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百日連陰雨,總有一朝晴。
——漢族諺語
1162年的金秋,在遼闊的蒙古大草原上,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一位男孩降生在白蓮花般美麗的穹廬下。
聽到這個喜訊,男孩的父親——孛兒隻斤(意思是灰色的眼睛)部乞顏(意思是天鵝的叫聲)氏族首領也速該立刻從前線策馬揚鞭,匆匆地趕迴了自家的大帳。
“給這個孩子取名叫鐵木真(意思是精鋼)吧!”
因為這位父親剛剛在部落戰爭中剛剛俘獲了一個名叫鐵木真兀格的塔塔兒部落的酋長。
當時的北方草原上,一支支遊牧民族的部落相互混戰,以武力征服對方,企圖統一天下。
蒙古部落是亞洲東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祖先叫做室韋,生活在東北亞額爾古納河邊的森林裏,以打獵和捕魚為生。
後來,室韋的一個分支—蒙兀室韋告別了額爾古納河,向西遷移到大草原上,在鄂嫩河、克魯倫河和土拉河的源頭——不兒罕山(今蒙古國的肯特山)過上了牧羊人的生活。
從此,蒙兀室韋卷入了大草原上無休無止的戰爭旋渦,被迫臣服一個又一個主宰著北方大草原的帝國,先後成為突厥汗國、迴紇汗國、黠戛斯和契丹遼國的臣屬,還被主人取了個蒙古的名字。蒙古的含義雖然在不同的語言中分別有天空、永恆的火、永恆的河、銀子、勇士等各種意思,但是,寓意卻是深遠的,對這個剽悍的民族來說是名符其實的。
蒙古部落慢慢地衍生出乞顏、紮答蘭、泰赤烏等顯赫的氏族。他們的身邊有塔塔兒部、翁吉剌部、汪古部、三姓篾兒乞部、斡亦刺惕、克烈部、乃蠻部等。
100多年以後,
蒙古的各部落因為不堪忍受遼國的沉重壓迫,結成了以塔塔兒部為首的反對遼國聯盟,公開與昔日的主人翻臉對峙,以至於塔塔兒(別稱韃靼)一度成為草原眾多部落的統一稱唿。
又是100多年過去了,草原上的塔塔兒聯盟已經瓦解。
當時,女真人建立的金國是東亞最強大的國家,人口已經發展到近5000萬,軍隊也在百萬以上。
女真人其實原來是一個在遼國統治下的弱小民族,但是,他們的內心是十分強大的,
“人一滿萬,天下無敵”,隻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消滅了稱霸東北亞乃至漢地中原的遼國,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國家——金國,繼而時不時地用兵南下,攻打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
相比之下,蒙古人隻是金國廣大疆域中的一個臣屬民族,地處遙遠寒冷的北方,人口稀少,軍隊單薄,部落之間互相征戰,不足以讓金國掛齒。因此,在展望蒙古與金國戰爭結果的時候,有人說道:“金國有如一片浩渺的大海,蒙古有如一掬海底的細沙。”可見雙方的實力有多麽的懸殊。
蒙古部落在鐵木真的曾祖父合不勒的統領下異軍突起,日益壯大,將所有的蒙古人統一在了自己的麾下,而且還使用了可汗(君主)的稱號。
蒙古人的自強自立使宗主國的金國皇帝大動肝火。
金國采取以夷製夷的策略,主動挑起了塔塔兒部與蒙古部之間的長期戰爭。
合不勒可汗去世以後,他的弟弟俺巴孩接過兄長的權杖,繼續為蒙古部落戰鬥。後來,俺巴孩不幸被塔塔兒人捕獲,作為禮物獻給了金國,最終被金國釘在一種叫做“木驢”的刑具上緩慢而痛苦地死去。
俺巴孩的兄弟忽圖剌發誓要替家人複仇,對塔塔兒人發起了一係列瘋狂的進攻。但是,天不遂人願。忽圖剌屢戰屢敗,最後戰死在疆場上。
麵對強大的塔塔兒人,整個蒙古部落傷心欲絕,隻有不斷地在向蒼天祈禱,期盼部落裏出現一位帶領大家走出失敗的絕世英雄。
鐵木真長到9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母親所屬的弘吉剌氏族去挑選未來的妻子。按照未來的嶽丈的要求,鐵木真留在了他的家裏。
