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就是晚上睡不著突然來了靈感寫一首小詩,一晚上都很高興,希望沒有功課,阿瑪別罵我。
胤祈看之前有點心虛,看之後他充滿自信。
「弘曆啊,你年幼能寫出此詩已經不容易,照十五叔來看,你很有作詩的潛力啊!」
弘曆大喜過望,他眼圈一紅,沒想到十五叔這麽認可他。
每次阿瑪看他寫詩都會斥責,他想不明白阿瑪為何不懂得詩句之美,隻讓他專心讀書。
小孩淚眼汪汪,「謝謝十五叔,還是你懂我。」
胤祈摸摸鼻子,這麽鼓勵弘曆,應該...不會出什麽事吧.....
至此之後,弘曆充滿自信,他每日勤奮寫詩,偷偷藏好,每個月送給胤祈品鑑。
胤祈對著侄子當然是大誇特誇!
直到被去府上做客的胤祉看到這些詩,年紀上來的二伯父心軟了,「其實寫的也還挺好。」
胤禛:「.......」
對著老四控訴的眼神,胤祉心虛的扭過頭。
第144章
最開始沒有人意識到皇帝的心思,即使是爭的最歡的胤禔都沒想到過他心心念念想要拉下來太子,最大的幫手不是他手底下的八旗軍功貴族,不是心細如髮的八弟,而是看似坐在高台上的皇阿瑪。
當天裂開一道縫隙的時候,每個人是驚慌的,是興奮糅雜著恐懼,整個人說不出的激動。
腦子在飛速運轉,該怎麽不被牽連,又該怎樣在皇阿瑪麵前年脫穎而出。
當一段時間過去,腦子好用的幾個皇子才終於慢慢迴過味兒來。
胤禛對著自己幕僚迴憶道:「原來從那時起老爺子就起了廢東宮的心思。」
那時候,是康熙四十八年巡幸塞外。
康熙一反常態的將太子、直郡王、三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十七阿哥、十八阿哥帶著一同出巡。
意外的不是後麵幾個名字,而是康熙竟然將太子一同帶去了蒙古。
這是違背常理的,從前都是太子留在京城監國,即使遇到意外情況,例如太子生病等,那也是留下幾個皇子給太子打下手,若是太子病的嚴重,康熙還會擔心取消原定行程,親自守著太子。
唯獨這次,康熙吩咐需要給他拿主意的連夜送去蒙古,小事由六部尚書以及四阿哥八阿哥共同處理。
乍然獲得小半個監國權力的胤禛和胤禩還有些蒙,半夜都跟幕僚研究老爺子是什麽意思。
待到往衙門裏一坐,摺子一遞上來,兩人這才明白,這不過是個空殼子而已,送到他們倆手裏的都是雞毛蒜剝皮的小事而已,真正要緊的事一早就送到蒙古去給巡幸塞外的皇帝了。
皇子中少了個胤祈,他既不在京城也不在康熙身邊,而是帶兵在青海打仗呢。
去年,準噶爾部屢次騷擾邊境,大汗策妄阿布拉坦沉默的態度代表了一切,手裏寬裕的康熙當即催動整個朝廷的力量。
