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這樣,他想讓自己去,自己便不得不去,否則便是抗旨,便是藐視君恩、罪不容誅。即使他成了所謂的定安將軍又如何?——不過都是那人興致所至,隨手給的封賞罷了,難道還要自己去龍床上把這天大的恩典謝一謝嗎?
鬱白撫著聖旨,忽然覺得指下厚薄有異。他愣了愣,很快找到一個粗粗封起來的缺口,拆開後稍一抖落,竟掉出一張滿是褶皺的布帛來。
那是一行極其簡單的句子。
——「聞君肩受箭傷,而今尚有恙否?」
十九歲的鬱白,大概是大梁歷史上最年輕的定安將軍。不是世襲罔替的虛職,高官顯貴的炫耀,而是真正用刀槍劍戟和血汗守出來的功績。
皇帝坐在龍椅之上,遙遙望向那立在大殿中央的少年,急切地想看看他有沒有什麽變化,卻無法開口讓他上前一步。
近鄉情更怯,大抵便是如此吧。
他在寧王叛亂中背水一戰,守護了若水城無數百姓的性命,如今是皇帝親封的定安將軍,人盡皆知的少年英豪。
就像他當初被人奪走後又遺失的那隻鷹,如今或許正翱翔。
「免禮。」趙鈞清了清嗓子,「聽聞小將軍當日肩膀中箭,如今可好些了?」
那少年妥妥帖帖地行禮,答的滴水不漏:「些許小傷,已無大礙,勞陛下掛心。」
兩年未見,一句「已無大礙」怎麽夠?趙鈞還想再細細詢問一番,然而喉頭滾動了幾下,終究隻能答道:「……那便好。」
滿堂文武皆垂首而立,隻有那麽一兩個有心之人大著膽子抬眸一瞥,在片刻的沉默中注意到了那九五之尊轉瞬即逝的失態。
這場朝會本是為了處理寧王叛亂一事,趙鈞強忍著情緒,聽著各部官員上奏稟報,終是忍不住朝鬱白的位置瞥了一眼又一眼。
他從未設想過自己竟能如此在意一個人。
這兩年,他刻意讓自己遺忘這個曾短暫地出現在他生命中的少年,一心撲在政事上,砍除異己、收攏人心、治理災患、平定邊疆——這對他來說並不難,尤其是他曾在那個長達三日的夢境中聽到寧王和太後的密謀,提前誘他們發動了政變。
在親眼看到鬱白的那一瞬間,他愈發明白了,夢中所聞並非虛妄,而是再真實不過的事實。
那是預言。
小將軍進京的第一夜,沒有住在禦賜的將軍府,而是宿在了皇帝的幹安殿。
「夜深了。」趙鈞半臥在榻上,對旁邊之人道,「睡吧。」
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這人要做什麽。鬱白漸漸有些看不清紙上的文字,沉默片刻,順從地坐到了床榻外沿。
「你要在這坐一晚上嗎——朕又不會吃了你。」趙鈞輕笑一聲,「你從前可不是這個樣子。」
看著他伸過來的手,鬱白竟也伸手搭在了他掌心中:「從前沒有期望,自然什麽也不怕。」
那隻手是溫熱柔軟的,關節處有薄薄的繭子,是多年習武所致,兼具了力量和柔和。趙鈞拇指的指尖慢慢拂過鬱白的手背,低聲問詢:「那如今呢?」
「如今我找到了長姐,有喜歡的生活,自然唯恐陛下將其摧毀,所以不得不順服。」鬱白側頭凝望著他,眸光安靜,像是無風的冬夜中飄落的一片雪,「或許,還在期望陛下昔年所為隻是一念之差,齊昭仍是當初的君子,我的至交。」
幔帳外,燭影綽綽。
趙鈞忽而輕聲問道:「你肩膀上的傷,好了嗎?」
鬱白道:「陛下已經問過了。」
不止是在殿堂上,也是在藏著私心的聖旨中。
那似乎永遠不懂得真心為何物的皇帝,在一張布帛上寫下簡單的問候,想將這份問候帶到千裏之外的江南,問候那遠在千裏之外卻常常午夜入夢的少年。
然而臨出發了,他卻又送不出去了,心煩意亂地將那布帛揉了許多遍,每一道褶皺都意味著那不為人知的糾結和徘徊。
趙鈞搖了搖頭:「那不一樣。」
我想聽你親口說。
於是鬱白看著他的眼睛,道:「還疼著。」
趙鈞久久凝視著鬱白,鬱白也並不躲閃地接受他的目光——這一刻,他們是平等的。
這份平等,不是君主和臣子間的平等,也不是身份懸殊的朋友之間的平等。他隻是那個懷著一點逗弄心思的齊昭,而他也隻是那個對長安滿是好奇的十七歲少年,兩人相逢,便就這樣攜手走在了小城巷道上。
沒有劍拔弩張,沒有兩年久別。
隻是久別重逢的故人,在這條出路的盡頭,給予對方一個終結般的安慰。
不知是誰寫過,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良久,趙鈞伸手抱住了鬱白。
相思隻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隻是故人。
鏡麵一閃,便什麽都看不見了.
