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是皇後祝鳶的右臂被刺傷,雖不致命,但還是流了不少血,再加上又受到驚嚇,她也是食不下咽,隻好命人陪她在王府四處走走散散心。
「殿下何不在房中歇息,此次可得好好修養。」楚荊說道。
祝鳶勉強扯出個微笑來,道:「太醫說了不是重傷,所幸傷的不是皇上,即便是要了我的命也是值的。」
楚荊對此話不甚同意,安慰道:「殿下不可妄自菲薄,若是讓關心殿下的人聽到了,該多難受。」
祝鳶像是在問自己,低下聲來自言自語道:「那楚哥哥算是在關心我麽?」
「為人臣子,自然是關心殿下的。」
「咳!!」
一旁被無視了許久的陸隨忍不住咳了一聲,道:「此處風大,殿下還是早點迴房吧,還得好好靜養。」
祝鳶仿佛沒聽見陸隨說話一般,神色喜悅了不少,對著楚荊道:「楚寺卿也要好好休息,我先迴了。」
人還沒走遠,陸隨已經按捺不住質問道:「你跟她到底什麽關係?」
楚荊道:「君臣關係。」
「哪對君臣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下眉來眼去的?」
「你別無理取鬧,哪裏眉來眼去了?」
「她都一口一個楚哥哥了,你什麽時候當了她的好哥哥,她什麽時候成了你的好妹妹?」
楚荊好脾氣地給他解釋道:「我比她年長許多歲,在翰林院時我便認識她了。她身為官員之女成為皇子伴讀,那時不過是十四五歲的孩童,稱唿習慣罷了。」
陸隨絲毫不接受這個解釋,反問道:「今時不同往日,她是君你是臣,怎麽還能叫哥哥?」
楚荊無奈嘆息,到底問題出在了哪裏,張笠澤這麽說,陸隨也懷疑他。
見他不說話,陸隨更是狐疑,急道:「你不會真有什麽非分之想吧?我還道那些流言都是無稽之談,沒想到你……」
一口大鍋從天而降,楚荊懶得解釋,搖搖頭走了。「你愛怎麽想怎麽想吧。」
刺客雖已捉拿,但真正的麻煩事還在後麵。
該慶幸的是昨天李錫並不在房中,這才逃過一劫,否則後果不可估量。
布防上的失職,陸隨本是最大的責任人,而此時問責的重點卻不在他身上。
若是在京,因他此次的疏忽,鋪天蓋地而來的彈劾奏疏就能把陸隨淹了。
李錫在議事堂召集了群臣,等楚荊和陸隨到時,眾臣已經在議論紛紛。
王府議事堂規模甚小,不比皇宮,兩人進門時還正巧跟溫啟國打了個照麵。
群臣受了驚嚇,頭上包著紗布的溫尚書卻氣色大好,見了陸隨,幸災樂禍之意幾乎寫在了臉上。
盡管這恰恰印證了,陸隨在宴會上其實並未砸錯人,隻是被那刺客避開了,溫啟國頭上這傷還真隻能怪他自己倒黴。
人陸陸續續都齊了,小朝會開始,還未等大臣出來請奏,站在最前的唐王李鋰突然出列。
「臣有罪。」
天子遇刺一事秘而未報,眾臣子也尚不知刺客的身份。
李鋰下跪請罪,道:「刺客乃臣府上家丁,刺殺一事臣絕不知情,但全因臣用人不察,才讓陛下身陷險境。」
此話一出,倒是幫陸隨轉移了視線,眾臣大駭,皇帝出巡落席王府,卻遭遇刺客,且刺客還是王府的家丁。
此事傳出去,唐王輕而易舉便會被貫上個藩王謀反,謀殺君上的罪名。
