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雨越發的大了,旅人紛紛停駐此地,往日冷清的客棧竟異常擁擠,店家打著算盤算了下今日的生意,眼睛都笑成一道細縫。
南來北往,客棧裏人一多,被大雨淋濕的旅人們認識的,不認識的,南方口音的,北方口音的都混雜在一起,一起抱怨這饒人的陰雨天。楚荊一語不發,安靜地排隊等候。最後隻剩下一間房,恰好排到了他。
「最後一間上房,」店家遞給楚荊牌子,笑道,「客官可真是幸運,但凡您來晚一步,今晚可要露宿街頭了。」
此處是兩城之間的交界地帶,附近都是山林荒野,人煙稀少,隻有這家客棧孤零零的矗立在這裏。
楚荊接了牌子道:「多謝。」
夜逐漸深了,疲憊的旅人伴著雨聲早早睡下,隻有零星幾個客人喝兩口溫酒,不時低聲交談,免得驚擾了睡客。
楚荊把濕了半身的衣裳脫下,身子浸在熱水裏暖和了不少,腿上的疼痛也減輕了,這還是陸隨悉心照料的功勞。
他本就不是個需要他人照顧的,今夜竟又忍不住想起陸隨。那日啟程時,陸隨並沒有來送他,是在氣自己又一走了之麽?
楚荊想得心裏煩悶,翻來覆去睡不著,起身輕輕攏上房門下了樓。
雨水順著屋簷流下,形成一道透明的雨簾,切割了行人的視線。
這場雨下起來無休無止,客棧又來了幾人,房間住滿了無處歇腳,掌櫃多點了幾盞燈,讓這幾人在客堂坐著歇息。
角落處多了一人,身披蓑衣,頭戴鬥笠,手邊放著一壺酒,還有一碟下酒菜。
見有人下來了,旁桌的幾個客人搭話道:「小兄弟是去鹽城吧?」
楚荊禮貌迴道:「正是。」
問話的人一臉瞭然地看著他們,說:「明日就是水神廟會,可得抓緊時間咯。」
「水神廟會?」
「那可是鹽城一年一度的盛事,小兄弟竟然不知道?」
楚荊搖頭,虛心求教道:「在下是外地人,確實沒聽說過。」
旁桌豎起耳朵聽的客人也說:「我十幾年前也在鹽城住過一陣,怎麽沒聽說有這麽一座廟?」
「這廟是鹽城第一大鹽商陳家老爺子建的,每年這個時候開放廟宇祈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出海平安,今年也正好第十年了……」
正說著,一少年踏著雨水跑進來,看身量隻比楚荊矮些,隻是身上穿著的粗布麻衣顯然不太合身,衣袖褲子都短了一截。
少年背著個像他一樣高的包袱,駐足門前並未落座,像是隻為了借個屋簷避雨。
人不多不少,正適合講故事,老漢嘆了口氣,不知已經是第幾次談起——
「二十多年前,顧家還沒發跡,在鹽城隻是個小鹽商。鹽城盛產鹽礦,這種小家小戶多了去了,幹了幾年就倒閉的有,做了十多年的老字號的也有,那時的鹽商都各幹各的,人人都想分一杯羹。說起來,去世的顧家老爺子也是厲害,僅僅用了五年時間,不知用了什麽辦法,生意越做越大,到最後這些私鹽漸漸少了,成了一家獨大。顧家呀,也成了這裏家喻戶曉的富豪。」
