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稚雖早有預料要被問起這事,但也卻未想好該如何答個讓人滿意的法子。
她總不能真把現代人那套「海姆立克法」供出去吧?
不過細想,這已是明朝,對西洋玩意接受度似乎挺開放,就把這洋名報了好像也不會被當成失心瘋。
她便索性如實相告:「這是我從大西國一本醫書上看來的,叫甚麽海姆立克的,確保是被固狀異物卡著喉嚨便可依此法取出。」
「大西國醫書?」談允賢一聽,頓時來了興致,「你如何得的這書?」
顧清稚心下微汗,卻隻能裝出從容不迫的模樣,答道:「小時父親認識個西洋的傳教士,送了我們好些稀奇玩意,其中就有這本,我那時見上麵圖樣古怪,沒忍住好奇看了好幾日。」
她這套說辭編得滴水不漏,眼睛眨也不眨,談允賢自然深信不疑。
不料老夫人的興趣已從海姆立克轉向了那本醫書,追問道:「這書可還有?老身想借著看看。」
清稚大驚:「在鬆江家裏呢,改日迴去了寄過來給您也無妨。」
談允賢臉上立時現出惆悵神情:「可惜了,老身倒想瞧瞧西洋人怎麽治病的,順便學些能用的,也治些疑難雜症。說不準這裏藥方子治不好的,西洋方法倒能一試便靈,百姓也能少受些苦。」
清稚聽著老夫人的遺憾,心裏不免感嘆著醫者仁心。
做哪一行便擔哪一行的責,她見慣了麻木不仁的世道,這熱誠誠的肝腸乍然t?一現,驀地就捂了清稚自穿到這世界以來冷了許久的心。
世上多的是人麵獸心,即便她運好穿了個官僚地主,吃穿用度超了平民不知凡幾,但她畢竟不是土生土長的身子,見到這裏百姓餓著肚子饑寒交迫,土地卻被占了個幹淨,心內憐惜已如江水泛濫。
因此好容易見到個談允賢這般善心的,驟而就有了這世界還不是那麽沒救之感。
一念轉到這兒,眼裏沒忍住含了幾分亮晶晶的光,淚汪汪地盯著談允賢的臉,看上去就像無家可歸的孩子求個收留。
「若老夫人不嫌棄,清稚願拜在您門下苦學醫術,正好小女記了些西洋醫術在心裏頭,能幫得上忙的小女一定盡力。」
談允賢就等她這口一開,既是達了目的哪有不應允的,當下便緊盯少女那一雙晶瑩透亮的眼珠子,頷首道:「都快望百歲了,還能得你這麽個學生也是老身的福氣,隻是一件——」
「老夫人直說便可,清稚洗耳恭聽。」
她便斷了沉吟,續說:「你既身為徐閣老家的姑娘,自然錦衣玉食一生順遂,為何願意幹這醫婦苦活?要知醫書晦澀難言,一味味藥若不將其醫理研究透徹,可不敢隨意給病人開方子。如此也便罷了,還需四處看診,女醫本就稀少,便要勞煩你不嫌辛苦各處跑動。」
知是老夫人鄭重相問,清稚亦肅色迴道:「當世婦人得疾,因女醫甚少,隻能由男醫診治。然大明禮教頗嚴,男女不得有身體肌膚接觸之親,無奈何郎中隻得隔帳問病,或搭一絲織薄巾於婦人腕上,如此難以徹底究其病因,又如何對症下藥解人病痛?」
「還有一因,」清稚望著談允賢沉靜的眼,「小女願不辭勞苦,救人於水火。雖勢微力薄,能拯者畢竟有限,但若能因此讓一家百姓和樂幸福,小女又豈能顧惜一己之軀?」
.