他的父親隻身迴家,在途中遇到了一群塔塔兒人。
塔塔兒人裏有被也速該殺死的鐵木真兀格的兒子紮鄰不合。他一眼就認出了俘虜並殺害自己父親的也速該,便在給他的食物中摻入了毒藥,毒死了也速該。
鐵木真聽到父親亡故的消息,幼小的心靈中埋藏了對塔塔兒人的深仇大恨。
父親的親屬和支持者紛紛離去,隻留下鐵木真一家在草原上到處流浪,受盡了人世間的苦難,同時,也強健了他的身體,鍛煉了他形成堅強的個性和意誌。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鐵木真開始參加戰鬥,保衛部族的生存。
19歲的那一年,他在一次戰役中意外受挫,損兵折將不說,自己差一點做了俘虜。掩護他脫身的妻子被篾兒乞人搶走了。
雪上加霜的事情接連發生。
他最信任的朋友又背叛了他,使他差一點喪失了性命。他的許多部下被敵人殘酷地放進大鍋裏烹煮。
祖先被殺,妻子被劫,朋友背叛,新仇舊恨無時無刻不在撕扯鐵木真那顆滴血的心髒,也塑造了他既殘暴無情又溫厚慈善的分裂人格。
洗禮中漸漸成熟的鐵木真開始走向成功。
他不僅奪迴了妻子,還用了10餘年的時間逐一征服了比自己部落強大的克烈部、泰赤烏氏族、塔塔兒部、汪古部和吉爾吉斯部,統一了整個漠北地區,成為蒙古大草原實際的主人。
蒙古民族共同體形成的時候,也是蒙古國家產生的前夜。
鐵木真有了自己的地盤和聯盟,更重要的是有了一批生死相依的鐵杆盟友。於是,他變得鐵像一般硬、像鋼一樣強,開始成為一隻淩空翱翔的雄鷹。
1206年,蒙古部落在不兒罕山召開了議事大會,宣布成立大蒙古國,推舉鐵木真為大可汗,尊稱為成吉思(意思是海洋)汗。
金國長期推行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使蒙古人對金國的統治者怨入骨髓。金國不僅要求蒙古納貢,而且每隔三年還要派遣士兵充當金國的炮灰,更是激起了蒙古人的廣泛怨憤。因此,金國與蒙古人結下了世仇。
金國為了防備蒙古人的報複襲擾,從達裏帶石堡子(今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北)經魚兒泊(今達來諾爾)到夾山(今內蒙古自治區唿和浩特西北)修築了一條長達3000餘裏的界壕,也叫做金長城,把蒙古人阻擋在金國本土的邊境之外。
成吉思汗用軍民合一的千戶製組織蒙古百姓,擴充護衛軍,組成了一支善於野外作戰和遠程奔襲的蒙古軍隊。他還建立了一支多達萬人、由自己直接指揮的常備武裝,由他最信任的“蒙古四傑”博爾忽、博爾術、木華黎、赤老溫擔任護衛長。這四個人後來成為橫掃亞歐大陸、創建蒙古帝國輝煌的得力幹將。
成吉思汗雖然目不識丁,但是,他十分重視民族文化,專門請俘虜的維吾爾人創製了蒙古文字和法典《大劄撒》。
至此,曾經是一盤散沙的蒙古部落正式以一個國家的形象走上了世界的舞台,對世界的曆史發展和走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成吉思汗臥薪嚐膽、不斷夯實蒙古力量的時候,他還收養了好幾個家人慘遭敵人殺害的孤兒。
巴特爾是其中的一個。他年僅15歲,聰明過人,懂事明理,心地善良,意誌堅定,得到成吉思汗的特別喜愛,成為他的貼身衛士。
完成了建立大蒙古國的曆史使命以後,成吉思汗想到的下一個曆史使命就是討伐女真人的金國,為死難的祖宗報仇,進而擴張蒙古的勢力,逐鹿金國占據的漢地中原,掠奪那裏豐饒的財富。
成吉思汗說道:“人類最大的幸福在勝利之中:征服你的敵人,追逐他們,奪取他們的財產,使他們的親人悲傷地流淚,騎著他們的駿馬,擁抱他們美麗的妻子和女兒。”
當時的金國仍然是東亞最強盛的大國,成吉思汗才未敢輕舉妄動。
為了實現討伐仇敵金國的目標,成吉思汗周密謀劃,認真地做了五年的戰爭準備。他分別於1205年、1207年、1209年三次出兵教訓金國的盟友和小兄弟西夏,強迫西夏臣服了威嚴的大蒙古國,剪除了金國的一翼和幫兇,掃除了攻打金國的牽製力量。
接著,成吉思汗設法清除境外的部落殘敵,保障蒙古後方的安全。