李鋰自然心知肚明,與其等著被揭發,不如先行負荊請罪。
他這一陳情,其他大臣也沒什麽好說的了,都等著皇帝發話。
李錫卻並沒有問罪的意思,道:「唐王對朕忠心可鑑,先前京師告急,也是唐王率先勤王,朕相信此事與你無關。」
楚荊想起那次進京勤王,事後也有不少大臣彈劾唐王身為藩王,竟打破了藩王不得領兵的規矩貿然進京,懷疑他意圖趁亂謀反。此等奏疏也被李錫一一駁斥,下令不得再提。
李錫這次這麽說,也讓眾臣不得不噤了聲。
隻聽他下令:「楚荊、陸隨,朕命你們嚴查此案,找出真相。」
楚荊陸隨領旨:「臣領命!」
連城對著王府圖紙思過了一整夜,始終想不明白他的布防是哪裏出了紕漏。比這更複雜的行軍地形圖他都能遊刃有餘,連城匪夷所思這一個小小的王府竟然能讓刺客混進皇帝的寢殿。
王府臨時開闢了一處當做地牢,有了前車之鑑,地牢層層設防,較之前嚴格了不少。聽見守門的侍衛正與人交談,連城起身檢查,見是楚荊來了,忙令人放行。
「多謝。」
「楚寺卿,且慢。」楚荊聽見連城叫住了他。
連城正色起來,對著楚荊先是行禮,道:「先前在大理寺冒犯了寺卿大人,是卑職魯莽,還請寺卿恕罪。」
楚荊不明白他為何說起這個,又聽他道:「將軍的身家性命可都寄托在大人手上了,卑職懇請寺卿能既往不咎。」
楚荊恍然大悟,難怪這連城肯當麵認錯,他迴道:「楚某會盡全力查清真相的。」
王府的臨時牢房顯然不如大理寺監獄陰森可怖,但也好不到哪兒去。
「是誰指使你刺殺皇上?」
「沒有人……是我自己。」那人聲音嘶啞,淩亂的髮絲糾纏在一起,臉上的麵具已經摘了下來,才發現這人右半邊臉布滿猙獰的疤痕,顯然是有過燒傷,才總以麵具示人。
「殿下何不在房中歇息,此次可得好好修養。」楚荊說道。
祝鳶勉強扯出個微笑來,道:「太醫說了不是重傷,所幸傷的不是皇上,即便是要了我的命也是值的。」
楚荊對此話不甚同意,安慰道:「殿下不可妄自菲薄,若是讓關心殿下的人聽到了,該多難受。」
祝鳶像是在問自己,低下聲來自言自語道:「那楚哥哥算是在關心我麽?」
「為人臣子,自然是關心殿下的。」
「咳!!」
一旁被無視了許久的陸隨忍不住咳了一聲,道:「此處風大,殿下還是早點迴房吧,還得好好靜養。」
祝鳶仿佛沒聽見陸隨說話一般,神色喜悅了不少,對著楚荊道:「楚寺卿也要好好休息,我先迴了。」
人還沒走遠,陸隨已經按捺不住質問道:「你跟她到底什麽關係?」
楚荊道:「君臣關係。」
「哪對君臣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下眉來眼去的?」
「你別無理取鬧,哪裏眉來眼去了?」
「她都一口一個楚哥哥了,你什麽時候當了她的好哥哥,她什麽時候成了你的好妹妹?」
楚荊好脾氣地給他解釋道:「我比她年長許多歲,在翰林院時我便認識她了。她身為官員之女成為皇子伴讀,那時不過是十四五歲的孩童,稱唿習慣罷了。」
陸隨絲毫不接受這個解釋,反問道:「今時不同往日,她是君你是臣,怎麽還能叫哥哥?」
楚荊無奈嘆息,到底問題出在了哪裏,張笠澤這麽說,陸隨也懷疑他。
