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碰上,哪句話說不對,就把這些人得罪了,雖是下人可若在他們主子跟前兒歪歪嘴,別說爹的仕途前程就是如今這個不入流的驛丞隻怕也保不住。
這便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入了仕途萬事不由自己,而對於她爹的經曆,棠梨很有些唏噓,她這便宜爹的運氣說好吧也算不差,一個寒門子弟即便寒窗苦讀十數載,能一朝金榜題名的也實在不多,他爹卻中了,還是進士,這本是逆天的好運,可這樣的好運卻隻到中了進士便用光了,後頭便十分不順。
棠梨是半截穿過來的,這些事自是不知,可架不住她娘總是歎氣叨叨,日子長了想不知道都不可能,不過她爹娘的感情極好,爹雖仕途不順,卻從不在妻子麵前發脾氣,隻要迴到後院,便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絕不會把心裏的鬱悶不快發泄在家人身上,這才是真正有擔當的男人,也贏得了棠梨的孺慕之情,看著便宜爹總會想起自己的父親。
至於懷才不遇,棠梨後來想想也不是她爹的運氣差,這科考憑的是真才實學,這個她爹絕對具備,隻要科考公正她爹得中也在情理之中,可得中之後憑的便不是才學了,而是門路人脈。
這官場的規則無論什麽時候都差不多,她爹這樣一沒根底兒二無家財的,即便有真才實學,想在官場站穩腳也實屬不易,沒有人脈關係,也沒有銀子上下打點,兩眼一抹黑光靠運氣是沒戲的。
所以她爹一個進士及第的青年才俊,直接被發到了這安州城當了這麽個不入流的驛丞,此事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這些話娘也從不在爹跟前兒提,生怕傷了爹的自尊,隻是背地裏跟自己嘮叨幾句罷了。
甘草接過棠梨的竹簍背在自己身上,瞧見棠梨手裏提的大鰱魚頓時裂開嘴笑了起來:「好大的一條鰱魚。」棠梨瞥了她一眼,感覺這丫頭饞的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伸手拍了她的腦袋一下:「看把你饞的,不知道的還當平日不給你飯吃呢。」
甘草也不迴嘴,隻是嘿嘿傻笑,她知道,小姐提了魚迴來,必然就有好吃的,又瞧見竹簍裏的蘑菇,更是歡喜,抱著竹簍跟抱著寶貝一樣跟著棠梨往廚房去了。
灶上的婆子一見棠梨提著魚進來,知道小姐要親自下廚,便行禮出去了,把灶房讓給了棠梨,傻姑知道棠梨迴來,跑了來,憨笑著跟甘草在一邊兒打下手幫忙。
棠梨的廚藝是跟一位老阿姨學的,爺爺不喜歡城裏的喧囂,大多時候都住在郊外的老宅,而且不讓兒孫們在跟前兒,隻棠梨自小投老人家脾氣,跟著爺爺住,上學也都在附近。
棠梨小的時候,家裏有個老阿姨幫著做飯收拾家務,日子長了,棠梨也就學會了,後來老阿姨被兒子接走養老,就剩下祖孫倆,做飯的就成了棠梨。
其實爺爺並不講究口味,爺爺是老中醫,也秉承了中醫人的傳統,他總說當大夫的需安守本心,山珍海味不如青菜豆腐,煙酒更是不碰,連喝茶也是自己配的最普通的藥茶,爺爺說這個最好,比什麽好酒好茶都強,來了客也是如此待客,後來因棠梨年紀小,正長身體飯桌上才豐盛了些。
雖爺爺不講吃,家裏的老阿姨卻一手好廚藝,即便青菜豆腐也能做成不一樣的美味,因棠梨喜歡吃魚,老阿姨便時常變著花樣的做魚,於是棠梨也跟著學了不少絕活。
