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師的迴答依舊是沉默。
葉語安他們躲在道觀之下,這雖然不是絕對的安全之地,但禁軍隻能尋得道觀,一時半會尋不到地下的鬼市;劉景瑉此時不知在何地,但聰明如他,應是能順利迴到嶺南,再作打算。
離王將杯中的剩茶一飲而盡,站起身來,道:「林道主這般態度,那我也沒什麽好說的了,走罷。」
……
楊府內。
「二十多年了。」楊澗山臥在床榻上,靠在窗簷前,他透過窗外,望著天邊,喃喃自語道:「禁軍被掌控在王憲知手下二十餘年,早已沒了從前的樣子,從前我認識的那些人,也早就不在了。哪還有什麽人記得十二侯軍,隻留我一人……」
手下單膝跪在床榻前,他無法迴應楊澗山的嘆息,隻有低著頭報告自己的任務:「屬下無能,依然沒有尋查到蘇大夫和何子魏的消息。」
楊澗山長嘆一口氣,道:「打探不到,是好事。」
「若是王黨拿住了他們幾人,必定會以何書與柳木來作要挾。」他收迴目光,看向手下,像是解釋,也像是自語,他緩緩道,「我時間不夠了,也沒有精力再重新培養一個好苗子了。我視蘇家女兒與我那學生如己出,王憲知自然是心知肚明的,若他真以此為要挾,我別無他法。」
若是何書或者蘇柳木在此,定是要說些寬慰的話來,但跪在地上的手下不會說,候在一旁的侍女不敢說,最後還是那侍女盯著桌上的藥碗,猶豫著憋出一句,道:「大人安心修養,蘇……蘇大夫與何公子會沒事的。」
「休不休養,又有何差別?」楊澗山笑了一句,似乎覺得也沒什麽所謂,「早些離開,也能早些得見想見之人……」
候在一旁的侍女聽聞此話頓時慌了神,連連說不會的,又道:「蘇大夫開的方子見效頗佳,大人您用完精氣神好了不少,怎能說這般喪氣的話?」
楊澗山聽聞,隻一笑置之。
「屬下不懂。」聽到蘇柳木的名字,那位手下似乎有些怨言,問,「既然您為他們提供了安身之所,蘇大夫卻不願領情。」
楊澗山的笑容淡了下來,他微微地搖頭,說:「這座長安城吃了太多的人,縱然楊府能護得這些孩子們一時半刻,王黨尋到手段來對付也隻是時間問題。我若先一步離去,楊府便是樹倒猢猻散……」
手下一驚,正要誓表忠心,還未來得及說出口,便聽楊澗山停了停,幽幽地嘆出一句:「……最後的路,終究還是要靠他們自己。」
第75章 謀劃
牢房裏陰暗,潮濕。石縫裏滲出水跡,在不多的石壁燭台的照映下反射出水光。
地上的鋪設的防潮的幹草完全沒有作用,濕漉漉的,又很紮人。林師將衣服的布料向下扯了扯,蓋住了那令人不適的觸感。他靠著牆,闔著眼,往日係在腦後的髮帶被他綁在手腕上,墊在鐵鎖下麵,讓那冰冷又堅硬的觸感更能讓人忍受一些。
不同於兩側牢房中激烈的嘶吼聲,和痛苦的呻吟聲,林師顯得過於的平靜,甚至在心中細數了一下離王究竟在此地關押了多少人。
很多。
他被押進來時粗略看過,關在這裏的大多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還有不少國子監的學生。
莫不是但凡對他有所牴觸的,都要想辦法押至此處來?
那麽此處為位於何處?是離王私有,還是詔獄?若是詔獄,那麽離王所作所為,未免也太過於狂妄了些,幾乎把那三司當作了擺設。
若是私有……
想到這裏,他又想起劉景瑉私宅下的那處地牢來。
離王率禁軍包圍宅邸,破開門時,陵南王府其餘的的家臣們應是躲進地牢中去了,離王當時隻在正廳同自己交談一番,便離去了。地牢雖不若鬼市那般保險,但若來者不知此地有這樣一處,也是難以覺察的。
離王既然押送自己離開了,林師望著黑漆漆的、往下滴水的天花板,心想,那地牢裏的那些人,應是沒事了罷......
......
