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是土炕,床邊是一張木桌子和一旺取暖的火盆,阿嬤看上去五六十歲。
「乖阿歡。」阿嬤揉揉女孩的臉蛋,讓她冰涼涼的小臉蛋暖熱,她並不接關於流寇的話,反而給林師倒了一杯熱水,問:「大俠路過此處,是往邊地去?」
林師點頭。
「這個季節,邊境可不是個好去處。」阿嬤扶著破索索的木桌坐下,「冬天快到了,天一冷山那頭的胡人可不好過。難挨,北地每年冬天都要死不少人。」
「小郎君心善,歡歡說你答應她幫我們除流寇,但是姨姨告訴你,這匪患不是那麽好除的。你瞧我們這兩山口,來來迴迴也有些過路人,有好心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最後都以失敗告終,折在裏麵的也有。」阿嬤搖搖頭,「小郎君喝完這杯水快快走吧,要去邊地的話,沿著這條路過了山口,就到了。」
林師放心不下:「您且說冬日難挨,此地又有流寇侵擾,又要如何生存?」
阿嬤給她寬心:「歡歡說的那般嚴重,不過是多繳點糧食,給朝廷繳也是繳,給山匪繳也是繳,沒差。」
這話說出口看似有著讓人寬心的豁達,但實則更令人放心不下,再加上歡歡之前的那般哀求。大概是阿嬤一生麵朝土地,說話也沒有那般彎彎繞繞。
她見林師絲毫沒有離去的打算,又沖他擺擺手:「小郎君來時有沒有瞧見村口的那個亭子?」
林師才想起遠處那個和村莊不怎麽搭調的亭子,點點頭。
「那裏有一位怪老頭。」阿嬤收了林師用完的水杯,擦了擦手,「如果小郎君執意替我們抱不平,先去找他試試吧,試了,才知道那山匪能不能打得過。」
歡歡要陪著林師去找亭子。
「他很奇怪。」阿歡穿上了她的小花襖,把氅衣還給了林師,他一蹦一跳的,對林師講:「他不是村裏人,但我小的時候他就在了,他脾氣可臭了,整日裏守著一個棋盤,誰靠近了就要被吼,我們都不敢往那邊去的,隻有阿嬤有的時候會給他些吃的。」
「哦對了,他說他有個兒子,但我們誰也沒見過......」
亭子不遠,就在村尾處。
一位老人扶著拐杖,坐在亭中,喃喃道:「我不知啊,下一步該當如何.....」
「外人?」他尋著聲音轉過頭來,見到歡歡,朝她揮揮手做驅趕意:「小妮子怎麽又來了,快走快走。」
歡歡拉著林師的手小聲說:「大俠你去,他在趕我了,你放心他不咬人的。」
林師被她的形容弄得啼笑皆非:「可認得迴去的路?」
「我多熟了。」歡歡撅嘴,鬆開林師的手跑開了。
亭中的老翁收迴目光,繼續對著湖麵發呆。
「坐。」
林師行禮,自報家門:「晚輩林長兮。」
哪知老翁聽了他的名字,突然變了臉色,他拿拐杖重重拄地,破舊的地麵發出一聲慘烈的悶響。
林師剛想坐,又站了起來:「您......?」
老人嗬嗬笑了兩聲,終於從發呆的狀態迴過神來,他開口道:「林長兮......蔣子道帶迴去的小子。」
此話一出,林師心中一顫:「您認識家師?」
話從口出,他突然意識到,自己似乎被此人詐了一遭。長兮乃他字,是一年前師父閉關前所賜,即使是師父的舊部,也不該知道。
「前輩又如何知道我是蔣子道的徒弟?」
老人擺擺手招唿他跟自己過來。林師跟在他身後,走了好久,直到湖邊,老人邁步進了亭子,坐下,將拐杖撂在腿間。