他招納為金國守衛界壕的汪古部落,使陰山以北的地區成為攻打金國的基地。
他還用重金和美女策反金國的內部人員,招納金國戍邊的官兵作為蒙古軍隊的內應,利用商人、使節等刺探金國的情報,采取多種辦法麻痹金國的軍隊。
隨著大蒙古國的崛起,占據北宋和遼國故土的金國被夾在了蒙古和南宋的中間了。
地處西北部的大蒙古國磨刀霍霍,覬覦金國的土地和財產。
地處南部的南宋國內也不肯善罷甘休,時刻有人惦記著光複中原的漢地。
1206年春天,在臨安(今浙江省杭州)登位的南宋新皇帝宋寧宗決心改變自己的屈辱地位,聽從辛棄疾等人的建議,打算反攻金國、收複國土,得到了主戰派大將韓侂(tuo)胄的堅決支持。
韓侂胄趁著大蒙古國攻打金國的時機,不顧尚無充分準備的現實,貿然舉兵進攻金國的軍隊。南宋的軍隊一開始接連得勝,大漲士氣。後來,戰局在內奸的破壞下迅速地逆轉。韓侂胄也被南宋朝廷中的投降派設計謀害了。
1208年春天,喪失了英勇果敢統帥的南宋軍隊被金國軍隊四處追打,潰不成軍。
宋寧宗被迫派遣先帝衛士出身的大將鞏開源的後代鞏萬裏等人前去與金國議和。
鞏萬裏出身於將官之家,從小耳濡目染,對軍事十分感興趣。他長大以後參加了南宋軍隊,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
宋寧宗派他去和談,一是借他的抗戰信念震懾金國人,二是試探一下金國人的和平誠意。
鞏萬裏據理力爭,向金國人闡明與南宋和平共處的原則,一一舉例說明兩國交好的益處,點點陳述兩國爭鬥的弊端,並且將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講給金國人聽,希望他們能夠知曉其中的利害。
鞏萬裏忠誠的話語猶如對牛彈琴、與虎謀皮,沒有取得一點效果。
金國仗著在軍事上占到的優勢和便宜,傲慢無禮,漫天要價,肆意羞辱南宋。
萬般無奈之下,鞏萬裏隻好如實地向宋寧宗稟報,請求南宋的軍隊打擊前線的金國軍隊,施加軍事壓力,創造和談的有利條件。
宋寧宗一麵斥責鞏萬裏無才無能,必須和金國達成和平條約,一邊暗自下令軍隊出擊金國的軍隊。
鞏萬裏受到皇帝的苛責,決心破釜沉舟,與金國人做最後的一搏。
他侃侃而談,直擊金國的要害:“我想再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叫做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如今我大宋猶如一隻秋蟬,你金國就是一隻誌在必得的螳螂。你固然即將吞食我大宋,可是,你知道嗎?一隻兇猛的黃雀正在你的身後虎視眈眈,即便你消滅了我國,可是你我終將都要被那隻黃雀吞噬。那隻黃雀就是貴國身後的大蒙古國!”
金國人剛剛接到南宋軍隊發動進攻的消息,又聽到鞏萬裏這番言辭,再想一想大蒙古國的確在日益壯大,感到有如芒刺在背,不寒而栗。他們知道宋寧宗性情軟弱、求和心切,繼續死纏爛打,威脅利誘,強逼鞏萬裏簽訂了屈辱的和約。
宋寧宗在主戰派的壓力下,將簽訂和約的罪責強加到鞏萬裏的頭上,對他實施了貶官的處分,還慷慨激昂地厲聲嗬斥道:“喪權辱國,羞愧祖先。”
鞏萬裏有苦無處說、有冤無處伸,隻好背著眾人的罵名換取了社稷的延續。
南宋的這次北伐不僅沒有得到便宜,反而被迫承認金國皇帝是自己的叔皇帝,歲幣也增加到了60萬,委曲求全地暫時保全了半壁江山。
金國這邊剛剛把南宋搞定,西北部的成吉思汗做好了戰爭的轉杯,毅然決定與金國絕交,準備徹底消滅蒙古世代的仇敵金國。
蒼天想要滅絕一個國家,必定會在這個國家產生一位昏庸透頂的國君。
金國的皇帝完顏永濟就是這樣的昏君。他雖然早就得知成吉思汗企圖造反,卻以為自己是泱泱大國,絲毫沒有把成吉思汗放在眼裏,而是將主要的兵力布置在金、宋的邊界,對於壓住怒火隱忍的蒙古疏於戒備。
完顏永濟不但不重視情報工作,反而懲罰報告敵情的將士。當時,金國的一個守邊將領得知蒙古軍隊在漠北積極練兵備戰以後,認為這個情報至關重要,急忙向完顏永濟匯報。
完顏永濟卻質問他道:“蒙古人的威脅在哪裏?他們有什麽能力來進攻我國?”