「顧家發跡以後,也沒忘記十裏八鄉的村民。逢年過節就大擺宴席,請咱們好吃好喝一頓,還經常接濟咱們這些窮人。可惜啊,好人不長命。您猜後來發生了什麽?」
「不知,您說。」楚荊認真聽著。
那老漢捋了一把鬍子,「顧家生意正是如日中天,十年前老爺子出海的時候發生海難,再也沒有迴來。眼看著顧家老小無人看管,陳家與顧家是世交,時不時也幫忙打理他家的生意,顧老爺子的遺孀和兒子靠著家產日子過得還算舒坦。」
鄰桌忍不住插嘴,「難道這廟是陳家人為了顧老爺子建的?」
「不是,這件事還沒完。一年後的除夕夜裏,顧家炮仗炸得震天響,誰也沒料到,第二天親戚上門拜年的時候,怎麽敲都沒人應。叫人爬牆一看,顧家十幾口人橫七豎八躺在雪地裏,全死啦!那流的血喲,把剛下的新雪染紅了一大片。那親戚慌的呀,連滾帶爬去報官了。那時我也去看了,你猜那屍體怎麽著?」
「怎麽?」鄰桌滿臉好奇,配合地問道。
「誒喲,那叫一個慘哪!屍體上全都插著刀!」
「哐當」一聲,少年的包袱突然落地,外頭包裹著的麻布散開,露出劍柄來。
那少年什麽也沒說,默默地把東西紮好,背迴身上。
老漢被這動靜嚇了一跳,沒看清少年包袱裏的東西,繼續道:「那屍體的胸口上,全都插著把六七寸長的短刀!」
楚荊沒想到這不經意的閑談竟牽連出一起滅門案,「後來怎麽樣了?」
老漢見眾人來了,竹筒倒豆子般幹淨利落地全說了出來。
「後來,官府來人查案,查了三個月,最後說是他們家掌櫃為了謀財下的毒,毒暈了他們全家,再用刀把他們捅了。」道士喝了口茶,話鋒一轉,「可仔細想想,沒有道理啊,您猜怎麽個沒道理嗎?」
眾人看著他,像是等說書先生書接上一迴。
「要是那掌櫃的想殺他們,直接下毒毒死不就行了,幹嘛還要先毒暈,再用刀呢,兇手難道不嫌麻煩?而且他家掌櫃幹的好好的,日子過得挺滋潤,幹嘛要殺他們一家啊。咱小老百姓能想明白的道理,官府難道不懂?咱們這些平民百姓都能看出來,可怪就怪在沒過幾天,掌櫃的竟說是自己幹的,在牢裏認了罪。」
南來北往,客棧裏人一多,被大雨淋濕的旅人們認識的,不認識的,南方口音的,北方口音的都混雜在一起,一起抱怨這饒人的陰雨天。楚荊一語不發,安靜地排隊等候。最後隻剩下一間房,恰好排到了他。
「最後一間上房,」店家遞給楚荊牌子,笑道,「客官可真是幸運,但凡您來晚一步,今晚可要露宿街頭了。」
此處是兩城之間的交界地帶,附近都是山林荒野,人煙稀少,隻有這家客棧孤零零的矗立在這裏。
楚荊接了牌子道:「多謝。」
夜逐漸深了,疲憊的旅人伴著雨聲早早睡下,隻有零星幾個客人喝兩口溫酒,不時低聲交談,免得驚擾了睡客。
楚荊把濕了半身的衣裳脫下,身子浸在熱水裏暖和了不少,腿上的疼痛也減輕了,這還是陸隨悉心照料的功勞。
他本就不是個需要他人照顧的,今夜竟又忍不住想起陸隨。那日啟程時,陸隨並沒有來送他,是在氣自己又一走了之麽?
