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以誠:我的話……主要還是覺得這部劇演起來比較耗費精神,有很多內心戲,涉及到人性中相對陰暗的一麵。尼采那句話怎麽說的來著,「凝視深淵過久,深淵迴以凝視」。每天都陷在這些情緒裏麵,感覺自己的精神很不穩定。我有時候排練完迴家,會試著看點輕鬆的東西調節一下。
-
q:聽說顧老師剛才演完有點沒出戲?
顧以誠:有一點。下台的時候我腦子裏很亂,感覺自己就是周昀,又好像不是。我剛才看到他的那個瞬間,感覺像做了一場夢。因為在戲裏,他已經被我殺了,雖然觀眾看不到這個場景,但我自己是知道的。
文清讓:以誠比較偏體驗派的演法,和角色共情太深確實會對演員有影響,用我們編劇的話來說,這個戲很費演員。
-
q:顧老師能說一下是如何共情周昀的嗎?就比如說,像你演戀愛戲,可以代入自己的真實體驗,但我們絕大多數人不太可能會有犯罪經歷。
顧以誠:其實……戀愛戲我也隻能靠想像和模仿,沒有什麽真實體驗可以代入的。
-
q:好像知道了一個令人很意外的八卦?
文清讓:嗯,我也挺驚訝的,完全想不到。
顧以誠:還好吧,也沒什麽意外的?說迴這個問題,我首先是反覆讀劇本和《深淵鏡》的原著,去了解周昀這個人,在腦中模擬他的人生經歷。然後這段時間我也看了不少犯罪心理學的書,研究了一下反社會人格者的特徵。就是因為現實中沒有類似的體驗,在舞台上展現出來的時候,其實會感覺有點爽,像是釋放了自己內心深處的一些欲望。這個話題再聊下去就有些危險了……開個玩笑。
文清讓:我們組的楊逸說他這方麵的書和紀錄片看多了,現在一看到垃圾箱裏的黑色塑膠袋,就懷疑裏麵藏了作案工具,改天得去醫院掛個號檢查。這可能要算工傷。
-
q:兩位都演過周昀,你們覺得自己和對方在這個角色的處理上有什麽不同?
文清讓:以誠的周昀給我的感覺……讓我想想怎麽形容,他身上有種「天真的殘忍」。他是個很擅長偽裝的反社會人格者,做的都是駭人聽聞的事情,但深層行為邏輯其實有點像小孩子。我在這裏不能劇透太多?就比如他很在意我(陳寂),會想方設法地去控製我身邊的人,讓我的社會關係最後隻剩下他,小朋友可能會有類似這種「你隻能和我玩」的思考方式。他行事很多時候是出於本能的,我當年演的周昀會更有計劃性,更縝密一些?對陳寂的執念相對也沒那麽深,更多還是享受操縱別人的樂趣。
顧以誠:這個問題我正好可以迴答,因為八年前我看過清讓哥的《深淵鏡》,應該是他的場次我差不多都看了。
-
q:所以是忠實觀眾了?
顧以誠:嗯,是忠實粉絲。
文清讓:這麽早就到商業互吹環節了嗎?我還沒準備好。
顧以誠:我真的是粉絲,改天我可以曬票根自證的。
文清讓:那感謝你為我們中國音樂劇做出的貢獻。
顧以誠: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顧以誠:清讓哥的周昀氣場很強,是那種看著溫和親切實際不動聲色掌控一切的人,別人會不知不覺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最後和陳寂對峙那場戲,他所有癲狂的情緒都藏在冷靜表象之下,不是那種歇斯底裏的爆發,但非常有感染力。我自己的周昀,就像他說的,確實會有一些孩子氣的行為,我的一部分被困在童年了,始終沒有走出來。
-
q:兩位之前已經搭過一部劇了?
文清讓:是的,上一次是在《道林·格雷的畫像》。
顧以誠:當時我本來是沒機會和清讓哥搭的,因為一些臨時變動才更換了演員。首演那天下午沈導給我打電話,問我能不能頂上,說實話我那個時候都懵了。這又是我第一次在大劇場演戲,那晚上台前特別緊張,清讓哥就一直在鼓勵我。我能和他搭檔演戲真的很幸運,學到了不少東西。
文清讓:我覺得是互相學習吧。之前整個排練,包括進劇場合成的過程中,我們倆單獨對戲的時候其實非常少,但我和以誠在那部劇裏搭下來,感覺還挺默契的。這次和他演對手戲的感覺也很好。
-
q:這輪《深淵鏡》的分組,是你們自己決定的嗎?
文清讓:這個是程導決定的。一開始我們進組劇本圍讀,她做了個初步分組,大家讀下來覺得戲路也搭得上,後麵就按這個組合固定搭配了。
-
q:當時事先和對方聊過劇本以及想要呈現的邏輯嗎?
顧以誠:沒有,我們就是按各自對角色的理解去讀的,正好能組成一套通順自洽的邏輯。但各種細節也會不斷在演出中調整完善,比如說你今天看了首演場,但後麵幾場可能又會有變化。
文清讓:我個人挺喜歡那種臨場的新鮮感帶來的刺激,畢竟戲劇的魅力就在於現場性,觀眾也可以期待一下。
-
q:這是在暗示觀眾多刷幾場嗎?