守邊將領迴答道:“蒙古已經降服了近鄰,還在不停地製造弓箭和盔甲,讓成年男子厲兵秣馬,不是針對我國還能是誰?”
完顏永濟對守邊將領敢於頂撞自己十分不悅,厭惡地瞪了他一眼,然後以擅自編造謠言、擾亂軍心的罪名將他囚禁入獄。
完顏永濟還禁止老百姓議論邊關的事情,從而使金國變成了瞎子和聾子,陷入到被動挨打的境地。
1211年春天,成吉思汗已經是49歲的中老年人了。他的雄心不老,身穿一身裝飾著金銀和寶石的蒙古長袍,戴著一頂金黃色的狐狸皮帽,正襟端坐在虎皮帳車裏,凝重的神色顯示出沉穩堅毅的性格。
他決定親自率領蒙古大軍踏上消滅金國的征程。
成吉思汗帶領蒙古軍隊從怯綠連河(今克魯倫河)南下,派遣哲別率領輕騎兵作為先鋒進入金國的西北邊境偵察軍情。
完顏永濟聽聞蒙古大軍已經到達國門,驚恐萬分,立即派遣使臣前去乞求講和,被蒙古方麵嚴詞拒絕。完顏永濟隻好臨時安排將領,倉促之下領兵抵禦蒙古軍隊的進攻。
這年的秋天,金國集結了45萬主力,與大蒙古國的10萬軍隊在野狐嶺(今河北省萬全西北)展開一場大決戰。
成吉思汗心神篤定,兵分兩路攻擊敵人:東路由他親自掛率,進逼金國的中都;西路由他的三個兒子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掛帥,討伐金國的西京(今山西省大同)。
成吉思汗的一路人馬乘金國軍隊不備,奇襲了烏沙堡、烏月營(今河北省張北西北),大敗人數眾多的金國軍隊。
遭到失敗的完顏永濟惱羞成怒,臨陣換將,仍然是節節敗退,丟失了昌州(今內蒙古自治區太仆寺旗西南)、桓州(今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西北)和撫州(今河北省張北)。
在野狐嶺的大決戰中,蒙古大將木華黎率領敢死隊在前線衝鋒殺敵,成吉思汗則率領主力在後麵跟進,形成了強大的攻勢。
金國將士看到氣勢洶洶、黑壓壓的蒙古大軍驚懼萬分,撒腿就逃,一路潰退到會河堡(今河北省懷安東南)。
成吉思汗指揮蒙古鐵騎跟蹤追擊,在會河堡與金國軍隊大戰三日,一舉殲滅了金國的精銳部隊。
會河堡會戰是進攻金國的首次重大會戰。在這次大會戰中,金國的主力被殲,損失慘重。金國軍隊的失敗震撼了金國朝野。
平庸無能的完顏永濟束手無策,對逃迴中都的金軍首領不但不治罪,反而升遷重任,使朝廷上下心中產生了怨氣,對全麵抗擊蒙古入侵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蒙古軍隊初戰強敵就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鼓舞了全軍的鬥誌,增強了消滅金國的信心。
木華黎率領前鋒進入居庸關,進抵中都的城下。因為中都城壘堅固,又有重兵防守,蒙古軍隊擅長在平地上策馬飛奔,對攻打大城市還有些摸不著頭腦,所以攻城的戰鬥失利了。即便如此,他們在撤退的路上還順路攻掠了京畿地區。
蒙古西路從11月起攻掠雲內(今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左旗東南)、東勝(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朔州(今屬山西省)等地。
金國西京守將匕石烈、胡沙虎聽聞蒙古大軍兵臨城下,慌忙棄城逃入中都。
於是,兩路蒙古大軍如入無人之境,在今天的河北、山西北部地區擄掠大批人、畜和財物,然後撤退了。
第二年年初,蒙古將領哲別率領軍隊進攻金國的東京(今遼寧省遼陽)沒有成功。
哲別靈機一動,采用了誘敵出城、智取巧奪的戰法,假裝向後撤退了500裏。
金國守軍一看蒙古軍隊撤到了遠方,驕傲得不得了,洋洋得意地喝酒吃肉,放鬆了戒備。
不料,蒙古騎兵暗地裏策馬奔馳,晝夜兼程,猶如天兵天將一般降落在城外,出其不意地攻克了東京。這一退一進之間,充滿了哲別的軍事辯證法思想。
蒙古軍隊在東京城裏大肆搶掠,一個多月以後才班師迴朝。
</p>
百日連陰雨,總有一朝晴。
——漢族諺語
1162年的金秋,在遼闊的蒙古大草原上,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一位男孩降生在白蓮花般美麗的穹廬下。
聽到這個喜訊,男孩的父親——孛兒隻斤(意思是灰色的眼睛)部乞顏(意思是天鵝的叫聲)氏族首領也速該立刻從前線策馬揚鞭,匆匆地趕迴了自家的大帳。
“給這個孩子取名叫鐵木真(意思是精鋼)吧!”
