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霜眉頭一皺,卻沒有多訝異,點頭道:“我下午沒什麽大事,我隨你們去看看。”
距離楊元一上次跟她說這個案子,已是過了三天。
本來這三天,養濟院那邊沒有再傳來有人出事的消息,雲霜還以為,那天確實是自己想多了。
隨即,她讓十五先迴家,便和楊元一他們快步往養濟院走去。
楊元一一邊走,一邊道:“這迴出事的,是一個姓劉的婦人,她是今天上午,被人發現在自己的房間裏上吊自盡的。”
雲霜立刻問:“確定是上吊自盡?”
“這個我不知道,反正來縣衙報案的那個人說的就是上吊自盡這個詞。”
楊元一沉聲道:“我已是讓大山去請孫仵作了,等看過現場,才能判斷她是否真的是自盡。
但……來報案的人說,這個劉婆子平日裏時常會嚷嚷著要去死,或一根腰帶把自己吊死算了這些話,她年輕時家境還算美滿,嫁了個溫柔體貼的夫君,還生個兩個兒子。
然而,邊境地區多戰亂,她兩個兒子都相繼上戰場戰死了,她夫君也在十年前病逝了,隻剩下她一個人孤苦無依,才會進了養濟院。”
雲霜怔了怔,問:“這位劉婆子,莫非是軍戶?”
會上戰場的,也隻有軍戶家的男人了。
楊元一歎了口氣,道:“應該說,養濟院裏收留的人,一大半都是老來孑然一身的軍戶。
大齊律法有規定,養濟院、福田院等地方,都必須優先收留軍戶。
而軍戶在山陽縣尤其多,老來孤苦伶仃的軍戶也尤其多,說實話,要不是山陽縣幾個富商一直給養濟院投錢,咱們的養濟院早就開不下去了。
便是如此,還有許多想進養濟院卻進不去的人。”
雲霜時常在山陽縣的街頭看到流浪兒或乞丐,也許他們就是想進養濟院卻進不去的人。
這已是國家給軍戶,僅有的幾個福利了。
她默了默,道:“這麽說的話,劉婆子確實也有自盡的可能。對了,山陽縣的養濟院裏,如今一共收留了幾個人?”
“山陽縣的養濟院不算大,再大的,咱們也負擔不起,除去這段時間去世的幾人,如今還住在裏頭的百姓,一共有一百三十三人。”
那也不算少了。
雲霜從沒接觸過這裏的慈善機構,去到養濟院一看才知道,收留了這麽多人的養濟院遠沒有她想的大。
隻見那裏隻是個普通的四進院樓,隻是前麵的庭院要比一般人家的大上許多。
庭院裏整齊有序地擺著好幾張寬寬大大的長方形桌子,每張桌子的四麵都有長椅,每張桌子坐得擠一些的話,大概能坐二十多個人。
這裏一共有八張桌子,此時每張桌子上都坐了人,每個人麵前都擺著一碗白粥、幾個饅頭和一些黃澄澄的餅子,想來,這裏就是他們吃飯的地方了。
雲霜正左右張望呢,就有一個五十歲出頭、兩鬢已是發白的灰袍男人帶著兩個男子快步走了過來。
隻見他眉眼間透著一股文氣,雖然此時他眉頭緊皺,但不會給人絲毫壓迫感,甚至還能看出他眼底深處的溫和儒雅。
跟正在庭院裏吃飯的那些人,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氣質。
雲霜便猜,他應該是這裏的管理人員。
果然,楊元一立刻迎上前,道:“馮院長,我不是已經跟你們說了,要格外留意鄭郎君的預告裏最近可能會出事的那三個人,怎的還是有人出事了?”
“確實是我疏忽了啊!”
那馮院長一臉沉痛道:“實不相瞞,頭兩天,我確實一直叮囑住在劉婆子旁邊的人多多留意她,但……這幾天不是一直沒有事情發生麽?劉婆子又十分不耐煩別人時時盯著她,時常因為這件事跟左鄰右舍吵架,久而久之,大夥兒便都鬆懈下來了。
今天用午膳的時候,大家都到了前院吃飯,卻遲遲見不到劉婆子。
劉婆子往日吃飯常常來得很早,其他人也隱約察覺到了不對勁,但……但他們也沒有立刻來與我說,是坐在劉婆子旁邊的孫婆子吃完飯遇見我時,隨口說了一句,我才匆匆去了劉婆子的房間查看……”
雲霜看向他,問:“既然馮院長先前有要求養濟院裏的人多多留意劉婆子,為什麽其他人在發現劉婆子沒有按照平時的時間來吃飯時,沒有第一時間來告訴院長?”
