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民間隊伍
農門嬌娘:撿個王爺當相公 作者:小葉子萌萌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謝語堂等人一怔,原來老婦人早就看出了他們的身份,卻沒有去領賞,還收留了他們,幾人心裏頓時都暖唿唿的。
謝過老婦人一家後,他們繼續踏上了逃亡的道路。
別人對他們越好,越是不想連累他們。
“聽說了嗎?謝將軍好像迴來了。”
“是啊,可惜又被陛下列為叛賊了,謝將軍那麽好的人,怎麽會是叛賊呢?”
“沒錯,前幾年我們這裏鬧水患,還是謝將軍過來治理的呢,他一來,當地官員都不敢再貪汙了,這麽好的人,怎麽可能會背叛東玄國啊?”
“還有九王爺,好像也因為維護謝將軍,被陛下一起通緝了。”
“那他們現在要去哪裏?”
“在逃命唄,唉,其實我也想知道他們在哪裏,我對這個國家太失望了,都快要呆不下去了,聽說今年的商稅又增加了,這樣下去,我們還怎麽活啊。”
幾乎各地的百姓,都在談論這件事情。
他們圍在城牆下,對著九王爺他們的通緝畫像議論紛紛,然而過了一個晚上,守城的士兵們驚訝的發現,畫像居然不見了,不知道是被什麽人給扯掉了,隻留下漿糊淩亂的痕跡。
他們倒也沒有多想,隻是又重新貼了上去,可過不了多久,畫像還是會被人扯掉。
士兵們不得不把這件事,報告給了當地的父母官,父母官派人去守在城牆根下,這才留住了那幾張畫像。
萬昌是陽城數萬人中一個很普通的老百姓,他本來是個商戶,家裏小有資產,楚王上台之後,頒布了一係列政令,其中有一條,“凡是商戶,須上交十分之三家產”,萬昌想不通,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為什麽要平白無故的交上去?
他堅決不肯交,結果官差直接上門,以“違反聖令”的理由,將他抓去官府,打了四十大板,家產全被沒收,從此,萬昌就落下了病根。他對楚王可謂是非常痛恨。
聽說楚王通緝素來在民間聲望很高的謝將軍和九王爺,頓時氣不打一處來,連夜去將他們的畫像撕掉了。如果不是有人在保護著城牆,他還會繼續撕下去。
聽說九王爺和謝將軍現在處境非常不好,萬昌憂心不已,日夜在家裏喝酒,喝醉了就痛罵楚王,嚇得他老娘差點拿棍子打他、
萬昌卻理直氣壯地道,“娘,我又沒有說錯,那楚王就不是什麽好人,你看,自從他登基以來,我們的日子非但沒有紅火起來,反而越來越難過了,做點什麽都被監視,等著吧,這樣下去,東玄國遲早要完。”
聽到這話,萬老娘也扔掉了手裏的棍子,坐在一旁,拍著腿直歎氣道,“誰說不是呢,但是上麵的事情,也不是咱們老百姓可以議論的,須知禍從口出,昌兒,往後可不要再口無遮擋了。”
萬昌卻不以為意,這日他出去,在天橋上聽人侃大山,聽到某朝太過嚴苛,導致百姓爭相逃走,投奔明主,萬昌心裏一動,忽然有了個絕好的主意。
匆匆迴到家,萬昌立刻就開始收拾東西,見此情景,萬老娘不由的有些疑惑,自從兒子被拉進官府打了一頓之後,就發誓再也不從商了。這是怎麽了,難道又要出去跑商?
萬昌卻道,“不是的,娘,我們離開這裏。”
萬老娘一驚,“離開這裏?離開這裏我們還能去哪裏?”
她已經在這裏住了幾十年了,從小就長在這裏,對這裏感情很深,自然是不會輕易離開。
萬昌似乎也想到了這一點,安慰道,“娘,別怕,我跟你說,我們這是要投奔明主,你知道嗎?楚王現在的所作所為,遲早是會出事的,咱們不能陪著他一起死。”
萬老娘有些心動了,“投奔誰,去別的國家嗎?”
