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流水衝不走重石頭。
——烏孜別克族諺語
忽必烈一邊在創造滅亡南宋王朝的大業,一邊開始大刀闊斧地效法先進,著手治理自己的國家。
經過幾十年的戰亂,全國的人口大量減少,從宋朝最多的1億多人隻剩下了幾千萬。百廢待興,國家急需各類人才管理國家和發展經濟。
忽必烈的心中當然知道蒙古人擅長征戰,沒有管理各級政權的經驗,不擅長治理國家。何況蒙古的人口本來就稀少,管理人才更是寥寥無幾,供不應求。
於是,他保留了南宋的機構和全部的行政官員,盡一切努力爭取得到舊朝官員們的效忠。
除了重用蒙古人和少量的漢人之外,忽必烈特別重視使用替自己打下江山的迴迴人,任命了一大批迴迴人擔任要職,例如,擔任雲南行省的賽典赤·贍思丁,掌管國家財政的阿合馬等。
當年,阿裏和阿巴斯跟隨成吉思汗、巴德爾在陝西征戰的時候,借住在鹹陽的馬哈模德大人的家中,還一起共同迴憶故鄉的美好景象。
當時,馬哈模德大人有一個十四五歲的兒子叫賽典赤·?贍思丁(意思是宗教的太陽)·烏馬兒(意思是長壽)。
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贍思丁率領千餘騎兵,前來迎接並且歸附大汗,奉上了珍禽奇獸文豹和白鶻,被成吉思汗收為自己的親軍。
成吉思汗一直稱唿他為賽典赤(意思是先生、首領),不叫他的本名。人們也就跟著叫他賽典赤了。
窩闊台大汗即位以後,賽典赤擔任了豐州(今天的內蒙古五原)、淨州(今天的內蒙古四子王旗)和雲內(今天的山西大同、內蒙古唿市一帶)的都達魯花赤。後來,他又先後改任太原、平陽(今天的山西中部)二路的達魯花赤,燕京路總管、采訪使。
賽典赤在擔任燕京路總管的時候鼎力資助忽必烈平定雲南,受到了忽必烈的格外重用,升為燕京路宣撫使,入朝燕京為斷事官,與塔剌渾同理六部政事;又拜為中書省平章政事,統理財政,兼理發行中統交鈔。
1264年,賽典赤出任陝西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為忽必烈攻打南宋理財備戰,在位三年始終盡職盡責,政績卓然,奉命管轄和指揮陝西五路四川行院的大小官員。
當時,南宋大將昝萬壽駐守在嘉定(今天的四川樂山一帶),與賽典赤的軍隊遙相對應。
賽典赤全心理財,不侵掠南宋國土,使昝萬壽心服口服。
不久,賽典赤被大汗召迴大都。
昝萬壽聽說以後要在南宋的軍營為他設宴餞行。
賽典赤的將官們都懷疑這是昝萬壽設的“鴻門宴”,好心地勸阻他不要赴宴。
賽典赤毫不猶豫地到南宋軍營赴宴。
在宴席上,將官們擔心堆放在酒裏下了毒藥,勸他不要飲酒。
賽典赤笑著說道:“你們的見識真小。昝將軍即使能毒死我一個人,豈能盡毒死我大元朝之人嗎?”
昝萬壽聽罷由衷地歎服。
當年,蒙古軍隊攻滅了大理國以後,由於鎮守的官員都是隻懂軍事、不知文治的將帥,因此,治理很不到位。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日愈突出,加之連年征戰,水利失修,田園荒蕪,邊疆的政局一時動蕩不安。
1274年的一天,忽必烈突然召見賽典赤,麵帶難色地對他說道:“雲南是我親自打下來的地方。近來,因為用人不當,使那裏的百姓躁動不安。我打算選派一位謹慎厚道的官員去安撫,除了你沒有再合適的人啊。”
賽典赤當即接受了任命。
他退朝以後便去訪求一個熟知雲南地理的人,請他繪出了雲南的山川、城郭、驛舍、軍屯營地及遠近險要的地圖,呈進給大汗。
忽必烈看到賽典赤做工作如此細致非常高興,立即拜賽典赤為雲南行省平章政事。
賽典赤成為雲南設立行省以後的第一任行政長官,全麵負責雲南的政務。
這時,皇家宗王脫忽魯正在雲南鎮守,聽了左右人的讒言,以為賽典赤上任以後一定會奪去他的權力。於是,宗王集結軍隊,嚴陣以待。
賽典赤聽說以後派遣長子納速剌丁先到王府去說明情況:“天子鑒於雲南的守臣不得其人,致使諸族背叛,故命臣來安撫。今來到雲南,不敢專斷獨行。請宗王派人過來共同商議大計。”
宗王聽罷立即斥罵下人道:“老子差一點被你們誤導了!”