馮院長頓時有些訝異地看向雲霜。
跟在馮院長身後的兩人也奇怪地看了雲霜一眼,最終,是跟在馮院長左後方的一個留著一撇胡子、看著三十來歲的男人道:“楊捕快應是知曉咱們養濟院的情況的,會住進咱們養濟院的人,大多都是些窮困潦倒、無家可歸的可憐人,每個人都有著很強的個性,說得難聽一些,身上都多多少少帶著幾分戾氣。
這樣的人,向來獨來獨往,脾氣都不怎麽好,他們願意聽馮院長的話,是因為馮院長平日裏待他們好,他們多少給馮院長幾分薄麵,不是說他們就真的那般關心跟他們同住一起的人了……
何況,跟劉婆子住一個院子的人方才與我們說,劉婆子這幾天去吃飯的時間都要比往常晚一些,因此一開始,他們壓根沒當一迴事,後麵孫婆子都吃完了,還沒見到劉婆子,才跟馮院長說了一嘴。”
在他說話期間,小胖悄悄在雲霜耳邊道:“他是這個養濟院的賬房先生,姓楊,在家行三,我們都喚他楊三郎。”
楊三郎這話說得委婉,但那糾結的臉色卻說明了一切。
隻怕養濟院裏的人不止不關心跟他們同住一起的人,平日裏的矛盾摩擦還不少。
孫婆子願意跟馮院長提一嘴劉婆子的事情,已是很給馮院長麵子了。
他說完後,楊元一道:“先帶我們去劉婆子的房間看看吧。”
馮院長立刻應了一聲,在前頭帶路。
小胖和雲霜跟在最後頭,小聲地跟她說著這個養濟院的情況,“這個養濟院,前麵的庭院是大夥兒吃飯用的,因此,廚房也建在前院,就在院子西北邊那個角落。”
這個院子是個坐北朝南的格局,西北邊的角落,就是通往內院的左邊那個角落。
他們是從右邊的迴廊往後院走的,小胖一邊說,一邊指著對麵一個煙囪正在冒煙的房間道:“就是那裏。
後麵的三個院子,便都是住人的,每層院子,左右兩邊都各分為兩個小庭院,每個小庭院裏,大概能住三十個人。
雖然養濟院沒法像普通人家的後院那般精細,但也大概做了一下男女的區分,第二層的院子,住的是女人和小孩,第三層和第四層的院子,住的便都是男人了。”
距離楊元一上次跟她說這個案子,已是過了三天。
本來這三天,養濟院那邊沒有再傳來有人出事的消息,雲霜還以為,那天確實是自己想多了。
隨即,她讓十五先迴家,便和楊元一他們快步往養濟院走去。
楊元一一邊走,一邊道:“這迴出事的,是一個姓劉的婦人,她是今天上午,被人發現在自己的房間裏上吊自盡的。”
雲霜立刻問:“確定是上吊自盡?”
“這個我不知道,反正來縣衙報案的那個人說的就是上吊自盡這個詞。”
楊元一沉聲道:“我已是讓大山去請孫仵作了,等看過現場,才能判斷她是否真的是自盡。
但……來報案的人說,這個劉婆子平日裏時常會嚷嚷著要去死,或一根腰帶把自己吊死算了這些話,她年輕時家境還算美滿,嫁了個溫柔體貼的夫君,還生個兩個兒子。
然而,邊境地區多戰亂,她兩個兒子都相繼上戰場戰死了,她夫君也在十年前病逝了,隻剩下她一個人孤苦無依,才會進了養濟院。”
雲霜怔了怔,問:“這位劉婆子,莫非是軍戶?”
會上戰場的,也隻有軍戶家的男人了。
楊元一歎了口氣,道:“應該說,養濟院裏收留的人,一大半都是老來孑然一身的軍戶。
大齊律法有規定,養濟院、福田院等地方,都必須優先收留軍戶。
而軍戶在山陽縣尤其多,老來孤苦伶仃的軍戶也尤其多,說實話,要不是山陽縣幾個富商一直給養濟院投錢,咱們的養濟院早就開不下去了。
便是如此,還有許多想進養濟院卻進不去的人。”
雲霜時常在山陽縣的街頭看到流浪兒或乞丐,也許他們就是想進養濟院卻進不去的人。
這已是國家給軍戶,僅有的幾個福利了。
她默了默,道:“這麽說的話,劉婆子確實也有自盡的可能。對了,山陽縣的養濟院裏,如今一共收留了幾個人?”