雖然東玄國不好,但她也不想去別的地方,年紀大了,死也要死在自己的故土。
萬昌搖搖頭,眼神堅定,“投奔謝將軍和九王爺。”
雖然說服萬老娘花了點力氣,不過老人家也不是不明事理的,很快便同意跟萬昌一塊離開。他們連夜收拾了包袱,沒有半點留戀的離開了這座生活了幾十年的城市。
“兒啊,你知道謝將軍他們在哪裏嗎?”萬老娘想起這個問題,詢問萬昌。
萬昌其實也不知道,但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兒子已經打聽好了,將軍他們來的方向正好是北方,聽說要在隔壁城鎮經過,咱們去那裏等著。”
母子倆直奔隔壁,一路上風餐露宿,倒也不覺得疲憊。
走到一半的時候,遇到了很多跟他們一樣打扮的人,萬昌多嘴問了一句,對方支支吾吾的,最後還是萬昌先說明了目的,他們才說了出來。
原來,他們都是一樣準備去投奔謝語堂他們的。
“很多人,我們鄰居親戚朋友全都一起走了,沒辦法,實在是生活不下去了,去年遭了災,可是上麵沒有一點補償,這他娘的叫人怎麽活?”
大家結伴,一路風塵仆仆,可沒有人畏懼,全都是一臉充滿希望的樣子。好像前方有什麽東西在指引著他們,叫他們不要害怕。
他們不敢驚動謝語堂和九王爺,也不敢去打擾他們,就悄悄的跟在後麵,隨著經過的地方越來越多,這支隊伍也越來越大。
昏暗的房間裏,謝語堂坐在床邊,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床上昏睡著的人,似乎她下一刻就會消失一樣。
“你能不能休息一會兒,我怕你這樣下去,真的會變成望妻石了。”旁邊的九王爺忍不住開口吐槽。
謝語堂的視線仍然沒有離開床上的人,小聲的說到,“如果你累的話,可以先下去休息。”
九王爺見他如此固執,得直接站起來,想要去拽他,但是謝語堂武功了得,他又怎麽可能奈何得了他?
“你可別忘了,外麵還有幾千號人在等著你呢,不能池婉還沒醒,你就先倒下來了。”見拉不動謝語堂,九王爺索性放開了手,非常無奈的歎了口氣。
這段時間,源源不斷的有人前來投靠他們,漸漸地竟然匯聚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
反正楚王是不會放過他們的,既然如此,擁有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足以跟對方對抗,這樣才有自保的能力。
九王爺便把來投靠的人都留了下來,並且進行了一番整頓,現如今已經初具規模。
一提到這個,謝語堂就感到一陣頭疼,他雖然對楚王非常的痛心和失望,但是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亂臣賊子。
“外麵的人,你讓他們都散了吧。”謝語堂揉了揉眉心略顯疲憊。
九王爺知道他心中的想法,但還是忍不住勸說,“你覺得,你現在還有退路嗎?楚王一定會想盡辦法殺了你的,就憑你那一點點暗衛,你覺得能夠保全自己嗎?池婉受傷的事就是一次血淋淋的教訓。”
提起這個,謝語堂的眼睛一下子就暗淡了起來,裏邊充滿了自責。
他可以什麽都不管,但是如今有了池婉,他絕對不會再讓她受一點點傷害。
九王爺察覺出了他態度的鬆動,立馬趁熱打鐵“現在我們雖然擁有了幾千好士兵,但是他們都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猶如一盤散沙,你是赫赫有名的戰神,如果他們有你訓練,一定能夠以一當十。”
“這件事情還是容後再談。”謝語堂一口拒絕了,眼睛深情款款的看著床上的池婉。
把池婉救出來後,看到她遍體鱗傷的模樣,謝語堂心痛萬分,雖然池婉沒有丟了性命,但是卻損傷了根本,再加上逃亡路上條件簡陋,昨夜突然又發起了高燒,然後人一直昏迷不醒,最後靠九王爺身上僅剩的最後一點藥,才保住了一條性命。
雖然如今燒已經退了,但人還沒有醒過來,這樣的情況,他哪裏有心思去訓練新兵呢?
九王爺看到他這副樣子,忽然想起當年謝語堂昏迷不醒時,是池婉在夜裏,一遍又一遍的為他擦拭身體降溫,心裏突然升起了一種羨慕,他也想要擁有這樣的愛情。
但他很快就抖了一下身上的雞皮疙瘩,將腦海中的想法給壓了下去。一個人挺好的,為愛情死去活來可不適合他。更何況,他想要的那個人,早已經有了別人。
他瞟了一眼躺在床上的池婉,眼中劃過了一抹哀傷,“你放心吧,我給她用的藥,都是我從藥王穀裏帶出來的,既然現在燒已經退了,醒過來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雖然有了九王爺的保證,但謝語堂還是不放心,依然堅持寸步不離的守在池婉的身邊。
九王爺拿他沒有辦法,隻好任由他去了,外麵那麽多人不可能不管,他隻好充當起臨時的將軍。
還好前來投靠的人裏邊,有謝語堂以前的部下,九王爺便把訓練的事情全權交給了他們。
“王爺,這幾天又來了幾百號人,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我們現在的地方,恐怕不夠住。”劉堯把他們現在的困境告訴了九王爺。
謝過老婦人一家後,他們繼續踏上了逃亡的道路。
別人對他們越好,越是不想連累他們。
“聽說了嗎?謝將軍好像迴來了。”
“是啊,可惜又被陛下列為叛賊了,謝將軍那麽好的人,怎麽會是叛賊呢?”
