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府邸選址
農門嬌娘:撿個王爺當相公 作者:小葉子萌萌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王爺在一旁不安地道,“皇兄,臣弟還是先迴避吧。”說著,就要站起來。
但還不等他離開,皇帝便叫住了他,“你不用離開,就在這裏。”
“可是……”
“朕說了,你是朕的弟弟,到時候有許多事情,不可避免的要你去做,你現在開始,就聽一聽吧,也學著一點。”
九王爺老老實實的又坐了迴去,“臣弟知道了。”
看到九王爺這般聽話,皇帝更加滿意了。
進來的是丞相和尚書,兩人看到九王爺,不由得都吃了一驚。皇帝輕描淡寫的跟他們介紹道,“怎麽,這是九王爺,都不認得了?”
那二人趕忙低頭請安。在隨後的議事當中,他們都時不時的看向九王爺,眼神詫異,皇帝看在眼裏,心裏高興,這就是他要達到的目的。
等到朝中所有人都知道,九王爺迴來了,且還跟著他一起議事,那他殘暴的名聲就可以洗掉了。
九王爺也假裝什麽都不知道,在那裏盡職盡責的當一個吉祥物。
兄弟雙方各懷鬼胎,倒也算是其樂融融。
這時候,丞相談到其他王爺的事情,請求皇帝把人放出來,丞相想的很簡單,皇帝都已經與九王爺相安無事了,那自然也可以與其他王爺相安無事。
九王爺聽到這裏,立刻豎起了耳朵,臉上卻還是一臉不在意的樣子。
“尚書大人,你也這麽覺得?”皇帝沒直接答應,而是看向旁邊的尚書。
那尚書斟酌著道,“丞相說的有一定道理,但微臣覺得,對那些不懷好意的人,還是需要給予一定的教訓,不可放出來。”
“行,那就按照尚書所說,繼續把他們關著,等他們什麽時候悔改了,朕什麽時候放了他們。”
九王爺垂著眸子,心裏暗道,想要把他們救出來,目前看來很難。
丞相和尚書退下去後,九王爺也提出要告辭。皇帝卻拉著他的手,溫聲道,“九弟,你我弟兄多日未見,今日便留在宮中陪陪朕吧。”
“皇兄……”九王爺有些為難的皺起了眉頭。
“怎麽,九弟不願意?”皇帝似笑非笑的冷哼了一聲,儼然一副脅迫的樣子。
九王爺連忙拱手道,“臣弟自然是願意的,隻是怕擾著了皇兄。”
“無礙,我們是兄弟,哪有打擾一說。”
知道自己今日是出不去了,九王爺便從善如流的留了下來,當然他也有自己的算計。首先他覺得,皇帝不會這麽明目張膽的對自己動手,畢竟外界的百姓不需要一個殘害手足的君王。其次,他也想看看皇帝的葫蘆裏到底是在賣什麽藥。
晚間,兄弟倆同桌而食,皇帝狀似不經意的問道,“九弟,你離開這麽久,之前的宅子也早就被父皇賜給別人了,你現在是住在哪裏?”
九王爺心裏咯噔了一下,暗道來了,麵上卻是不動聲色的夾了一筷子鹿肉,“臣弟買了一座三進的小院子,內院住人,外麵做些書畫生意。”
“你倒是悠閑。”皇帝意味深長的勾起了嘴角。
九王爺連連擺手,“皇兄知道的,臣弟自小便沒什麽大的追求,隻想逍遙度日,開鋪子一直都是臣弟的願望。”
“你啊你,不像話。”皇帝假裝斥責了幾句,又道,“你名下有些產業倒也無傷大雅,朕知道,京中有不少達官貴人都在外麵置辦了產業,但你畢竟是朕的皇弟,是堂堂正正的九王爺,住在外麵像什麽話。”
“皇兄,沒事的,臣弟不挑。”
皇帝恨鐵不成鋼的搖了搖頭,板著臉道,“你不挑,朕卻是不能不管,否則,父皇泉下有知,隻當朕怎麽苛待你這個幼弟了呢。”
九王爺也不好再說什麽,訕笑了幾聲,“那便一切聽從皇兄的安排。”
皇帝微微頷首,“明日,朕便在朝堂宣布你迴來了,然後再讓工部去給你選址建造府邸,如何?”
