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靜來得很快,她找到跟組醫生開了些安神的藥物,逼著林煦安吃了一片。
林煦安終於睡著了。
他做了一個夢。
夢中,一位身著明鎧、麵容陰鷙的老者,正拽著他的頭髮,拉扯著將他狠狠按在幾案上。
那老者獰笑著說:“庶人賢,我奉太後命令前來找你問話。神都傳言,說你對太後早已心懷怨懟,終日做甚《摘葉歌》、《摘瓜歌》誦於人前,狂言悖逆,狼子野心,當真反骨難馴!”
“李賢”瑟瑟發抖,惶恐說道:“丘、丘將軍,我……我不曉得那甚、甚麽歌……自元隆以來,我安心自省,母後舊日所書《孝子傳》、《少陽政範》,我也日日抄錄誦背,不敢憊怠……此事巴州人士,皆可作證……”
丘神勣冷笑一聲,“哦?若真如此,老臣自當稟明太後,請她老人家定奪。”
他口中這般說,手上卻是一把扯過白綾,繞在“李賢”脖頸上,不顧“李賢”垂死掙紮,用力收緊。
“啊——”林煦安的心髒快速跳動著。
過了許久,他的唿吸才恢復正常,身上的壓力消失了,身體開始變得輕盈,仿佛飄了起來。隻是眼皮沉重,依然無法睜開。
慢慢的,眼前場景變化,轉而落入另一個夢境。
夢裏,有一個高挑瘦削、麵容不清的男人。
那個男人低垂著雙眼,麵前擺著一具蓋著白布的屍體。屍體的輪廓不大,應該不是一個成年人。男人的肩膀開始微微顫抖,似乎陷入了巨大的悲戚之中,然而他的脊背卻始終立得筆直。
林煦安聽到了自己的聲音。他在問那個男人:“你能不能告訴我,我要怎樣做才能擺脫既定的命運?”
那個男人抬起頭來,眼睛又深又沉,仿佛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人、事能逃過過他的審視。他眼裏的冷漠,藏著一團火焰,眼角下,能看清有一顆小痣。
他說:“為什麽你認為能夠擺脫?如果是註定的結局,你隻有坦然地接受它。”
林煦安終於清醒了。
就像是剛滿二十歲的李賢遇到五十歲的武則天,初出茅廬的皇太子對上詭譎老辣的資深政客,第一次外出接戲的林煦安,也不知道是幸或不幸,碰上了程海平這樣的“怪物”編劇……
結果被按在地上狠狠揍了一頓。
吃飽睡飽後的林煦安心情好了很多,雖然身體還有些蔫蔫的,但前幾日的憂鬱哀戚已經完全消失了,甚至有精力拉著常靜和董大成,興致勃勃地討論起人物的設定。
林煦安推開桌上的筆記本電腦和記事本,找到壓在下麵的劇本,快速翻開,翻到一頁,攤在兩人跟前,“要體會李賢的心理,得先揣摩清楚李治和武則天對新太子的態度。”他指出其中一行,“這場戲,立李賢為太子的前夕,武則天向李治進“建言十二事”,勸說天子停止征戰、減免賦稅、善用人才,你們看這一句,中書令郝處俊對此事的反應。”
[聽到建言第十條時,郝處俊的神情由平靜轉為不安。]
常靜替董大成解釋:“郝處俊這個角色我知道,是戲裏主要配角,請了古奇林老師來演的。”
董大成認真看了半天劇本,抬起頭說:“古老師這麽多年一直演聰明正直的正麵形象,那這個郝處俊,他是覺得武則天的提議有什麽問題嗎?”
林煦安沒有直接迴答,在不大的房間裏走來走去,邊思考邊分析:“平靜和不安,這種情緒反差說明了什麽?為什麽會平靜?因為建言十二事的前麵九條不過是些陳詞濫調,薄徭役、輕賦稅,武則天提與不提,朝臣之間也都心裏清楚,因此不以為意。而不安……為什麽又會不安?因為最後三條,給基層官員減免考核、升值加薪、越級提拔,這些籠絡人心的手段才是關鍵。”
林煦安突然停了下來,眼睛明亮,“武則天是在挖牆腳,她是在挖這些權臣的牆角。”
董大成呆了呆,過了一會才問:“然後呢?”
林煦安語氣輕快地說:“接下來皇帝的迴答就妙了,他隻說了四個字。”
“哪四個字?”
“略施行之。”林煦安笑了,“皇帝此時還握有實權,可能不在意武則天玩這種小心思。略施行,哈哈,那不就相當於不施行嗎?皇帝也隻是順手送些好名聲給武則天罷了。”
遲鈍如董大成此時也咂摸出味來了,順著他得思路說:“這麽看的話,武則天在冊立新太子之前,已經想著對大臣們奪權了。”
林煦安重新拿起劇本,舉在胸前,“不僅如此,這還說明,皇帝對武則天和權臣之間權力爭奪,一直保持著默許的態度。你們再往後看幾行,在武則天進言之後沒多久,皇帝更是直接提議讓武則天攝政,結果被郝處俊跳出來攪黃了。”
董大成忍不住吐槽:“搞了半天,我怎麽覺得皇帝和武則天才是一夥的?”
