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說去的話潑出去的水,不可能在收迴來。令人舒服一些的是我並不是天天見著二嬸子,不然見了麵我都不知道說什麽。父親馱著小麥去打了麵,迴來是還多了半袋麥麩。母親用新打的麵蒸了一鍋饅頭,那饅頭有些黑,不過吃起來挺香的,而且很勁道。
“孩他爸,我和龍去趟吳樓,你自己在家收拾收拾,還有就是咱的棉花那天說去撇撇叉也一直沒有去。你看有空去看看。”母親跟父親說。
“行,棉花撇叉早一天晚一天都行,你去吳樓捎帶把霞接來把。”父親沉思一會又跟母親說:“你看看咱哥的拖拉機有空不,有空的話咱用幾天,去東邊窯上去撿點半頭磚,把院牆稍微壘一壘。院子沒個擋著的,誰想進就進,想從院子裏走就從院子裏走,哪能行。”
母親說:“拖拉機這個時候應該有空,東邊窯上人家讓撿吧?”
“讓撿,別的村不讓,咱村的讓。他們磚窯就是蓋在咱村地上,撿個磚頭還能不讓撿啊。碰見了,說聲就可以。”說著父親問母親,“你準備從那條路去吳樓。
母親說:“從大路吧,小路也不知道好不好走。我想著從大路走,捎帶著買點東西。買點水果啥的,給俺娘買點奶粉。”
“行。”
稍微一停,推著自行車母親喊我:“龍,咱走。”經胡同往北上大路,碰到村裏人,母親和人寒暄著。我在後麵也不認識誰是誰,母親時不時的跟我說這是誰誰誰,叫什麽。然後我在後麵,母親說是什麽,我就喊上一聲什麽。
上大路,母親騎上自行車,我坐在自行車後座上。二八大梁自行車後座疙疙瘩瘩,坐在上麵本就咯屁股,路又坑坑窪窪走起來屁股甚是酸爽。自行車不用按鈴鐺,吱吱哇哇的響個不停。路上少見行人,偶爾有農用三輪車和拖拉機走過,車子走在路上哐哐的響,還不是傳出金屬的摩擦聲,甚是刺耳。路兩旁楊樹高大,倒是遮擋的整個路都在樹蔭之中。
吳樓在西窪村南麵,從大路走,從鄉棉花收購站處的十字路口往南走,那是鄉裏唯一一條柏油路,聯通著槐林鎮和縣城。在十字路口買些東西之後,經過果園村然後就到了吳樓。
姥姥住在村子中間,走在吳樓村子中間。母親下來了自行車,一路子逢人寒暄好久,這家長那家短,和你說吧他又來。跟在後麵的我,看著她們彼此嘴巴一張一合到耳朵嗡嗡很無趣。進村到姥姥家沒多長的距離,愣是走了接近一個小時。到姥姥家的時候,姥姥在和三個老太太在屋子裏打牌。妹妹坐在姥姥旁邊在觀看。
姥姥住的地方是老院子,房子的牆體是用泥摻著草和成的,下麵用青磚壘了幾層,靠近青磚的地方,土牆已經已經掉落了小半,牆體凹進去。姥姥他們玩的是一種塑料製成的紙牌,和麻將差不多。
“玩牌類啊。”母親進屋打招唿。
“三妮來了,俺打完這把。”幾人看見母親說。
“恁玩唄,我也沒事。”說著母親一次給我介紹這幾位老人,這是你二姥姥,這是你三姥姥,這是你大舅媽。這麽多人,我也沒有依次去喊,看著她們撓撓後腦勺。
母親尬笑著說:“小孩子不會說話。”
“還是生,慢慢就好啦。三妮怎麽來的?”
