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有過那麽美好的初相識。
冷月如霜灑落,趙鈞全身發冷。如果他不去找容寸心來識破鬱白偽裝,那麽阿白是不是便不用忍受這毒藥火海之痛?如果他不曾用鬱菀鳳十一等人多加威脅,那麽阿白是不是便不會雪夜長跪染一身病症?如果他不曾用諸多手段強取豪奪、逼迫鬱白屈從自己,那麽……那麽他們如今會不會是另外一種模樣?
正如鬱白昔日所言,沒有那麽多如果。
天邊濃雲無聲散去,露出半塊銀白的月亮。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而今明月尚在,彩雲已散。
「罷了,去吧,去吧……」趙鈞略微踉蹌著起身,聲音喑啞到他自己都聽不清楚,嘆息隨著風消散在安息香淺淡的香氣中,「說到底,是我對不住你……去吧……」
。
數日後,有一帆船自長安沿渭水南下。
船行顛簸。鬱菀匆匆踏入內室,正見鬱白躺在床上,雙眸緊閉,額前卻是冷汗涔涔。她記著大夫的囑咐,快步上前,卻聽鬱白雙唇囁嚅,模糊不清地念著:「趙鈞……」
趙鈞……自踏上這南下的帆船,這已不是她第一次從弟弟口中聽見這個名字了。她知道,那名字屬於如今的九五之尊。
鬱菀心下嘆息,持絹帛拭去鬱白額前冷汗,柔聲喚道:「阿白?」
清風活潑潑地撞開窗子,喚醒了沉眠的旅人。
鬱白猝然睜開眼睛,映入眼簾的是兩岸挺秀青山,一雙手輕柔地為他拭去淚珠:「阿白,我們迴家了。」
青山綽綽,江闊雲高。
遠望水天一色,近看波光瀲灩,時有水鳥振起雪白羽翼,自微瀾碧波上滑翔而過,清風鼓足勁兒揚起船帆,一景一情恰如當年幽閉深宮、不見天日的舊夢,那是萬卷文字也不足以描述的風月無邊。
鬱白怔怔地看著這一切,忽地潸然淚下。
成元四年春,鬱白於弱冠之年,離宮歸家。
作者有話說:
阿白終於離開了,新生活開啟,喜歡be的可以停下啦~
第69章 若水城,喜宴,不速之客
成元四年冬,匈奴毀約犯境,侵犯柳城。成元帝力排眾議,率六萬大軍禦駕親征,一舉收復紅門關外五城,逼退匈奴三千裏,大樑上下舉國同慶,共賀國土收復。
至此,寒冬已過,春光初至。
這個消息傳到江南若水城時,鬱白剛剛踏出房門,竹青長衫在煦風中揚起輕盈的弧度,腰間懸一枚白玉佩,恰如其主人一般溫潤通透。
月嬤嬤端著一碗藥,快步走過來:「三少爺,大小姐叫你呢。」
鬱白匆匆道:「知道了,秦家上門了嗎?」
月嬤嬤笑著攔在了他麵前:「三少爺莫急,這會兒大小姐還在梳妝,秦家上門還早呢。大小姐是讓你趁熱把藥喝了,這不,剛熬好的,熱乎著呢,三少爺快喝了吧。」
月嬤嬤是鬱家昔日的老人兒,是瞧著鬱菀等人長大的,歷經種種波折方與鬱菀重聚。時過境遷,她到如今竟還隱約記得鬱白模樣,見到他怔愣片刻,脫口便稱三少爺,這一年多也未曾改過口。
鬱白瞧見那碗黑乎乎的中藥,嘴巴裏便一陣一陣的泛苦,然而月嬤嬤守在一旁目光炯炯,顯然已經做好了他不喝藥便揪著他去向鬱菀告狀的準備——鬱白不敢同經驗豐富的老人家較量,隻得接了藥,捏著鼻子仰頭灌下去。
他將碗交迴月嬤嬤手中,半是無奈半是玩笑地抱怨:「可真是難為姐姐,都要成親了還惦記著我這碗藥。」
