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區是一個老工廠的職工宿舍,工廠在三十年前已經被生產力的發展淘汰。
這些住宅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的建的房子,可能那個時候的房子隻要求發揮它的最基本功能——居住,根本沒考慮舒適。
這些老舊的樓房不符合現代年輕人的需求:戶型很小,房間設計得很窄,所以窗戶很小,窗戶小導致房間採光不好,顯得屋裏十分陰暗,陰暗的光線又讓房間顯得更加狹窄。
主要房間的設計功能太原始了,隻有臥室,沒有客廳,沒有餐廳。廚房和衛生間小得轉不開身,電線老化想多添置些電器提高生活質量都不行,不但怕用電超負荷失火,還因為房間都太小了,除了滿足基本生活的用具,多一點東西都沒地方放。
這也難怪,畢竟那個很多家庭有七八個孩子,經濟不發達,物質也缺乏,所以需要在盡可能小的空間裏住進更多的人。
小區裏沒有綠化,一個個堆雜物的破爛小棚子讓本來狹窄的過道變得更窄,小型汽車也開不進來,隻有行人和自行車能在小區裏麵自由穿行。
後來經濟條件好的人都搬離了那裏,因為那種過時的老房子住起來不舒適也不方便。經濟飛速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提高了。
尤其是近二十年,現代化花園住宅小區紛紛崛起。這些新建的住宅的建築外觀精緻,房屋內部設計寬敞明亮,廚衛設計也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要,小區追求綠化率,居住環境十分優雅,附近的生活配套也追求齊全,讓居民們的生活變得非常方便。
大多數人追求生活質量,若是經濟條件允許,人們自然要離開那些老舊的房子住進漂亮舒適的花園小區。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能力或者沒有機會改變自己的生活。
因為那些老小區裏房價便宜,入住、出租的價格都不高,正好滿足那些低收入者的需求,有人家搬走了,另一家很快補充進來住進那裏。所以那些老舊的小區裏一直人丁興旺。
張寶福是那裏的原住民。爺爺是那家老工廠裏的職工,父親剛接班兩年廠子就黃了,廠裏的房子改製後留給了他們。
第12章 壓抑的童年
渣男張寶福也是個苦命的人,他父親是個沒有責任心的酒鬼,每天喝的醉醺醺,除了杯中物對什麽都不關心。教育兒子指望不上他就罷了,對賺錢養家這麽重要的事也不上心。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難以支持家庭基本花銷。
母親出去打工補貼些家用日子過得也不寬裕。有這麽不靠譜的老公,母親自然滿腔怨氣,所以日子過得吵吵鬧鬧,在張寶福上小學四年級那年,他的母親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訊。
聽奶奶說母親是跟人跑的,母親離家具體原因,張寶福已無從查證。爺爺奶奶一提起母親來就會罵這個兒媳婦一陣兒,總之什麽難聽罵什麽。
母親走後他父親更加頹廢,天天泡在酒裏迷迷瞪瞪,沒多久連爺倆的口糧都賺不出來了。最後把房子賣掉住進了隔壁單元的奶奶家裏,靠老兩口養活。
四口人住在不足五十平的小房子裏很是擁擠,吵吵鬧鬧在所難免。
張寶福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裏,童年過得十分壓抑。
張寶福小學的時候,爺爺奶奶看孫子學習成績好,覺得日子有了希望,一心想把他供出去考上大學,所以把房款扣下一部分存起來,打算將來給孫子作學費,為此酒鬼父親和爺爺奶奶隔三差五吵架,缺酒錢的時候就翻老帳,氣的爺爺掄起了擀麵杖打兒子,家裏經常雞飛狗跳。
那時候房價低,這樣又舊又小的房子不值錢,所以那筆錢並不多。一家人緊緊巴巴省吃儉用的才把他供到高中畢業。
張寶福報考了外省的師範大學,之後成功申請了貧困生助學金,又加上學習成績優異每年都能得到獎學金,四年後順利完成了學業。
大學畢業之後迴到了f市到左彤所在的私立學校當了老師,後來成為左彤的男朋友。
表麵情深的張寶福在內心其實並不相信愛情。
當年他的父母是自由戀愛的,雙方老人都不同意,但是兩人情比金堅,發誓永不分離。最後看實在分不開兩人,無奈同意兩人結婚。誰也沒想到兩個有情人最後成了怨偶,用不體麵的方式分道揚鑣,連累孩子也跟著受苦。兩個當初愛得死去活來的人估計如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們的感情會以這樣悲催的結局收場。
父母的婚姻非常失敗,爺爺奶奶的婚姻也不理想。
他的爺爺奶奶雖然一輩子沒有分離,但過得一點兒都不幸福。
爺爺脾氣暴躁,是個老封建,骨子裏認為男尊女卑,所以對妻子唿來喝去,稍不順心就會當眾大罵妻子,一點顏麵都不給留。嚴重的時候爺爺還會動手,不光摔桌椅,還動手打老婆。
奶奶逆來順受的過了一輩子,積攢了一腔怨氣卻不會反擊,隻能隔三差五的對著孫子抹淚訴說自己的悲苦經歷來找一點心理平衡。麵對奶奶老淚縱橫的臉,張寶福心裏難受卻無能為力,他幫不了奶奶什麽。