“哦,騎車子來的。”
“從大路啊。”
“昂,從大路。現在小路也不知道好走不。”
“小路也好走,好長時間沒下雨,路上也沒泥。大路遠點。”
母親看向妹妹問她:“在你姥姥家住著好吧。”
妹妹說:“好。姥姥家住的小土屋。”
“哈哈,她沒見過,頭一次住怪稀罕的。”旁人聽妹妹這麽說符合到。“恁閨女真聽話,也不吵也不鬧,俺在這打牌,她就在旁邊看。”
“她肉,不願意動彈。”母親說。
妹妹見我來了,喊著我一起出門玩。正好解了我的尷尬。“別走遠了!”姥姥跟我們說。母親說:“沒事,玩去吧。”
姥姥門前有十幾顆棗樹,其實棗樹是種在對麵院子裏的。可是那家沒有院牆,所以出了門正好在那裏玩耍。整條胡同破落的很是厲害,這裏住的多是老人。殘磚破瓦零星的丟在各處,好多房子頂上的瓦角都已經掉落,房子頂上長著草。來老家這段時間,對村子對村子的人有了些許的認識。本就地頭不見抬頭見,可是見麵確像是有說不完的話。母親跟我說過,見了人家要打招唿,不然人家要說的。
舅舅沒有和姥姥住在一起,他住在吳樓村子南麵。我有兩個表哥,大的在上初中,小的在開學也該上初中了。我想,我也快要上學了吧。不知道這邊學校是什麽樣子。
看到打牌的人離開了姥姥家,我和妹妹迴去見母親在和姥姥說話。
“俺哥在家了吧。”
“沒有,下地了。恁家收拾好了?”
“啥叫收拾好啊,現在也有吃有喝的。”
“給恁分家了啊?”
“分了,分給俺最早蓋的堂屋,也沒有院牆。他爸爸說去撿點半頭磚壘壘院牆。俺哥哥的拖拉機他不用吧。”
“這時候拖拉機不用。分給恁屋子,也分恁地了吧?”
“分了,分給了四畝多地。”
“那就行唄。恁那麽長時間不在家,這樣也行。咱去那邊。看看你哥迴來沒有。”
吳樓村比西窪村大一些,村子大約1000多人。魯西南地區的村子都是一些自然村,不成規矩,從舊社會的地主和長工居住的地方發展起來的。建國之後幾十年過去了,村子越來越大,年輕人不願意和老年人住在一起,都去村子周邊上蓋房子,村子越蓋越大,中間的老房子又沒有人管。以至於,一個村子中間房屋破敗且胡同窄,周邊的房屋漸漸有了新氣象,道路也變得寬許多。
四麵方向會有不同大小的坑,這個坑呢,也不是隨隨便便挖的,根據陰陽八卦風水學,都有一定的講究和定數。不過,我感覺挖坑應該是為了墊宅子,老宅子的地基要比後來新蓋的要高很多。
到舅舅家的時候,舅舅在家。看到我們來了舅舅說:“喲,俺龍來了。恁啥時候來的。”
“舅。”我喊了一聲,“俺來一會了,在俺姥姥那邊呢。”
“哥哥,你下地可都迴來了啊。俺嫂沒在家啊。”
“昂,現在地裏也不忙。恁過來了是吧。你嫂在地裏撇花呢,還沒來呢。”
“我來接霞類。哥,你類拖拉機這幾天不用吧。龍他爸爸想用用你的拖拉機去拾點半頭磚,好壘壘院牆。俺住的地方連個院牆都沒有,光一個堂屋,離老遠一看就像個廟一樣。”母親跟舅舅說。
舅舅說:“這段時間用不著拖拉機,我這個拖拉機他開了了吧。刹車不好使,方向盤活類厲害。”
母親說:“咋能開不了了,慢慢開就是了。”
舅舅的拖拉機在他院子裏麵。拖拉機頭已經沒有外殼,柴油機裸露在外,上麵沾滿了油汙漬看著這麽個玩意,我心想,這玩意還能用麽。
母親在舅舅家裏呆了片刻,和舅舅說了說話。舅媽沒有迴來,母親跟舅舅說:“俺也不等俺嫂了,俺走吧。”
舅舅說:“慌啥啊,你嫂子她撇花得會迴來。你叫倆孩子在這住著唄,也沒啥事。”
“住啥啊,哪有一直住親戚家的啊。俺走吧。娘!俺迴去了啊。”母親說。
姥姥說:“要不你吃了飯再走。”
“不吃了,俺迴家吃。他爸爸還在家呢。”母親說。
這時舅舅從廚房出來,“你把這點油拿走。”舅舅跟母親說。
“哎喲,俺要你的油幹啥,俺想吃俺去買就行,家裏還有呢。”
“你看,你們一家剛搬迴來以後用錢的地方多著呢。這是我用花種自己擠得棉油,現成的你先拿迴去吃唄。”
舅舅要把油係在自行車把那裏,母親就去奪想給舅舅拿迴去。
“你看,老麽!你撒手,俺家棉油還有的事,這些你拿走吃,吃完我在給你盛。”
見舅舅有些生氣,母親停下了手裏的動作。迴去的時候,妹妹坐在自行車前麵的大梁上,我坐在自行車的後座上。很佩服,在那種路上,母親馱著我們兩個人竟然騎的很是穩當。
一家四口在一張床上睡覺睡不開,父親把之前屋子裏的那張單人床擺在了大床頭前。晚上的時候,父親在小床上睡覺,我和妹妹和母親在大床上睡。這樣子,和在山西的時候倒是很是相像。
父親之後把舅舅的拖拉機開來。到家的時候,父親停下拖拉機說:“這拖拉機還挺不好搖的,轉好幾圈子才轉開。”
母親說:“他這拖拉機多少年了都,還是咱二哥那時候給他買的。老了。”
“龍跟我去撿半頭磚去吧。”父親跟母親說著,看向我。這時候妹妹從屋裏跑出來跟父親說:“爸爸,我也去!”