桌上果然有一盤棋,還未下完,白棋有大勝之意,黑棋卻還未到死局。
「我認識他,他卻不認識我。」老人自嘲地笑了聲,迴答了他第一個問題,「就像西北軍隊裏人人都認識大統帥,大統帥卻不一定記得所有人的名字。」
「不過他和我下過一盤棋。」老人看向石桌上的棋盤,「就在此地,就是這盤,我執黑,他執白。」
這是一盤未下完的棋,棋子棋盤上已經蒙了沉沉的灰,已然這般歲月過去,他固執地守著,不讓任何人靠近。
老翁抖抖拐杖,冷哼一聲:「你是覺得我詐你身份,沒這個必要。願歲並謝,與友長兮,是你師父最喜歡的一句詩,也知道他帶迴去的林姓小子約莫也該這麽大了。」
這是迴答他第二個問題。
林師深吸一口氣,還未來得及說話,又聽見老人開口道:「你的玉牌呢?拿出來。」
他的話帶著令人不可抗拒的命令,像訓斥哪個亂跑不讓人省心的小孩似的,待林師從袖中拿出玉牌,他說:「知道這玉牌是做什麽用的麽?」
林師搖搖頭。
「看來你師父不願你趟一遭渾水。」他拿著玉牌看了又看,像寶貝似的,撫摸了片刻,又還給林師:」這條玉牌上,拴著我的命。」
林師的聲音帶了些恭敬,但又不解問:「老先生此話怎講?」
「見過虎符麽?」
林師握著玉牌的手一抖,不可置信地低頭看向自己手中的玉牌,玉透過陽光,隱隱有潤潤的水光。
老人像是嘲笑他大驚小怪一般:「當然比不上他皇帝老兒的東西,這東西調遣的是我這樣的老殘廢,現在當然是沒用了。」
「但是放在當年我們這群人還是很有用的,腿腳利索,也能打。」他搓了搓手,覺得有些冷了,朝手心哈氣,「蔣子道弄了四個牌子,湊在一起能調遣我們這群殘兵敗將,野心不小。」
「乖阿歡。」阿嬤揉揉女孩的臉蛋,讓她冰涼涼的小臉蛋暖熱,她並不接關於流寇的話,反而給林師倒了一杯熱水,問:「大俠路過此處,是往邊地去?」
林師點頭。
「這個季節,邊境可不是個好去處。」阿嬤扶著破索索的木桌坐下,「冬天快到了,天一冷山那頭的胡人可不好過。難挨,北地每年冬天都要死不少人。」
「小郎君心善,歡歡說你答應她幫我們除流寇,但是姨姨告訴你,這匪患不是那麽好除的。你瞧我們這兩山口,來來迴迴也有些過路人,有好心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最後都以失敗告終,折在裏麵的也有。」阿嬤搖搖頭,「小郎君喝完這杯水快快走吧,要去邊地的話,沿著這條路過了山口,就到了。」
林師放心不下:「您且說冬日難挨,此地又有流寇侵擾,又要如何生存?」
阿嬤給她寬心:「歡歡說的那般嚴重,不過是多繳點糧食,給朝廷繳也是繳,給山匪繳也是繳,沒差。」
這話說出口看似有著讓人寬心的豁達,但實則更令人放心不下,再加上歡歡之前的那般哀求。大概是阿嬤一生麵朝土地,說話也沒有那般彎彎繞繞。
她見林師絲毫沒有離去的打算,又沖他擺擺手:「小郎君來時有沒有瞧見村口的那個亭子?」
林師才想起遠處那個和村莊不怎麽搭調的亭子,點點頭。
「那裏有一位怪老頭。」阿嬤收了林師用完的水杯,擦了擦手,「如果小郎君執意替我們抱不平,先去找他試試吧,試了,才知道那山匪能不能打得過。」
歡歡要陪著林師去找亭子。