大清和準噶爾部的戰爭延續幾十年,從上一代的噶爾丹到這一代的策妄都不是什麽聲優的燈,他們覬覦的是不僅是迴疆、西藏、漠西蒙古等,覬覦的更是大清的富饒土地。
任何一處被準噶爾部控製都會導致大清多加一層顧及。因此康熙決意鏟準噶爾部。
備戰時,佟國維寶刀不老,從一個拄著拐棍的老頭一下子變成了精神矍鑠的老不死的,為了給胤祈爭這份兵權那可是豁出去老臉不要了。
如今朝上一些年輕人可是天賦驚人,嶽鍾琪、佟佳慶復、瓜爾佳阿隆、王用賓等人均是年輕一代數得上名號的將領,可惜的就是以他們的資歷還不足以掛帥。
年羹堯雖打仗不錯,如今也在四川總督的位子上幹的好,但是他本身是文官出身,叫他負責糧草最好不過,掛帥就多出一分懷疑。
人人皆知這是個機會,各家都動了心思為自家兒子爭取一一,甚至早早開始了站隊,推測起主帥人選。
毫無疑問,有兩個人是最有希望的,一位是十四阿哥胤禎,另一位是十五阿哥胤祈。
嶽鍾琪是這些年輕將領中能力最強的,他是嶽飛的一十一世孫,倒黴的是如今他出身有個說頭但是朝堂上沒個靠山。
他曾經和年羹堯共事過,心裏清楚年羹堯是有些傲氣在的,但是為人還算不錯,在軍中很受將士們喜歡。
畢竟是年羹堯可是正兒八經考上進士的人,三甲第一百一十八名,但是他雖為同進士,但是並不是因為他成績如此,而是他中進士的那年康熙下令大臣子弟皆置三甲。
其實就是為了寒門子弟多一些機會,畢竟這些大臣子弟已經進入殿試了,剩下的無非就是名次問題,無論他們名次如何有家中長輩幫忙總是比寒門走的官路順暢。
而年羹堯就是因為是大臣子弟所以位列三甲,但是因為他成績很好被點名入翰林院學習。
這人是個文武全才,文路武路都精彩,康熙十分欣賞年羹堯,年紀輕輕就安排了重要位置,而年羹堯也沒有辜負康熙的期待,做事十分細緻謹慎。
嶽鍾琪想,他要是年羹堯的話,他可得比年羹堯還傲。
征準噶爾部最好的兩條路,青藏、河西走廊,繞不開年羹堯這位總督,年羹堯人雖不在京城但是名字已經送到了禦前。
而他,人在京城,但是此時還找不到路子呢。
嶽鍾琪帶兵打仗的能力絕對是一等一的,但是混朝堂看人眼色的能力就有些弱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胤祈看之前有點心虛,看之後他充滿自信。
「弘曆啊,你年幼能寫出此詩已經不容易,照十五叔來看,你很有作詩的潛力啊!」
弘曆大喜過望,他眼圈一紅,沒想到十五叔這麽認可他。
每次阿瑪看他寫詩都會斥責,他想不明白阿瑪為何不懂得詩句之美,隻讓他專心讀書。
小孩淚眼汪汪,「謝謝十五叔,還是你懂我。」
胤祈摸摸鼻子,這麽鼓勵弘曆,應該...不會出什麽事吧.....
至此之後,弘曆充滿自信,他每日勤奮寫詩,偷偷藏好,每個月送給胤祈品鑑。
胤祈對著侄子當然是大誇特誇!