“你去幹啥去,你能幹啥啊!”
“我去跟著玩啊!”妹妹理直氣壯。
母親在旁邊跟著說:“你叫她去唄,在家也沒事。”
“好!好!好!去吧!去吧!”沒有辦法,父親隻好說。
從村北麵大路往東,不走到地方老遠就看到磚窯廠上的大煙筒高高的杵著,從煙筒裏麵冒著黑煙。那磚窯廠地麵上一碼一碼的擺放著燒好的磚和剛製好的磚坯。從窯洞的洞門裏麵,時不時的有人拉著裝著燒好磚的木板車出來。遠處還有機器,從衝刷出來的坑裏往上抽著泥土。這泥土瀝幹水之後,就是燒磚的原料。
父親開著拖拉機,載著我和妹妹。沒有往裏麵去,沿著磚窯廠邊上走,在西邊磚窯廠往外扔不要的爛磚的車正在那裏往外倒。見我父親開著拖拉機往這邊來,高聲和我父親打招唿:“撿點半頭磚?”父親朝他喊著說:“是啊!這裏叫撿吧?”“叫撿!叫撿!就在這撿就行,還有不少好磚呢。”擺擺手,開著車走開了。
看好地方,父親停下拖拉機。看著一堆堆的磚頭,四處打量著。我看著周圍,在磚窯廠四周,被廠家挖了一圈。土被放在內側,有一部分已經被窯廠拉走用了。剩下的溝裏滲出了水,圍著一圈就好像護城河一樣。在我們麵前河水對麵,一個一個的墳包碼在那邊,也沒有碑記,墳包周圍也沒有燒的紙錢的痕跡。
“爸爸,那些是誰家的墳啊!”
父親看著那些墳跟我說:“那個地方的都是沒主的墳。以前的時候,磚窯廠這邊,還有你說的那個地方都是亂墳崗。六幾年自然災害的時候,誰家裏死了孩子,都是往這邊扔,也不埋。有些年輕的,還有附近村的一些光棍死了,也被人埋在這個地方。那個時候晚上沒人往這裏來,就是白天也很少人到這邊來。”
父親說的很是嚇人,可是大白天的,並沒有感覺有什麽嚇人。那些墳包就好像是土堆,一個挨著一個,其實那些凸起的墳包曲線到很是柔和,上麵長著些草,遠望毛茸茸的挺有些意蘊。我和父親撿著磚頭,妹妹在一邊玩耍著偶爾也撿兩塊磚頭。拉幾趟,感覺累了就歇一歇。在院子裏麵就地取材和些泥,然後慢慢的壘著院牆。
猛地去一個新的環境,需要多長時間適應和習慣。奶奶家前麵的佑有時候從我家院子前麵走過,看見我他總是低著頭。我跟他說話,他是應付一下然後就匆匆走開。母親曾經問我:“你咋不和人家佑一起玩呢。”我不知道怎麽和母親說,隻是覺得怪怪的,那段時間,不光是佑,村子裏的很多其他孩子,看見我隻是遠遠的望著,如果我走過去,他們就散開各自幹各自的。
</p>
說去的話潑出去的水,不可能在收迴來。令人舒服一些的是我並不是天天見著二嬸子,不然見了麵我都不知道說什麽。父親馱著小麥去打了麵,迴來是還多了半袋麥麩。母親用新打的麵蒸了一鍋饅頭,那饅頭有些黑,不過吃起來挺香的,而且很勁道。
“孩他爸,我和龍去趟吳樓,你自己在家收拾收拾,還有就是咱的棉花那天說去撇撇叉也一直沒有去。你看有空去看看。”母親跟父親說。
“行,棉花撇叉早一天晚一天都行,你去吳樓捎帶把霞接來把。”父親沉思一會又跟母親說:“你看看咱哥的拖拉機有空不,有空的話咱用幾天,去東邊窯上去撿點半頭磚,把院牆稍微壘一壘。院子沒個擋著的,誰想進就進,想從院子裏走就從院子裏走,哪能行。”
母親說:“拖拉機這個時候應該有空,東邊窯上人家讓撿吧?”