“沒錯,前幾年我們這裏鬧水患,還是謝將軍過來治理的呢,他一來,當地官員都不敢再貪汙了,這麽好的人,怎麽可能會背叛東玄國啊?”
“還有九王爺,好像也因為維護謝將軍,被陛下一起通緝了。”
“那他們現在要去哪裏?”
“在逃命唄,唉,其實我也想知道他們在哪裏,我對這個國家太失望了,都快要呆不下去了,聽說今年的商稅又增加了,這樣下去,我們還怎麽活啊。”
幾乎各地的百姓,都在談論這件事情。
他們圍在城牆下,對著九王爺他們的通緝畫像議論紛紛,然而過了一個晚上,守城的士兵們驚訝的發現,畫像居然不見了,不知道是被什麽人給扯掉了,隻留下漿糊淩亂的痕跡。
他們倒也沒有多想,隻是又重新貼了上去,可過不了多久,畫像還是會被人扯掉。
士兵們不得不把這件事,報告給了當地的父母官,父母官派人去守在城牆根下,這才留住了那幾張畫像。
萬昌是陽城數萬人中一個很普通的老百姓,他本來是個商戶,家裏小有資產,楚王上台之後,頒布了一係列政令,其中有一條,“凡是商戶,須上交十分之三家產”,萬昌想不通,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為什麽要平白無故的交上去?
他堅決不肯交,結果官差直接上門,以“違反聖令”的理由,將他抓去官府,打了四十大板,家產全被沒收,從此,萬昌就落下了病根。他對楚王可謂是非常痛恨。
聽說楚王通緝素來在民間聲望很高的謝將軍和九王爺,頓時氣不打一處來,連夜去將他們的畫像撕掉了。如果不是有人在保護著城牆,他還會繼續撕下去。
聽說九王爺和謝將軍現在處境非常不好,萬昌憂心不已,日夜在家裏喝酒,喝醉了就痛罵楚王,嚇得他老娘差點拿棍子打他、
萬昌卻理直氣壯地道,“娘,我又沒有說錯,那楚王就不是什麽好人,你看,自從他登基以來,我們的日子非但沒有紅火起來,反而越來越難過了,做點什麽都被監視,等著吧,這樣下去,東玄國遲早要完。”
聽到這話,萬老娘也扔掉了手裏的棍子,坐在一旁,拍著腿直歎氣道,“誰說不是呢,但是上麵的事情,也不是咱們老百姓可以議論的,須知禍從口出,昌兒,往後可不要再口無遮擋了。”
萬昌卻不以為意,這日他出去,在天橋上聽人侃大山,聽到某朝太過嚴苛,導致百姓爭相逃走,投奔明主,萬昌心裏一動,忽然有了個絕好的主意。
匆匆迴到家,萬昌立刻就開始收拾東西,見此情景,萬老娘不由的有些疑惑,自從兒子被拉進官府打了一頓之後,就發誓再也不從商了。這是怎麽了,難道又要出去跑商?
萬昌卻道,“不是的,娘,我們離開這裏。”
萬老娘一驚,“離開這裏?離開這裏我們還能去哪裏?”
她已經在這裏住了幾十年了,從小就長在這裏,對這裏感情很深,自然是不會輕易離開。
萬昌似乎也想到了這一點,安慰道,“娘,別怕,我跟你說,我們這是要投奔明主,你知道嗎?楚王現在的所作所為,遲早是會出事的,咱們不能陪著他一起死。”
萬老娘有些心動了,“投奔誰,去別的國家嗎?”
雖然東玄國不好,但她也不想去別的地方,年紀大了,死也要死在自己的故土。
萬昌搖搖頭,眼神堅定,“投奔謝將軍和九王爺。”
雖然說服萬老娘花了點力氣,不過老人家也不是不明事理的,很快便同意跟萬昌一塊離開。他們連夜收拾了包袱,沒有半點留戀的離開了這座生活了幾十年的城市。
“兒啊,你知道謝將軍他們在哪裏嗎?”萬老娘想起這個問題,詢問萬昌。
萬昌其實也不知道,但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兒子已經打聽好了,將軍他們來的方向正好是北方,聽說要在隔壁城鎮經過,咱們去那裏等著。”
母子倆直奔隔壁,一路上風餐露宿,倒也不覺得疲憊。
走到一半的時候,遇到了很多跟他們一樣打扮的人,萬昌多嘴問了一句,對方支支吾吾的,最後還是萬昌先說明了目的,他們才說了出來。
原來,他們都是一樣準備去投奔謝語堂他們的。
“很多人,我們鄰居親戚朋友全都一起走了,沒辦法,實在是生活不下去了,去年遭了災,可是上麵沒有一點補償,這他娘的叫人怎麽活?”