第二天,宗王派遣心腹撒滿和位哈乃等前往賽典赤的官府。
賽典赤見到他們,客氣地詢問自己應該行什麽禮節。
撒滿和位哈乃迴答說:“我等與納速剌丁一同來,彼此視為兄弟。請用父子之禮相見。”
撒滿和位哈乃獻上了名馬,向賽典赤行跪拜禮。
周圍的人看到以後大為驚異。
賽典赤設宴款待撒滿和位哈乃,並且將大汗賜給自己的金寶飲具送給了他們。
第二天,撒滿和位哈乃前來辭別。
賽典赤說道:“你們雖然是宗王的親臣,未有名爵,不能商議國事。我本來想授予二位為行省斷事官,但是,因為沒有和宗王磋商,所以不敢擅自給你們授職。”
於是,賽典赤讓一個人先返迴王府,稟告宗王。
宗王對賽典赤的做法十分欽佩,拱手交出了管理大權。
從此,雲南打破了盤根錯節的關係網,政令隻聽賽典赤一個人的指示,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賽典赤抵達雲南以後因地製宜,實行了一係列重大的政治改革。
賽典赤向朝廷呈奏道:“雲南諸夷未歸附者還有許多,今準備讓宣慰司兼行元帥府事,聽行省指揮。建議將大理(哈剌章)、雲南地方的萬戶和千戶改為州縣長官。”
朝廷采納了他的這些建議。
賽典赤將大理國的區域改設為雲南行中書省,後來簡稱雲南行省。他在全省設置郡縣製,把原統治全省的軍事單位總管府、萬戶府、千戶所改立為相應的路、州、縣行政區域,削弱了一貫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用各民族的貴族頭人與朝廷委派的官員相結合的方式任命官員,改觀了一度紛亂的局麵。
賽典赤十分重視培養民族官員。建立雲南行省之後,除了省會中慶保留朝廷任命的流官,幾乎所有的路、府、州、縣的官員都是由原來的民族首領擔任的,同時規定每3年對能安撫地方、使境內太平無事的人升一級官職。
1276年,賽典赤把省會從大理遷到了中慶(今天的昆明)。
他主持興修水利。首先消除滇池盆地的水患,疏浚河流,建設壩閘節水分洪。其次重新修理大理國開挖的金汁河和銀汁河,分流灌溉,使洪水受人的控製。再次在滇池的下遊,清除出水口的淤泥、砂石,整治河道險阻,使滇池的水可以順暢地流入金沙江,避免了城市澇災,同時“得壤地萬餘頃,皆為良田”。
曆時3年、用工2000多人的宏大工程完工後,滇池周邊的地區一片富饒景象,賽過江南的魚米之鄉。史籍上說是到了牛馬成群、狗也吃肉、魚蝦之多可拿來肥田的地步。
入滇伊始,賽典赤積極興辦教育,創建雲南曆史上第一座孔廟,購買書籍,迎請四川教師,每期招收150名學生。不遺餘力地傳播先進文化。當地的少數民族也紛紛送來自己的孩子學習。
雲南當時的風俗與內地不同,男女往往自相配偶;父母死則實行火葬,也不祭奠;當地不種植稻穀桑麻;子弟也不知讀書。
賽典赤教他們行跪拜禮,婚姻由媒人從中介紹結合,死者以棺安葬,進行祭奠,教民種植。
雲南民間習慣以貝為錢。官府計劃發行紙鈔,遭到了百姓的反對。
賽典赤如實向朝廷報告,請允許雲南仍舊通行貝幣。
雲南的山路險遠,盜賊出設,旅客通行十分不便。
賽典赤選擇在一些適當的地方建立城鎮,每個城鎮以當地的酋長為吏,一人為百夫長,負責治安。如果行人在這裏遭到搶劫,則要治問這二人的罪。
個別少數土著官吏抱怨賽典赤依法治滇,跑到大都向朝廷誣告他專斷獨行。
朝廷知道這是誣告,將他們押迴雲南送交賽典赤處治。
賽典赤卻把他們全都釋放了,仍舊委任他們為官。
這夥人叩頭拜謝道:“我們誣告大人,本有死罪。今平章不殺,還讓我們為官,我等當誓死報效。”
賽典赤主政雲南的時候,雲南周邊的戰事斷時續,外交往來常存芥蒂。