棠梨把大鰱魚一剁兩開,尋了個大砂鍋把煎了的魚頭跟白龍皮燉在一起,待燒開了轉小火慢燉,需要燉兩個時辰才能把魚頭的膠質跟白龍皮的藥性完美結合,既補養身體同時也能保有魚的鮮美。
而鰱魚的身子就簡單多了,不用煎,隻大大的蔥薑醬料加進去熬煮開了,放魚,燉到晚間湯都收進去就成了。
棠梨剛收拾好,抬頭就瞧見她娘蘇氏,蘇氏不滿的道:「我還說聽見你家來了,怎麽這麽半天不見人,果然跑到這兒來了,這才剛過晌午,怎就做上飯了。」
棠梨:「今兒女兒運氣好,在山上得了一株白龍皮,爹前幾日說頭疼,這白龍皮跟魚頭燉湯正對爹的症。」
蘇氏盯著眼前的女兒,不禁記起舊事,她隨官人剛來安州那年,正是冬底下,大約是路上著了寒,一到安州城,這丫頭就病了,尋了幾個大夫來瞧病吃藥卻不見好,病的越發重,神誌都有些不清,大夫說不中用了,自己那時候隻知道抱著閨女哭,也沒法子可想,還是官人說閨女小嘴動呢,許是說什麽,自己湊近聽了半天,方聽明白,這丫頭說的是薑湯。
蘇氏還當是閨女是不行了想喝薑湯,忙讓丈夫去端了一碗來,灌了大半碗下去,不一會兒出了汗,人便安穩了,兩口子大喜,見薑湯有效用便又灌了一些,用厚被子捂著睡了一宿,出了一身透汗,轉過天果真就好了。
蘇氏記得自打那次病好了之後,這丫頭便轉了性子,央求著官人尋了許多醫書學起了醫術,先開頭兩口子也沒當事兒,官人說閨女愛看書總是好事,看醫書也好,便由著她去了,蘇氏想著閨女不過是因自己的病一時興起,過些日子也就丟開了,誰想,這丫頭竟是個認死扣兒的,真就正正經經的學了起來。
且真的學成了,後來這幾年,自己兩口子加上家裏上下隻要得病的都是這丫頭給治好的,這丫頭一出手便能藥到病除。
事實擺在眼前兒,也由不得兩口子不信了,有了事實,兩口子幹脆就不管了,由著她折騰,便是她要出城采藥也隻是囑咐他換成男裝,免得讓人瞧出女兒家的身份,招來什麽風言風語。
這便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入了仕途萬事不由自己,而對於她爹的經曆,棠梨很有些唏噓,她這便宜爹的運氣說好吧也算不差,一個寒門子弟即便寒窗苦讀十數載,能一朝金榜題名的也實在不多,他爹卻中了,還是進士,這本是逆天的好運,可這樣的好運卻隻到中了進士便用光了,後頭便十分不順。
棠梨是半截穿過來的,這些事自是不知,可架不住她娘總是歎氣叨叨,日子長了想不知道都不可能,不過她爹娘的感情極好,爹雖仕途不順,卻從不在妻子麵前發脾氣,隻要迴到後院,便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絕不會把心裏的鬱悶不快發泄在家人身上,這才是真正有擔當的男人,也贏得了棠梨的孺慕之情,看著便宜爹總會想起自己的父親。
至於懷才不遇,棠梨後來想想也不是她爹的運氣差,這科考憑的是真才實學,這個她爹絕對具備,隻要科考公正她爹得中也在情理之中,可得中之後憑的便不是才學了,而是門路人脈。
這官場的規則無論什麽時候都差不多,她爹這樣一沒根底兒二無家財的,即便有真才實學,想在官場站穩腳也實屬不易,沒有人脈關係,也沒有銀子上下打點,兩眼一抹黑光靠運氣是沒戲的。
所以她爹一個進士及第的青年才俊,直接被發到了這安州城當了這麽個不入流的驛丞,此事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這些話娘也從不在爹跟前兒提,生怕傷了爹的自尊,隻是背地裏跟自己嘮叨幾句罷了。
