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第204節、聖賢之道大洗腦
?
?三月二日辰時,梁山大禮堂,武鬆看著一百多人坐好,立刻說道
?“我代表梁山的三萬多百姓感謝,各位大才不辭辛苦,遠來梁山這偏僻之地,昨天一上岸德明兄就問我,有什麽工作可以幹,大家念了十年、二十年聖賢書,我想先問問大家,什麽叫聖賢?”
?“孔子曰:“所謂賢人者,好惡與民同情,取舍與民同統;行中矩繩,而不傷於本;言足法於天下,而不害於其身;躬為匹夫而願富貴,為諸侯而無財。如此,則可謂賢人矣,所謂聖人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能測萬物之情性者也”一個三十多歲太學生立馬起身答道.
?
?“好好好,那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黃帝是不是聖賢”武鬆揚揚手打斷其繼續背誦古文,立馬問道:
?“當然是聖賢”那人立馬迴答
?“好,傳說燧人氏教會大家鑽木取火,脫離茹毛飲血,給百姓以溫暖,是聖賢,那伏羲氏創造文字,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魚,給百姓以溫飽,是聖賢,那神農氏親嚐百草,用草藥治病,解除病痛;又發明翻土農具,讓大家多打糧食,給百姓以福祉,也是聖賢,那黃帝統一各部落,結束幾千年部落之間最殘酷的殺戮,給百姓以太平當然是聖賢,我們是不是可以總結聖賢的特征就是兩句話,為百姓謀福祉,為天地開太平”
?
?“這、、、“一屋子的人開始亂哄哄的交頭接耳
?“按照武都尉的說法,孔子孟子還是聖賢嗎?”一個太學生立馬站起來
?
?“按照孔子的定義聖人要通乎大道,應變不窮,他周遊列國上不能保家衛國,下不能給百姓以溫飽,自己的飯食還要學生打點,絕不是什麽聖人,孔孟隻是思想大家,高明的智者而已,至少,孔子也沒有說我是天下聖賢,孔子說過麽?沒有,說孔子是聖賢的,是他的弟子想給自己臉上貼金,老師是聖賢,他就是聖賢弟子,戰國後期出現諸子百家,中國的思想是百家爭鳴,漢朝的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禁錮漢人的思想,把聖賢的定義鎖在道德的鐵窗裏打轉轉,上馬不能保家衛國,下馬不能給百姓福祉,說什麽替天子守牧一方,把百姓變成綿羊,任取任求,但是在皇帝麵前立刻變成拍馬迎奉的小人,攫取高官厚祿的國家蛀蟲而已”
?
?“那三皇五帝也是後人推崇的”一個太學生道
?“不錯,後人要評價他是否聖賢,是看他能不能為百姓謀福祉,為天地開太平,那晉人王祥臥冰求鯉,僅僅是為他母親一人謀福祉,就是大孝大賢,那能為百姓謀福祉呢?,為天地開太平呢?就是大賢大聖,”
?
?“我看可以這樣理解,為天地開太平從小就是我夢想,當年在太學院旁邊的小酒店,武都尉就說我寫的‘安邊禦敵十策’是一把為邊疆開太平的寶劍,可惜交給一群綿羊的使用隻能當作垃圾丟在廢紙簍。我當時還不信”歐陽澈道
?“不錯,文武之道,一陰一陽,如果把國家好比是一個人,文人就是國家的陰氣,武人就是國家的陽氣,一個國家讓不知兵法的文人、太監領兵就是陰氣太重,參知政事範純仁曾上奏道:’尚有禁軍常日教閱弓弩,鬥力太重,比之祖宗舊法,驅率甚嚴。’,聽說門下侍郎蘇轍也有奏折說,既然官兵的餉銀比宋神宗時期的低,就應降低禁軍日訓練強度,讓士兵更有積極性。結果呢,到如今,許多大宋的兵連半石的弓也拉不開,大宋的禁軍不是勞工就手藝匠人,十五萬人馬在黃河邊,被金軍一頓大鼓就嚇跑了”武鬆道
?“諸葛亮也是文人,不也是帶兵奇材“一個太學生立刻反駁
?