藩屬國安南經常發動叛亂。
湖廣行省多次派兵征討,效果都不明顯。
於是,賽典赤派人出使安南,講明叛亂必招禍、歸服必有福的道理,約定與安南結為兄弟。
安南的國王非常高興,親自來到雲南訪問。
賽典赤到中慶的郊外迎接,以貴賓相待。
安南國王高興地答應永遠要成為大元的藩臣。
一次,蘿甸發生了叛亂。
賽典赤率領元軍前去討伐。一路上,他麵帶憂愁,沉默不語。
隨行的將官問他何故。
賽典赤迴答道:“我並非為出征而憂,憂的是你們可能在戰爭中犧牲,憂的是你們會擄掠平民、使他們不得聊生,必將重新反叛,則又要興兵征討。”
元軍圍困了蘿城三天,守軍仍然不可投降。
元軍諸將要求攻打蘿城。
賽典赤沒有立刻批準,而是派人前去勸降。
蘿甸的酋長滿口答應歸降,但是,過了三天仍然不見行動。
元軍諸將再次請求進攻蘿城。
賽典赤還是不予批準。
一個將士不聽指揮,擅自發起了進攻。
賽典赤聞報後大怒,立即下令鳴鑼收兵,高聲地斥責道:“天子命我安撫雲南,未曾命我殺戮。沒有主將命令而擅自攻城,當按軍法處死。”
元軍諸將急忙下跪叩頭,請求等到攻下城池之日再行懲治。
蘿甸的酋長聽聞此事,不禁歎息道:“平章如此寬大仁義,我若拒不投誠是不應該的。”
於是,蘿甸舉國投降。賽典赤也釋放了那些不聽命而擅自進攻的將士。
賽典赤代表大元王朝,恩威並施,穩定了四鄰。
從此以後,四周的各族部落相繼歸順了大元。
各族部落的酋長每次來拜見賽典赤,照例都要貢獻土特產。
賽典赤把這些進貢的土特產都分給了隨從、官員或著貧民,自己不取一絲一毫。
賽典赤設宴慰勞各族部落酋長的時候,拿出最好的衣服和鞋襪與酋長們的蓑衣草鞋作交換。
酋長們見狀無不心悅誠服。
1279年,賽典赤因病無常,葬於鄯闡北門。自發為他送葬的中慶百姓痛哭連日,泣聲震野。
安南國王派遣12個使者身前來吊唁。他們身著喪服,朗誦祭文中
“生我育我,慈父慈母”的話語,令在場的眾人無不動容。
忽必烈聞訊以後憶思賽典赤的功勳,下詔雲南省臣全部承襲賽典赤製定的規章,並且追贈賽典赤為上柱國、鹹陽王,諡號忠惠。
賽典赤一共養育了五個兒子,其中的四個先後從政。
賽典赤無常以後,雲南省臣麵對諸多困難束手無策、無計可施。
忽必烈對此也愁眉不展。
大臣們向大汗推薦了賽典赤的長子納速剌丁。
納速剌丁才華橫溢,官至中奉大夫、雲南諸路宣慰使都元帥、大理元軍統帥,率領元軍到達位於今天緬甸的金齒(傣人國家)、蒲甘(緬人國家)、驃國(驃人國家)、曲蠟、緬國(緬人國家),使300座村寨的120200戶人口歸順,並且規定租賦、設置郵傳,建立衛兵實施行政管理,受到了忽必烈的讚揚
二兒子哈散,官至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
三兒子忽辛以功臣貴族之子入親軍,官至雲南行省右丞、江西行省平章政事。
四兒子苫速丁兀默裏,官至雲南省平章政事。
賽典赤·贍思丁的家族乃是人才輩出,為大元王朝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p>
流水衝不走重石頭。
——烏孜別克族諺語
忽必烈一邊在創造滅亡南宋王朝的大業,一邊開始大刀闊斧地效法先進,著手治理自己的國家。
經過幾十年的戰亂,全國的人口大量減少,從宋朝最多的1億多人隻剩下了幾千萬。百廢待興,國家急需各類人才管理國家和發展經濟。
忽必烈的心中當然知道蒙古人擅長征戰,沒有管理各級政權的經驗,不擅長治理國家。何況蒙古的人口本來就稀少,管理人才更是寥寥無幾,供不應求。
