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空烈烈,星河茫茫,舉目四野,人跡蒼絕。


    趙景泰元年,宣宗桓冀登基,從自己的父親代宗手中接過大位,他不同於他的父親,桓冀少時到處遊曆,看遍了百姓生活之困苦,常問自己:“我是一國之君,百姓在我的治理下卻愈加困苦,我是不是好多地方都錯了?”


    天色漸晚,案幾上還堆滿著竹簡。看著桓冀長大又一直陪伴著他的老內侍成河端著一鼎吃食走進來了,他將鼎放到側麵的案幾上,扭動著老邁的身子過去將整個屋裏的油燈點亮。


    桓冀抬起頭,麵容憔悴,眼眶深陷,頭發散亂,才剛三十歲鬢角竟已花白,這哪裏還是一國之君該有的風采啊,分明就是那些求學士子勤奮讀書才該有的樣子啊。成河有些心疼,這個孩子以前哪是這樣的啊,他風采照人,溫潤如玉。


    成河輕聲說:“皇上,吃點東西吧,今天有順州進貢來的活鹿,現殺的,肉質鮮美,您嚐嚐。”


    桓冀放下手中的竹簡,這是並州發動叛亂的軍報,這樣的軍報還有許多,都放在麵前的案幾上,將整個三尺見方的案幾堆滿了。


    “放下吧,如今是什麽時辰了?”桓冀看著有些黑的屋子,問到。


    “現下已經戌時了,酉時我進來時看皇上正專心,不敢打擾,所以又等了一會,可是皇上不能不吃飯啊。”成河覺得眼睛有點濕,提起衣袖輕輕擦拭著。


    桓冀起身,突然晃了一下,許是坐得太久了吧,腿都麻了,他活動了一下手腳。這時候成河也將火盆重新弄燃了,屋子裏頓時暖和了起來。成河過去打開鼎蓋,撲鼻而來的香氣令人食指大動,鮮美的湯汁還在鼎裏沸騰著,老內侍佝僂著身子,用木勺輕輕盛到銀碗裏,一翻動作嫻熟而漂亮,絲毫不見蒼老之氣。


    可是桓冀卻沒有多大心思去審視成河的高超技藝,他坐到案幾後,望著碗裏還冒著熱氣的鹿肉,長歎了一口氣,說:“百姓困苦,我卻在此安享膳食,讓人難安呐。”


    “皇上,您吃飽了才有心力為國家做事啊。”


    “河叔,你說這治理天下怎麽就這麽難啊?我接過祖宗基業,以為很簡單,每日隻需要上上早朝,迴來看看奏折就好了,有大把時間去遊園,去射獵,可是事實根本不是這樣的,望著那些軍報,還有那些賑災奏報,我的心裏如同火燒一般,天下百姓都是我的子民,我若不能讓他們安居樂業,又有何麵目去見列祖列宗啊。”桓冀的眼睛裏有眼淚閃著光芒。


    “皇上,您能這般想就說明您是一個好皇帝,沒人會怪您的。”成河一邊吹著火盆,一邊應答著。


    “什麽是好皇帝?不能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又談何好皇帝。況且如今我一點辦法都沒有,誰能教教我啊?”


    “皇上,朝堂上的那些官員都是飽學之士,他們或許有辦法呢?”


    桓冀扔下筷子,怒聲說:“一群苟圖小利之輩,隻會中飽私囊,論及學識,尚且不如一黃口小兒,談何治國。”桓冀又撿起筷子,無可奈何地說:“可是就是這幫人,我卻毫無辦法,他們根深蒂固,勢力比我都大,我雖為一國之君,有時還不如一個大家之主。他們憑他們地喜好,隻要我提出有損他們利益的事,他們就一個個如同惡狼一般開始咆哮,他們甚至想將我拉下來自己坐上去。”


    成河沒有說話,這一切都不是他一個老內侍能管得了的了,他隻能每天陪著皇上,看著他辛勞,自己能做的最多就是給他端飯倒茶,偶爾進來給火盆裏添點柴禾。


    桓冀不多時便吃完了,放下碗筷,擦了一把額頭的汗珠,叫成河端走了一應廚具,然後又一頭紮進了那些竹簡中,煩心的事很多,但他卻知道自己不能放下,自己要讓這個已經開始千瘡百孔的王朝重新煥發出它應該有的活力,可是他不知道自己該怎麽做了,從各州傳來的軍報越來越多,可是一條好消息都沒有,有的隻是又有多少人揭起大旗造反了。


    成河看著眉頭緊鎖的皇上,不禁歎了口氣,說:“皇上,既然朝廷裏沒有可用的人,為什麽不貼出告示,招賢納士呢?天下不是沒有英才,隻是缺少一條門路,門路有了,他們自然就來了,再說,您想讓趙國複蘇,就像我想讓火盆燒得更旺一些,於是我向火盆裏添柴,然後吹氣,火就旺了;一樣的,您首先要讓王朝有旺的資本,那就是那些治世能臣,然後您再在後麵吹口氣,國家就開始旺起來了。”


    桓冀思索一番,眼睛裏突然冒出光來,欣喜地說:“是啊是啊,我怎麽沒有想到,到處有學宮,我不信他們沒有幾個可以幫到我的!”


    桓冀派人連夜找來太常卿,讓他起草文書,發布各州、郡、縣,廣招賢士,一經起用,拜公卿,賜九錫,若有人薦舉賢能,官升一品,賜白銀一百兩。


    月上中天,皇城一片寂靜,秋風微涼。桓冀起身走到門邊,天上有幾顆星星眨動著,猶如失眠人昏沉又清醒的眼睛,恰如此刻的桓冀,他不敢抱多大的希望,朝內老舊貴族勢力龐大,若要複蘇以前強盛的王朝,必要損害這些老舊貴族的利益,桓冀看得很清楚,光靠他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可是天下的那些有學之士誰看不透這一點啊?


    桓冀還是抱著一點希望,他需要一個足夠強硬,可以和自己互相配合無間的能臣,他暗暗祈求蒼天,給他一個如同衛鞅那般的人吧,桓冀相信自己可以保護他,讓他幫自己完成理想。


    朝廷求賢的告示已經發出去兩月了,依舊沒有人願意前往,大家都可以看出朝廷形勢,誰也不願意落得有如衛鞅那般的下場,人人渴求青史留名,但沒人願意家破人亡,自古多少強勢改革的能落得個好下場?再說如今的那些學宮,不是在培養老舊貴族的走狗就是在培養如何欺詐百姓,所以這個時候的遊學士子名聲很壞,但這些身處深宮的桓冀怎麽會知道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庸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引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引照並收藏大庸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