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歷史同人] 太子的作精胞弟 作者:衾寒月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胤祾大大方方站起來,朝他迴了一禮。
「胤祾拜見老師。」
徐幹學倒有些吃驚,這二阿哥倒是十分有禮,即便他的學生容若第一迴見他,也不曾如此。
「二阿哥請坐,方才聽二阿哥讀的是……」
徐幹學他舅舅顧炎武是明末崇禎年間生人,更是當世有名的大儒,自幼在家族長輩的悉心教導下,徐幹學自然也稱得上是學識淵博。
他並未挑破並指責二阿哥方才的行為,而是以方才他所誦讀的文章為切入點,講述了這篇文章的作者,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順帶還提及了同時代的大家,深入淺出,趣味十足,師生倆很快便進入了教學的狀態。
而胤祾他本人也十分積極地提出了許多問題,幸好徐幹學是有真才實學的,否則還真沒法替他全部解答清楚。
一堂課下來,師生都覺著十分愉快。
「老師慢走,明日再向您繼續請教。」胤祾今天在課堂上,學到了不少,自己從前不知道的知識,他還是很喜歡這樣上課的模式的。
起碼比給大哥上課的陳廷敬光是帶著念書,然後幹巴巴地講解要讓他覺得有趣。
他跑去隔壁的時候,大阿哥正蔫頭耷腦的,他今天又被老師訓斥了,因為在課堂上,老師提問,他沒能迴答上,老師肯定又要去告訴皇阿瑪,皇阿瑪又該罵他來了。
「大哥!」
「保寧?」
大阿哥瞧見他的時候,別提多高興了。立馬站起來跑了出去,兩個人中午還湊在一起用的午膳。
「這麽說,打今兒起,你就在我隔壁念書了?」
「是啊,我今年六歲了,皇阿瑪說什麽都不同意我再不讀書,就連烏庫瑪嬤幫我說話,也不好使了。」他可不是沒想過別的招,裝病和搬救兵他都試過了。
「那不是挺好的嗎?以後我們倆就互相作伴,我下了學就去隔壁找你玩兒。」
「哪有時間玩兒啊,下午你不是還得去練武場嗎?」
「是啊,你不是一樣?」大阿哥疑惑地看著他。
「不啊,我身子不好,太醫說了,不能長時間在烈日底下曬著,所以皇阿瑪就讓我不必去了,我下午就可以迴慈寧宮。」
「對啊!你還住在慈寧宮呢?不是應該搬到東三所跟我一起住嗎?」大阿哥正愁一個人住著無趣得很。
「烏庫瑪嬤不放心,讓我還住著,反正皇阿瑪是答應了。我不跟你說了,我去看看太子哥哥,然後我就迴了。」
大阿哥跟著站了起來。
「誒!我也去!我跟你一起!」
好不容易看見保寧,好歹還能跟他說說話,大阿哥自然是不願意就這麽看他走了。
「那就一起去吧。」胤祾主動拉著他,往外跑去。
大阿哥看著他跟自己握在一起的兩隻手,覺得心裏還怪高興的。
不過他們倆過去的時候,發現太子竟然還未下學,裏邊的老師胤祾還認識,就是去年在景山看上他,想要當他老師的張英。
張英此時正在為太子解說《尚書》裏,「推賢讓能,庶官乃和,不和政龐」這一句。
「推薦擁有賢才之人,讓位於比自己更有能力之人,官員之間才能和睦,若是官員不和,整個朝廷的政治就會變得十分龐大複雜,難以清肅。」
聽到這裏,太子聯想到了自己,他生來便處於太子之位,可其他的兄弟卻與他不和,難道是因為他不如他的兄弟們賢能?
老大他就懶得說了,就說說老八吧,他以謙謙君子的麵目,邀買人心,甚至有人口口聲聲稱之為「八賢王」。
可事實卻並非如此,他背地裏勾結朝中大臣,結黨營私,排除異己。縱容老九走私,強行向底下人索賄,還有許多罪行,他都懶得說下去了。
而他這個太子呢,在政事上,從未讓人有可指摘之處,隻是難免侵犯一些人的利益,卻被多番構陷,編排誹謗,論賢能,他自問絕對高於他的任何一個兄弟。
可他底下的那些兄弟也好,朝中的官員也好,依舊不和,無休止地明爭暗鬥,分明不是他的錯!