因為這位父親剛剛在部落戰爭中剛剛俘獲了一個名叫鐵木真兀格的塔塔兒部落的酋長。
當時的北方草原上,一支支遊牧民族的部落相互混戰,以武力征服對方,企圖統一天下。
蒙古部落是亞洲東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祖先叫做室韋,生活在東北亞額爾古納河邊的森林裏,以打獵和捕魚為生。
後來,室韋的一個分支—蒙兀室韋告別了額爾古納河,向西遷移到大草原上,在鄂嫩河、克魯倫河和土拉河的源頭——不兒罕山(今蒙古國的肯特山)過上了牧羊人的生活。
從此,蒙兀室韋卷入了大草原上無休無止的戰爭旋渦,被迫臣服一個又一個主宰著北方大草原的帝國,先後成為突厥汗國、迴紇汗國、黠戛斯和契丹遼國的臣屬,還被主人取了個蒙古的名字。蒙古的含義雖然在不同的語言中分別有天空、永恆的火、永恆的河、銀子、勇士等各種意思,但是,寓意卻是深遠的,對這個剽悍的民族來說是名符其實的。
蒙古部落慢慢地衍生出乞顏、紮答蘭、泰赤烏等顯赫的氏族。他們的身邊有塔塔兒部、翁吉剌部、汪古部、三姓篾兒乞部、斡亦刺惕、克烈部、乃蠻部等。
100多年以後,
蒙古的各部落因為不堪忍受遼國的沉重壓迫,結成了以塔塔兒部為首的反對遼國聯盟,公開與昔日的主人翻臉對峙,以至於塔塔兒(別稱韃靼)一度成為草原眾多部落的統一稱唿。
又是100多年過去了,草原上的塔塔兒聯盟已經瓦解。
當時,女真人建立的金國是東亞最強大的國家,人口已經發展到近5000萬,軍隊也在百萬以上。
女真人其實原來是一個在遼國統治下的弱小民族,但是,他們的內心是十分強大的,
“人一滿萬,天下無敵”,隻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消滅了稱霸東北亞乃至漢地中原的遼國,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國家——金國,繼而時不時地用兵南下,攻打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
相比之下,蒙古人隻是金國廣大疆域中的一個臣屬民族,地處遙遠寒冷的北方,人口稀少,軍隊單薄,部落之間互相征戰,不足以讓金國掛齒。因此,在展望蒙古與金國戰爭結果的時候,有人說道:“金國有如一片浩渺的大海,蒙古有如一掬海底的細沙。”可見雙方的實力有多麽的懸殊。
蒙古部落在鐵木真的曾祖父合不勒的統領下異軍突起,日益壯大,將所有的蒙古人統一在了自己的麾下,而且還使用了可汗(君主)的稱號。
蒙古人的自強自立使宗主國的金國皇帝大動肝火。
金國采取以夷製夷的策略,主動挑起了塔塔兒部與蒙古部之間的長期戰爭。
合不勒可汗去世以後,他的弟弟俺巴孩接過兄長的權杖,繼續為蒙古部落戰鬥。後來,俺巴孩不幸被塔塔兒人捕獲,作為禮物獻給了金國,最終被金國釘在一種叫做“木驢”的刑具上緩慢而痛苦地死去。
俺巴孩的兄弟忽圖剌發誓要替家人複仇,對塔塔兒人發起了一係列瘋狂的進攻。但是,天不遂人願。忽圖剌屢戰屢敗,最後戰死在疆場上。
麵對強大的塔塔兒人,整個蒙古部落傷心欲絕,隻有不斷地在向蒼天祈禱,期盼部落裏出現一位帶領大家走出失敗的絕世英雄。
鐵木真長到9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母親所屬的弘吉剌氏族去挑選未來的妻子。按照未來的嶽丈的要求,鐵木真留在了他的家裏。
他的父親隻身迴家,在途中遇到了一群塔塔兒人。
塔塔兒人裏有被也速該殺死的鐵木真兀格的兒子紮鄰不合。他一眼就認出了俘虜並殺害自己父親的也速該,便在給他的食物中摻入了毒藥,毒死了也速該。
鐵木真聽到父親亡故的消息,幼小的心靈中埋藏了對塔塔兒人的深仇大恨。