“讓撿,別的村不讓,咱村的讓。他們磚窯就是蓋在咱村地上,撿個磚頭還能不讓撿啊。碰見了,說聲就可以。”說著父親問母親,“你準備從那條路去吳樓。
母親說:“從大路吧,小路也不知道好不好走。我想著從大路走,捎帶著買點東西。買點水果啥的,給俺娘買點奶粉。”
“行。”
稍微一停,推著自行車母親喊我:“龍,咱走。”經胡同往北上大路,碰到村裏人,母親和人寒暄著。我在後麵也不認識誰是誰,母親時不時的跟我說這是誰誰誰,叫什麽。然後我在後麵,母親說是什麽,我就喊上一聲什麽。
上大路,母親騎上自行車,我坐在自行車後座上。二八大梁自行車後座疙疙瘩瘩,坐在上麵本就咯屁股,路又坑坑窪窪走起來屁股甚是酸爽。自行車不用按鈴鐺,吱吱哇哇的響個不停。路上少見行人,偶爾有農用三輪車和拖拉機走過,車子走在路上哐哐的響,還不是傳出金屬的摩擦聲,甚是刺耳。路兩旁楊樹高大,倒是遮擋的整個路都在樹蔭之中。
吳樓在西窪村南麵,從大路走,從鄉棉花收購站處的十字路口往南走,那是鄉裏唯一一條柏油路,聯通著槐林鎮和縣城。在十字路口買些東西之後,經過果園村然後就到了吳樓。
姥姥住在村子中間,走在吳樓村子中間。母親下來了自行車,一路子逢人寒暄好久,這家長那家短,和你說吧他又來。跟在後麵的我,看著她們彼此嘴巴一張一合到耳朵嗡嗡很無趣。進村到姥姥家沒多長的距離,愣是走了接近一個小時。到姥姥家的時候,姥姥在和三個老太太在屋子裏打牌。妹妹坐在姥姥旁邊在觀看。
姥姥住的地方是老院子,房子的牆體是用泥摻著草和成的,下麵用青磚壘了幾層,靠近青磚的地方,土牆已經已經掉落了小半,牆體凹進去。姥姥他們玩的是一種塑料製成的紙牌,和麻將差不多。
“玩牌類啊。”母親進屋打招唿。
“三妮來了,俺打完這把。”幾人看見母親說。
“恁玩唄,我也沒事。”說著母親一次給我介紹這幾位老人,這是你二姥姥,這是你三姥姥,這是你大舅媽。這麽多人,我也沒有依次去喊,看著她們撓撓後腦勺。
母親尬笑著說:“小孩子不會說話。”
“還是生,慢慢就好啦。三妮怎麽來的?”