於是,他保留了南宋的機構和全部的行政官員,盡一切努力爭取得到舊朝官員們的效忠。
除了重用蒙古人和少量的漢人之外,忽必烈特別重視使用替自己打下江山的迴迴人,任命了一大批迴迴人擔任要職,例如,擔任雲南行省的賽典赤·贍思丁,掌管國家財政的阿合馬等。
當年,阿裏和阿巴斯跟隨成吉思汗、巴德爾在陝西征戰的時候,借住在鹹陽的馬哈模德大人的家中,還一起共同迴憶故鄉的美好景象。
當時,馬哈模德大人有一個十四五歲的兒子叫賽典赤·?贍思丁(意思是宗教的太陽)·烏馬兒(意思是長壽)。
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贍思丁率領千餘騎兵,前來迎接並且歸附大汗,奉上了珍禽奇獸文豹和白鶻,被成吉思汗收為自己的親軍。
成吉思汗一直稱唿他為賽典赤(意思是先生、首領),不叫他的本名。人們也就跟著叫他賽典赤了。
窩闊台大汗即位以後,賽典赤擔任了豐州(今天的內蒙古五原)、淨州(今天的內蒙古四子王旗)和雲內(今天的山西大同、內蒙古唿市一帶)的都達魯花赤。後來,他又先後改任太原、平陽(今天的山西中部)二路的達魯花赤,燕京路總管、采訪使。
賽典赤在擔任燕京路總管的時候鼎力資助忽必烈平定雲南,受到了忽必烈的格外重用,升為燕京路宣撫使,入朝燕京為斷事官,與塔剌渾同理六部政事;又拜為中書省平章政事,統理財政,兼理發行中統交鈔。
1264年,賽典赤出任陝西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為忽必烈攻打南宋理財備戰,在位三年始終盡職盡責,政績卓然,奉命管轄和指揮陝西五路四川行院的大小官員。
當時,南宋大將昝萬壽駐守在嘉定(今天的四川樂山一帶),與賽典赤的軍隊遙相對應。
賽典赤全心理財,不侵掠南宋國土,使昝萬壽心服口服。
不久,賽典赤被大汗召迴大都。
昝萬壽聽說以後要在南宋的軍營為他設宴餞行。
賽典赤的將官們都懷疑這是昝萬壽設的“鴻門宴”,好心地勸阻他不要赴宴。
賽典赤毫不猶豫地到南宋軍營赴宴。
在宴席上,將官們擔心堆放在酒裏下了毒藥,勸他不要飲酒。
賽典赤笑著說道:“你們的見識真小。昝將軍即使能毒死我一個人,豈能盡毒死我大元朝之人嗎?”
昝萬壽聽罷由衷地歎服。
當年,蒙古軍隊攻滅了大理國以後,由於鎮守的官員都是隻懂軍事、不知文治的將帥,因此,治理很不到位。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日愈突出,加之連年征戰,水利失修,田園荒蕪,邊疆的政局一時動蕩不安。
1274年的一天,忽必烈突然召見賽典赤,麵帶難色地對他說道:“雲南是我親自打下來的地方。近來,因為用人不當,使那裏的百姓躁動不安。我打算選派一位謹慎厚道的官員去安撫,除了你沒有再合適的人啊。”
賽典赤當即接受了任命。
他退朝以後便去訪求一個熟知雲南地理的人,請他繪出了雲南的山川、城郭、驛舍、軍屯營地及遠近險要的地圖,呈進給大汗。
忽必烈看到賽典赤做工作如此細致非常高興,立即拜賽典赤為雲南行省平章政事。
賽典赤成為雲南設立行省以後的第一任行政長官,全麵負責雲南的政務。
這時,皇家宗王脫忽魯正在雲南鎮守,聽了左右人的讒言,以為賽典赤上任以後一定會奪去他的權力。於是,宗王集結軍隊,嚴陣以待。
賽典赤聽說以後派遣長子納速剌丁先到王府去說明情況:“天子鑒於雲南的守臣不得其人,致使諸族背叛,故命臣來安撫。今來到雲南,不敢專斷獨行。請宗王派人過來共同商議大計。”
宗王聽罷立即斥罵下人道:“老子差一點被你們誤導了!”
