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綜英美] 從007開始做西裝暴徒 作者:Philoso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甚至去參加了邦德的葬禮,畢竟邦德『死』很久了, 不安排葬禮說不過去。
出席葬禮的人並不多, 因為邦德沒有血緣上的親人。幾個mi6特工和海軍士兵抬著空棺來到墓地,領頭的人抽走蓋在棺材上的英國國旗, m女士念誦悼詞,鳴槍隊往陰雲密布的天空放了三排槍,一身黑衣的布萊恩全程維持麵無表情,在槍響後把手按在左胸前。
每個路過他前方的人都要低聲說一句『節哀』。
布萊恩對他們點頭以示感謝,腦子裏想的全是今晚吃啥。
葬禮後的幾天, 無論是m女士、軍需官q、忙碌的參謀長還是mi6的其他知情人, 對待布萊恩的態度都分外和藹。為了不露餡, 布萊恩也隻好表現出一副心情沉悶鬱鬱寡歡的樣子,冷不丁開個玩笑還會被人當成是在強顏歡笑,一度憋得他十分難受。
好在布萊恩馬上又要出外勤了。
因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軍情六處總算鎖定了丟失的臥底名單的下落。
這份名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被公布出去將引起軒然大波, 好在它的加密水準也是世界一流,盡管距離裝著臥底名單的手提箱失竊那一天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 幕後黑手仍然沒能將之完全破解。
軍情六處久違地搶占到了先手。
友軍位居上風引發的其中一項連鎖反應是,負責審查mi6的『情報和安全委員會』很難再拿m女士的失敗說事,哪怕其中仍然有一些激進人士認為m應該為手提箱的丟失和詹姆斯·邦德的死負責,但m女士直言說過,她會在這個位置上幹到挽迴損失為止,那麽再在局勢一片大好的時節給一個註定將要退休的老臣找不痛快就有些居心叵測了。
『情報和安全委員會』的主席加雷斯·馬洛裏依然經常待在mi6總部,不過他一般也隻是圍觀他們工作,並不進行幹涉和評價。
另一項連鎖反應是,搶走名單的幕後黑手在棋差一著後行事愈加瘋狂,接連組織了兩起恐怖襲擊,第一次炸了布萊恩臨時居住的公寓,第二次則在mi6總部大樓附近布置了狙擊手。
這個人名叫拉烏爾·席爾瓦。
布萊恩在丹麥問出了此人的名字,又順著名字從中國的報紙上找到了一則舊聞:十幾年前,也就是1998年之前,拉烏爾·席爾瓦在香港為一個名叫奧利維亞·曼斯菲爾德的英國情報機構主管工作,是深受她信賴和喜愛的頂尖特工。
然而曼斯菲爾德女士後來卻發現,席爾瓦私自參與進了針對別國的未經授權的黑客活動,因此在香港迴歸之際,曼斯菲爾德選擇將這個忽視大局私自行動的手下交出去,以換取主權的平穩過渡。
拉烏爾·席爾瓦為他的錯誤行為吃了很大苦頭,最終用藏在臼齒裏的氰化氫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如今一看,他顯然沒死成。
**
布萊恩看完這些情報之後嚐試著做一個總結:
首先,搶走臥底名單的拉烏爾·席爾瓦是前英國特工,難怪能把mi6打得措手不及。
——好消息,好消息!繼辛迪加首領所羅門·連恩之後,英國叛徒再度上分!
真不知道『每一個背叛組織的小兵都在外麵混成了反派頭子』的軍情六處、和『我們長官就是最大反派』的cia、以及失去姓名淪為背景板的克格勃究竟哪個更丟人。
第二個關鍵點在於,拉烏爾·席爾瓦的上一任上司,名為奧利維亞曼斯菲爾德的女人是誰?
太陽升起來之後,布萊恩拿著中文報紙和他整理出的時間線走進了m女士的辦公室。
曼斯菲爾德,首字母是m。
一個在軍情六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代號。
拉烏爾·席爾瓦不僅是英國特工,還曾經為m女士工作。
他們關係最好的時候情同母子,恰如今天的m與詹姆斯·邦德。
……
mi6針對布萊恩的新發現召開了緊急會議,在場的人除了m女士和布萊恩之外,還有參謀長比爾·坦納,『情報和安全委員會』主席馬洛裏,以及軍需官q。
布萊恩在一群人的包圍中把報紙和筆記本推到m女士身前。
「是他。」
m女士看著泛黃紙張上的照片出神地說,「我沒想到你能查出這則舊聞。」
「老報紙上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我也沒想到能用這種方式看到您的真實姓名。」布萊恩說,「您該不會早就知道搶走名單的人是您的前任手下了吧?」
m女士搖頭否認:「我不知道——我以為他死了,還在很多年前出席了他的葬禮。拉烏爾·席爾瓦不是他的真名,他真正的名字被刻在了軍情六處總部大樓的紀念牆上。」
「那就有點尷尬了。」q小聲吐槽。
布萊恩打圓場:「一個出現在錯誤地點的人名不算什麽,我隻希望下次被死神放過的能是個好人。」
他純粹是有感而發,覺得這群沒有超能力的特工比他生命力還要頑強。
但沒人覺得他隻是隨便說說。馬洛裏飛快地聯想到了席爾瓦和邦德身上的共性,字斟酌句地說道:「事實上,我們正考慮把詹姆斯·邦德的名字刻到紀念牆上。他遠比席爾瓦更值得。」