月嬤嬤瞪他一眼,正色道:「三少爺這話不對,您身子不好,喝藥是應當的。俗話說的好,良藥苦口利於病……」
「……」鬱白已經溜之大吉。
他一身新病舊傷交錯,養了快一年的功夫才稍見好轉,到秋冬季節仍是格外的畏冷畏寒。所幸如今正是再溫暖不過的陽春三月,江南春光葳蕤,若水城更是張燈結彩,四方來賓匯聚於此,共賀秦家少主人大婚之喜。
鬱菀早年間流落異鄉,輾轉接手客棧,這間庭安客棧便是她多年來安身立命之處——細細講來的話,那又是一個很長的故事。此時客棧也披紅掛彩,等著自秦府而來的喜轎上門。
鬱白著一身竹青長衫,簪著低調的碧玉簪。他已過弱冠之年,卻因病遲遲未行冠禮,索性自己攏起了頭髮,用他的話來說,省卻許多麻煩。
「來嘍來嘍,花轎來嘍!」
喜娘攙著盛裝的新娘緩步上前,在鬱白麵前停住。鬱白知道這個流程,作為新娘唯一的兄弟,自然該由他背姐姐上轎出門。
「花開有主福雙至,門開有喜祿位升,良辰吉日迎親時,大門一開萬事興——」
絡繹不絕的熱鬧喊聲中,鬱白輕聲道:「姐姐。」
鬱白聲音很輕,他知道鬱菀聽得見:「如果他欺負你,你就告訴我,我去揍他。」
鮮紅的蓋頭下,鬱菀抿唇笑了笑,大概是覺得幾年不見這個弟弟傻了不少:「知道了。」
喜轎遠去,旗鑼傘扇開路,錦繡紅緞鋪地,彩花金箔紛紛灑落如雨,銅錢叮噹作響之聲絡繹不絕,更別提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一時間寬敞的若水街擠得水泄不通,眾人都來看鬱氏嫁女,秦家娶媳。
鬱白四下看著,心下稍感安慰,那秦羨知能給這麽一場盛大的婚禮,想來對姐姐是用了心的,他也該去秦府看看了。
冷月如霜灑落,趙鈞全身發冷。如果他不去找容寸心來識破鬱白偽裝,那麽阿白是不是便不用忍受這毒藥火海之痛?如果他不曾用鬱菀鳳十一等人多加威脅,那麽阿白是不是便不會雪夜長跪染一身病症?如果他不曾用諸多手段強取豪奪、逼迫鬱白屈從自己,那麽……那麽他們如今會不會是另外一種模樣?
正如鬱白昔日所言,沒有那麽多如果。
天邊濃雲無聲散去,露出半塊銀白的月亮。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而今明月尚在,彩雲已散。
「罷了,去吧,去吧……」趙鈞略微踉蹌著起身,聲音喑啞到他自己都聽不清楚,嘆息隨著風消散在安息香淺淡的香氣中,「說到底,是我對不住你……去吧……」
。
數日後,有一帆船自長安沿渭水南下。
船行顛簸。鬱菀匆匆踏入內室,正見鬱白躺在床上,雙眸緊閉,額前卻是冷汗涔涔。她記著大夫的囑咐,快步上前,卻聽鬱白雙唇囁嚅,模糊不清地念著:「趙鈞……」
趙鈞……自踏上這南下的帆船,這已不是她第一次從弟弟口中聽見這個名字了。她知道,那名字屬於如今的九五之尊。
鬱菀心下嘆息,持絹帛拭去鬱白額前冷汗,柔聲喚道:「阿白?」
清風活潑潑地撞開窗子,喚醒了沉眠的旅人。
鬱白猝然睜開眼睛,映入眼簾的是兩岸挺秀青山,一雙手輕柔地為他拭去淚珠:「阿白,我們迴家了。」
青山綽綽,江闊雲高。
遠望水天一色,近看波光瀲灩,時有水鳥振起雪白羽翼,自微瀾碧波上滑翔而過,清風鼓足勁兒揚起船帆,一景一情恰如當年幽閉深宮、不見天日的舊夢,那是萬卷文字也不足以描述的風月無邊。
