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東海岸的風和煦地吹著,海上漂泊的船逐漸靠岸。蕭勝雪仿佛一個逛街的小公子,東找找,西看看。


    路過魚攤和鹽攤,更是好奇地左看右看。


    「大哥,這魚怎麽賣?」


    「十吊錢一條,燉煮都好吃!」


    「這麽大一條,才十吊錢?」


    「現在是冬天,魚都不容易賣了。來年開春會好一些吧。這日子也不好過。」


    「您是專門的漁民?本地農民都是春作秋歇,冬天販魚也是偶爾補貼家用,怎麽會日子不好過呢?」


    被問到的魚販子有點尷尬,連忙說收成不好。


    「新朝廷均田,都分的是好田啊……收成不好可以換,您要是領到了劣田為什麽不和官府說呢?」


    魚販子啞口無言,直接無話可說。旁邊的布販子出來斥了蕭勝雪幾句多管閑事,把他趕走了。


    蕭勝雪不說話,和集市周圍的孩子玩在一起。孩子們就要教蕭勝雪唱歌謠,蕭勝雪說,自己也是寧城人,他們的歌謠他都會。孩子們不信,一首一首唱著,蕭勝雪操起寧城郊的口音一句一句接著。


    「正月正,賞花燈,賞完花燈拜祖宗。二月裏,訪親朋,考個狀元當功名。」


    蕭勝雪對歌謠信手拈來,孩子們終於服氣了。原本虎視眈眈的販子們也放下了戒心,隻是多打量了幾眼蕭勝雪便都散去了。


    傍晚,集市散去,幾條不起眼的小舟跟著布販子和魚販子的方向緩緩駛出港口。第二天下午,來人稟報了幾個位置,被蕭勝雪在地圖上一一畫出。蕭勝雪又命人探沿海的山脈,終於探出一座沒有開發,隻有不少新墳的孤山。


    東北大營的駐軍在蕭勝雪的指揮下,一千人駐紮在沿海的海岸線邊的一處密林。蕭勝雪算了算日子,又命兩千人駐紮在一座海邊的孤山下。蕭勝雪又選了東北大營善樂者若幹。如此這般。


    正月逐漸過去,某天孤山上的燈火一點點燃起。蕭勝雪一聲令下,埋伏的幾千人迅速圍了山。


    山中的人一時間慌亂成一團,迅速組織起來就要突圍,粗粗看去竟也有千百人之眾。隻聽山中南郊方言齊聲響起:「朝廷換了,編戶分田,田地私有,不佃士族。」


    十六個字,一遍一遍重複著。山中的人竊竊私語起來。這時,不知那裏傳來哀怨的笛聲,無數笛聲匯在一起,然後是層層疊疊的歌聲。唱的是寧城郊當地的民謠。


    民謠裏有他們謳歌的沃土,有他們辛勞的長輩,有他們考取功名的孩子,有他們溫婉賢良的妻子。有他們世世代代放不下的祖輩,有他們對未來會越來越好的質樸想像。


    原本慌亂被圍的人哭做一團。


    這時,南郊的方言又一遍一遍響起:「朝廷換了,上岸分田,田地私有,不佃士族。」


    終於有人問了第一聲:「你們會不會騙人?」


    蕭勝雪傳了令:「來去自如,不想分田者,給20文錢路費迴家。」


    哭作一團的山越民終於選擇招降,不降的小部分,被給了20文錢送到了岸邊,讓他們自行迴家。


    蕭勝雪令派出的三千軍士齊聚,連夜清點山越的人數,竟有一千多人。於是攤開地圖,畫了幾個位置的農田,連夜修書給寧城城主,讓武思靜帶著聖旨去讓城主派人協助分田,就說救了一批流民。


    蕭勝雪則在海岸線附近繼續安排,如此這般。


    山民中有不少是出於恐懼招降的,今夜蕭勝雪調出了東北大營寧城籍的軍士若幹。和這些山越聊起了家常。遠處是肅穆的駐軍,近處是新設的用來臨時安置降民的帳篷。


    眾人幾十個幾十個圍坐在篝火旁,駐地就成了聲勢浩大的歡宴。軍士和鄉民間或坐著,拉起了家常。蕭勝雪也被其中的溫馨感染,挑了一個篝火旁坐下。掏出笛子慢慢地吹著。


    「公子,您也是寧城人?看著不像啊。」老鄉是四十多歲的胖婦人,聽出來了曲子:「我奶奶在我小的時候也常常唱這個曲子給我。」


    「嗯……我的老師和母親……」蕭勝雪哽咽了一下:「我家在寧城郊外。我小時候就在寧城郊的『恩義學孰』長大。現在和人成婚了,隨丈夫搬到了外地。」


    「那個學孰我小時候就有,這麽多年了啊。現在還在麽?我在海上二十多年了,都不知道寧城的情況了。」


    「去年……還在。今年要是不在了,可以重建一個。」


    蕭勝雪安慰一笑,又拿起笛子,吹著剛才的曲子。胖婦人慢慢地哼起了小時候她奶奶教給她的歌謠,篝火旁的好多人,老的、少的,都聽過這個曲子,大家齊聲唱了起來。


    然後隔壁篝火邊的人跟著唱,然後唱的人越來越多。整個駐地都是歌謠的聲音。


    蕭勝雪收了笛子,發現歌謠聲還在自發繼續。心中也覺得歡喜很多。他哼著歌謠,仿佛迴到了兒時在母親身邊學這首歌的時候。


    然後,他抬頭望向北方。


    周晟,我有點想你了。


    第二天中午,城主派來的官員和武思靜就趕了迴來。明確了地址,由蕭勝雪親自帶隊,分批帶領山民遷迴寧城郊區。這批在海上流浪了二十多年的寧城人,終於第一次迴了家鄉。


    ---


    接下來的一個月很忙。


    流民需要重新編戶,朝廷需要派發農具,安置臨時住宅。開春春耕在即,需要派發種子。編戶東部山越的效果不錯,蕭勝雪又組織了寧城籍的山越民和東北大營軍士組成義軍,一邊給海上山越散播分田的消息,一邊在沿海港口設立接送站,以收編更多拖家帶口來投奔的海上山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舊國懷中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熙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熙照並收藏舊國懷中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