楚荊想得心裏煩悶,翻來覆去睡不著,起身輕輕攏上房門下了樓。
雨水順著屋簷流下,形成一道透明的雨簾,切割了行人的視線。
這場雨下起來無休無止,客棧又來了幾人,房間住滿了無處歇腳,掌櫃多點了幾盞燈,讓這幾人在客堂坐著歇息。
角落處多了一人,身披蓑衣,頭戴鬥笠,手邊放著一壺酒,還有一碟下酒菜。
見有人下來了,旁桌的幾個客人搭話道:「小兄弟是去鹽城吧?」
楚荊禮貌迴道:「正是。」
問話的人一臉瞭然地看著他們,說:「明日就是水神廟會,可得抓緊時間咯。」
「水神廟會?」
「那可是鹽城一年一度的盛事,小兄弟竟然不知道?」
楚荊搖頭,虛心求教道:「在下是外地人,確實沒聽說過。」
旁桌豎起耳朵聽的客人也說:「我十幾年前也在鹽城住過一陣,怎麽沒聽說有這麽一座廟?」
「這廟是鹽城第一大鹽商陳家老爺子建的,每年這個時候開放廟宇祈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出海平安,今年也正好第十年了……」
正說著,一少年踏著雨水跑進來,看身量隻比楚荊矮些,隻是身上穿著的粗布麻衣顯然不太合身,衣袖褲子都短了一截。
少年背著個像他一樣高的包袱,駐足門前並未落座,像是隻為了借個屋簷避雨。
人不多不少,正適合講故事,老漢嘆了口氣,不知已經是第幾次談起——
「二十多年前,顧家還沒發跡,在鹽城隻是個小鹽商。鹽城盛產鹽礦,這種小家小戶多了去了,幹了幾年就倒閉的有,做了十多年的老字號的也有,那時的鹽商都各幹各的,人人都想分一杯羹。說起來,去世的顧家老爺子也是厲害,僅僅用了五年時間,不知用了什麽辦法,生意越做越大,到最後這些私鹽漸漸少了,成了一家獨大。顧家呀,也成了這裏家喻戶曉的富豪。」
「顧家發跡以後,也沒忘記十裏八鄉的村民。逢年過節就大擺宴席,請咱們好吃好喝一頓,還經常接濟咱們這些窮人。可惜啊,好人不長命。您猜後來發生了什麽?」
「不知,您說。」楚荊認真聽著。
那老漢捋了一把鬍子,「顧家生意正是如日中天,十年前老爺子出海的時候發生海難,再也沒有迴來。眼看著顧家老小無人看管,陳家與顧家是世交,時不時也幫忙打理他家的生意,顧老爺子的遺孀和兒子靠著家產日子過得還算舒坦。」
鄰桌忍不住插嘴,「難道這廟是陳家人為了顧老爺子建的?」
「不是,這件事還沒完。一年後的除夕夜裏,顧家炮仗炸得震天響,誰也沒料到,第二天親戚上門拜年的時候,怎麽敲都沒人應。叫人爬牆一看,顧家十幾口人橫七豎八躺在雪地裏,全死啦!那流的血喲,把剛下的新雪染紅了一大片。那親戚慌的呀,連滾帶爬去報官了。那時我也去看了,你猜那屍體怎麽著?」
「怎麽?」鄰桌滿臉好奇,配合地問道。
「誒喲,那叫一個慘哪!屍體上全都插著刀!」
「哐當」一聲,少年的包袱突然落地,外頭包裹著的麻布散開,露出劍柄來。
那少年什麽也沒說,默默地把東西紮好,背迴身上。
老漢被這動靜嚇了一跳,沒看清少年包袱裏的東西,繼續道:「那屍體的胸口上,全都插著把六七寸長的短刀!」
楚荊沒想到這不經意的閑談竟牽連出一起滅門案,「後來怎麽樣了?」
老漢見眾人來了,竹筒倒豆子般幹淨利落地全說了出來。
「後來,官府來人查案,查了三個月,最後說是他們家掌櫃為了謀財下的毒,毒暈了他們全家,再用刀把他們捅了。」道士喝了口茶,話鋒一轉,「可仔細想想,沒有道理啊,您猜怎麽個沒道理嗎?」
眾人看著他,像是等說書先生書接上一迴。
「要是那掌櫃的想殺他們,直接下毒毒死不就行了,幹嘛還要先毒暈,再用刀呢,兇手難道不嫌麻煩?而且他家掌櫃幹的好好的,日子過得挺滋潤,幹嘛要殺他們一家啊。咱小老百姓能想明白的道理,官府難道不懂?咱們這些平民百姓都能看出來,可怪就怪在沒過幾天,掌櫃的竟說是自己幹的,在牢裏認了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