“皇兄費心了。”九王爺起身,恭敬的行了一禮,。
皇帝盯著對方,有些悵然的歎了口氣,“你小的時候與朕可沒有這麽客氣,怎麽出去一趟,反而與朕生分了。”
九王爺心說,能不生分嗎,他這條小命還想要呢。嘴上隻是笑著,沒有說什麽。
當晚,安安穩穩,沒有發生任何事。
第二日,皇帝上朝時,等到事情商議的差不多了,他果然宣布了九王爺迴來的事情,並且對工部尚書道,“九王爺如今還沒有府邸,你費點心思,去尋一處地方,給他建個府邸。”
“微臣遵命。”工部尚書麵上不動聲色,心裏卻大為驚訝,不知道皇帝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為什麽在將那麽多兄弟關起來後,又獨獨對九王爺這麽好,還特地給他建造府邸。
“嗯,你去選幾個地方送上來讓朕看看。”
工部尚書一一答應下來,卻是覺得有些為難,主要是摸不清皇帝心裏到底是怎麽想的,怕選的地址不合皇帝的意,會被降罪。
皇帝沒管工部尚書心裏的小九九,轉向眾臣,“既然九王爺迴來了,朕便想著,給他賜塊封地,他畢竟也大了,不能一直待在京城,眾愛卿有沒有什麽好的建議?”
如果說,剛才給九王爺建府邸,隻是心血來潮,現在又給他封地,就讓他們徹底看不清皇帝的心思了。
莫非,皇帝是覺得把兄弟們都下獄之後,忽然萌生出了關愛兄弟的意思?這也太滑稽可笑了,因為若是如此,他完全可以將其他兄弟放出來。而皇帝絲毫不提及這一茬,可見他隻是想拿九王爺作為幌子而已。
眾人琢磨出皇帝的意思,再給出意見的時候,全都往偏僻的方向提,像什麽西北啊西南啊,江南這些富饒的地方,都是絕口不提。
皇帝聽著眾臣的提議,心裏很滿意,他也害怕九王爺去了富饒的地方後,會壯大自己,從而對他產生威脅。他的本意就是將人打發到貧瘠的地方去,在朝堂上提出來也隻是擺個姿態,沒想到這些大臣們竟這般識相,
下朝之後,皇帝迴去與仍舊留在宮中的九王爺用膳,把這事跟他提了,並且詢問他自己的意思,九王爺哪兒敢說,隻道任憑皇兄做主。
“朕希望你過得好,否則,日後朕去了下麵,也不好跟父皇交代。”皇帝假惺惺的樣子,讓九王爺的內心不斷泛酸水,好在他定力強大,沒有當場吐出來。
另外一邊,工部尚書迴去之後,差點沒把頭發抓掉,這個選址也太難了,他完全不知道該怎麽辦,生怕選的太好,得罪了皇帝,選的太偏僻,又讓九王爺不高興,因此急得連飯也吃不下去了。這日下了值後,就去找丞相詢問主意。
“你想選在哪裏?”丞相直截了當的問他。
工部尚書試探的指著輿圖上的一塊地方,“紫英大街一帶,丞相覺得如何?”
紫英大街是京城豪門大戶的聚居地,處處都是達官貴人,按說九王爺這樣的身份,的確很適合去那裏,可丞相卻搖頭道,“不可。”
“為何,還請丞相大人指教?”
丞相老神在在的摸著胡須,“你想啊,紫英大街住的都是朝廷重臣,若是九王爺也住到了那裏,不就等於日日可以跟他們打交道了嗎?老夫觀陛下今天的表現,你覺得他像是想要讓九王爺入朝堂嗎?”
工部尚書恍然大悟,對著丞相深深鞠了個躬,道,“若不是大人指點,下官就要犯錯了。”
“你記著,府邸選址不能挑好也不能太壞,畢竟,陛下此舉是為了彰顯他的仁義道德,你若是選了太壞的地方,那陛下的名聲往哪裏放?”丞相直接把話挑明了說。
昨天他觀皇帝與九王爺的相處,就已經明白了,九王爺迴來,隻是當皇帝的一顆棋子罷了,皇帝是不會給他實權的。
工部尚書迴去後,果然連夜擬定了幾個地址,第二日下朝後送到禦書房。誰知道皇帝看了後,反手就交給了九王爺,“九弟,這是給你建造府邸,你來看看,你喜歡去哪裏。”
九王爺看似認真的選了一番,然後才一臉糾結地道,“我覺得都挺好的,不如皇兄給我選一個吧,我都沒意見。”
皇帝眼裏劃過笑意,他這個弟弟,骨子裏果然還是個小孩子。
皇帝狀似無奈的笑了笑,寵溺地道,“你啊,什麽都不願意動腦子,這次朕就給你選了吧。”
他說著,隨意指了一個地方,“九弟喜歡清靜,這裏遠離繁華,有山有水,很適合九弟居住,王府就建在這裏吧。”
九王爺迴到朝廷一事,很快傳遍了整個都城,乃至整個東玄國。之前有質疑皇帝心狠手辣的人,這會兒全都改變了態度。
皇帝對弟弟那麽好,不像傳言中說的那般,一定是那些人的錯,才導致皇帝不得不出手。一時間,皇帝的名聲果然好轉起來。
隻有九王爺心裏清楚,皇帝不過是拿他來堵那些人的嘴罷了。
但還不等他離開,皇帝便叫住了他,“你不用離開,就在這裏。”
“可是……”
“朕說了,你是朕的弟弟,到時候有許多事情,不可避免的要你去做,你現在開始,就聽一聽吧,也學著一點。”
九王爺老老實實的又坐了迴去,“臣弟知道了。”
看到九王爺這般聽話,皇帝更加滿意了。
進來的是丞相和尚書,兩人看到九王爺,不由得都吃了一驚。皇帝輕描淡寫的跟他們介紹道,“怎麽,這是九王爺,都不認得了?”