他無法讓爸爸戒酒,也無法讓爺爺改變脾氣,隻能對奶奶深深的同情,可是同情根本改變不了什麽實際情況,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張寶福不知道幸福的婚姻是什麽樣子的,因為他的生活裏沒有樣本。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些住宅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的建的房子,可能那個時候的房子隻要求發揮它的最基本功能——居住,根本沒考慮舒適。
這些老舊的樓房不符合現代年輕人的需求:戶型很小,房間設計得很窄,所以窗戶很小,窗戶小導致房間採光不好,顯得屋裏十分陰暗,陰暗的光線又讓房間顯得更加狹窄。
主要房間的設計功能太原始了,隻有臥室,沒有客廳,沒有餐廳。廚房和衛生間小得轉不開身,電線老化想多添置些電器提高生活質量都不行,不但怕用電超負荷失火,還因為房間都太小了,除了滿足基本生活的用具,多一點東西都沒地方放。
這也難怪,畢竟那個很多家庭有七八個孩子,經濟不發達,物質也缺乏,所以需要在盡可能小的空間裏住進更多的人。
小區裏沒有綠化,一個個堆雜物的破爛小棚子讓本來狹窄的過道變得更窄,小型汽車也開不進來,隻有行人和自行車能在小區裏麵自由穿行。
後來經濟條件好的人都搬離了那裏,因為那種過時的老房子住起來不舒適也不方便。經濟飛速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提高了。
尤其是近二十年,現代化花園住宅小區紛紛崛起。這些新建的住宅的建築外觀精緻,房屋內部設計寬敞明亮,廚衛設計也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要,小區追求綠化率,居住環境十分優雅,附近的生活配套也追求齊全,讓居民們的生活變得非常方便。
大多數人追求生活質量,若是經濟條件允許,人們自然要離開那些老舊的房子住進漂亮舒適的花園小區。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能力或者沒有機會改變自己的生活。
因為那些老小區裏房價便宜,入住、出租的價格都不高,正好滿足那些低收入者的需求,有人家搬走了,另一家很快補充進來住進那裏。所以那些老舊的小區裏一直人丁興旺。
張寶福是那裏的原住民。爺爺是那家老工廠裏的職工,父親剛接班兩年廠子就黃了,廠裏的房子改製後留給了他們。
第12章 壓抑的童年
渣男張寶福也是個苦命的人,他父親是個沒有責任心的酒鬼,每天喝的醉醺醺,除了杯中物對什麽都不關心。教育兒子指望不上他就罷了,對賺錢養家這麽重要的事也不上心。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難以支持家庭基本花銷。
母親出去打工補貼些家用日子過得也不寬裕。有這麽不靠譜的老公,母親自然滿腔怨氣,所以日子過得吵吵鬧鬧,在張寶福上小學四年級那年,他的母親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訊。
聽奶奶說母親是跟人跑的,母親離家具體原因,張寶福已無從查證。爺爺奶奶一提起母親來就會罵這個兒媳婦一陣兒,總之什麽難聽罵什麽。
母親走後他父親更加頹廢,天天泡在酒裏迷迷瞪瞪,沒多久連爺倆的口糧都賺不出來了。最後把房子賣掉住進了隔壁單元的奶奶家裏,靠老兩口養活。
四口人住在不足五十平的小房子裏很是擁擠,吵吵鬧鬧在所難免。
張寶福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裏,童年過得十分壓抑。
張寶福小學的時候,爺爺奶奶看孫子學習成績好,覺得日子有了希望,一心想把他供出去考上大學,所以把房款扣下一部分存起來,打算將來給孫子作學費,為此酒鬼父親和爺爺奶奶隔三差五吵架,缺酒錢的時候就翻老帳,氣的爺爺掄起了擀麵杖打兒子,家裏經常雞飛狗跳。
那時候房價低,這樣又舊又小的房子不值錢,所以那筆錢並不多。一家人緊緊巴巴省吃儉用的才把他供到高中畢業。
張寶福報考了外省的師範大學,之後成功申請了貧困生助學金,又加上學習成績優異每年都能得到獎學金,四年後順利完成了學業。
大學畢業之後迴到了f市到左彤所在的私立學校當了老師,後來成為左彤的男朋友。
表麵情深的張寶福在內心其實並不相信愛情。
當年他的父母是自由戀愛的,雙方老人都不同意,但是兩人情比金堅,發誓永不分離。最後看實在分不開兩人,無奈同意兩人結婚。誰也沒想到兩個有情人最後成了怨偶,用不體麵的方式分道揚鑣,連累孩子也跟著受苦。兩個當初愛得死去活來的人估計如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們的感情會以這樣悲催的結局收場。
父母的婚姻非常失敗,爺爺奶奶的婚姻也不理想。
他的爺爺奶奶雖然一輩子沒有分離,但過得一點兒都不幸福。
爺爺脾氣暴躁,是個老封建,骨子裏認為男尊女卑,所以對妻子唿來喝去,稍不順心就會當眾大罵妻子,一點顏麵都不給留。嚴重的時候爺爺還會動手,不光摔桌椅,還動手打老婆。
奶奶逆來順受的過了一輩子,積攢了一腔怨氣卻不會反擊,隻能隔三差五的對著孫子抹淚訴說自己的悲苦經歷來找一點心理平衡。麵對奶奶老淚縱橫的臉,張寶福心裏難受卻無能為力,他幫不了奶奶什麽。
他無法讓爸爸戒酒,也無法讓爺爺改變脾氣,隻能對奶奶深深的同情,可是同情根本改變不了什麽實際情況,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張寶福不知道幸福的婚姻是什麽樣子的,因為他的生活裏沒有樣本。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