“山陽縣的養濟院不算大,再大的,咱們也負擔不起,除去這段時間去世的幾人,如今還住在裏頭的百姓,一共有一百三十三人。”
那也不算少了。
雲霜從沒接觸過這裏的慈善機構,去到養濟院一看才知道,收留了這麽多人的養濟院遠沒有她想的大。
隻見那裏隻是個普通的四進院樓,隻是前麵的庭院要比一般人家的大上許多。
庭院裏整齊有序地擺著好幾張寬寬大大的長方形桌子,每張桌子的四麵都有長椅,每張桌子坐得擠一些的話,大概能坐二十多個人。
這裏一共有八張桌子,此時每張桌子上都坐了人,每個人麵前都擺著一碗白粥、幾個饅頭和一些黃澄澄的餅子,想來,這裏就是他們吃飯的地方了。
雲霜正左右張望呢,就有一個五十歲出頭、兩鬢已是發白的灰袍男人帶著兩個男子快步走了過來。
隻見他眉眼間透著一股文氣,雖然此時他眉頭緊皺,但不會給人絲毫壓迫感,甚至還能看出他眼底深處的溫和儒雅。
跟正在庭院裏吃飯的那些人,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氣質。
雲霜便猜,他應該是這裏的管理人員。
果然,楊元一立刻迎上前,道:“馮院長,我不是已經跟你們說了,要格外留意鄭郎君的預告裏最近可能會出事的那三個人,怎的還是有人出事了?”
“確實是我疏忽了啊!”
那馮院長一臉沉痛道:“實不相瞞,頭兩天,我確實一直叮囑住在劉婆子旁邊的人多多留意她,但……這幾天不是一直沒有事情發生麽?劉婆子又十分不耐煩別人時時盯著她,時常因為這件事跟左鄰右舍吵架,久而久之,大夥兒便都鬆懈下來了。
今天用午膳的時候,大家都到了前院吃飯,卻遲遲見不到劉婆子。
劉婆子往日吃飯常常來得很早,其他人也隱約察覺到了不對勁,但……但他們也沒有立刻來與我說,是坐在劉婆子旁邊的孫婆子吃完飯遇見我時,隨口說了一句,我才匆匆去了劉婆子的房間查看……”
雲霜看向他,問:“既然馮院長先前有要求養濟院裏的人多多留意劉婆子,為什麽其他人在發現劉婆子沒有按照平時的時間來吃飯時,沒有第一時間來告訴院長?”
馮院長頓時有些訝異地看向雲霜。
跟在馮院長身後的兩人也奇怪地看了雲霜一眼,最終,是跟在馮院長左後方的一個留著一撇胡子、看著三十來歲的男人道:“楊捕快應是知曉咱們養濟院的情況的,會住進咱們養濟院的人,大多都是些窮困潦倒、無家可歸的可憐人,每個人都有著很強的個性,說得難聽一些,身上都多多少少帶著幾分戾氣。
這樣的人,向來獨來獨往,脾氣都不怎麽好,他們願意聽馮院長的話,是因為馮院長平日裏待他們好,他們多少給馮院長幾分薄麵,不是說他們就真的那般關心跟他們同住一起的人了……
何況,跟劉婆子住一個院子的人方才與我們說,劉婆子這幾天去吃飯的時間都要比往常晚一些,因此一開始,他們壓根沒當一迴事,後麵孫婆子都吃完了,還沒見到劉婆子,才跟馮院長說了一嘴。”
在他說話期間,小胖悄悄在雲霜耳邊道:“他是這個養濟院的賬房先生,姓楊,在家行三,我們都喚他楊三郎。”
楊三郎這話說得委婉,但那糾結的臉色卻說明了一切。
隻怕養濟院裏的人不止不關心跟他們同住一起的人,平日裏的矛盾摩擦還不少。
孫婆子願意跟馮院長提一嘴劉婆子的事情,已是很給馮院長麵子了。
他說完後,楊元一道:“先帶我們去劉婆子的房間看看吧。”
馮院長立刻應了一聲,在前頭帶路。
小胖和雲霜跟在最後頭,小聲地跟她說著這個養濟院的情況,“這個養濟院,前麵的庭院是大夥兒吃飯用的,因此,廚房也建在前院,就在院子西北邊那個角落。”
這個院子是個坐北朝南的格局,西北邊的角落,就是通往內院的左邊那個角落。
他們是從右邊的迴廊往後院走的,小胖一邊說,一邊指著對麵一個煙囪正在冒煙的房間道:“就是那裏。
後麵的三個院子,便都是住人的,每層院子,左右兩邊都各分為兩個小庭院,每個小庭院裏,大概能住三十個人。
雖然養濟院沒法像普通人家的後院那般精細,但也大概做了一下男女的區分,第二層的院子,住的是女人和小孩,第三層和第四層的院子,住的便都是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