怕都難交上去。


    突然有一天,刺史收到皇城詔令,綿州免除一年賦稅,開墾鹽堿地,並引窩耳河水到荒漠地帶用以灌溉。這些工程可並不小,刺史知道單憑綿州的物力就極難辦到,正當他打算上書的時候,有報說朝廷來人,他急忙出迎,京官永遠大一級這種說法永遠都是有的,哪怕是比他這個刺史官品要小很多的。


    桓冀帶著蒲仙玉站在刺史府門口,不多時刺史的身影就已經出來了,隻見這刺史生得高大,卻談不上威猛,幹瘦的身材,兩撇胡須耷拉在一片厚厚的嘴唇上,一身黑色官袍既長又寬,走起路來直直拖到地上。


    刺史跨出府門,竟是皇上,他去皇城奏事的時候見過皇上,最近也聽說皇上出巡了,他急忙跪拜在地,口裏大唿:“微臣見過皇上,皇上萬歲!”


    桓冀伸手扶起他,問:“綿州地界新法實施如何?”


    “皇上,綿州新法一切正常,隻是這田地卻難以劃分下去,綿州不是鹽堿地,就是荒漠,不長糧食,因而臣心焦不已,好在免了一年賦稅,總算有了一些迴旋之地。”


    桓冀沉吟間,幾人已走到了刺史的書房,桓冀召幾人坐下,說:“綿州情況我已知曉了,太尉讓你們如何就如何,但是新法的推行一定要落到實處,我們老趙人不管那些虛的,我隻要國家繁盛,其餘一切皆為虛幻。”


    “是。”刺史連連點頭,他這時候才發現皇上竟然穿著麻布粗袍,手上更是沾著些許泥土,分明就是一個田間耕作的老農,哪裏還是當今的皇上,他身邊的一眾護衛也是如此。這讓刺史大為震驚,心裏慨然歎曰:“有如此皇帝,何愁天下不興,大事不成?”


    又是幾日後,臨近年關,劃田一事已經完成的七七八八了,楊叔子想出去先轉一圈,看一看是否真的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好開始下麵新法的推行。


    冬季冰封了,所有的地方都是一片白茫茫的,俈業郡的老百姓們齊齊坐在田埂上,他們生怕這個場景是夢裏的,醒了就沒了,況且現在變法是官府提出來的,萬一人家又不給地了呢?所以他們坐在田埂上緊緊守著剛到手的田,這些可是他們生存的條件啊。


    突然,遠遠走來兩個身影,一大一小,都穿著麻布長衣,兩人一腳深一腳淺地從遠處雪地裏走來,慢慢地走近了。這兩道身影正是出巡來的楊叔子和楊進,隻見楊叔子坐到一個頭發和胡須盡皆花白的老人身邊,問道:“阿公,你們為何這麽冷的天不迴去啊?”


    老人上下打量了一番楊叔子,說:“嘿,後生娃呀,你不知道,官府給我們這些都快進土的人都劃田了,高興,就算死了也有地兒埋嘍!”老人家說著竟然眼淚出來了,楊叔子不解,隻聽得旁邊一個精壯的漢子說:“嘿,你不知道,這位阿爹已經兩代人沒田了,以前年輕的時候有兩把子力氣,出去幫人家那些當官的幹活掙口飯吃,如今老了,被人家給丟了,眼看著隻能餓死野外嘍,誰知道官府竟然給我們田了,這下好了,聽說這都是那位大司徒弄的,我們老百姓啊都感謝他,就算是一場夢也好,起碼是個好夢。”精壯漢子別了別袖子,健碩的胳膊上有幾道皮鞭抽過的痕跡。


    楊叔子聽完這些話心裏有些堵,他的家在雲州,隻怕以前還不如這天州。


    楊叔子起身轉過去坐到精壯漢子身邊,說:“這位哥兒,你這身子骨兒完全可以去參軍呐,你想上陣殺敵建功,不是每個男子漢的夢想嗎?而且還可以做大官呢。”


    精壯漢子聽完,咄了一口唾沫,狠狠地說:“哼,你看看那邊那位老阿爹。”楊叔子順著精壯漢子指的方向看過去,隻見一個須發花白的老人一個人靜靜地倚在樹下坐著,精神還算煥發,隻是一雙眼睛隻有眼窩,卻沒有眼珠,楊叔子被嚇了一跳,忙問:“那位老伯……”


    “嘿,小哥兒也看到了,那就是以前打過仗的,跟著皇上征戰北疆,衝鋒中不曾注意到哪裏飛來的石灰,當時兩隻眼睛就沒了,本想著老兵多少會有人管的,可誰知道那位老阿爹被幾個軍士打扮的人抬迴來就扔下了,要不是幾個老鄉親不忍心看這老阿爹如此,隻怕已經……唉,小哥兒呀,千萬別參軍了,去了不是死就是傷,可是官府卻不知道體恤。”說著這精壯漢子哽咽了起來。


    那老阿爹聽見哭聲突然怒喝道:“哭個什麽,狗娃子,就數你沒出息,你老子也是鐵骨錚錚的漢子,當年戰死沙場的時候都沒跟你一樣娘們兮兮的,咱們老趙國人沒負過老趙國。”


    楊叔子聽得心裏不是滋味,起身告辭,說:“哥兒,你放心,這些都會好起來的。”精壯漢子看著楊叔子沒有說話。


    一路走來,田埂上都坐著人,甚至還有幾個小孩子,人人臉上笑意吟吟,這讓楊叔子心裏有了一些成就感,他要立誌實現母親的願望和自己的抱負,他要為老趙國的百姓負責,如今關於田產算是分下去了,也沒人因為賦稅漲了一成說什麽,因為大家都有地了,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好的,每個人心裏都相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庸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引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引照並收藏大庸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