“哦,騎車子來的。”
“從大路啊。”
“昂,從大路。現在小路也不知道好走不。”
“小路也好走,好長時間沒下雨,路上也沒泥。大路遠點。”
母親看向妹妹問她:“在你姥姥家住著好吧。”
妹妹說:“好。姥姥家住的小土屋。”
“哈哈,她沒見過,頭一次住怪稀罕的。”旁人聽妹妹這麽說符合到。“恁閨女真聽話,也不吵也不鬧,俺在這打牌,她就在旁邊看。”
“她肉,不願意動彈。”母親說。
妹妹見我來了,喊著我一起出門玩。正好解了我的尷尬。“別走遠了!”姥姥跟我們說。母親說:“沒事,玩去吧。”
姥姥門前有十幾顆棗樹,其實棗樹是種在對麵院子裏的。可是那家沒有院牆,所以出了門正好在那裏玩耍。整條胡同破落的很是厲害,這裏住的多是老人。殘磚破瓦零星的丟在各處,好多房子頂上的瓦角都已經掉落,房子頂上長著草。來老家這段時間,對村子對村子的人有了些許的認識。本就地頭不見抬頭見,可是見麵確像是有說不完的話。母親跟我說過,見了人家要打招唿,不然人家要說的。
舅舅沒有和姥姥住在一起,他住在吳樓村子南麵。我有兩個表哥,大的在上初中,小的在開學也該上初中了。我想,我也快要上學了吧。不知道這邊學校是什麽樣子。
看到打牌的人離開了姥姥家,我和妹妹迴去見母親在和姥姥說話。
“俺哥在家了吧。”
“沒有,下地了。恁家收拾好了?”
“啥叫收拾好啊,現在也有吃有喝的。”
“給恁分家了啊?”
“分了,分給俺最早蓋的堂屋,也沒有院牆。他爸爸說去撿點半頭磚壘壘院牆。俺哥哥的拖拉機他不用吧。”
“這時候拖拉機不用。分給恁屋子,也分恁地了吧?”
“分了,分給了四畝多地。”
“那就行唄。恁那麽長時間不在家,這樣也行。咱去那邊。看看你哥迴來沒有。”
吳樓村比西窪村大一些,村子大約1000多人。魯西南地區的村子都是一些自然村,不成規矩,從舊社會的地主和長工居住的地方發展起來的。建國之後幾十年過去了,村子越來越大,年輕人不願意和老年人住在一起,都去村子周邊上蓋房子,村子越蓋越大,中間的老房子又沒有人管。以至於,一個村子中間房屋破敗且胡同窄,周邊的房屋漸漸有了新氣象,道路也變得寬許多。
四麵方向會有不同大小的坑,這個坑呢,也不是隨隨便便挖的,根據陰陽八卦風水學,都有一定的講究和定數。不過,我感覺挖坑應該是為了墊宅子,老宅子的地基要比後來新蓋的要高很多。
到舅舅家的時候,舅舅在家。看到我們來了舅舅說:“喲,俺龍來了。恁啥時候來的。”
“舅。”我喊了一聲,“俺來一會了,在俺姥姥那邊呢。”
“哥哥,你下地可都迴來了啊。俺嫂沒在家啊。”
“昂,現在地裏也不忙。恁過來了是吧。你嫂在地裏撇花呢,還沒來呢。”
“我來接霞類。哥,你類拖拉機這幾天不用吧。龍他爸爸想用用你的拖拉機去拾點半頭磚,好壘壘院牆。俺住的地方連個院牆都沒有,光一個堂屋,離老遠一看就像個廟一樣。”母親跟舅舅說。
舅舅說:“這段時間用不著拖拉機,我這個拖拉機他開了了吧。刹車不好使,方向盤活類厲害。”
母親說:“咋能開不了了,慢慢開就是了。”
舅舅的拖拉機在他院子裏麵。拖拉機頭已經沒有外殼,柴油機裸露在外,上麵沾滿了油汙漬看著這麽個玩意,我心想,這玩意還能用麽。
母親在舅舅家裏呆了片刻,和舅舅說了說話。舅媽沒有迴來,母親跟舅舅說:“俺也不等俺嫂了,俺走吧。”
舅舅說:“慌啥啊,你嫂子她撇花得會迴來。你叫倆孩子在這住著唄,也沒啥事。”
“住啥啊,哪有一直住親戚家的啊。俺走吧。娘!俺迴去了啊。”母親說。
姥姥說:“要不你吃了飯再走。”
“不吃了,俺迴家吃。他爸爸還在家呢。”母親說。
這時舅舅從廚房出來,“你把這點油拿走。”舅舅跟母親說。
“哎喲,俺要你的油幹啥,俺想吃俺去買就行,家裏還有呢。”
“你看,你們一家剛搬迴來以後用錢的地方多著呢。這是我用花種自己擠得棉油,現成的你先拿迴去吃唄。”
舅舅要把油係在自行車把那裏,母親就去奪想給舅舅拿迴去。
“你看,老麽!你撒手,俺家棉油還有的事,這些你拿走吃,吃完我在給你盛。”
見舅舅有些生氣,母親停下了手裏的動作。迴去的時候,妹妹坐在自行車前麵的大梁上,我坐在自行車的後座上。很佩服,在那種路上,母親馱著我們兩個人竟然騎的很是穩當。
一家四口在一張床上睡覺睡不開,父親把之前屋子裏的那張單人床擺在了大床頭前。晚上的時候,父親在小床上睡覺,我和妹妹和母親在大床上睡。這樣子,和在山西的時候倒是很是相像。
父親之後把舅舅的拖拉機開來。到家的時候,父親停下拖拉機說:“這拖拉機還挺不好搖的,轉好幾圈子才轉開。”
母親說:“他這拖拉機多少年了都,還是咱二哥那時候給他買的。老了。”
“龍跟我去撿半頭磚去吧。”父親跟母親說著,看向我。這時候妹妹從屋裏跑出來跟父親說:“爸爸,我也去!”