直到被去府上做客的胤祉看到這些詩,年紀上來的二伯父心軟了,「其實寫的也還挺好。」
胤禛:「.......」
對著老四控訴的眼神,胤祉心虛的扭過頭。
第144章
最開始沒有人意識到皇帝的心思,即使是爭的最歡的胤禔都沒想到過他心心念念想要拉下來太子,最大的幫手不是他手底下的八旗軍功貴族,不是心細如髮的八弟,而是看似坐在高台上的皇阿瑪。
當天裂開一道縫隙的時候,每個人是驚慌的,是興奮糅雜著恐懼,整個人說不出的激動。
腦子在飛速運轉,該怎麽不被牽連,又該怎樣在皇阿瑪麵前年脫穎而出。
當一段時間過去,腦子好用的幾個皇子才終於慢慢迴過味兒來。
胤禛對著自己幕僚迴憶道:「原來從那時起老爺子就起了廢東宮的心思。」
那時候,是康熙四十八年巡幸塞外。
康熙一反常態的將太子、直郡王、三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十七阿哥、十八阿哥帶著一同出巡。
意外的不是後麵幾個名字,而是康熙竟然將太子一同帶去了蒙古。
這是違背常理的,從前都是太子留在京城監國,即使遇到意外情況,例如太子生病等,那也是留下幾個皇子給太子打下手,若是太子病的嚴重,康熙還會擔心取消原定行程,親自守著太子。
唯獨這次,康熙吩咐需要給他拿主意的連夜送去蒙古,小事由六部尚書以及四阿哥八阿哥共同處理。
乍然獲得小半個監國權力的胤禛和胤禩還有些蒙,半夜都跟幕僚研究老爺子是什麽意思。
待到往衙門裏一坐,摺子一遞上來,兩人這才明白,這不過是個空殼子而已,送到他們倆手裏的都是雞毛蒜剝皮的小事而已,真正要緊的事一早就送到蒙古去給巡幸塞外的皇帝了。
皇子中少了個胤祈,他既不在京城也不在康熙身邊,而是帶兵在青海打仗呢。
去年,準噶爾部屢次騷擾邊境,大汗策妄阿布拉坦沉默的態度代表了一切,手裏寬裕的康熙當即催動整個朝廷的力量。
大清和準噶爾部的戰爭延續幾十年,從上一代的噶爾丹到這一代的策妄都不是什麽聲優的燈,他們覬覦的是不僅是迴疆、西藏、漠西蒙古等,覬覦的更是大清的富饒土地。
任何一處被準噶爾部控製都會導致大清多加一層顧及。因此康熙決意鏟準噶爾部。
備戰時,佟國維寶刀不老,從一個拄著拐棍的老頭一下子變成了精神矍鑠的老不死的,為了給胤祈爭這份兵權那可是豁出去老臉不要了。
如今朝上一些年輕人可是天賦驚人,嶽鍾琪、佟佳慶復、瓜爾佳阿隆、王用賓等人均是年輕一代數得上名號的將領,可惜的就是以他們的資歷還不足以掛帥。
年羹堯雖打仗不錯,如今也在四川總督的位子上幹的好,但是他本身是文官出身,叫他負責糧草最好不過,掛帥就多出一分懷疑。
人人皆知這是個機會,各家都動了心思為自家兒子爭取一一,甚至早早開始了站隊,推測起主帥人選。
毫無疑問,有兩個人是最有希望的,一位是十四阿哥胤禎,另一位是十五阿哥胤祈。
嶽鍾琪是這些年輕將領中能力最強的,他是嶽飛的一十一世孫,倒黴的是如今他出身有個說頭但是朝堂上沒個靠山。
他曾經和年羹堯共事過,心裏清楚年羹堯是有些傲氣在的,但是為人還算不錯,在軍中很受將士們喜歡。
畢竟是年羹堯可是正兒八經考上進士的人,三甲第一百一十八名,但是他雖為同進士,但是並不是因為他成績如此,而是他中進士的那年康熙下令大臣子弟皆置三甲。
其實就是為了寒門子弟多一些機會,畢竟這些大臣子弟已經進入殿試了,剩下的無非就是名次問題,無論他們名次如何有家中長輩幫忙總是比寒門走的官路順暢。
而年羹堯就是因為是大臣子弟所以位列三甲,但是因為他成績很好被點名入翰林院學習。
這人是個文武全才,文路武路都精彩,康熙十分欣賞年羹堯,年紀輕輕就安排了重要位置,而年羹堯也沒有辜負康熙的期待,做事十分細緻謹慎。
嶽鍾琪想,他要是年羹堯的話,他可得比年羹堯還傲。
征準噶爾部最好的兩條路,青藏、河西走廊,繞不開年羹堯這位總督,年羹堯人雖不在京城但是名字已經送到了禦前。
而他,人在京城,但是此時還找不到路子呢。
嶽鍾琪帶兵打仗的能力絕對是一等一的,但是混朝堂看人眼色的能力就有些弱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