「他很奇怪。」阿歡穿上了她的小花襖,把氅衣還給了林師,他一蹦一跳的,對林師講:「他不是村裏人,但我小的時候他就在了,他脾氣可臭了,整日裏守著一個棋盤,誰靠近了就要被吼,我們都不敢往那邊去的,隻有阿嬤有的時候會給他些吃的。」
「哦對了,他說他有個兒子,但我們誰也沒見過......」
亭子不遠,就在村尾處。
一位老人扶著拐杖,坐在亭中,喃喃道:「我不知啊,下一步該當如何.....」
「外人?」他尋著聲音轉過頭來,見到歡歡,朝她揮揮手做驅趕意:「小妮子怎麽又來了,快走快走。」
歡歡拉著林師的手小聲說:「大俠你去,他在趕我了,你放心他不咬人的。」
林師被她的形容弄得啼笑皆非:「可認得迴去的路?」
「我多熟了。」歡歡撅嘴,鬆開林師的手跑開了。
亭中的老翁收迴目光,繼續對著湖麵發呆。
「坐。」
林師行禮,自報家門:「晚輩林長兮。」
哪知老翁聽了他的名字,突然變了臉色,他拿拐杖重重拄地,破舊的地麵發出一聲慘烈的悶響。
林師剛想坐,又站了起來:「您......?」
老人嗬嗬笑了兩聲,終於從發呆的狀態迴過神來,他開口道:「林長兮......蔣子道帶迴去的小子。」
此話一出,林師心中一顫:「您認識家師?」
話從口出,他突然意識到,自己似乎被此人詐了一遭。長兮乃他字,是一年前師父閉關前所賜,即使是師父的舊部,也不該知道。
「前輩又如何知道我是蔣子道的徒弟?」
老人擺擺手招唿他跟自己過來。林師跟在他身後,走了好久,直到湖邊,老人邁步進了亭子,坐下,將拐杖撂在腿間。
桌上果然有一盤棋,還未下完,白棋有大勝之意,黑棋卻還未到死局。
「我認識他,他卻不認識我。」老人自嘲地笑了聲,迴答了他第一個問題,「就像西北軍隊裏人人都認識大統帥,大統帥卻不一定記得所有人的名字。」
「不過他和我下過一盤棋。」老人看向石桌上的棋盤,「就在此地,就是這盤,我執黑,他執白。」
這是一盤未下完的棋,棋子棋盤上已經蒙了沉沉的灰,已然這般歲月過去,他固執地守著,不讓任何人靠近。
老翁抖抖拐杖,冷哼一聲:「你是覺得我詐你身份,沒這個必要。願歲並謝,與友長兮,是你師父最喜歡的一句詩,也知道他帶迴去的林姓小子約莫也該這麽大了。」
這是迴答他第二個問題。
林師深吸一口氣,還未來得及說話,又聽見老人開口道:「你的玉牌呢?拿出來。」
他的話帶著令人不可抗拒的命令,像訓斥哪個亂跑不讓人省心的小孩似的,待林師從袖中拿出玉牌,他說:「知道這玉牌是做什麽用的麽?」
林師搖搖頭。
「看來你師父不願你趟一遭渾水。」他拿著玉牌看了又看,像寶貝似的,撫摸了片刻,又還給林師:」這條玉牌上,拴著我的命。」
林師的聲音帶了些恭敬,但又不解問:「老先生此話怎講?」
「見過虎符麽?」
林師握著玉牌的手一抖,不可置信地低頭看向自己手中的玉牌,玉透過陽光,隱隱有潤潤的水光。
老人像是嘲笑他大驚小怪一般:「當然比不上他皇帝老兒的東西,這東西調遣的是我這樣的老殘廢,現在當然是沒用了。」
「但是放在當年我們這群人還是很有用的,腿腳利索,也能打。」他搓了搓手,覺得有些冷了,朝手心哈氣,「蔣子道弄了四個牌子,湊在一起能調遣我們這群殘兵敗將,野心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