鬱白怔怔地看著這一切,忽地潸然淚下。
成元四年春,鬱白於弱冠之年,離宮歸家。
作者有話說:
阿白終於離開了,新生活開啟,喜歡be的可以停下啦~
第69章 若水城,喜宴,不速之客
成元四年冬,匈奴毀約犯境,侵犯柳城。成元帝力排眾議,率六萬大軍禦駕親征,一舉收復紅門關外五城,逼退匈奴三千裏,大樑上下舉國同慶,共賀國土收復。
至此,寒冬已過,春光初至。
這個消息傳到江南若水城時,鬱白剛剛踏出房門,竹青長衫在煦風中揚起輕盈的弧度,腰間懸一枚白玉佩,恰如其主人一般溫潤通透。
月嬤嬤端著一碗藥,快步走過來:「三少爺,大小姐叫你呢。」
鬱白匆匆道:「知道了,秦家上門了嗎?」
月嬤嬤笑著攔在了他麵前:「三少爺莫急,這會兒大小姐還在梳妝,秦家上門還早呢。大小姐是讓你趁熱把藥喝了,這不,剛熬好的,熱乎著呢,三少爺快喝了吧。」
月嬤嬤是鬱家昔日的老人兒,是瞧著鬱菀等人長大的,歷經種種波折方與鬱菀重聚。時過境遷,她到如今竟還隱約記得鬱白模樣,見到他怔愣片刻,脫口便稱三少爺,這一年多也未曾改過口。
鬱白瞧見那碗黑乎乎的中藥,嘴巴裏便一陣一陣的泛苦,然而月嬤嬤守在一旁目光炯炯,顯然已經做好了他不喝藥便揪著他去向鬱菀告狀的準備——鬱白不敢同經驗豐富的老人家較量,隻得接了藥,捏著鼻子仰頭灌下去。
他將碗交迴月嬤嬤手中,半是無奈半是玩笑地抱怨:「可真是難為姐姐,都要成親了還惦記著我這碗藥。」
月嬤嬤瞪他一眼,正色道:「三少爺這話不對,您身子不好,喝藥是應當的。俗話說的好,良藥苦口利於病……」
「……」鬱白已經溜之大吉。
他一身新病舊傷交錯,養了快一年的功夫才稍見好轉,到秋冬季節仍是格外的畏冷畏寒。所幸如今正是再溫暖不過的陽春三月,江南春光葳蕤,若水城更是張燈結彩,四方來賓匯聚於此,共賀秦家少主人大婚之喜。
鬱菀早年間流落異鄉,輾轉接手客棧,這間庭安客棧便是她多年來安身立命之處——細細講來的話,那又是一個很長的故事。此時客棧也披紅掛彩,等著自秦府而來的喜轎上門。
鬱白著一身竹青長衫,簪著低調的碧玉簪。他已過弱冠之年,卻因病遲遲未行冠禮,索性自己攏起了頭髮,用他的話來說,省卻許多麻煩。
「來嘍來嘍,花轎來嘍!」
喜娘攙著盛裝的新娘緩步上前,在鬱白麵前停住。鬱白知道這個流程,作為新娘唯一的兄弟,自然該由他背姐姐上轎出門。
「花開有主福雙至,門開有喜祿位升,良辰吉日迎親時,大門一開萬事興——」
絡繹不絕的熱鬧喊聲中,鬱白輕聲道:「姐姐。」
鬱白聲音很輕,他知道鬱菀聽得見:「如果他欺負你,你就告訴我,我去揍他。」
鮮紅的蓋頭下,鬱菀抿唇笑了笑,大概是覺得幾年不見這個弟弟傻了不少:「知道了。」
喜轎遠去,旗鑼傘扇開路,錦繡紅緞鋪地,彩花金箔紛紛灑落如雨,銅錢叮噹作響之聲絡繹不絕,更別提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一時間寬敞的若水街擠得水泄不通,眾人都來看鬱氏嫁女,秦家娶媳。
鬱白四下看著,心下稍感安慰,那秦羨知能給這麽一場盛大的婚禮,想來對姐姐是用了心的,他也該去秦府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