父親的親屬和支持者紛紛離去,隻留下鐵木真一家在草原上到處流浪,受盡了人世間的苦難,同時,也強健了他的身體,鍛煉了他形成堅強的個性和意誌。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鐵木真開始參加戰鬥,保衛部族的生存。
19歲的那一年,他在一次戰役中意外受挫,損兵折將不說,自己差一點做了俘虜。掩護他脫身的妻子被篾兒乞人搶走了。
雪上加霜的事情接連發生。
他最信任的朋友又背叛了他,使他差一點喪失了性命。他的許多部下被敵人殘酷地放進大鍋裏烹煮。
祖先被殺,妻子被劫,朋友背叛,新仇舊恨無時無刻不在撕扯鐵木真那顆滴血的心髒,也塑造了他既殘暴無情又溫厚慈善的分裂人格。
洗禮中漸漸成熟的鐵木真開始走向成功。
他不僅奪迴了妻子,還用了10餘年的時間逐一征服了比自己部落強大的克烈部、泰赤烏氏族、塔塔兒部、汪古部和吉爾吉斯部,統一了整個漠北地區,成為蒙古大草原實際的主人。
蒙古民族共同體形成的時候,也是蒙古國家產生的前夜。
鐵木真有了自己的地盤和聯盟,更重要的是有了一批生死相依的鐵杆盟友。於是,他變得鐵像一般硬、像鋼一樣強,開始成為一隻淩空翱翔的雄鷹。
1206年,蒙古部落在不兒罕山召開了議事大會,宣布成立大蒙古國,推舉鐵木真為大可汗,尊稱為成吉思(意思是海洋)汗。
金國長期推行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使蒙古人對金國的統治者怨入骨髓。金國不僅要求蒙古納貢,而且每隔三年還要派遣士兵充當金國的炮灰,更是激起了蒙古人的廣泛怨憤。因此,金國與蒙古人結下了世仇。
金國為了防備蒙古人的報複襲擾,從達裏帶石堡子(今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北)經魚兒泊(今達來諾爾)到夾山(今內蒙古自治區唿和浩特西北)修築了一條長達3000餘裏的界壕,也叫做金長城,把蒙古人阻擋在金國本土的邊境之外。
成吉思汗用軍民合一的千戶製組織蒙古百姓,擴充護衛軍,組成了一支善於野外作戰和遠程奔襲的蒙古軍隊。他還建立了一支多達萬人、由自己直接指揮的常備武裝,由他最信任的“蒙古四傑”博爾忽、博爾術、木華黎、赤老溫擔任護衛長。這四個人後來成為橫掃亞歐大陸、創建蒙古帝國輝煌的得力幹將。
成吉思汗雖然目不識丁,但是,他十分重視民族文化,專門請俘虜的維吾爾人創製了蒙古文字和法典《大劄撒》。
至此,曾經是一盤散沙的蒙古部落正式以一個國家的形象走上了世界的舞台,對世界的曆史發展和走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成吉思汗臥薪嚐膽、不斷夯實蒙古力量的時候,他還收養了好幾個家人慘遭敵人殺害的孤兒。
巴特爾是其中的一個。他年僅15歲,聰明過人,懂事明理,心地善良,意誌堅定,得到成吉思汗的特別喜愛,成為他的貼身衛士。
完成了建立大蒙古國的曆史使命以後,成吉思汗想到的下一個曆史使命就是討伐女真人的金國,為死難的祖宗報仇,進而擴張蒙古的勢力,逐鹿金國占據的漢地中原,掠奪那裏豐饒的財富。
成吉思汗說道:“人類最大的幸福在勝利之中:征服你的敵人,追逐他們,奪取他們的財產,使他們的親人悲傷地流淚,騎著他們的駿馬,擁抱他們美麗的妻子和女兒。”
當時的金國仍然是東亞最強盛的大國,成吉思汗才未敢輕舉妄動。
為了實現討伐仇敵金國的目標,成吉思汗周密謀劃,認真地做了五年的戰爭準備。他分別於1205年、1207年、1209年三次出兵教訓金國的盟友和小兄弟西夏,強迫西夏臣服了威嚴的大蒙古國,剪除了金國的一翼和幫兇,掃除了攻打金國的牽製力量。
接著,成吉思汗設法清除境外的部落殘敵,保障蒙古後方的安全。
他招納為金國守衛界壕的汪古部落,使陰山以北的地區成為攻打金國的基地。
他還用重金和美女策反金國的內部人員,招納金國戍邊的官兵作為蒙古軍隊的內應,利用商人、使節等刺探金國的情報,采取多種辦法麻痹金國的軍隊。
