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歷史同人] 太子的作精胞弟 作者:衾寒月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阿瑪,您——」
還未說完,太子就被康熙抱住了,他身子僵硬,已經全然忘了自己要說什麽。
「保成,朕的瑪嬤她忘記朕了,她把朕當成了一個陌生人,她看朕的眼神不再慈愛,充滿了戒備,朕多想這隻是一個噩夢,夢醒之後,一切都還是從前的樣子。」
「您別太傷心難過了,保重自己的身體要緊,說不定這隻是一時的,烏庫瑪嬤還會好起來的。」
即便心裏知道這隻是太子對自己的安慰,康熙還是忍不住抱有一絲希冀。
「保成你說得對,朕就不信,朕遍訪天下名醫,會治不好太皇太後的病。」
接連數日,十幾位名醫聖手被請入宮中,藥方換了又換,熬成湯的,搓成丸子的,針灸、推拿、按摩、放血甚至食療,通通試了個遍。
可太皇太後的病情還是日益加重,不見好轉。
康熙早朝時,向大臣們提起一事。
「自太皇太後聖體違和以來,朕著人遍訪名醫聖手,多方醫治,卻不見奏效,太皇太後病勢漸增,朕心中甚是憂慮,夙夜憂懼,朕欲親自去郊壇虔行禱祀,祈求上蒼保佑太皇太後慈躬和豫,永獲康寧。」
底下的大臣們紛紛皺起了眉頭。
祭祀本就是國家大事,祭天壇更是隻有在元旦冬至這樣重要的時節才會去的。
不過皇上是太皇太後一手撫養長大,幼時若無太皇太後扶持,恐怕也無法走到今日這一步,這是皇上在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孝順,也不一定,不管是真心還是作秀,他們總歸是要全了皇上的麵子。
「皇上孝心之誠,必當感動上蒼。臣等愚見,實在不必祭天壇。」
「啟稟皇上,祭天壇是為祈國運昌隆,保百姓太平,豈能獨獨為了一人而動祭祀之法,還請皇上三思。」
大臣們有委婉勸說的,也有直言不諱的,都是持否定的態度。
隻有康熙自己心裏明白,他的皇祖母對他而言重要程度不亞於天下,若是沒有皇祖母,也不會有今日的他。
可祭祀是國家大事,他不能專擅,否則必會招致君臣離心,須得說服大臣們同意才妥當。
他從禦座上起身,走到殿下,目視諸位大。
「朕也不瞞你們,這段時日朕在宮中,無一日不虔誠祈禱。若非太皇太後聖體實在不好,且好轉的希望渺茫。但凡稍有可望之機,朕亦不敢起祭天壇之念。而今確實毫無冀望,又無計可施,惟有叩祈上天眷顧庇佑,這並非是朕在沽取虛名,皇皇上天,豈可欺乎。」
康熙也是在跟大臣們說掏心窩子的大實話,他確實是再也想不到別的辦法,所以才會打起祭天壇的主意,他是誠心想要盼望著他的皇祖母好起來。
大臣們看見一向強硬的天子目光中閃爍著淚光,又從高座上走下來,屈尊降貴向他們說明自己的期望,誰家沒有長輩?誰不曾為留下長輩而求神拜佛?
最終康熙的這一請求得到了大臣們的認同。
祭禮定好日期,就在十日後,康熙在祭禮之前,每日齋戒,早起祈禱,絲毫不敢馬虎,生怕神佛認為自己不夠虔誠,而不賜福於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每日隻有一兩個時辰清醒,而且她的記憶還一直在衰退,除了「福臨」,她誰也認不出了,也不許旁人靠近。
她還把康熙認成了以前那些居心叵測,妄想脅迫他們母子二人的亂臣賊子,隻要他一出現,就表現得十分警惕。
康熙隻能在她昏睡或者意識不清醒的時候,才能靠近她,他抱著瘦小病弱的祖母,親自服侍她喝下湯藥,她一日比一日輕,仿佛整個人也在逐漸消失。
在這種情況下,最受煎熬的不是得病的那個人,而是看著她慢慢離開卻又無能為力的親屬。
胤祾曾不止一次看見,從寢殿走出來的皇阿瑪眼眶泛紅。
他尚且可以抱著太子哥哥痛哭出聲,可皇阿瑪卻隻能咬牙憋著,隻因為他是天子,天子在眾人眼裏是無堅不摧的,他不能軟弱,不能流淚。
終於到了祭天壇那日,康熙為表誠心,步行而至。
他親自寫了一篇祝文,字字刻在心中,壓根不用看就能背出來,因為這十日裏,他已經在心裏默默背誦了不下百遍。
「嗣天子臣玄燁敢昭告於皇天上帝曰,臣仰承天佑,奉事祖母太皇太後。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後,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極之恩,畢生難報。」
背著背著,康熙的眼眶愈發地濕熱。
「值茲危殆,方寸憒迷,謹率群臣,唿籲皇穹伏懇憫念篤誠,立垂照鑒。俾沉屙迅起,遐算長延。若大數或窮——」
康熙的聲音顫抖,涕淚俱下。
「——願減臣玄燁齡,冀增太皇太後數年之壽。」
他無比虔誠地叩拜,隻願自己所求能夠被天神聽見,降下福澤。
陪祀的諸王大臣都被天子,這篇發自肺腑的祝文中,濃濃的舐犢之情所感染,好些還跟著哭了。
太子就站在距離天子最近的地方,他看著那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俯首涕淚,傷心不已,自己的右眼緩緩滑落一滴淚。