第二天,宗王派遣心腹撒滿和位哈乃等前往賽典赤的官府。
賽典赤見到他們,客氣地詢問自己應該行什麽禮節。
撒滿和位哈乃迴答說:“我等與納速剌丁一同來,彼此視為兄弟。請用父子之禮相見。”
撒滿和位哈乃獻上了名馬,向賽典赤行跪拜禮。
周圍的人看到以後大為驚異。
賽典赤設宴款待撒滿和位哈乃,並且將大汗賜給自己的金寶飲具送給了他們。
第二天,撒滿和位哈乃前來辭別。
賽典赤說道:“你們雖然是宗王的親臣,未有名爵,不能商議國事。我本來想授予二位為行省斷事官,但是,因為沒有和宗王磋商,所以不敢擅自給你們授職。”
於是,賽典赤讓一個人先返迴王府,稟告宗王。
宗王對賽典赤的做法十分欽佩,拱手交出了管理大權。
從此,雲南打破了盤根錯節的關係網,政令隻聽賽典赤一個人的指示,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賽典赤抵達雲南以後因地製宜,實行了一係列重大的政治改革。
賽典赤向朝廷呈奏道:“雲南諸夷未歸附者還有許多,今準備讓宣慰司兼行元帥府事,聽行省指揮。建議將大理(哈剌章)、雲南地方的萬戶和千戶改為州縣長官。”
朝廷采納了他的這些建議。
賽典赤將大理國的區域改設為雲南行中書省,後來簡稱雲南行省。他在全省設置郡縣製,把原統治全省的軍事單位總管府、萬戶府、千戶所改立為相應的路、州、縣行政區域,削弱了一貫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用各民族的貴族頭人與朝廷委派的官員相結合的方式任命官員,改觀了一度紛亂的局麵。
賽典赤十分重視培養民族官員。建立雲南行省之後,除了省會中慶保留朝廷任命的流官,幾乎所有的路、府、州、縣的官員都是由原來的民族首領擔任的,同時規定每3年對能安撫地方、使境內太平無事的人升一級官職。
1276年,賽典赤把省會從大理遷到了中慶(今天的昆明)。
他主持興修水利。首先消除滇池盆地的水患,疏浚河流,建設壩閘節水分洪。其次重新修理大理國開挖的金汁河和銀汁河,分流灌溉,使洪水受人的控製。再次在滇池的下遊,清除出水口的淤泥、砂石,整治河道險阻,使滇池的水可以順暢地流入金沙江,避免了城市澇災,同時“得壤地萬餘頃,皆為良田”。
曆時3年、用工2000多人的宏大工程完工後,滇池周邊的地區一片富饒景象,賽過江南的魚米之鄉。史籍上說是到了牛馬成群、狗也吃肉、魚蝦之多可拿來肥田的地步。
入滇伊始,賽典赤積極興辦教育,創建雲南曆史上第一座孔廟,購買書籍,迎請四川教師,每期招收150名學生。不遺餘力地傳播先進文化。當地的少數民族也紛紛送來自己的孩子學習。
雲南當時的風俗與內地不同,男女往往自相配偶;父母死則實行火葬,也不祭奠;當地不種植稻穀桑麻;子弟也不知讀書。
賽典赤教他們行跪拜禮,婚姻由媒人從中介紹結合,死者以棺安葬,進行祭奠,教民種植。
雲南民間習慣以貝為錢。官府計劃發行紙鈔,遭到了百姓的反對。
賽典赤如實向朝廷報告,請允許雲南仍舊通行貝幣。
雲南的山路險遠,盜賊出設,旅客通行十分不便。
賽典赤選擇在一些適當的地方建立城鎮,每個城鎮以當地的酋長為吏,一人為百夫長,負責治安。如果行人在這裏遭到搶劫,則要治問這二人的罪。
個別少數土著官吏抱怨賽典赤依法治滇,跑到大都向朝廷誣告他專斷獨行。
朝廷知道這是誣告,將他們押迴雲南送交賽典赤處治。