隨著大蒙古國的崛起,占據北宋和遼國故土的金國被夾在了蒙古和南宋的中間了。
地處西北部的大蒙古國磨刀霍霍,覬覦金國的土地和財產。
地處南部的南宋國內也不肯善罷甘休,時刻有人惦記著光複中原的漢地。
1206年春天,在臨安(今浙江省杭州)登位的南宋新皇帝宋寧宗決心改變自己的屈辱地位,聽從辛棄疾等人的建議,打算反攻金國、收複國土,得到了主戰派大將韓侂(tuo)胄的堅決支持。
韓侂胄趁著大蒙古國攻打金國的時機,不顧尚無充分準備的現實,貿然舉兵進攻金國的軍隊。南宋的軍隊一開始接連得勝,大漲士氣。後來,戰局在內奸的破壞下迅速地逆轉。韓侂胄也被南宋朝廷中的投降派設計謀害了。
1208年春天,喪失了英勇果敢統帥的南宋軍隊被金國軍隊四處追打,潰不成軍。
宋寧宗被迫派遣先帝衛士出身的大將鞏開源的後代鞏萬裏等人前去與金國議和。
鞏萬裏出身於將官之家,從小耳濡目染,對軍事十分感興趣。他長大以後參加了南宋軍隊,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
宋寧宗派他去和談,一是借他的抗戰信念震懾金國人,二是試探一下金國人的和平誠意。
鞏萬裏據理力爭,向金國人闡明與南宋和平共處的原則,一一舉例說明兩國交好的益處,點點陳述兩國爭鬥的弊端,並且將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講給金國人聽,希望他們能夠知曉其中的利害。
鞏萬裏忠誠的話語猶如對牛彈琴、與虎謀皮,沒有取得一點效果。
金國仗著在軍事上占到的優勢和便宜,傲慢無禮,漫天要價,肆意羞辱南宋。
萬般無奈之下,鞏萬裏隻好如實地向宋寧宗稟報,請求南宋的軍隊打擊前線的金國軍隊,施加軍事壓力,創造和談的有利條件。
宋寧宗一麵斥責鞏萬裏無才無能,必須和金國達成和平條約,一邊暗自下令軍隊出擊金國的軍隊。
鞏萬裏受到皇帝的苛責,決心破釜沉舟,與金國人做最後的一搏。
他侃侃而談,直擊金國的要害:“我想再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叫做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如今我大宋猶如一隻秋蟬,你金國就是一隻誌在必得的螳螂。你固然即將吞食我大宋,可是,你知道嗎?一隻兇猛的黃雀正在你的身後虎視眈眈,即便你消滅了我國,可是你我終將都要被那隻黃雀吞噬。那隻黃雀就是貴國身後的大蒙古國!”
金國人剛剛接到南宋軍隊發動進攻的消息,又聽到鞏萬裏這番言辭,再想一想大蒙古國的確在日益壯大,感到有如芒刺在背,不寒而栗。他們知道宋寧宗性情軟弱、求和心切,繼續死纏爛打,威脅利誘,強逼鞏萬裏簽訂了屈辱的和約。
宋寧宗在主戰派的壓力下,將簽訂和約的罪責強加到鞏萬裏的頭上,對他實施了貶官的處分,還慷慨激昂地厲聲嗬斥道:“喪權辱國,羞愧祖先。”
鞏萬裏有苦無處說、有冤無處伸,隻好背著眾人的罵名換取了社稷的延續。
南宋的這次北伐不僅沒有得到便宜,反而被迫承認金國皇帝是自己的叔皇帝,歲幣也增加到了60萬,委曲求全地暫時保全了半壁江山。
金國這邊剛剛把南宋搞定,西北部的成吉思汗做好了戰爭的轉杯,毅然決定與金國絕交,準備徹底消滅蒙古世代的仇敵金國。
蒼天想要滅絕一個國家,必定會在這個國家產生一位昏庸透頂的國君。
金國的皇帝完顏永濟就是這樣的昏君。他雖然早就得知成吉思汗企圖造反,卻以為自己是泱泱大國,絲毫沒有把成吉思汗放在眼裏,而是將主要的兵力布置在金、宋的邊界,對於壓住怒火隱忍的蒙古疏於戒備。
完顏永濟不但不重視情報工作,反而懲罰報告敵情的將士。當時,金國的一個守邊將領得知蒙古軍隊在漠北積極練兵備戰以後,認為這個情報至關重要,急忙向完顏永濟匯報。
完顏永濟卻質問他道:“蒙古人的威脅在哪裏?他們有什麽能力來進攻我國?”