劉景瑉麵無表情地站在門前。
門上那些觸目驚心的刀痕,看得教人膽戰心驚;門死死地關著,和清晨離開時一樣。門前應該是被清理過了,除了被踩得淩亂的花草,看不見血跡。
但那道痕是新的,是清理不掉的,仿佛在挑釁一般地告知他有人攜重兵擅闖此地。
站在他身後的穀餘也被這道痕嚇得不輕。他大氣都不敢出一口,過了好久,見劉景瑉一直僵在那裏,沒有動作,也不說話,他才深吸一口氣,壓低聲音,喚了一聲:「主上。」
穀餘這一聲喊,才讓劉景瑉終於有了反應。
他抬起手,撫過門上的一道刀痕,穀餘餘光中看見他的手在抖,還沒來得及細看清,便隻見劉景瑉微微一用力。
大門隨著劉景瑉的動作應聲而開,劉景瑉的心也隨之猛然一墜,心中的僥倖頃刻間蕩然無存。
門沒有鎖。
隨著沉重的「吱呀——」一聲,庭院的光景猝然呈現在眼前。
劉景瑉的表情沒有太大的變化,似乎已經料到了門後的光景——當他看見門上的那些新添的刀痕時,便已經有了些預感。
他深吸一口氣,抬起腳,向前一步,兩步,又停了下來。
有液體從他腳邊緩緩淌過,匯聚在門檻處,聚成一窪。
葉語安他們躲在道觀之下,這雖然不是絕對的安全之地,但禁軍隻能尋得道觀,一時半會尋不到地下的鬼市;劉景瑉此時不知在何地,但聰明如他,應是能順利迴到嶺南,再作打算。
離王將杯中的剩茶一飲而盡,站起身來,道:「林道主這般態度,那我也沒什麽好說的了,走罷。」
……
楊府內。
「二十多年了。」楊澗山臥在床榻上,靠在窗簷前,他透過窗外,望著天邊,喃喃自語道:「禁軍被掌控在王憲知手下二十餘年,早已沒了從前的樣子,從前我認識的那些人,也早就不在了。哪還有什麽人記得十二侯軍,隻留我一人……」
手下單膝跪在床榻前,他無法迴應楊澗山的嘆息,隻有低著頭報告自己的任務:「屬下無能,依然沒有尋查到蘇大夫和何子魏的消息。」
楊澗山長嘆一口氣,道:「打探不到,是好事。」
「若是王黨拿住了他們幾人,必定會以何書與柳木來作要挾。」他收迴目光,看向手下,像是解釋,也像是自語,他緩緩道,「我時間不夠了,也沒有精力再重新培養一個好苗子了。我視蘇家女兒與我那學生如己出,王憲知自然是心知肚明的,若他真以此為要挾,我別無他法。」
若是何書或者蘇柳木在此,定是要說些寬慰的話來,但跪在地上的手下不會說,候在一旁的侍女不敢說,最後還是那侍女盯著桌上的藥碗,猶豫著憋出一句,道:「大人安心修養,蘇……蘇大夫與何公子會沒事的。」
「休不休養,又有何差別?」楊澗山笑了一句,似乎覺得也沒什麽所謂,「早些離開,也能早些得見想見之人……」
候在一旁的侍女聽聞此話頓時慌了神,連連說不會的,又道:「蘇大夫開的方子見效頗佳,大人您用完精氣神好了不少,怎能說這般喪氣的話?」
楊澗山聽聞,隻一笑置之。
「屬下不懂。」聽到蘇柳木的名字,那位手下似乎有些怨言,問,「既然您為他們提供了安身之所,蘇大夫卻不願領情。」
楊澗山的笑容淡了下來,他微微地搖頭,說:「這座長安城吃了太多的人,縱然楊府能護得這些孩子們一時半刻,王黨尋到手段來對付也隻是時間問題。我若先一步離去,楊府便是樹倒猢猻散……」
手下一驚,正要誓表忠心,還未來得及說出口,便聽楊澗山停了停,幽幽地嘆出一句:「……最後的路,終究還是要靠他們自己。」
第75章 謀劃
牢房裏陰暗,潮濕。石縫裏滲出水跡,在不多的石壁燭台的照映下反射出水光。
地上的鋪設的防潮的幹草完全沒有作用,濕漉漉的,又很紮人。林師將衣服的布料向下扯了扯,蓋住了那令人不適的觸感。他靠著牆,闔著眼,往日係在腦後的髮帶被他綁在手腕上,墊在鐵鎖下麵,讓那冰冷又堅硬的觸感更能讓人忍受一些。
不同於兩側牢房中激烈的嘶吼聲,和痛苦的呻吟聲,林師顯得過於的平靜,甚至在心中細數了一下離王究竟在此地關押了多少人。
很多。
他被押進來時粗略看過,關在這裏的大多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還有不少國子監的學生。
莫不是但凡對他有所牴觸的,都要想辦法押至此處來?
那麽此處為位於何處?是離王私有,還是詔獄?若是詔獄,那麽離王所作所為,未免也太過於狂妄了些,幾乎把那三司當作了擺設。
若是私有……
想到這裏,他又想起劉景瑉私宅下的那處地牢來。
離王率禁軍包圍宅邸,破開門時,陵南王府其餘的的家臣們應是躲進地牢中去了,離王當時隻在正廳同自己交談一番,便離去了。地牢雖不若鬼市那般保險,但若來者不知此地有這樣一處,也是難以覺察的。
離王既然押送自己離開了,林師望著黑漆漆的、往下滴水的天花板,心想,那地牢裏的那些人,應是沒事了罷......
......
劉景瑉麵無表情地站在門前。
門上那些觸目驚心的刀痕,看得教人膽戰心驚;門死死地關著,和清晨離開時一樣。門前應該是被清理過了,除了被踩得淩亂的花草,看不見血跡。
但那道痕是新的,是清理不掉的,仿佛在挑釁一般地告知他有人攜重兵擅闖此地。
站在他身後的穀餘也被這道痕嚇得不輕。他大氣都不敢出一口,過了好久,見劉景瑉一直僵在那裏,沒有動作,也不說話,他才深吸一口氣,壓低聲音,喚了一聲:「主上。」
穀餘這一聲喊,才讓劉景瑉終於有了反應。
他抬起手,撫過門上的一道刀痕,穀餘餘光中看見他的手在抖,還沒來得及細看清,便隻見劉景瑉微微一用力。
大門隨著劉景瑉的動作應聲而開,劉景瑉的心也隨之猛然一墜,心中的僥倖頃刻間蕩然無存。
門沒有鎖。
隨著沉重的「吱呀——」一聲,庭院的光景猝然呈現在眼前。
劉景瑉的表情沒有太大的變化,似乎已經料到了門後的光景——當他看見門上的那些新添的刀痕時,便已經有了些預感。
他深吸一口氣,抬起腳,向前一步,兩步,又停了下來。
有液體從他腳邊緩緩淌過,匯聚在門檻處,聚成一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