“你說的不錯。大概在皇帝看來,再有野心的皇後,也比文官集團來得容易控製。此時的皇帝皇後,已經結成鐵桿的政治盟友,太子早就沒了立足之地,誰來當都沒用。”林煦安合起劇本,輕輕往床上一扔,漫不經心地說:“這太子之位,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局,一個死局。”
林煦安終於睡著了。
他做了一個夢。
夢中,一位身著明鎧、麵容陰鷙的老者,正拽著他的頭髮,拉扯著將他狠狠按在幾案上。
那老者獰笑著說:“庶人賢,我奉太後命令前來找你問話。神都傳言,說你對太後早已心懷怨懟,終日做甚《摘葉歌》、《摘瓜歌》誦於人前,狂言悖逆,狼子野心,當真反骨難馴!”
“李賢”瑟瑟發抖,惶恐說道:“丘、丘將軍,我……我不曉得那甚、甚麽歌……自元隆以來,我安心自省,母後舊日所書《孝子傳》、《少陽政範》,我也日日抄錄誦背,不敢憊怠……此事巴州人士,皆可作證……”
丘神勣冷笑一聲,“哦?若真如此,老臣自當稟明太後,請她老人家定奪。”
他口中這般說,手上卻是一把扯過白綾,繞在“李賢”脖頸上,不顧“李賢”垂死掙紮,用力收緊。
“啊——”林煦安的心髒快速跳動著。
過了許久,他的唿吸才恢復正常,身上的壓力消失了,身體開始變得輕盈,仿佛飄了起來。隻是眼皮沉重,依然無法睜開。
慢慢的,眼前場景變化,轉而落入另一個夢境。
夢裏,有一個高挑瘦削、麵容不清的男人。
那個男人低垂著雙眼,麵前擺著一具蓋著白布的屍體。屍體的輪廓不大,應該不是一個成年人。男人的肩膀開始微微顫抖,似乎陷入了巨大的悲戚之中,然而他的脊背卻始終立得筆直。
林煦安聽到了自己的聲音。他在問那個男人:“你能不能告訴我,我要怎樣做才能擺脫既定的命運?”
那個男人抬起頭來,眼睛又深又沉,仿佛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人、事能逃過過他的審視。他眼裏的冷漠,藏著一團火焰,眼角下,能看清有一顆小痣。
他說:“為什麽你認為能夠擺脫?如果是註定的結局,你隻有坦然地接受它。”
林煦安終於清醒了。
就像是剛滿二十歲的李賢遇到五十歲的武則天,初出茅廬的皇太子對上詭譎老辣的資深政客,第一次外出接戲的林煦安,也不知道是幸或不幸,碰上了程海平這樣的“怪物”編劇……
結果被按在地上狠狠揍了一頓。
吃飽睡飽後的林煦安心情好了很多,雖然身體還有些蔫蔫的,但前幾日的憂鬱哀戚已經完全消失了,甚至有精力拉著常靜和董大成,興致勃勃地討論起人物的設定。
林煦安推開桌上的筆記本電腦和記事本,找到壓在下麵的劇本,快速翻開,翻到一頁,攤在兩人跟前,“要體會李賢的心理,得先揣摩清楚李治和武則天對新太子的態度。”他指出其中一行,“這場戲,立李賢為太子的前夕,武則天向李治進“建言十二事”,勸說天子停止征戰、減免賦稅、善用人才,你們看這一句,中書令郝處俊對此事的反應。”
[聽到建言第十條時,郝處俊的神情由平靜轉為不安。]
常靜替董大成解釋:“郝處俊這個角色我知道,是戲裏主要配角,請了古奇林老師來演的。”
董大成認真看了半天劇本,抬起頭說:“古老師這麽多年一直演聰明正直的正麵形象,那這個郝處俊,他是覺得武則天的提議有什麽問題嗎?”
林煦安沒有直接迴答,在不大的房間裏走來走去,邊思考邊分析:“平靜和不安,這種情緒反差說明了什麽?為什麽會平靜?因為建言十二事的前麵九條不過是些陳詞濫調,薄徭役、輕賦稅,武則天提與不提,朝臣之間也都心裏清楚,因此不以為意。而不安……為什麽又會不安?因為最後三條,給基層官員減免考核、升值加薪、越級提拔,這些籠絡人心的手段才是關鍵。”
林煦安突然停了下來,眼睛明亮,“武則天是在挖牆腳,她是在挖這些權臣的牆角。”
董大成呆了呆,過了一會才問:“然後呢?”
林煦安語氣輕快地說:“接下來皇帝的迴答就妙了,他隻說了四個字。”
“哪四個字?”
“略施行之。”林煦安笑了,“皇帝此時還握有實權,可能不在意武則天玩這種小心思。略施行,哈哈,那不就相當於不施行嗎?皇帝也隻是順手送些好名聲給武則天罷了。”
遲鈍如董大成此時也咂摸出味來了,順著他得思路說:“這麽看的話,武則天在冊立新太子之前,已經想著對大臣們奪權了。”
林煦安重新拿起劇本,舉在胸前,“不僅如此,這還說明,皇帝對武則天和權臣之間權力爭奪,一直保持著默許的態度。你們再往後看幾行,在武則天進言之後沒多久,皇帝更是直接提議讓武則天攝政,結果被郝處俊跳出來攪黃了。”
董大成忍不住吐槽:“搞了半天,我怎麽覺得皇帝和武則天才是一夥的?”
“你說的不錯。大概在皇帝看來,再有野心的皇後,也比文官集團來得容易控製。此時的皇帝皇後,已經結成鐵桿的政治盟友,太子早就沒了立足之地,誰來當都沒用。”林煦安合起劇本,輕輕往床上一扔,漫不經心地說:“這太子之位,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局,一個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