守邊將領迴答道:“蒙古已經降服了近鄰,還在不停地製造弓箭和盔甲,讓成年男子厲兵秣馬,不是針對我國還能是誰?”
完顏永濟對守邊將領敢於頂撞自己十分不悅,厭惡地瞪了他一眼,然後以擅自編造謠言、擾亂軍心的罪名將他囚禁入獄。
完顏永濟還禁止老百姓議論邊關的事情,從而使金國變成了瞎子和聾子,陷入到被動挨打的境地。
1211年春天,成吉思汗已經是49歲的中老年人了。他的雄心不老,身穿一身裝飾著金銀和寶石的蒙古長袍,戴著一頂金黃色的狐狸皮帽,正襟端坐在虎皮帳車裏,凝重的神色顯示出沉穩堅毅的性格。
他決定親自率領蒙古大軍踏上消滅金國的征程。
成吉思汗帶領蒙古軍隊從怯綠連河(今克魯倫河)南下,派遣哲別率領輕騎兵作為先鋒進入金國的西北邊境偵察軍情。
完顏永濟聽聞蒙古大軍已經到達國門,驚恐萬分,立即派遣使臣前去乞求講和,被蒙古方麵嚴詞拒絕。完顏永濟隻好臨時安排將領,倉促之下領兵抵禦蒙古軍隊的進攻。
這年的秋天,金國集結了45萬主力,與大蒙古國的10萬軍隊在野狐嶺(今河北省萬全西北)展開一場大決戰。
成吉思汗心神篤定,兵分兩路攻擊敵人:東路由他親自掛率,進逼金國的中都;西路由他的三個兒子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掛帥,討伐金國的西京(今山西省大同)。
成吉思汗的一路人馬乘金國軍隊不備,奇襲了烏沙堡、烏月營(今河北省張北西北),大敗人數眾多的金國軍隊。
遭到失敗的完顏永濟惱羞成怒,臨陣換將,仍然是節節敗退,丟失了昌州(今內蒙古自治區太仆寺旗西南)、桓州(今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西北)和撫州(今河北省張北)。
在野狐嶺的大決戰中,蒙古大將木華黎率領敢死隊在前線衝鋒殺敵,成吉思汗則率領主力在後麵跟進,形成了強大的攻勢。
金國將士看到氣勢洶洶、黑壓壓的蒙古大軍驚懼萬分,撒腿就逃,一路潰退到會河堡(今河北省懷安東南)。
成吉思汗指揮蒙古鐵騎跟蹤追擊,在會河堡與金國軍隊大戰三日,一舉殲滅了金國的精銳部隊。
會河堡會戰是進攻金國的首次重大會戰。在這次大會戰中,金國的主力被殲,損失慘重。金國軍隊的失敗震撼了金國朝野。
平庸無能的完顏永濟束手無策,對逃迴中都的金軍首領不但不治罪,反而升遷重任,使朝廷上下心中產生了怨氣,對全麵抗擊蒙古入侵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蒙古軍隊初戰強敵就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鼓舞了全軍的鬥誌,增強了消滅金國的信心。
木華黎率領前鋒進入居庸關,進抵中都的城下。因為中都城壘堅固,又有重兵防守,蒙古軍隊擅長在平地上策馬飛奔,對攻打大城市還有些摸不著頭腦,所以攻城的戰鬥失利了。即便如此,他們在撤退的路上還順路攻掠了京畿地區。
蒙古西路從11月起攻掠雲內(今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左旗東南)、東勝(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朔州(今屬山西省)等地。
金國西京守將匕石烈、胡沙虎聽聞蒙古大軍兵臨城下,慌忙棄城逃入中都。
於是,兩路蒙古大軍如入無人之境,在今天的河北、山西北部地區擄掠大批人、畜和財物,然後撤退了。
第二年年初,蒙古將領哲別率領軍隊進攻金國的東京(今遼寧省遼陽)沒有成功。
哲別靈機一動,采用了誘敵出城、智取巧奪的戰法,假裝向後撤退了500裏。
金國守軍一看蒙古軍隊撤到了遠方,驕傲得不得了,洋洋得意地喝酒吃肉,放鬆了戒備。
不料,蒙古騎兵暗地裏策馬奔馳,晝夜兼程,猶如天兵天將一般降落在城外,出其不意地攻克了東京。這一退一進之間,充滿了哲別的軍事辯證法思想。
蒙古軍隊在東京城裏大肆搶掠,一個多月以後才班師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