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老師憂慮過多,姑娘這般才貌,又能如此真性情,實在難得,何愁婚嫁?」


    聽了胡應嘉這番話,徐階知是穩了,心中不免得意,揮手趕下清稚:「你先下去罷,老夫還有正事要和兩位大人商議。」


    清稚不滿地撇嘴,復隱在隔窗之後,試圖聽聽他們的正事究竟是甚麽。


    果不其然,張居正所問的正是近來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何時與韃靼開市。


    「目今已至深秋,冬至看著即將來臨,韃靼又到了糧食短缺的時日。」他注視徐階沉思的麵容,「往年都是拿江南地區儲藏的十萬石糧米與他們互市,隻是今年江南大旱,浙江又和倭寇打了好幾場仗,大戶們都藉此為由不願繳納賦稅,恐怕交不齊十萬之數。」


    徐階自今年夏季得知江南大旱時便已有憂思,果不其然出了這等狀況,閉了閉目,他有心問問胡應嘉,便徵詢其意見:「克柔可有良策?」


    胡應嘉道:「應嘉愚見,可先以市價購買江南大戶的糧米,若是不夠,先交上七萬石,允諾說餘下三萬石寬限一月,期間徵調北直隸的儲糧,應付過這一陣到明年便好了。」


    張居正迴道:「胡大人是有所不知,國庫若是能拿得出購買七萬石糧米的錢,張某今日也不必來叨擾閣老,更別說和韃靼提寬限的字眼,他們本就遇了嚴冬糧食難以充飢,惹急了眼邊關告急,事體愈發重大。」


    「國庫竟如此空虛麽?」


    「內修宮室,外抗倭寇,國庫如何充盈。」


    「那便向大戶們借,有朝廷作保,想他們應是願意。」


    張居正視線與他交錯,溫聲道:「如今朝廷的信用還不及城北錢莊。」


    胡應嘉有些不服:「嚴黨欺上瞞下,攪得地方上烏煙瘴氣,並非聖上之過,想那些大戶們都是知道的。」


    「地方官上任的文書都是拿戶部的章蓋的,何來與聖上無關?何況百姓眼裏,一方長官便是他們的天,聖上在京城裏想了甚麽做了甚麽決斷他們管不著,亦不願管。」


    顧清稚在堂上看著想笑,她可是難得見張居正話語如此犀利,清朗眉目下竟含了兩分針鋒相對的微哂。


    徐階也覺今日這學生有些異於往常,仿佛存了心要和胡應嘉辯論似的,剛想出麵說兩句,又看胡應嘉拱手道:「胡某淺薄,不識朝中內情,還請張學士賜教。」


    「賜教不敢當。」張居正視向他,「隻是張某聽聞朝廷雖是海禁未開,福建等地已有部分商人出海經商,或可從中獲利。」


    「太嶽之意是……從稅上做文章?」徐階眸色頓沉。


    「張某料及聖上並不願放開海禁,但非常時期便有非常之事,可選取適當地區解除海禁以促外貿發達,將原本由地方政府所徵收的市舶稅轉由朝廷派去的市舶使專員負責,如此避免層層盤剝,朝廷也能收攏迴大部分,如此朝廷或可有些餘錢前去購買糧米湊齊十萬石之數,韃靼一時也無理由南下侵擾。」


    徐階拊掌:「好想法,徐某令戶部侍郎寫個條子送內閣議去,那人正巧是我嘉靖二十七年的學生。」


    事已議完,胡應嘉自覺應該告辭。


    張居正也隨他一道拜別,耳後徐階喚他:「太嶽留步。」


    徐階步出門外,對著胡應嘉道:「你即將啟程,老夫也不便多留你。還望你這次去能踐行最初科舉做官的誌向,隻是記住明哲保身,不要把自己牽扯進不必要的局中。」


    胡應嘉謙謹屈身:「晚輩記下了,一日不敢忘老師的忠告,晚輩就此告辭,日後進京述職,必定再來登門拜訪。」


    徐階頷首,令徐阿四送送他,復而信步走迴正廳。


    「老夫且問你,若你為朝廷選賢任能,會給應嘉做什麽官?」徐階掀袍坐迴原位,手擱著桌案,灰沉沉的瞳孔凝視著張居正,像是在出一道考題。


    張居正答:「克柔為人正直,可為言官。」


    徐階一笑:「看來下迴得推舉你進吏部了。」


    「太正直,太理想化,也不好。」他喟嘆,也不知是說給誰聽,「大明多的是哪都不粘的老油條,但一腔熱血的愣頭青也不少,就看想走哪條路了。」


    語罷,老人側首望向長身玉立的年輕人,昏暗瞳孔中映出後者青綠色的影子:「太嶽會做如何選?」


    張居正注視徐階麵容,沉靜答道:「哪條路是大明所願,學生便往哪裏走。」


    .


    待客人都走了,一時廳堂空蕩蕩的,夫人張氏喚僕人來打掃收拾,趁著這間隙問向徐階:「老爺覺著剛才那胡郎君如何?」


    徐階沉思不答。


    「老爺?」


    徐階仍是一聲不吭。


    張氏不悅,手掌一翻,拿綠鬆石扳指往桌上重重一敲:「我問你話呢。」


    「噢。」徐階終於重迴現實,看了眼老妻,笑道,「你問的甚麽?」


    張氏不滿,身子正了正:「我問你覺得那胡郎君如何?」


    「老夫差一點兒就定下了他。」徐階斂去笑容,搖首,「隻可惜太嶽來了,讓老夫看明白了不合適。」


    「那他便是與咱家七娘無緣了。」


    「怎麽瞧著你也不太滿意?」


    張氏道:「這年輕人太想當然,還是過於單純,這對做官來說不是什麽好事。咱家七娘心思隻怕比他還重,到時候還要她來管著夫君莫要稀裏糊塗摻和進雜七雜八的事裏,犯不著讓咱家閨女受這樣的苦。」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女醫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喬小懶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喬小懶懶並收藏大明女醫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