顧以誠:怎麽被發現了……開玩笑的。
文清讓:大家還是要結合自己的情況,畢竟看劇隻是愛好。但我們會認真對待每一場演出的。
-
-
q:聽說顧老師剛才演完有點沒出戲?
顧以誠:有一點。下台的時候我腦子裏很亂,感覺自己就是周昀,又好像不是。我剛才看到他的那個瞬間,感覺像做了一場夢。因為在戲裏,他已經被我殺了,雖然觀眾看不到這個場景,但我自己是知道的。
文清讓:以誠比較偏體驗派的演法,和角色共情太深確實會對演員有影響,用我們編劇的話來說,這個戲很費演員。
-
q:顧老師能說一下是如何共情周昀的嗎?就比如說,像你演戀愛戲,可以代入自己的真實體驗,但我們絕大多數人不太可能會有犯罪經歷。
顧以誠:其實……戀愛戲我也隻能靠想像和模仿,沒有什麽真實體驗可以代入的。
-
q:好像知道了一個令人很意外的八卦?
文清讓:嗯,我也挺驚訝的,完全想不到。
顧以誠:還好吧,也沒什麽意外的?說迴這個問題,我首先是反覆讀劇本和《深淵鏡》的原著,去了解周昀這個人,在腦中模擬他的人生經歷。然後這段時間我也看了不少犯罪心理學的書,研究了一下反社會人格者的特徵。就是因為現實中沒有類似的體驗,在舞台上展現出來的時候,其實會感覺有點爽,像是釋放了自己內心深處的一些欲望。這個話題再聊下去就有些危險了……開個玩笑。
文清讓:我們組的楊逸說他這方麵的書和紀錄片看多了,現在一看到垃圾箱裏的黑色塑膠袋,就懷疑裏麵藏了作案工具,改天得去醫院掛個號檢查。這可能要算工傷。
-
q:兩位都演過周昀,你們覺得自己和對方在這個角色的處理上有什麽不同?
文清讓:以誠的周昀給我的感覺……讓我想想怎麽形容,他身上有種「天真的殘忍」。他是個很擅長偽裝的反社會人格者,做的都是駭人聽聞的事情,但深層行為邏輯其實有點像小孩子。我在這裏不能劇透太多?就比如他很在意我(陳寂),會想方設法地去控製我身邊的人,讓我的社會關係最後隻剩下他,小朋友可能會有類似這種「你隻能和我玩」的思考方式。他行事很多時候是出於本能的,我當年演的周昀會更有計劃性,更縝密一些?對陳寂的執念相對也沒那麽深,更多還是享受操縱別人的樂趣。
顧以誠:這個問題我正好可以迴答,因為八年前我看過清讓哥的《深淵鏡》,應該是他的場次我差不多都看了。
-
q:所以是忠實觀眾了?
顧以誠:嗯,是忠實粉絲。
文清讓:這麽早就到商業互吹環節了嗎?我還沒準備好。
顧以誠:我真的是粉絲,改天我可以曬票根自證的。
文清讓:那感謝你為我們中國音樂劇做出的貢獻。
顧以誠: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顧以誠:清讓哥的周昀氣場很強,是那種看著溫和親切實際不動聲色掌控一切的人,別人會不知不覺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最後和陳寂對峙那場戲,他所有癲狂的情緒都藏在冷靜表象之下,不是那種歇斯底裏的爆發,但非常有感染力。我自己的周昀,就像他說的,確實會有一些孩子氣的行為,我的一部分被困在童年了,始終沒有走出來。
-
q:兩位之前已經搭過一部劇了?
文清讓:是的,上一次是在《道林·格雷的畫像》。
顧以誠:當時我本來是沒機會和清讓哥搭的,因為一些臨時變動才更換了演員。首演那天下午沈導給我打電話,問我能不能頂上,說實話我那個時候都懵了。這又是我第一次在大劇場演戲,那晚上台前特別緊張,清讓哥就一直在鼓勵我。我能和他搭檔演戲真的很幸運,學到了不少東西。
文清讓:我覺得是互相學習吧。之前整個排練,包括進劇場合成的過程中,我們倆單獨對戲的時候其實非常少,但我和以誠在那部劇裏搭下來,感覺還挺默契的。這次和他演對手戲的感覺也很好。
-
q:這輪《深淵鏡》的分組,是你們自己決定的嗎?
文清讓:這個是程導決定的。一開始我們進組劇本圍讀,她做了個初步分組,大家讀下來覺得戲路也搭得上,後麵就按這個組合固定搭配了。
-
q:當時事先和對方聊過劇本以及想要呈現的邏輯嗎?
顧以誠:沒有,我們就是按各自對角色的理解去讀的,正好能組成一套通順自洽的邏輯。但各種細節也會不斷在演出中調整完善,比如說你今天看了首演場,但後麵幾場可能又會有變化。
文清讓:我個人挺喜歡那種臨場的新鮮感帶來的刺激,畢竟戲劇的魅力就在於現場性,觀眾也可以期待一下。
-
q:這是在暗示觀眾多刷幾場嗎?
顧以誠:怎麽被發現了……開玩笑的。
文清讓:大家還是要結合自己的情況,畢竟看劇隻是愛好。但我們會認真對待每一場演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