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值班人員的脾氣可沒劉主任這麽好,語氣生硬地說:“林老師,你過來見習也有些天了,你看我們平時的工作環境,不是和死人打交道,就是跟活人吵架,我們平時收入又不高,真要有小說裏那種天才學生,怎麽可能來做這行呢?”
有他這麽一插話,辦公室剩下的兩人也加入了討論——
“是啊,我們當年學習好的同學,基本上都去大醫院或者一流高校了,現在不是在忙著評研究員,就是評教授……說起來,我記得公安大學偵查學好像沒有博後流動站,現在海歸博士進學校可以不用做博後直接當教授嗎?”
“也許公安大學主要做業務,他們不在意科研呢?”
“不是科研單位就更奇怪了,不做科研招海歸博士幹什麽?”
“要這麽說的話,他們劇本裏的bug可太多了……你看我,臨床轉過來的,我們本科就要學五年,屠施明才30歲不到就是科研帶頭人,這要讓我老闆聽到,還不氣得從武漢連夜遊過來?”
林煦安一開始還能落筆記下他們說了什麽,可這幾人對話實在太快,他又聽不太明白,隻好尷尬地說:“對不起,我剛才沒記住……你們提的這些問題,可以再和我說一遍嗎?”
劉韜安慰他:“你別在意他們說的,觀眾不像我們,又不是專業人士,大家不過看個劇情、湊湊熱鬧。至於你要找的原型……我可以推薦幾個行業內厲害的大佬,網上有他們的採訪和報告,你要不先去看看?”
林煦安想到掛在宣傳欄的和藹長輩們,還是有點猶豫,不死心地問:“如果15歲上大學,能不能在我這個年齡當上教授呢?”
“15歲也來不及吧,本科4、5年,碩士博士最快7、8年,博後至少2年,全套下來都過30了……”劉韜給他算了一下,“而且我們這行需要體力,一般也不收未成年的學生。你說15歲上大學,可能指的是中科院少年班?我聽說他們的學生,不是學計算機,就是搞金融去了……林老師,我講句實在話,現在這個社會,真要有所謂的天才,基本上還是集中在錢多的行業。”
林煦安的心慢慢沉了下去。
這就是人設太好的壞處,沒有原型人物可以供他參考。
他不經意地看了眼值班主任桌上堆滿的英文文獻,忽然問道:“自動化專業,算是錢多的行業麽?”
“自動化專業?”劉韜重複一遍,轉頭問其他同事:“這個好像是工科吧?”
其他人點了點頭。
“你為什麽提起這個了?”
林煦安向在場幾人簡單介紹了曹仕建過去的求學經歷。他本以為這些人會和他一樣,或是驚訝或是感嘆,沒想到值班室氛圍陡然一鬆,幾位科研人員興致勃勃地在電腦上搜索起來。
曹仕建是個中文網絡的“刪帖狂”,他剛要提醒直接搜名字可能搜不到什麽信息,話還沒出口,幾聲低唿已經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
劉韜對著筆記本電腦輕輕“咦”了一聲,抬起頭,看向眼前的人:“你跟這位曹老師很熟嗎?”
“唔……普通朋友吧……”林煦安也不知道自己跟曹仕建算不算熟。
“其實這人挺符合你的要求,你可以找他聊聊。”劉韜不知道從哪裏搜到了曹仕建的博士論文,拉到最後的部分,反轉電腦,展示給眾人。
值班室其他人都圍上來看,林煦安也不懂,隻瞄了兩眼便移開視線。
劉韜善解人意地向他解釋:“一般來說,學術論文不該帶有什麽感情色彩,但我們也說,科研不是冷酷無情的,一篇論文的致謝部分,大概是唯一能體現作者個人感情的地方了。”
林煦安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沒想到下一秒,圍觀論文的幾人不約而同地鬧笑出聲,
“我還沒見過學生在致謝裏感謝國家的,他是第一個。”劉韜微笑著對周圍的幾人說。
林煦安愣了一下,“你們剛才是在笑話這個嗎?”
“不不,我們隻是覺得作者的性格很可愛。”笑得最厲害的一位實驗員連忙否認,“shijian 操除了感謝老師、同學,他還給學校的小動物都起上名字,一本正經地在致謝裏謝了一遍……他寫博士論文的時候,應該才20歲出頭吧,畫風像個小孩子。”
“曹老師在2000年前後發表的文章非常多,但是2002年之後的就搜不到了,不知道他現在在哪所大學工作?”另一位實驗員提了一句。
“是啊,十幾年前畢業的博士,算算時間,現在差不多能混到係主任?”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煦安身上。
“他好像博士沒畢業就和同學一起創業了……”林煦安沒來由地有點緊張,“其實這人現在具體做的什麽,我並不清楚。”
“還是賺錢去了……”劉韜惋惜地嘆息。
自從國際飯店莫名其妙的誤會之後,林煦安一度對曹仕建產生過很多陰謀論式的猜測,比如此人是個熱衷包養娛樂圈明星的煤老闆,或者是個沒什麽節操下限的暴發戶。
等到後來,兩人在微博有過一些短暫的交流,他又覺得曹仕建大概不是個低俗的人,至少從隨手拍的風景照能看出來,那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帶著一種審判式的透徹和理性,內心世界應該相當平靜才對。
有他這麽一插話,辦公室剩下的兩人也加入了討論——
“是啊,我們當年學習好的同學,基本上都去大醫院或者一流高校了,現在不是在忙著評研究員,就是評教授……說起來,我記得公安大學偵查學好像沒有博後流動站,現在海歸博士進學校可以不用做博後直接當教授嗎?”