那二人趕忙低頭請安。在隨後的議事當中,他們都時不時的看向九王爺,眼神詫異,皇帝看在眼裏,心裏高興,這就是他要達到的目的。
等到朝中所有人都知道,九王爺迴來了,且還跟著他一起議事,那他殘暴的名聲就可以洗掉了。
九王爺也假裝什麽都不知道,在那裏盡職盡責的當一個吉祥物。
兄弟雙方各懷鬼胎,倒也算是其樂融融。
這時候,丞相談到其他王爺的事情,請求皇帝把人放出來,丞相想的很簡單,皇帝都已經與九王爺相安無事了,那自然也可以與其他王爺相安無事。
九王爺聽到這裏,立刻豎起了耳朵,臉上卻還是一臉不在意的樣子。
“尚書大人,你也這麽覺得?”皇帝沒直接答應,而是看向旁邊的尚書。
那尚書斟酌著道,“丞相說的有一定道理,但微臣覺得,對那些不懷好意的人,還是需要給予一定的教訓,不可放出來。”
“行,那就按照尚書所說,繼續把他們關著,等他們什麽時候悔改了,朕什麽時候放了他們。”
九王爺垂著眸子,心裏暗道,想要把他們救出來,目前看來很難。
丞相和尚書退下去後,九王爺也提出要告辭。皇帝卻拉著他的手,溫聲道,“九弟,你我弟兄多日未見,今日便留在宮中陪陪朕吧。”
“皇兄……”九王爺有些為難的皺起了眉頭。
“怎麽,九弟不願意?”皇帝似笑非笑的冷哼了一聲,儼然一副脅迫的樣子。
九王爺連忙拱手道,“臣弟自然是願意的,隻是怕擾著了皇兄。”
“無礙,我們是兄弟,哪有打擾一說。”
知道自己今日是出不去了,九王爺便從善如流的留了下來,當然他也有自己的算計。首先他覺得,皇帝不會這麽明目張膽的對自己動手,畢竟外界的百姓不需要一個殘害手足的君王。其次,他也想看看皇帝的葫蘆裏到底是在賣什麽藥。
晚間,兄弟倆同桌而食,皇帝狀似不經意的問道,“九弟,你離開這麽久,之前的宅子也早就被父皇賜給別人了,你現在是住在哪裏?”
九王爺心裏咯噔了一下,暗道來了,麵上卻是不動聲色的夾了一筷子鹿肉,“臣弟買了一座三進的小院子,內院住人,外麵做些書畫生意。”
“你倒是悠閑。”皇帝意味深長的勾起了嘴角。
九王爺連連擺手,“皇兄知道的,臣弟自小便沒什麽大的追求,隻想逍遙度日,開鋪子一直都是臣弟的願望。”
“你啊你,不像話。”皇帝假裝斥責了幾句,又道,“你名下有些產業倒也無傷大雅,朕知道,京中有不少達官貴人都在外麵置辦了產業,但你畢竟是朕的皇弟,是堂堂正正的九王爺,住在外麵像什麽話。”
“皇兄,沒事的,臣弟不挑。”
皇帝恨鐵不成鋼的搖了搖頭,板著臉道,“你不挑,朕卻是不能不管,否則,父皇泉下有知,隻當朕怎麽苛待你這個幼弟了呢。”
九王爺也不好再說什麽,訕笑了幾聲,“那便一切聽從皇兄的安排。”
皇帝微微頷首,“明日,朕便在朝堂宣布你迴來了,然後再讓工部去給你選址建造府邸,如何?”
