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奴才已經稟報給太子殿下了,太子殿下也勸說過二阿哥,還想讓二阿哥在東宮小住,可二阿哥說什麽也不肯,太子殿下也沒有法子。隻好給二阿哥身邊又添了兩個會武的小廝,讓他們輪流夜裏看著二阿哥,若二阿哥要出門,就叫他們貼身陪著。」


    康熙把這一段迴憶告訴了皇貴妃,最後說了一句:「是朕這個皇阿瑪沒有照顧好保寧,若太皇太後知道,定是要好好替她的寶貝重孫訓斥朕一頓。」


    「皇上是嚴父,保寧心裏明白皇上是記掛著他的,太皇太後就更加捨不得責怪皇上了。」皇貴妃既替保寧說了話,又全了康熙的麵子。


    「也罷,就讓他繼續在慈寧宮住著吧,朕也不想勉強他。本來太後也無意挪到慈寧宮去住,隻是慈仁宮到底偏僻了些,朕想著,到時候把寧壽宮好好修繕一遍,作為太後的新寢宮。」


    「臣妾覺得皇上考慮得極為周到。」


    過了兩日,康熙把太子和胤祾叫到了跟前,跟他們兄弟倆一起用晚膳,順便跟他們聊了聊。


    「這段時間,朕精力不濟,保成替朕分擔了許多,已經是個能夠獨當一麵的大人了。」


    太子拱手迴答:「兒臣尚且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諸多大事還得依賴皇阿瑪做主,皇阿瑪定要保重龍體。」


    「你坐下,總是一副古板正經的做派,跟你幫年紀大了的師傅越來越像,朕不是都與你說過了,私下咱們三人是父子。」


    康熙說完,注意到另一邊的胤祾,正有一下沒一下地挑著碗裏的米飯,看起來還是沒什麽胃口的樣子。


    「保寧,朕叫他們給你準備的,都是你從前最愛吃的,怎麽也不嚐嚐?」


    胤祾倒是沒有他哥哥那麽多顧忌,而且他心裏牢記著烏庫瑪嬤對他的叮囑,要在皇阿瑪麵前,做一個真誠孝順的兒子。


    「皇阿瑪,兒臣想著,烏庫瑪嬤這會兒不知見著皇瑪法了沒有,供奉的祭品都是涼了的,她有沒有熱的飯食吃,會不會想念我,我心中有憂慮,故而食不下咽。」


    聽完嫡幼子的一番話,康熙鼻尖一酸。


    「你烏庫瑪嬤自然是見著你皇瑪法了,她的陵墓就在孝陵近處,方便得很,你若擔心她吃的不好,朕就叫他們日日做些熱的吃食供奉,還有,保寧若不好好吃飯,她老人家也定是會擔心你的,保寧想讓她老人家擔心嗎?」


    掉了兩滴眼淚在桌上,低著頭的胤祾搖了搖腦袋,拿起筷子,一聲不吭地吃了起來。


    太子聰慧穩重,越發有儲君應有的心智謀略,幼子純孝天真,一顆赤子之心叫人憐愛。


    看著兩個還未完全長成,但又讓他十分滿意的孩子,康熙突然就振作起來了,不再沉溺於長者離世的悲痛中。


    摺子也全都拿迴來自己批閱。


    恰好看見裏邊有關於殉葬的婦女,地方想為這樣的婦人申請貞節牌坊,且這樣的實例還不少。


    於是皺著眉頭批覆:今見京師及諸省殉死者尚眾。人命重大,而死喪者確實是惻然之事。然而夫短壽夭亡,當聽其自然,何必要為他自殞其身呢?


    康熙駁迴了這一類申請,誠然那些已經為亡夫殉葬的女子著實可憐,也叫人敬佩,可他不想鼓勵這樣的風氣,否則將來會出現非自願而被迫殉葬的例子。


    沉寂了整整一年,正月初二那日,康熙開始第二次南巡,這次隻帶了年紀最大的大阿哥胤禔。


    太子得留京監國,胤祾不願出門,而且他身子也不大好,怕路上得病,反而不好。


    康熙又擔心獨獨跳過胤祾,帶其他阿哥,會惹來朝中揣測,讓他們誤以為自己不看重胤祾,繼而輕視胤祾,索性就都不帶了。


    一路從山東開始,看當地收成,免了一年地丁稅賦。又至宿遷,查看河運,靳輔伴駕隨行,又是一番敲打。


    下揚州,百艘畫舫相迎,端的是江南煙雨好風景,百花漸欲迷人眼,康熙理智在線,並未登船。到蘇杭,賞美景,逛寺廟,增入試學子名額,寬釋江浙罪犯。


    抵達南京,一普通民人王來熊獻上一本《煉丹養身秘書》,康熙覺得有趣,把大臣們召集到一起,邀請他們觀看。


    就在大臣們抓耳撓腮,想著該如何勸說皇上勿信長生之道時,康熙先一步開口了。


    「凡是煉丹修養圖長生的,以及自稱可以預知未來的巫者,皆妄言,不足信,隻可欺愚民,通經明理者,斷不會為其所惑。」


    好傢夥,這下大家都反應過來了,皇上這是等著他們誇呢。


    馬屁一個接著一個:


    「皇上聖明!大智慧超越歷代先王——遠矣!」


    「皇上乃真龍天子,自有天神護佑,何須藉助此等無稽外物。」


    「聖上天命所歸,功德萬古,睿智超乎尋常,自然不會被此虛妄之言迷惑!臣等佩服!」


    第二日,南京的百姓聽聞聖駕禦臨,數萬人各捧土產米果等物,前來進獻,將周邊好幾條街都圍堵得水泄不通,把南京的官員嚇了個半死。


    這要是出了什麽事,比如,人群裏藏上幾個刺客反賊之類的,那他們別說是頭上的烏紗帽保不住了,就連脖子上那顆人頭怕是也得落地。


    隨駕的大臣和侍衛們也是嚴陣以待,康熙卻不以為然,叫人傳諭於百姓:「朕已經知曉爾等的心意,今取米一撮,就當做全都笑納了,都各自散了,歸家去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太子的作精胞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衾寒月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衾寒月暖並收藏[歷史同人] 太子的作精胞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