大家結伴,一路風塵仆仆,可沒有人畏懼,全都是一臉充滿希望的樣子。好像前方有什麽東西在指引著他們,叫他們不要害怕。
他們不敢驚動謝語堂和九王爺,也不敢去打擾他們,就悄悄的跟在後麵,隨著經過的地方越來越多,這支隊伍也越來越大。
昏暗的房間裏,謝語堂坐在床邊,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床上昏睡著的人,似乎她下一刻就會消失一樣。
“你能不能休息一會兒,我怕你這樣下去,真的會變成望妻石了。”旁邊的九王爺忍不住開口吐槽。
謝語堂的視線仍然沒有離開床上的人,小聲的說到,“如果你累的話,可以先下去休息。”
九王爺見他如此固執,得直接站起來,想要去拽他,但是謝語堂武功了得,他又怎麽可能奈何得了他?
“你可別忘了,外麵還有幾千號人在等著你呢,不能池婉還沒醒,你就先倒下來了。”見拉不動謝語堂,九王爺索性放開了手,非常無奈的歎了口氣。
這段時間,源源不斷的有人前來投靠他們,漸漸地竟然匯聚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
反正楚王是不會放過他們的,既然如此,擁有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足以跟對方對抗,這樣才有自保的能力。
九王爺便把來投靠的人都留了下來,並且進行了一番整頓,現如今已經初具規模。
一提到這個,謝語堂就感到一陣頭疼,他雖然對楚王非常的痛心和失望,但是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亂臣賊子。
“外麵的人,你讓他們都散了吧。”謝語堂揉了揉眉心略顯疲憊。
九王爺知道他心中的想法,但還是忍不住勸說,“你覺得,你現在還有退路嗎?楚王一定會想盡辦法殺了你的,就憑你那一點點暗衛,你覺得能夠保全自己嗎?池婉受傷的事就是一次血淋淋的教訓。”
提起這個,謝語堂的眼睛一下子就暗淡了起來,裏邊充滿了自責。
他可以什麽都不管,但是如今有了池婉,他絕對不會再讓她受一點點傷害。
九王爺察覺出了他態度的鬆動,立馬趁熱打鐵“現在我們雖然擁有了幾千好士兵,但是他們都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猶如一盤散沙,你是赫赫有名的戰神,如果他們有你訓練,一定能夠以一當十。”
“這件事情還是容後再談。”謝語堂一口拒絕了,眼睛深情款款的看著床上的池婉。
把池婉救出來後,看到她遍體鱗傷的模樣,謝語堂心痛萬分,雖然池婉沒有丟了性命,但是卻損傷了根本,再加上逃亡路上條件簡陋,昨夜突然又發起了高燒,然後人一直昏迷不醒,最後靠九王爺身上僅剩的最後一點藥,才保住了一條性命。
雖然如今燒已經退了,但人還沒有醒過來,這樣的情況,他哪裏有心思去訓練新兵呢?
九王爺看到他這副樣子,忽然想起當年謝語堂昏迷不醒時,是池婉在夜裏,一遍又一遍的為他擦拭身體降溫,心裏突然升起了一種羨慕,他也想要擁有這樣的愛情。
但他很快就抖了一下身上的雞皮疙瘩,將腦海中的想法給壓了下去。一個人挺好的,為愛情死去活來可不適合他。更何況,他想要的那個人,早已經有了別人。
他瞟了一眼躺在床上的池婉,眼中劃過了一抹哀傷,“你放心吧,我給她用的藥,都是我從藥王穀裏帶出來的,既然現在燒已經退了,醒過來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雖然有了九王爺的保證,但謝語堂還是不放心,依然堅持寸步不離的守在池婉的身邊。
九王爺拿他沒有辦法,隻好任由他去了,外麵那麽多人不可能不管,他隻好充當起臨時的將軍。
還好前來投靠的人裏邊,有謝語堂以前的部下,九王爺便把訓練的事情全權交給了他們。
“王爺,這幾天又來了幾百號人,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我們現在的地方,恐怕不夠住。”劉堯把他們現在的困境告訴了九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