布萊恩:「……」
邦德本人大概不會想要看到這一幕的。
他嘆了口氣,沒有在意自己此刻的無奈會被人往哪個方向解讀,繼續說起正事:
出席葬禮的人並不多, 因為邦德沒有血緣上的親人。幾個mi6特工和海軍士兵抬著空棺來到墓地,領頭的人抽走蓋在棺材上的英國國旗, m女士念誦悼詞,鳴槍隊往陰雲密布的天空放了三排槍,一身黑衣的布萊恩全程維持麵無表情,在槍響後把手按在左胸前。
每個路過他前方的人都要低聲說一句『節哀』。
布萊恩對他們點頭以示感謝,腦子裏想的全是今晚吃啥。
葬禮後的幾天, 無論是m女士、軍需官q、忙碌的參謀長還是mi6的其他知情人, 對待布萊恩的態度都分外和藹。為了不露餡, 布萊恩也隻好表現出一副心情沉悶鬱鬱寡歡的樣子,冷不丁開個玩笑還會被人當成是在強顏歡笑,一度憋得他十分難受。
好在布萊恩馬上又要出外勤了。
因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軍情六處總算鎖定了丟失的臥底名單的下落。
這份名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被公布出去將引起軒然大波, 好在它的加密水準也是世界一流,盡管距離裝著臥底名單的手提箱失竊那一天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 幕後黑手仍然沒能將之完全破解。
軍情六處久違地搶占到了先手。
友軍位居上風引發的其中一項連鎖反應是,負責審查mi6的『情報和安全委員會』很難再拿m女士的失敗說事,哪怕其中仍然有一些激進人士認為m應該為手提箱的丟失和詹姆斯·邦德的死負責,但m女士直言說過,她會在這個位置上幹到挽迴損失為止,那麽再在局勢一片大好的時節給一個註定將要退休的老臣找不痛快就有些居心叵測了。
『情報和安全委員會』的主席加雷斯·馬洛裏依然經常待在mi6總部,不過他一般也隻是圍觀他們工作,並不進行幹涉和評價。
另一項連鎖反應是,搶走名單的幕後黑手在棋差一著後行事愈加瘋狂,接連組織了兩起恐怖襲擊,第一次炸了布萊恩臨時居住的公寓,第二次則在mi6總部大樓附近布置了狙擊手。
這個人名叫拉烏爾·席爾瓦。
布萊恩在丹麥問出了此人的名字,又順著名字從中國的報紙上找到了一則舊聞:十幾年前,也就是1998年之前,拉烏爾·席爾瓦在香港為一個名叫奧利維亞·曼斯菲爾德的英國情報機構主管工作,是深受她信賴和喜愛的頂尖特工。
然而曼斯菲爾德女士後來卻發現,席爾瓦私自參與進了針對別國的未經授權的黑客活動,因此在香港迴歸之際,曼斯菲爾德選擇將這個忽視大局私自行動的手下交出去,以換取主權的平穩過渡。
拉烏爾·席爾瓦為他的錯誤行為吃了很大苦頭,最終用藏在臼齒裏的氰化氫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如今一看,他顯然沒死成。
**
布萊恩看完這些情報之後嚐試著做一個總結:
首先,搶走臥底名單的拉烏爾·席爾瓦是前英國特工,難怪能把mi6打得措手不及。
——好消息,好消息!繼辛迪加首領所羅門·連恩之後,英國叛徒再度上分!
真不知道『每一個背叛組織的小兵都在外麵混成了反派頭子』的軍情六處、和『我們長官就是最大反派』的cia、以及失去姓名淪為背景板的克格勃究竟哪個更丟人。
第二個關鍵點在於,拉烏爾·席爾瓦的上一任上司,名為奧利維亞曼斯菲爾德的女人是誰?
太陽升起來之後,布萊恩拿著中文報紙和他整理出的時間線走進了m女士的辦公室。
曼斯菲爾德,首字母是m。
一個在軍情六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代號。
拉烏爾·席爾瓦不僅是英國特工,還曾經為m女士工作。
他們關係最好的時候情同母子,恰如今天的m與詹姆斯·邦德。
……
mi6針對布萊恩的新發現召開了緊急會議,在場的人除了m女士和布萊恩之外,還有參謀長比爾·坦納,『情報和安全委員會』主席馬洛裏,以及軍需官q。
布萊恩在一群人的包圍中把報紙和筆記本推到m女士身前。
「是他。」
m女士看著泛黃紙張上的照片出神地說,「我沒想到你能查出這則舊聞。」
「老報紙上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我也沒想到能用這種方式看到您的真實姓名。」布萊恩說,「您該不會早就知道搶走名單的人是您的前任手下了吧?」
m女士搖頭否認:「我不知道——我以為他死了,還在很多年前出席了他的葬禮。拉烏爾·席爾瓦不是他的真名,他真正的名字被刻在了軍情六處總部大樓的紀念牆上。」
「那就有點尷尬了。」q小聲吐槽。
布萊恩打圓場:「一個出現在錯誤地點的人名不算什麽,我隻希望下次被死神放過的能是個好人。」
他純粹是有感而發,覺得這群沒有超能力的特工比他生命力還要頑強。
但沒人覺得他隻是隨便說說。馬洛裏飛快地聯想到了席爾瓦和邦德身上的共性,字斟酌句地說道:「事實上,我們正考慮把詹姆斯·邦德的名字刻到紀念牆上。他遠比席爾瓦更值得。」
布萊恩:「……」
邦德本人大概不會想要看到這一幕的。
他嘆了口氣,沒有在意自己此刻的無奈會被人往哪個方向解讀,繼續說起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