這日直至月上柳梢頭,談老夫人才辭別。
一老一小皆是麵有喜色,無不有夙願終成之感。兩人對著一個病案探討了差不多兩三個時辰,方才意猶未盡散去。
這病案還是出自一個朱姓宗室的老王妃,年紀六十多了,患了半生結腸病,日日腹中便秘。尋了郎中來看也隻開了常見的硝黃藥方,卻也從未見效果。
於是便請了早已名動京城的李太醫來瞧,這名醫一出手便瞧出了病因,由於平日吃食富貴,身上生了不少肥膏脂肪,心內又憂鬱,一股氣便堵在三焦上不來下不得,吃硝黃對順氣毫無半分用處,因此算是白吃了幾十年藥。
顧清稚心裏一動:「李太醫?」
她頓生又能見到一位大名人的激動感,也不掩飾由內而外唿之欲出的興奮,心道果然認識了個大人物,總能牽出另一個。
「便是李時珍。」談允賢提起那位年輕人時眼中滿是欣賞,「我與其父是舊識,他自小便天資不凡,給這老王妃診病也是一針見血。」
「你不妨猜猜他給老王妃開了什麽藥?」老夫人笑道。
「自是能順氣通三焦的藥。」清稚前世學中醫時見過這個案例,因此有些淡印象留在腦海裏,「牽牛即有此功效。」
「正是,李太醫開了方牽牛末皂芙莢膏丸。」談允賢讚許。
於是兩人又對著牽牛的作用研究了頗久,感嘆當今藥學還是發展不濟,對藥物的認識仍處於蒙昧狀態。
但顧清稚自然不敢說幾十年後就能出一部《本草綱目》填補這一空白了。
不過書還沒出,人總是能見一見的。
隻是男女有別,談允賢她隨時可拜訪求問,李時珍她可不能拋下禮教之防不管不顧去找了。
瞧出新徒弟的為難,談允賢道:「這也不是難事,老身尋個時機將你引薦,若有什麽疑難不懂的便去詢他,老身知他是個不拘流俗的,若能促他收你為弟子,更是美事一件。老身年紀大了,精神難免不濟,總得再尋個良師教你。」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她總不能真把現代人那套「海姆立克法」供出去吧?
不過細想,這已是明朝,對西洋玩意接受度似乎挺開放,就把這洋名報了好像也不會被當成失心瘋。
她便索性如實相告:「這是我從大西國一本醫書上看來的,叫甚麽海姆立克的,確保是被固狀異物卡著喉嚨便可依此法取出。」
「大西國醫書?」談允賢一聽,頓時來了興致,「你如何得的這書?」
顧清稚心下微汗,卻隻能裝出從容不迫的模樣,答道:「小時父親認識個西洋的傳教士,送了我們好些稀奇玩意,其中就有這本,我那時見上麵圖樣古怪,沒忍住好奇看了好幾日。」
她這套說辭編得滴水不漏,眼睛眨也不眨,談允賢自然深信不疑。
不料老夫人的興趣已從海姆立克轉向了那本醫書,追問道:「這書可還有?老身想借著看看。」
清稚大驚:「在鬆江家裏呢,改日迴去了寄過來給您也無妨。」
談允賢臉上立時現出惆悵神情:「可惜了,老身倒想瞧瞧西洋人怎麽治病的,順便學些能用的,也治些疑難雜症。說不準這裏藥方子治不好的,西洋方法倒能一試便靈,百姓也能少受些苦。」
清稚聽著老夫人的遺憾,心裏不免感嘆著醫者仁心。
做哪一行便擔哪一行的責,她見慣了麻木不仁的世道,這熱誠誠的肝腸乍然t?一現,驀地就捂了清稚自穿到這世界以來冷了許久的心。
世上多的是人麵獸心,即便她運好穿了個官僚地主,吃穿用度超了平民不知凡幾,但她畢竟不是土生土長的身子,見到這裏百姓餓著肚子饑寒交迫,土地卻被占了個幹淨,心內憐惜已如江水泛濫。