“也許公安大學主要做業務,他們不在意科研呢?”
“不是科研單位就更奇怪了,不做科研招海歸博士幹什麽?”
“要這麽說的話,他們劇本裏的bug可太多了……你看我,臨床轉過來的,我們本科就要學五年,屠施明才30歲不到就是科研帶頭人,這要讓我老闆聽到,還不氣得從武漢連夜遊過來?”
林煦安一開始還能落筆記下他們說了什麽,可這幾人對話實在太快,他又聽不太明白,隻好尷尬地說:“對不起,我剛才沒記住……你們提的這些問題,可以再和我說一遍嗎?”
劉韜安慰他:“你別在意他們說的,觀眾不像我們,又不是專業人士,大家不過看個劇情、湊湊熱鬧。至於你要找的原型……我可以推薦幾個行業內厲害的大佬,網上有他們的採訪和報告,你要不先去看看?”
林煦安想到掛在宣傳欄的和藹長輩們,還是有點猶豫,不死心地問:“如果15歲上大學,能不能在我這個年齡當上教授呢?”
“15歲也來不及吧,本科4、5年,碩士博士最快7、8年,博後至少2年,全套下來都過30了……”劉韜給他算了一下,“而且我們這行需要體力,一般也不收未成年的學生。你說15歲上大學,可能指的是中科院少年班?我聽說他們的學生,不是學計算機,就是搞金融去了……林老師,我講句實在話,現在這個社會,真要有所謂的天才,基本上還是集中在錢多的行業。”
林煦安的心慢慢沉了下去。
這就是人設太好的壞處,沒有原型人物可以供他參考。
他不經意地看了眼值班主任桌上堆滿的英文文獻,忽然問道:“自動化專業,算是錢多的行業麽?”
“自動化專業?”劉韜重複一遍,轉頭問其他同事:“這個好像是工科吧?”
其他人點了點頭。
“你為什麽提起這個了?”
林煦安向在場幾人簡單介紹了曹仕建過去的求學經歷。他本以為這些人會和他一樣,或是驚訝或是感嘆,沒想到值班室氛圍陡然一鬆,幾位科研人員興致勃勃地在電腦上搜索起來。
曹仕建是個中文網絡的“刪帖狂”,他剛要提醒直接搜名字可能搜不到什麽信息,話還沒出口,幾聲低唿已經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
劉韜對著筆記本電腦輕輕“咦”了一聲,抬起頭,看向眼前的人:“你跟這位曹老師很熟嗎?”
“唔……普通朋友吧……”林煦安也不知道自己跟曹仕建算不算熟。
“其實這人挺符合你的要求,你可以找他聊聊。”劉韜不知道從哪裏搜到了曹仕建的博士論文,拉到最後的部分,反轉電腦,展示給眾人。
值班室其他人都圍上來看,林煦安也不懂,隻瞄了兩眼便移開視線。
劉韜善解人意地向他解釋:“一般來說,學術論文不該帶有什麽感情色彩,但我們也說,科研不是冷酷無情的,一篇論文的致謝部分,大概是唯一能體現作者個人感情的地方了。”
林煦安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沒想到下一秒,圍觀論文的幾人不約而同地鬧笑出聲,
“我還沒見過學生在致謝裏感謝國家的,他是第一個。”劉韜微笑著對周圍的幾人說。
林煦安愣了一下,“你們剛才是在笑話這個嗎?”
“不不,我們隻是覺得作者的性格很可愛。”笑得最厲害的一位實驗員連忙否認,“shijian 操除了感謝老師、同學,他還給學校的小動物都起上名字,一本正經地在致謝裏謝了一遍……他寫博士論文的時候,應該才20歲出頭吧,畫風像個小孩子。”
“曹老師在2000年前後發表的文章非常多,但是2002年之後的就搜不到了,不知道他現在在哪所大學工作?”另一位實驗員提了一句。
“是啊,十幾年前畢業的博士,算算時間,現在差不多能混到係主任?”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煦安身上。
“他好像博士沒畢業就和同學一起創業了……”林煦安沒來由地有點緊張,“其實這人現在具體做的什麽,我並不清楚。”
“還是賺錢去了……”劉韜惋惜地嘆息。
自從國際飯店莫名其妙的誤會之後,林煦安一度對曹仕建產生過很多陰謀論式的猜測,比如此人是個熱衷包養娛樂圈明星的煤老闆,或者是個沒什麽節操下限的暴發戶。
等到後來,兩人在微博有過一些短暫的交流,他又覺得曹仕建大概不是個低俗的人,至少從隨手拍的風景照能看出來,那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帶著一種審判式的透徹和理性,內心世界應該相當平靜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