賽典赤卻把他們全都釋放了,仍舊委任他們為官。
這夥人叩頭拜謝道:“我們誣告大人,本有死罪。今平章不殺,還讓我們為官,我等當誓死報效。”
賽典赤主政雲南的時候,雲南周邊的戰事斷時續,外交往來常存芥蒂。
藩屬國安南經常發動叛亂。
湖廣行省多次派兵征討,效果都不明顯。
於是,賽典赤派人出使安南,講明叛亂必招禍、歸服必有福的道理,約定與安南結為兄弟。
安南的國王非常高興,親自來到雲南訪問。
賽典赤到中慶的郊外迎接,以貴賓相待。
安南國王高興地答應永遠要成為大元的藩臣。
一次,蘿甸發生了叛亂。
賽典赤率領元軍前去討伐。一路上,他麵帶憂愁,沉默不語。
隨行的將官問他何故。
賽典赤迴答道:“我並非為出征而憂,憂的是你們可能在戰爭中犧牲,憂的是你們會擄掠平民、使他們不得聊生,必將重新反叛,則又要興兵征討。”
元軍圍困了蘿城三天,守軍仍然不可投降。
元軍諸將要求攻打蘿城。
賽典赤沒有立刻批準,而是派人前去勸降。
蘿甸的酋長滿口答應歸降,但是,過了三天仍然不見行動。
元軍諸將再次請求進攻蘿城。
賽典赤還是不予批準。
一個將士不聽指揮,擅自發起了進攻。
賽典赤聞報後大怒,立即下令鳴鑼收兵,高聲地斥責道:“天子命我安撫雲南,未曾命我殺戮。沒有主將命令而擅自攻城,當按軍法處死。”
元軍諸將急忙下跪叩頭,請求等到攻下城池之日再行懲治。
蘿甸的酋長聽聞此事,不禁歎息道:“平章如此寬大仁義,我若拒不投誠是不應該的。”
於是,蘿甸舉國投降。賽典赤也釋放了那些不聽命而擅自進攻的將士。
賽典赤代表大元王朝,恩威並施,穩定了四鄰。
從此以後,四周的各族部落相繼歸順了大元。
各族部落的酋長每次來拜見賽典赤,照例都要貢獻土特產。
賽典赤把這些進貢的土特產都分給了隨從、官員或著貧民,自己不取一絲一毫。
賽典赤設宴慰勞各族部落酋長的時候,拿出最好的衣服和鞋襪與酋長們的蓑衣草鞋作交換。
酋長們見狀無不心悅誠服。
1279年,賽典赤因病無常,葬於鄯闡北門。自發為他送葬的中慶百姓痛哭連日,泣聲震野。
安南國王派遣12個使者身前來吊唁。他們身著喪服,朗誦祭文中
“生我育我,慈父慈母”的話語,令在場的眾人無不動容。
忽必烈聞訊以後憶思賽典赤的功勳,下詔雲南省臣全部承襲賽典赤製定的規章,並且追贈賽典赤為上柱國、鹹陽王,諡號忠惠。
賽典赤一共養育了五個兒子,其中的四個先後從政。
賽典赤無常以後,雲南省臣麵對諸多困難束手無策、無計可施。
忽必烈對此也愁眉不展。
大臣們向大汗推薦了賽典赤的長子納速剌丁。
納速剌丁才華橫溢,官至中奉大夫、雲南諸路宣慰使都元帥、大理元軍統帥,率領元軍到達位於今天緬甸的金齒(傣人國家)、蒲甘(緬人國家)、驃國(驃人國家)、曲蠟、緬國(緬人國家),使300座村寨的120200戶人口歸順,並且規定租賦、設置郵傳,建立衛兵實施行政管理,受到了忽必烈的讚揚
二兒子哈散,官至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
三兒子忽辛以功臣貴族之子入親軍,官至雲南行省右丞、江西行省平章政事。
四兒子苫速丁兀默裏,官至雲南省平章政事。
賽典赤·贍思丁的家族乃是人才輩出,為大元王朝做出了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