?“不錯,文人做武職也可以是帶兵的行家,但是領兵前首先要熟讀兵法,其次要有多年的帶兵經驗,要做到知行合一,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武鬆道
?“好一個知行合一,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們讀了二十年的理論就是想到你這裏實踐結合一下“歐陽澈道
?
?“你們可能有人已經知道梁山正在推廣階梯式土地稅,大家可以根據你們的理論談談看法”武鬆道
?“對富人不公平,為什麽富人一定要多交稅”一位太學生立刻說道
?“我知道在坐的,不少人家裏都有許多土地,我們梁山主張天下是天下的人的,中國每一個朝代的開創時基本都是重新分配土地,王朝滅亡時,都是大量的土地兼並,百姓流離失所,現在北方每天都有幾千人逃難到山東、淮東,我們主張有錢人有能力的人應該給國家多做貢獻,而不是都學習楊戩、李彥在山東就有10萬畝良田,不給國家交一文錢,那麽將士在邊疆保衛國家,保衛的都是誰,首先是大地主吧,我們梁山的理想就是為百姓謀福祉,不是為大地主謀福祉,想擁有更多的土地就必須給國家多做貢獻,這就是階梯式土地稅的目的”
?
?“總之,我認為聖賢的高尚道德絕不是掛在嘴上,在我們梁山,能為天地開太平的、為百姓謀福祉就是聖賢,想要為天地開太平的,先去梁山軍事學院學習三個月兵法,然後下去當百戶帶兵,想要為百姓謀福祉的,到梁山行政學院學習一個月行政管理學,再到地方做主薄分管土地稅收,現在梁山的人馬都在山東、淮東各地開戰階梯式土地稅收的運動,當然不認同為天地開太平的、為百姓謀福祉就是聖賢的,我們每人給3貫路費好來好去,絕不強求“武鬆道
?
?“我去軍事學院學習,我倒要看看,什麽是軍事學院”歐陽澈道
?“現在天下大亂,不如在梁山先幹上兩年,看看形式在說”一個年紀大的太學生捋著自己的胡子道.
?“對對對,我去行政學院”
?“我也去行政學院”太學生們紛紛報名選擇,武鬆看看還不錯,沒有說要走的.
</p>
第204節、聖賢之道大洗腦
?
?三月二日辰時,梁山大禮堂,武鬆看著一百多人坐好,立刻說道
?“我代表梁山的三萬多百姓感謝,各位大才不辭辛苦,遠來梁山這偏僻之地,昨天一上岸德明兄就問我,有什麽工作可以幹,大家念了十年、二十年聖賢書,我想先問問大家,什麽叫聖賢?”
?“孔子曰:“所謂賢人者,好惡與民同情,取舍與民同統;行中矩繩,而不傷於本;言足法於天下,而不害於其身;躬為匹夫而願富貴,為諸侯而無財。如此,則可謂賢人矣,所謂聖人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能測萬物之情性者也”一個三十多歲太學生立馬起身答道.
?
?“好好好,那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黃帝是不是聖賢”武鬆揚揚手打斷其繼續背誦古文,立馬問道:
?“當然是聖賢”那人立馬迴答
?“好,傳說燧人氏教會大家鑽木取火,脫離茹毛飲血,給百姓以溫暖,是聖賢,那伏羲氏創造文字,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魚,給百姓以溫飽,是聖賢,那神農氏親嚐百草,用草藥治病,解除病痛;又發明翻土農具,讓大家多打糧食,給百姓以福祉,也是聖賢,那黃帝統一各部落,結束幾千年部落之間最殘酷的殺戮,給百姓以太平當然是聖賢,我們是不是可以總結聖賢的特征就是兩句話,為百姓謀福祉,為天地開太平”
?
?“這、、、“一屋子的人開始亂哄哄的交頭接耳
?“按照武都尉的說法,孔子孟子還是聖賢嗎?”一個太學生立馬站起來
?
