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太陽的微光晃晃悠悠爬上了垛口,遠處有雞的叫聲。楊叔子起身,整理好衣衫,早有楊進親自端著一盆清水走了進來,平常時候楊進起床的他都是知道的,可最近或許是心裏憂慮,晚上一直睡不著,早上卻又醒不來。


    楊進看楊叔子起來了,趕緊放下水盆,過來幫楊叔子整理衣衫。


    “先生今日有何打算?”楊叔子不讓他叫自己別的什麽,隻讓他叫自己先生,為防以後有什麽變故,好讓這個孩子脫身,自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變法後,以後各朝各代總喜歡株連。


    “我今日出去走走,你在這裏好生看管行李,再讀讀書,待我迴來考較。”楊叔子一邊用布擦拭雙手,一邊說。


    楊進點頭應允,但他多少還是想出去逛一逛的,畢竟閱琞城的盛況可是頭迴見,隻是在楊叔子麵前他不敢提。


    楊叔子吃了一點肉羹,這也是令他暗暗稱奇的地方,別的各州郡有的吃就不錯了,哪裏見過什麽肉羹,可皇城西北角落裏的這家老舊、沒有什麽生意的小店裏居然有肉羹!


    楊叔子下樓,門邊的小二很有禮貌地說了一句“客官早”,他點頭示意,這讓他想起了以前在山上的時候每日早上起來,師弟已經在練劍了,看到他也會說一聲“師哥早”,他會點頭示意,因為他要說早的時候師弟已經出去到山泉下洗澡去了,每日如此,即使是飄著大雪的冬季,就因著這些,他們的老師總是說“你不如你師弟,不知道堅持,久後恐怕要害了自己”,他總是一笑置之,也不反駁。


    楊叔子走出驛站,這初冬的早上有些微冷,青磚路上好像還有了霜。


    楊叔子想先去招賢館看看,早一些摸清楚一些路子,他素來知道這些越是做接待人的越是喜歡要賞銀,今天就先去看看,看要多少賞銀才能帶他進宮去。


    楊叔子轉悠了大半個城都沒有找到上麵寫著“招賢館”三個大字的地方,不過他倒是找著了以前太學宮的舊址,一扇破舊的、漆早已褪盡的木頭大門緊緊關著,上麵落滿了灰塵。楊叔子走上前去輕輕推開門,裏麵的一切都是破舊的,用剩下的竹簡一片一片的胡亂散落在地上,昭示著這裏已經許久沒有人來了,人輕輕走過去就會帶起一地塵土。一縷陽光順著窗縫照進來,愈發顯得陳舊和蒼涼。


    楊叔子站在門邊久久未動,這哪裏還是天下學子希冀的地方啊,以前老師曾說過,太學宮網羅天下英才,每到重陽佳節,這裏就會舉辦辯論大會,中間會出現很多各家學說的重要代表人物,這一盛況堪稱除臘祭和春祭之外最大的盛事了,每到那天,文人墨客們齊聚於此,由皇帝親自命題,而後各家紛紛進行辯論,最後勝出者皇帝會賜予四品以上官職,而且會名滿天下。可惜這一盛況在代宗時候消失了,因為有人說天災人禍就是這幫人引起的,他們辯論有時會口不擇言,引起上天不快,故而天降懲處,令萬民遭殃,應當驅散這些無禮士子,以安天心。代宗聽後覺得有道理,遂直接取了每年的這一盛典,而且禁止學子三五成群結對出遊,因此如今的趙國可以說學習氣氛簡直淡薄到幾近消失。


    楊叔子站了許久,默然轉身出去,當今皇上求賢,卻不知道恢複學宮,以吸引天下名士,如此看來隻怕又是空談。


    楊叔子默默轉身離開,在一個街角拐進去,招賢館三個大字赫然立在上麵,掀起珠簾進去,一張不大的案幾上放著竹簡,一個身著招賢館領事服的胖子躺在竹席上沉睡著絲毫沒有清醒過來的意思。


    楊叔子實在不想打擾這位安然的午睡,雖然他並沒有午睡過,也不知道此時被叫起會怎麽樣,但他知道有些人總會故意找點事出來,他一直站在簷下,等著那位領事醒來。


    一刻鍾過去,那領事翻了個身,才發現簷下站著人,嚇了一跳,急忙拖動著臃腫的身體坐了起來,等他看到楊叔子一身麻衣打扮的時候,頓時心裏不舒服了,大聲問:“你是幹什麽的?這裏是招賢館,沒事快走開!”


    楊叔子拱手走進來說:“你是這裏的領事大人吧,我看到皇上張貼的求賢榜文所以前來。”


    領事張著一雙還未睡醒的眼睛上下打量著楊叔子,他打心底裏瞧不起這些個天天講著“修身、治家、平天下”的所謂學子,個個嘴上功夫了的,卻窮困潦倒,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大多時間浪費在那些所謂的盛典當中,不知道去養家糊口,光“治家”都沒做到還說“平天下”,真是貽笑大方。


    領事輕蔑地撇著楊叔子,然後提起筆,問:“哪裏人士啊?現在住在哪?”


    楊叔子知道這人看不起自己,可沒有辦法,自己的一腔熱血還得靠這人才有施展地地方,於是他有些恭敬地迴答:“我是雲州人士,祖籍安定郡,現住在城內西北角的雲安驛站。”


    領事一筆一筆記下,然後抬起頭,看楊叔子隻那樣拱著手,皺了皺眉,有些不高興地說了一句:“迴去等著吧,過幾日皇上會叫的。”


    楊叔子連連答謝,退出門來。那領事撇了撇嘴,罵罵咧咧地將竹簡扔到了一邊,招賢館自打皇上開放後一直不曾有人來,今天好不容易來了個人,本來以為可以宰一筆,不成想卻是個窮鬼,真掃興。


    楊叔子可不管那些,他如今連他和楊進最基本的盤纏都快沒了,那還顧得上給一個小小的招賢館領事給錢。楊叔子沒有順著來時的路返迴,而是挑了另一條路,他實在不想再看一遍那個破舊的文人聖地了。


    楊叔子迴到驛站,楊進準備好飯食,兩人坐在桌前,楊叔子又考較了一番楊進的背誦,果然楊進這個孩子從來不會讓他失望,然後他心滿意足地上床睡覺,現在就隻能等了,等皇上召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庸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引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引照並收藏大庸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