甘草接過棠梨的竹簍背在自己身上,瞧見棠梨手裏提的大鰱魚頓時裂開嘴笑了起來:「好大的一條鰱魚。」棠梨瞥了她一眼,感覺這丫頭饞的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伸手拍了她的腦袋一下:「看把你饞的,不知道的還當平日不給你飯吃呢。」
甘草也不迴嘴,隻是嘿嘿傻笑,她知道,小姐提了魚迴來,必然就有好吃的,又瞧見竹簍裏的蘑菇,更是歡喜,抱著竹簍跟抱著寶貝一樣跟著棠梨往廚房去了。
灶上的婆子一見棠梨提著魚進來,知道小姐要親自下廚,便行禮出去了,把灶房讓給了棠梨,傻姑知道棠梨迴來,跑了來,憨笑著跟甘草在一邊兒打下手幫忙。
棠梨的廚藝是跟一位老阿姨學的,爺爺不喜歡城裏的喧囂,大多時候都住在郊外的老宅,而且不讓兒孫們在跟前兒,隻棠梨自小投老人家脾氣,跟著爺爺住,上學也都在附近。
棠梨小的時候,家裏有個老阿姨幫著做飯收拾家務,日子長了,棠梨也就學會了,後來老阿姨被兒子接走養老,就剩下祖孫倆,做飯的就成了棠梨。
其實爺爺並不講究口味,爺爺是老中醫,也秉承了中醫人的傳統,他總說當大夫的需安守本心,山珍海味不如青菜豆腐,煙酒更是不碰,連喝茶也是自己配的最普通的藥茶,爺爺說這個最好,比什麽好酒好茶都強,來了客也是如此待客,後來因棠梨年紀小,正長身體飯桌上才豐盛了些。
雖爺爺不講吃,家裏的老阿姨卻一手好廚藝,即便青菜豆腐也能做成不一樣的美味,因棠梨喜歡吃魚,老阿姨便時常變著花樣的做魚,於是棠梨也跟著學了不少絕活。
棠梨把大鰱魚一剁兩開,尋了個大砂鍋把煎了的魚頭跟白龍皮燉在一起,待燒開了轉小火慢燉,需要燉兩個時辰才能把魚頭的膠質跟白龍皮的藥性完美結合,既補養身體同時也能保有魚的鮮美。
而鰱魚的身子就簡單多了,不用煎,隻大大的蔥薑醬料加進去熬煮開了,放魚,燉到晚間湯都收進去就成了。
棠梨剛收拾好,抬頭就瞧見她娘蘇氏,蘇氏不滿的道:「我還說聽見你家來了,怎麽這麽半天不見人,果然跑到這兒來了,這才剛過晌午,怎就做上飯了。」
棠梨:「今兒女兒運氣好,在山上得了一株白龍皮,爹前幾日說頭疼,這白龍皮跟魚頭燉湯正對爹的症。」
蘇氏盯著眼前的女兒,不禁記起舊事,她隨官人剛來安州那年,正是冬底下,大約是路上著了寒,一到安州城,這丫頭就病了,尋了幾個大夫來瞧病吃藥卻不見好,病的越發重,神誌都有些不清,大夫說不中用了,自己那時候隻知道抱著閨女哭,也沒法子可想,還是官人說閨女小嘴動呢,許是說什麽,自己湊近聽了半天,方聽明白,這丫頭說的是薑湯。
蘇氏還當是閨女是不行了想喝薑湯,忙讓丈夫去端了一碗來,灌了大半碗下去,不一會兒出了汗,人便安穩了,兩口子大喜,見薑湯有效用便又灌了一些,用厚被子捂著睡了一宿,出了一身透汗,轉過天果真就好了。
蘇氏記得自打那次病好了之後,這丫頭便轉了性子,央求著官人尋了許多醫書學起了醫術,先開頭兩口子也沒當事兒,官人說閨女愛看書總是好事,看醫書也好,便由著她去了,蘇氏想著閨女不過是因自己的病一時興起,過些日子也就丟開了,誰想,這丫頭竟是個認死扣兒的,真就正正經經的學了起來。
且真的學成了,後來這幾年,自己兩口子加上家裏上下隻要得病的都是這丫頭給治好的,這丫頭一出手便能藥到病除。
事實擺在眼前兒,也由不得兩口子不信了,有了事實,兩口子幹脆就不管了,由著她折騰,便是她要出城采藥也隻是囑咐他換成男裝,免得讓人瞧出女兒家的身份,招來什麽風言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