因此好容易見到個談允賢這般善心的,驟而就有了這世界還不是那麽沒救之感。
一念轉到這兒,眼裏沒忍住含了幾分亮晶晶的光,淚汪汪地盯著談允賢的臉,看上去就像無家可歸的孩子求個收留。
「若老夫人不嫌棄,清稚願拜在您門下苦學醫術,正好小女記了些西洋醫術在心裏頭,能幫得上忙的小女一定盡力。」
談允賢就等她這口一開,既是達了目的哪有不應允的,當下便緊盯少女那一雙晶瑩透亮的眼珠子,頷首道:「都快望百歲了,還能得你這麽個學生也是老身的福氣,隻是一件——」
「老夫人直說便可,清稚洗耳恭聽。」
她便斷了沉吟,續說:「你既身為徐閣老家的姑娘,自然錦衣玉食一生順遂,為何願意幹這醫婦苦活?要知醫書晦澀難言,一味味藥若不將其醫理研究透徹,可不敢隨意給病人開方子。如此也便罷了,還需四處看診,女醫本就稀少,便要勞煩你不嫌辛苦各處跑動。」
知是老夫人鄭重相問,清稚亦肅色迴道:「當世婦人得疾,因女醫甚少,隻能由男醫診治。然大明禮教頗嚴,男女不得有身體肌膚接觸之親,無奈何郎中隻得隔帳問病,或搭一絲織薄巾於婦人腕上,如此難以徹底究其病因,又如何對症下藥解人病痛?」
「還有一因,」清稚望著談允賢沉靜的眼,「小女願不辭勞苦,救人於水火。雖勢微力薄,能拯者畢竟有限,但若能因此讓一家百姓和樂幸福,小女又豈能顧惜一己之軀?」
.
這日直至月上柳梢頭,談老夫人才辭別。
一老一小皆是麵有喜色,無不有夙願終成之感。兩人對著一個病案探討了差不多兩三個時辰,方才意猶未盡散去。
這病案還是出自一個朱姓宗室的老王妃,年紀六十多了,患了半生結腸病,日日腹中便秘。尋了郎中來看也隻開了常見的硝黃藥方,卻也從未見效果。
於是便請了早已名動京城的李太醫來瞧,這名醫一出手便瞧出了病因,由於平日吃食富貴,身上生了不少肥膏脂肪,心內又憂鬱,一股氣便堵在三焦上不來下不得,吃硝黃對順氣毫無半分用處,因此算是白吃了幾十年藥。
顧清稚心裏一動:「李太醫?」
她頓生又能見到一位大名人的激動感,也不掩飾由內而外唿之欲出的興奮,心道果然認識了個大人物,總能牽出另一個。
「便是李時珍。」談允賢提起那位年輕人時眼中滿是欣賞,「我與其父是舊識,他自小便天資不凡,給這老王妃診病也是一針見血。」
「你不妨猜猜他給老王妃開了什麽藥?」老夫人笑道。
「自是能順氣通三焦的藥。」清稚前世學中醫時見過這個案例,因此有些淡印象留在腦海裏,「牽牛即有此功效。」
「正是,李太醫開了方牽牛末皂芙莢膏丸。」談允賢讚許。
於是兩人又對著牽牛的作用研究了頗久,感嘆當今藥學還是發展不濟,對藥物的認識仍處於蒙昧狀態。
但顧清稚自然不敢說幾十年後就能出一部《本草綱目》填補這一空白了。
不過書還沒出,人總是能見一見的。
隻是男女有別,談允賢她隨時可拜訪求問,李時珍她可不能拋下禮教之防不管不顧去找了。
瞧出新徒弟的為難,談允賢道:「這也不是難事,老身尋個時機將你引薦,若有什麽疑難不懂的便去詢他,老身知他是個不拘流俗的,若能促他收你為弟子,更是美事一件。老身年紀大了,精神難免不濟,總得再尋個良師教你。」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