趙鈞卻還出神般望著它。
不照古今未來時,它便隻是一麵普通的琉璃鏡,鏡中映出的是他和鬱白的麵容。在這段漫長的觀看中,他們兩人已經悄然依偎在了一起,像是冰封的山中抱團取暖的兩隻野狐狸,各自把灰色的尾巴蓋在對方身上。
鬱白忽而問:「想什麽呢?」
趙鈞竟然結巴了一下:「沒……沒想什麽。」
鬱白挑了挑眉,明顯是不相信。
鬱白撫著聖旨,忽然覺得指下厚薄有異。他愣了愣,很快找到一個粗粗封起來的缺口,拆開後稍一抖落,竟掉出一張滿是褶皺的布帛來。
那是一行極其簡單的句子。
——「聞君肩受箭傷,而今尚有恙否?」
十九歲的鬱白,大概是大梁歷史上最年輕的定安將軍。不是世襲罔替的虛職,高官顯貴的炫耀,而是真正用刀槍劍戟和血汗守出來的功績。
皇帝坐在龍椅之上,遙遙望向那立在大殿中央的少年,急切地想看看他有沒有什麽變化,卻無法開口讓他上前一步。
近鄉情更怯,大抵便是如此吧。
他在寧王叛亂中背水一戰,守護了若水城無數百姓的性命,如今是皇帝親封的定安將軍,人盡皆知的少年英豪。
就像他當初被人奪走後又遺失的那隻鷹,如今或許正翱翔。
「免禮。」趙鈞清了清嗓子,「聽聞小將軍當日肩膀中箭,如今可好些了?」
那少年妥妥帖帖地行禮,答的滴水不漏:「些許小傷,已無大礙,勞陛下掛心。」
兩年未見,一句「已無大礙」怎麽夠?趙鈞還想再細細詢問一番,然而喉頭滾動了幾下,終究隻能答道:「……那便好。」
滿堂文武皆垂首而立,隻有那麽一兩個有心之人大著膽子抬眸一瞥,在片刻的沉默中注意到了那九五之尊轉瞬即逝的失態。
這場朝會本是為了處理寧王叛亂一事,趙鈞強忍著情緒,聽著各部官員上奏稟報,終是忍不住朝鬱白的位置瞥了一眼又一眼。
他從未設想過自己竟能如此在意一個人。
這兩年,他刻意讓自己遺忘這個曾短暫地出現在他生命中的少年,一心撲在政事上,砍除異己、收攏人心、治理災患、平定邊疆——這對他來說並不難,尤其是他曾在那個長達三日的夢境中聽到寧王和太後的密謀,提前誘他們發動了政變。
在親眼看到鬱白的那一瞬間,他愈發明白了,夢中所聞並非虛妄,而是再真實不過的事實。
那是預言。
小將軍進京的第一夜,沒有住在禦賜的將軍府,而是宿在了皇帝的幹安殿。
「夜深了。」趙鈞半臥在榻上,對旁邊之人道,「睡吧。」
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這人要做什麽。鬱白漸漸有些看不清紙上的文字,沉默片刻,順從地坐到了床榻外沿。
「你要在這坐一晚上嗎——朕又不會吃了你。」趙鈞輕笑一聲,「你從前可不是這個樣子。」
看著他伸過來的手,鬱白竟也伸手搭在了他掌心中:「從前沒有期望,自然什麽也不怕。」
那隻手是溫熱柔軟的,關節處有薄薄的繭子,是多年習武所致,兼具了力量和柔和。趙鈞拇指的指尖慢慢拂過鬱白的手背,低聲問詢:「那如今呢?」
「如今我找到了長姐,有喜歡的生活,自然唯恐陛下將其摧毀,所以不得不順服。」鬱白側頭凝望著他,眸光安靜,像是無風的冬夜中飄落的一片雪,「或許,還在期望陛下昔年所為隻是一念之差,齊昭仍是當初的君子,我的至交。」
幔帳外,燭影綽綽。
趙鈞忽而輕聲問道:「你肩膀上的傷,好了嗎?」
鬱白道:「陛下已經問過了。」
不止是在殿堂上,也是在藏著私心的聖旨中。
那似乎永遠不懂得真心為何物的皇帝,在一張布帛上寫下簡單的問候,想將這份問候帶到千裏之外的江南,問候那遠在千裏之外卻常常午夜入夢的少年。
然而臨出發了,他卻又送不出去了,心煩意亂地將那布帛揉了許多遍,每一道褶皺都意味著那不為人知的糾結和徘徊。
趙鈞搖了搖頭:「那不一樣。」
我想聽你親口說。
於是鬱白看著他的眼睛,道:「還疼著。」
趙鈞久久凝視著鬱白,鬱白也並不躲閃地接受他的目光——這一刻,他們是平等的。
這份平等,不是君主和臣子間的平等,也不是身份懸殊的朋友之間的平等。他隻是那個懷著一點逗弄心思的齊昭,而他也隻是那個對長安滿是好奇的十七歲少年,兩人相逢,便就這樣攜手走在了小城巷道上。
沒有劍拔弩張,沒有兩年久別。
隻是久別重逢的故人,在這條出路的盡頭,給予對方一個終結般的安慰。
不知是誰寫過,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良久,趙鈞伸手抱住了鬱白。
相思隻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隻是故人。
鏡麵一閃,便什麽都看不見了.
趙鈞卻還出神般望著它。
不照古今未來時,它便隻是一麵普通的琉璃鏡,鏡中映出的是他和鬱白的麵容。在這段漫長的觀看中,他們兩人已經悄然依偎在了一起,像是冰封的山中抱團取暖的兩隻野狐狸,各自把灰色的尾巴蓋在對方身上。
鬱白忽而問:「想什麽呢?」
趙鈞竟然結巴了一下:「沒……沒想什麽。」
鬱白挑了挑眉,明顯是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