「若有不和,便要一味謙讓嗎?」太子終於忍不住問出了這一句。
就謙讓一詞,張英說了一個關於他自己的故事。
「太子不如先聽一個故事。」
「老師請說。」
「臣的祖籍在江南桐城,臣金榜題名後,老家便想著將老宅修葺一番,卻不想,鄰居與臣家因為老宅的地基,產生了齟齬,彼此互不相讓。」
「老家的人為此,還特意修書一封,千裏迢迢托人送入臣手中,臣還以為發生了什麽了不得的大事,誰知竟是為了地基這樣的小事,便迴了一封家書迴去,叫他們主動退讓三尺。」
此事太子知曉,張英家書中那首「千裏家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的詩,還一度被傳為京中美談。
「太子定然猜不到之後發生了什麽,臣退了那三尺後,鄰居便也跟著,同樣往後退了三尺。從此,臣的老宅與鄰居家的宅子中間,便多出了一條足足有六尺之寬的巷子。兩家的孩子時常在那條巷子裏,一同玩耍,兩家再未起過爭執。」
「臣的故事已經說完了,太子如今可明白了,你方才所問的答案?」
張英笑看著太子,靜靜地等著他。
太子仔細想了想,自幼,皇阿瑪便要他一枝獨秀,他也確實做到了。
「胤祾拜見老師。」
徐幹學倒有些吃驚,這二阿哥倒是十分有禮,即便他的學生容若第一迴見他,也不曾如此。
「二阿哥請坐,方才聽二阿哥讀的是……」
徐幹學他舅舅顧炎武是明末崇禎年間生人,更是當世有名的大儒,自幼在家族長輩的悉心教導下,徐幹學自然也稱得上是學識淵博。
他並未挑破並指責二阿哥方才的行為,而是以方才他所誦讀的文章為切入點,講述了這篇文章的作者,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順帶還提及了同時代的大家,深入淺出,趣味十足,師生倆很快便進入了教學的狀態。
而胤祾他本人也十分積極地提出了許多問題,幸好徐幹學是有真才實學的,否則還真沒法替他全部解答清楚。
一堂課下來,師生都覺著十分愉快。
「老師慢走,明日再向您繼續請教。」胤祾今天在課堂上,學到了不少,自己從前不知道的知識,他還是很喜歡這樣上課的模式的。
起碼比給大哥上課的陳廷敬光是帶著念書,然後幹巴巴地講解要讓他覺得有趣。
他跑去隔壁的時候,大阿哥正蔫頭耷腦的,他今天又被老師訓斥了,因為在課堂上,老師提問,他沒能迴答上,老師肯定又要去告訴皇阿瑪,皇阿瑪又該罵他來了。
「大哥!」
「保寧?」
大阿哥瞧見他的時候,別提多高興了。立馬站起來跑了出去,兩個人中午還湊在一起用的午膳。
「這麽說,打今兒起,你就在我隔壁念書了?」
「是啊,我今年六歲了,皇阿瑪說什麽都不同意我再不讀書,就連烏庫瑪嬤幫我說話,也不好使了。」他可不是沒想過別的招,裝病和搬救兵他都試過了。
「那不是挺好的嗎?以後我們倆就互相作伴,我下了學就去隔壁找你玩兒。」
「哪有時間玩兒啊,下午你不是還得去練武場嗎?」
「是啊,你不是一樣?」大阿哥疑惑地看著他。
「不啊,我身子不好,太醫說了,不能長時間在烈日底下曬著,所以皇阿瑪就讓我不必去了,我下午就可以迴慈寧宮。」
「對啊!你還住在慈寧宮呢?不是應該搬到東三所跟我一起住嗎?」大阿哥正愁一個人住著無趣得很。
「烏庫瑪嬤不放心,讓我還住著,反正皇阿瑪是答應了。我不跟你說了,我去看看太子哥哥,然後我就迴了。」
大阿哥跟著站了起來。
「誒!我也去!我跟你一起!」
好不容易看見保寧,好歹還能跟他說說話,大阿哥自然是不願意就這麽看他走了。
「那就一起去吧。」胤祾主動拉著他,往外跑去。
大阿哥看著他跟自己握在一起的兩隻手,覺得心裏還怪高興的。
不過他們倆過去的時候,發現太子竟然還未下學,裏邊的老師胤祾還認識,就是去年在景山看上他,想要當他老師的張英。
張英此時正在為太子解說《尚書》裏,「推賢讓能,庶官乃和,不和政龐」這一句。
「推薦擁有賢才之人,讓位於比自己更有能力之人,官員之間才能和睦,若是官員不和,整個朝廷的政治就會變得十分龐大複雜,難以清肅。」
聽到這裏,太子聯想到了自己,他生來便處於太子之位,可其他的兄弟卻與他不和,難道是因為他不如他的兄弟們賢能?
老大他就懶得說了,就說說老八吧,他以謙謙君子的麵目,邀買人心,甚至有人口口聲聲稱之為「八賢王」。
可事實卻並非如此,他背地裏勾結朝中大臣,結黨營私,排除異己。縱容老九走私,強行向底下人索賄,還有許多罪行,他都懶得說下去了。
而他這個太子呢,在政事上,從未讓人有可指摘之處,隻是難免侵犯一些人的利益,卻被多番構陷,編排誹謗,論賢能,他自問絕對高於他的任何一個兄弟。
可他底下的那些兄弟也好,朝中的官員也好,依舊不和,無休止地明爭暗鬥,分明不是他的錯!
「若有不和,便要一味謙讓嗎?」太子終於忍不住問出了這一句。
就謙讓一詞,張英說了一個關於他自己的故事。
「太子不如先聽一個故事。」
「老師請說。」
「臣的祖籍在江南桐城,臣金榜題名後,老家便想著將老宅修葺一番,卻不想,鄰居與臣家因為老宅的地基,產生了齟齬,彼此互不相讓。」
「老家的人為此,還特意修書一封,千裏迢迢托人送入臣手中,臣還以為發生了什麽了不得的大事,誰知竟是為了地基這樣的小事,便迴了一封家書迴去,叫他們主動退讓三尺。」
此事太子知曉,張英家書中那首「千裏家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的詩,還一度被傳為京中美談。
「太子定然猜不到之後發生了什麽,臣退了那三尺後,鄰居便也跟著,同樣往後退了三尺。從此,臣的老宅與鄰居家的宅子中間,便多出了一條足足有六尺之寬的巷子。兩家的孩子時常在那條巷子裏,一同玩耍,兩家再未起過爭執。」
「臣的故事已經說完了,太子如今可明白了,你方才所問的答案?」
張英笑看著太子,靜靜地等著他。
太子仔細想了想,自幼,皇阿瑪便要他一枝獨秀,他也確實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