?“按照孔子的定義聖人要通乎大道,應變不窮,他周遊列國上不能保家衛國,下不能給百姓以溫飽,自己的飯食還要學生打點,絕不是什麽聖人,孔孟隻是思想大家,高明的智者而已,至少,孔子也沒有說我是天下聖賢,孔子說過麽?沒有,說孔子是聖賢的,是他的弟子想給自己臉上貼金,老師是聖賢,他就是聖賢弟子,戰國後期出現諸子百家,中國的思想是百家爭鳴,漢朝的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禁錮漢人的思想,把聖賢的定義鎖在道德的鐵窗裏打轉轉,上馬不能保家衛國,下馬不能給百姓福祉,說什麽替天子守牧一方,把百姓變成綿羊,任取任求,但是在皇帝麵前立刻變成拍馬迎奉的小人,攫取高官厚祿的國家蛀蟲而已”
?
?“那三皇五帝也是後人推崇的”一個太學生道
?“不錯,後人要評價他是否聖賢,是看他能不能為百姓謀福祉,為天地開太平,那晉人王祥臥冰求鯉,僅僅是為他母親一人謀福祉,就是大孝大賢,那能為百姓謀福祉呢?,為天地開太平呢?就是大賢大聖,”
?
?“我看可以這樣理解,為天地開太平從小就是我夢想,當年在太學院旁邊的小酒店,武都尉就說我寫的‘安邊禦敵十策’是一把為邊疆開太平的寶劍,可惜交給一群綿羊的使用隻能當作垃圾丟在廢紙簍。我當時還不信”歐陽澈道
?“不錯,文武之道,一陰一陽,如果把國家好比是一個人,文人就是國家的陰氣,武人就是國家的陽氣,一個國家讓不知兵法的文人、太監領兵就是陰氣太重,參知政事範純仁曾上奏道:’尚有禁軍常日教閱弓弩,鬥力太重,比之祖宗舊法,驅率甚嚴。’,聽說門下侍郎蘇轍也有奏折說,既然官兵的餉銀比宋神宗時期的低,就應降低禁軍日訓練強度,讓士兵更有積極性。結果呢,到如今,許多大宋的兵連半石的弓也拉不開,大宋的禁軍不是勞工就手藝匠人,十五萬人馬在黃河邊,被金軍一頓大鼓就嚇跑了”武鬆道
?“諸葛亮也是文人,不也是帶兵奇材“一個太學生立刻反駁
?
?“不錯,文人做武職也可以是帶兵的行家,但是領兵前首先要熟讀兵法,其次要有多年的帶兵經驗,要做到知行合一,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武鬆道
?“好一個知行合一,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們讀了二十年的理論就是想到你這裏實踐結合一下“歐陽澈道
?
?“你們可能有人已經知道梁山正在推廣階梯式土地稅,大家可以根據你們的理論談談看法”武鬆道
?“對富人不公平,為什麽富人一定要多交稅”一位太學生立刻說道
?“我知道在坐的,不少人家裏都有許多土地,我們梁山主張天下是天下的人的,中國每一個朝代的開創時基本都是重新分配土地,王朝滅亡時,都是大量的土地兼並,百姓流離失所,現在北方每天都有幾千人逃難到山東、淮東,我們主張有錢人有能力的人應該給國家多做貢獻,而不是都學習楊戩、李彥在山東就有10萬畝良田,不給國家交一文錢,那麽將士在邊疆保衛國家,保衛的都是誰,首先是大地主吧,我們梁山的理想就是為百姓謀福祉,不是為大地主謀福祉,想擁有更多的土地就必須給國家多做貢獻,這就是階梯式土地稅的目的”
?
?“總之,我認為聖賢的高尚道德絕不是掛在嘴上,在我們梁山,能為天地開太平的、為百姓謀福祉就是聖賢,想要為天地開太平的,先去梁山軍事學院學習三個月兵法,然後下去當百戶帶兵,想要為百姓謀福祉的,到梁山行政學院學習一個月行政管理學,再到地方做主薄分管土地稅收,現在梁山的人馬都在山東、淮東各地開戰階梯式土地稅收的運動,當然不認同為天地開太平的、為百姓謀福祉就是聖賢的,我們每人給3貫路費好來好去,絕不強求“武鬆道
?
?“我去軍事學院學習,我倒要看看,什麽是軍事學院”歐陽澈道
?“現在天下大亂,不如在梁山先幹上兩年,看看形式在說”一個年紀大的太學生捋著自己的胡子道.
?“對對對,我去行政學院”
?“我也去行政學院”太學生們紛紛報名選擇,武鬆看看還不錯,沒有說要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