見他不說話,陸隨更是狐疑,急道:「你不會真有什麽非分之想吧?我還道那些流言都是無稽之談,沒想到你……」
一口大鍋從天而降,楚荊懶得解釋,搖搖頭走了。「你愛怎麽想怎麽想吧。」
刺客雖已捉拿,但真正的麻煩事還在後麵。
該慶幸的是昨天李錫並不在房中,這才逃過一劫,否則後果不可估量。
布防上的失職,陸隨本是最大的責任人,而此時問責的重點卻不在他身上。
若是在京,因他此次的疏忽,鋪天蓋地而來的彈劾奏疏就能把陸隨淹了。
李錫在議事堂召集了群臣,等楚荊和陸隨到時,眾臣已經在議論紛紛。
王府議事堂規模甚小,不比皇宮,兩人進門時還正巧跟溫啟國打了個照麵。
群臣受了驚嚇,頭上包著紗布的溫尚書卻氣色大好,見了陸隨,幸災樂禍之意幾乎寫在了臉上。
盡管這恰恰印證了,陸隨在宴會上其實並未砸錯人,隻是被那刺客避開了,溫啟國頭上這傷還真隻能怪他自己倒黴。
人陸陸續續都齊了,小朝會開始,還未等大臣出來請奏,站在最前的唐王李鋰突然出列。
「臣有罪。」
天子遇刺一事秘而未報,眾臣子也尚不知刺客的身份。
李鋰下跪請罪,道:「刺客乃臣府上家丁,刺殺一事臣絕不知情,但全因臣用人不察,才讓陛下身陷險境。」
此話一出,倒是幫陸隨轉移了視線,眾臣大駭,皇帝出巡落席王府,卻遭遇刺客,且刺客還是王府的家丁。
此事傳出去,唐王輕而易舉便會被貫上個藩王謀反,謀殺君上的罪名。
李鋰自然心知肚明,與其等著被揭發,不如先行負荊請罪。
他這一陳情,其他大臣也沒什麽好說的了,都等著皇帝發話。
李錫卻並沒有問罪的意思,道:「唐王對朕忠心可鑑,先前京師告急,也是唐王率先勤王,朕相信此事與你無關。」
楚荊想起那次進京勤王,事後也有不少大臣彈劾唐王身為藩王,竟打破了藩王不得領兵的規矩貿然進京,懷疑他意圖趁亂謀反。此等奏疏也被李錫一一駁斥,下令不得再提。
李錫這次這麽說,也讓眾臣不得不噤了聲。
隻聽他下令:「楚荊、陸隨,朕命你們嚴查此案,找出真相。」
楚荊陸隨領旨:「臣領命!」
連城對著王府圖紙思過了一整夜,始終想不明白他的布防是哪裏出了紕漏。比這更複雜的行軍地形圖他都能遊刃有餘,連城匪夷所思這一個小小的王府竟然能讓刺客混進皇帝的寢殿。
王府臨時開闢了一處當做地牢,有了前車之鑑,地牢層層設防,較之前嚴格了不少。聽見守門的侍衛正與人交談,連城起身檢查,見是楚荊來了,忙令人放行。
「多謝。」
「楚寺卿,且慢。」楚荊聽見連城叫住了他。
連城正色起來,對著楚荊先是行禮,道:「先前在大理寺冒犯了寺卿大人,是卑職魯莽,還請寺卿恕罪。」
楚荊不明白他為何說起這個,又聽他道:「將軍的身家性命可都寄托在大人手上了,卑職懇請寺卿能既往不咎。」
楚荊恍然大悟,難怪這連城肯當麵認錯,他迴道:「楚某會盡全力查清真相的。」
王府的臨時牢房顯然不如大理寺監獄陰森可怖,但也好不到哪兒去。
「是誰指使你刺殺皇上?」
「沒有人……是我自己。」那人聲音嘶啞,淩亂的髮絲糾纏在一起,臉上的麵具已經摘了下來,才發現這人右半邊臉布滿猙獰的疤痕,顯然是有過燒傷,才總以麵具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