“你去幹啥去,你能幹啥啊!”
“我去跟著玩啊!”妹妹理直氣壯。
母親在旁邊跟著說:“你叫她去唄,在家也沒事。”
“好!好!好!去吧!去吧!”沒有辦法,父親隻好說。
從村北麵大路往東,不走到地方老遠就看到磚窯廠上的大煙筒高高的杵著,從煙筒裏麵冒著黑煙。那磚窯廠地麵上一碼一碼的擺放著燒好的磚和剛製好的磚坯。從窯洞的洞門裏麵,時不時的有人拉著裝著燒好磚的木板車出來。遠處還有機器,從衝刷出來的坑裏往上抽著泥土。這泥土瀝幹水之後,就是燒磚的原料。
父親開著拖拉機,載著我和妹妹。沒有往裏麵去,沿著磚窯廠邊上走,在西邊磚窯廠往外扔不要的爛磚的車正在那裏往外倒。見我父親開著拖拉機往這邊來,高聲和我父親打招唿:“撿點半頭磚?”父親朝他喊著說:“是啊!這裏叫撿吧?”“叫撿!叫撿!就在這撿就行,還有不少好磚呢。”擺擺手,開著車走開了。
看好地方,父親停下拖拉機。看著一堆堆的磚頭,四處打量著。我看著周圍,在磚窯廠四周,被廠家挖了一圈。土被放在內側,有一部分已經被窯廠拉走用了。剩下的溝裏滲出了水,圍著一圈就好像護城河一樣。在我們麵前河水對麵,一個一個的墳包碼在那邊,也沒有碑記,墳包周圍也沒有燒的紙錢的痕跡。
“爸爸,那些是誰家的墳啊!”
父親看著那些墳跟我說:“那個地方的都是沒主的墳。以前的時候,磚窯廠這邊,還有你說的那個地方都是亂墳崗。六幾年自然災害的時候,誰家裏死了孩子,都是往這邊扔,也不埋。有些年輕的,還有附近村的一些光棍死了,也被人埋在這個地方。那個時候晚上沒人往這裏來,就是白天也很少人到這邊來。”
父親說的很是嚇人,可是大白天的,並沒有感覺有什麽嚇人。那些墳包就好像是土堆,一個挨著一個,其實那些凸起的墳包曲線到很是柔和,上麵長著些草,遠望毛茸茸的挺有些意蘊。我和父親撿著磚頭,妹妹在一邊玩耍著偶爾也撿兩塊磚頭。拉幾趟,感覺累了就歇一歇。在院子裏麵就地取材和些泥,然後慢慢的壘著院牆。
猛地去一個新的環境,需要多長時間適應和習慣。奶奶家前麵的佑有時候從我家院子前麵走過,看見我他總是低著頭。我跟他說話,他是應付一下然後就匆匆走開。母親曾經問我:“你咋不和人家佑一起玩呢。”我不知道怎麽和母親說,隻是覺得怪怪的,那段時間,不光是佑,村子裏的很多其他孩子,看見我隻是遠遠的望著,如果我走過去,他們就散開各自幹各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