他如何能不理解這種心如刀絞的感受,上一世這個男人去世的時候,他何嚐不是如此,覺得生無可戀,短短兩年,就耗盡了生機。
還未說完,太子就被康熙抱住了,他身子僵硬,已經全然忘了自己要說什麽。
「保成,朕的瑪嬤她忘記朕了,她把朕當成了一個陌生人,她看朕的眼神不再慈愛,充滿了戒備,朕多想這隻是一個噩夢,夢醒之後,一切都還是從前的樣子。」
「您別太傷心難過了,保重自己的身體要緊,說不定這隻是一時的,烏庫瑪嬤還會好起來的。」
即便心裏知道這隻是太子對自己的安慰,康熙還是忍不住抱有一絲希冀。
「保成你說得對,朕就不信,朕遍訪天下名醫,會治不好太皇太後的病。」
接連數日,十幾位名醫聖手被請入宮中,藥方換了又換,熬成湯的,搓成丸子的,針灸、推拿、按摩、放血甚至食療,通通試了個遍。
可太皇太後的病情還是日益加重,不見好轉。
康熙早朝時,向大臣們提起一事。
「自太皇太後聖體違和以來,朕著人遍訪名醫聖手,多方醫治,卻不見奏效,太皇太後病勢漸增,朕心中甚是憂慮,夙夜憂懼,朕欲親自去郊壇虔行禱祀,祈求上蒼保佑太皇太後慈躬和豫,永獲康寧。」
底下的大臣們紛紛皺起了眉頭。
祭祀本就是國家大事,祭天壇更是隻有在元旦冬至這樣重要的時節才會去的。
不過皇上是太皇太後一手撫養長大,幼時若無太皇太後扶持,恐怕也無法走到今日這一步,這是皇上在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孝順,也不一定,不管是真心還是作秀,他們總歸是要全了皇上的麵子。
「皇上孝心之誠,必當感動上蒼。臣等愚見,實在不必祭天壇。」
「啟稟皇上,祭天壇是為祈國運昌隆,保百姓太平,豈能獨獨為了一人而動祭祀之法,還請皇上三思。」
大臣們有委婉勸說的,也有直言不諱的,都是持否定的態度。
隻有康熙自己心裏明白,他的皇祖母對他而言重要程度不亞於天下,若是沒有皇祖母,也不會有今日的他。
可祭祀是國家大事,他不能專擅,否則必會招致君臣離心,須得說服大臣們同意才妥當。
他從禦座上起身,走到殿下,目視諸位大。
「朕也不瞞你們,這段時日朕在宮中,無一日不虔誠祈禱。若非太皇太後聖體實在不好,且好轉的希望渺茫。但凡稍有可望之機,朕亦不敢起祭天壇之念。而今確實毫無冀望,又無計可施,惟有叩祈上天眷顧庇佑,這並非是朕在沽取虛名,皇皇上天,豈可欺乎。」
康熙也是在跟大臣們說掏心窩子的大實話,他確實是再也想不到別的辦法,所以才會打起祭天壇的主意,他是誠心想要盼望著他的皇祖母好起來。
大臣們看見一向強硬的天子目光中閃爍著淚光,又從高座上走下來,屈尊降貴向他們說明自己的期望,誰家沒有長輩?誰不曾為留下長輩而求神拜佛?
最終康熙的這一請求得到了大臣們的認同。
祭禮定好日期,就在十日後,康熙在祭禮之前,每日齋戒,早起祈禱,絲毫不敢馬虎,生怕神佛認為自己不夠虔誠,而不賜福於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每日隻有一兩個時辰清醒,而且她的記憶還一直在衰退,除了「福臨」,她誰也認不出了,也不許旁人靠近。
她還把康熙認成了以前那些居心叵測,妄想脅迫他們母子二人的亂臣賊子,隻要他一出現,就表現得十分警惕。
康熙隻能在她昏睡或者意識不清醒的時候,才能靠近她,他抱著瘦小病弱的祖母,親自服侍她喝下湯藥,她一日比一日輕,仿佛整個人也在逐漸消失。
在這種情況下,最受煎熬的不是得病的那個人,而是看著她慢慢離開卻又無能為力的親屬。
胤祾曾不止一次看見,從寢殿走出來的皇阿瑪眼眶泛紅。
他尚且可以抱著太子哥哥痛哭出聲,可皇阿瑪卻隻能咬牙憋著,隻因為他是天子,天子在眾人眼裏是無堅不摧的,他不能軟弱,不能流淚。
終於到了祭天壇那日,康熙為表誠心,步行而至。
他親自寫了一篇祝文,字字刻在心中,壓根不用看就能背出來,因為這十日裏,他已經在心裏默默背誦了不下百遍。
「嗣天子臣玄燁敢昭告於皇天上帝曰,臣仰承天佑,奉事祖母太皇太後。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後,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極之恩,畢生難報。」
背著背著,康熙的眼眶愈發地濕熱。
「值茲危殆,方寸憒迷,謹率群臣,唿籲皇穹伏懇憫念篤誠,立垂照鑒。俾沉屙迅起,遐算長延。若大數或窮——」
康熙的聲音顫抖,涕淚俱下。
「——願減臣玄燁齡,冀增太皇太後數年之壽。」
他無比虔誠地叩拜,隻願自己所求能夠被天神聽見,降下福澤。
陪祀的諸王大臣都被天子,這篇發自肺腑的祝文中,濃濃的舐犢之情所感染,好些還跟著哭了。
太子就站在距離天子最近的地方,他看著那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俯首涕淚,傷心不已,自己的右眼緩緩滑落一滴淚。
他如何能不理解這種心如刀絞的感受,上一世這個男人去世的時候,他何嚐不是如此,覺得生無可戀,短短兩年,就耗盡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