“皇兄費心了。”九王爺起身,恭敬的行了一禮,。
皇帝盯著對方,有些悵然的歎了口氣,“你小的時候與朕可沒有這麽客氣,怎麽出去一趟,反而與朕生分了。”
九王爺心說,能不生分嗎,他這條小命還想要呢。嘴上隻是笑著,沒有說什麽。
當晚,安安穩穩,沒有發生任何事。
第二日,皇帝上朝時,等到事情商議的差不多了,他果然宣布了九王爺迴來的事情,並且對工部尚書道,“九王爺如今還沒有府邸,你費點心思,去尋一處地方,給他建個府邸。”
“微臣遵命。”工部尚書麵上不動聲色,心裏卻大為驚訝,不知道皇帝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為什麽在將那麽多兄弟關起來後,又獨獨對九王爺這麽好,還特地給他建造府邸。
“嗯,你去選幾個地方送上來讓朕看看。”
工部尚書一一答應下來,卻是覺得有些為難,主要是摸不清皇帝心裏到底是怎麽想的,怕選的地址不合皇帝的意,會被降罪。
皇帝沒管工部尚書心裏的小九九,轉向眾臣,“既然九王爺迴來了,朕便想著,給他賜塊封地,他畢竟也大了,不能一直待在京城,眾愛卿有沒有什麽好的建議?”
如果說,剛才給九王爺建府邸,隻是心血來潮,現在又給他封地,就讓他們徹底看不清皇帝的心思了。
莫非,皇帝是覺得把兄弟們都下獄之後,忽然萌生出了關愛兄弟的意思?這也太滑稽可笑了,因為若是如此,他完全可以將其他兄弟放出來。而皇帝絲毫不提及這一茬,可見他隻是想拿九王爺作為幌子而已。
眾人琢磨出皇帝的意思,再給出意見的時候,全都往偏僻的方向提,像什麽西北啊西南啊,江南這些富饒的地方,都是絕口不提。
皇帝聽著眾臣的提議,心裏很滿意,他也害怕九王爺去了富饒的地方後,會壯大自己,從而對他產生威脅。他的本意就是將人打發到貧瘠的地方去,在朝堂上提出來也隻是擺個姿態,沒想到這些大臣們竟這般識相,
下朝之後,皇帝迴去與仍舊留在宮中的九王爺用膳,把這事跟他提了,並且詢問他自己的意思,九王爺哪兒敢說,隻道任憑皇兄做主。
“朕希望你過得好,否則,日後朕去了下麵,也不好跟父皇交代。”皇帝假惺惺的樣子,讓九王爺的內心不斷泛酸水,好在他定力強大,沒有當場吐出來。
另外一邊,工部尚書迴去之後,差點沒把頭發抓掉,這個選址也太難了,他完全不知道該怎麽辦,生怕選的太好,得罪了皇帝,選的太偏僻,又讓九王爺不高興,因此急得連飯也吃不下去了。這日下了值後,就去找丞相詢問主意。
“你想選在哪裏?”丞相直截了當的問他。
工部尚書試探的指著輿圖上的一塊地方,“紫英大街一帶,丞相覺得如何?”
紫英大街是京城豪門大戶的聚居地,處處都是達官貴人,按說九王爺這樣的身份,的確很適合去那裏,可丞相卻搖頭道,“不可。”
“為何,還請丞相大人指教?”
丞相老神在在的摸著胡須,“你想啊,紫英大街住的都是朝廷重臣,若是九王爺也住到了那裏,不就等於日日可以跟他們打交道了嗎?老夫觀陛下今天的表現,你覺得他像是想要讓九王爺入朝堂嗎?”
工部尚書恍然大悟,對著丞相深深鞠了個躬,道,“若不是大人指點,下官就要犯錯了。”
“你記著,府邸選址不能挑好也不能太壞,畢竟,陛下此舉是為了彰顯他的仁義道德,你若是選了太壞的地方,那陛下的名聲往哪裏放?”丞相直接把話挑明了說。
昨天他觀皇帝與九王爺的相處,就已經明白了,九王爺迴來,隻是當皇帝的一顆棋子罷了,皇帝是不會給他實權的。
工部尚書迴去後,果然連夜擬定了幾個地址,第二日下朝後送到禦書房。誰知道皇帝看了後,反手就交給了九王爺,“九弟,這是給你建造府邸,你來看看,你喜歡去哪裏。”
九王爺看似認真的選了一番,然後才一臉糾結地道,“我覺得都挺好的,不如皇兄給我選一個吧,我都沒意見。”
皇帝眼裏劃過笑意,他這個弟弟,骨子裏果然還是個小孩子。
皇帝狀似無奈的笑了笑,寵溺地道,“你啊,什麽都不願意動腦子,這次朕就給你選了吧。”
他說著,隨意指了一個地方,“九弟喜歡清靜,這裏遠離繁華,有山有水,很適合九弟居住,王府就建在這裏吧。”
九王爺迴到朝廷一事,很快傳遍了整個都城,乃至整個東玄國。之前有質疑皇帝心狠手辣的人,這會兒全都改變了態度。
皇帝對弟弟那麽好,不像傳言中說的那般,一定是那些人的錯,才導致皇帝不得不出手。一時間,皇帝的名聲果然好轉起來。
隻有九王爺心裏清楚,皇帝不過是拿他來堵那些人的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