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終於有後了
南美:我有傳送陣要移民一個億 作者:輕煮歲月丨慢煮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這幾個老頭的建議,可算是切中馮瑞科的心窩子。
目前已經通過攻破滿清的都城,顯示東華國的實力;
通過幹翻洋人,簽訂平等條約,維護國家尊嚴,顯示東華國的大義;
收羅流氓,往海外移民,給他們一條活路,顯示東華國的大仁;
最後,在通過拜謁皇陵、禮遇文人,彰顯東華國的道義和禮儀。
一步步,一天天,扭轉人心。
待到發兵那天,天下處處倒戈,等著接收,一戰就能定乾坤。
畢竟,滿人還是要通過漢人官員來治理天下。
官員層都倒戈,那也就滅亡了。
11月1日
是一個黃道吉日,圓明園外聚集了兩千騎兵,整裝待發。
主要將領和那些老頭,都穿上一身禮服,等候這馮瑞科。
“出發吧!”
馮瑞科一聲令下,隊伍向著昌平而去,昌平距離位於海澱鎮的圓明園,隻有二十多公裏;
馬車一個小時就到達陵園門口,所有人下車下馬,接下來隻能徒步進入。
以示尊重。
沿著神道,先去朱棣的長陵,畢竟這個追亡逐北的皇帝,還是很讓人敬佩的。
“殿下,這些地上建築保存還算完好。”
說話的是潘祖蔭,時任大理寺少卿,左宗棠被彈劾的時候,他上疏力保。
北京被攻破,城內的各級官員,都被閑賦在家。
而潘祖蔭因為有左家的淵源,而被馮瑞科聘用整理各種古籍。
潘家可是家學淵源,懂的東西很多。
“嗯,滿清在這方麵,做的還不錯。”
這是馮瑞科這麽多年,唯一誇讚滿清的一句。
按照祖傳禮儀,拜謁長陵後,開始每一座皇陵都參觀拜謁一下。
“殿下,前麵就是英宗的裕陵了!”
拜謁了六座皇陵後,大家都很疲憊,步行可真是耗體力。
“不去,下一個!”
馮瑞科對這個“叫門天子”很厭惡,被俘虜了不自盡,丟盡漢人的臉。
一樁樁,一件件,都懶得說。
“呃!”
眾人也不好勸,隻是心裏默默記著:殿下過裕陵而不入。
轉眼就到了下午,就剩最遠的思陵了。
“這太寒酸,滿人為了籠絡漢人官員,做的一點麵子功夫罷了!”
他轉頭對潘祖蔭說道:
“東華國出錢,給我將思陵擴建,至少要達到十三陵中,中等以上的規模。”
生前都不為自己建陵墓,死後隻能埋在妃子的小墓穴裏的皇帝;
刨除亡國之君,還是令人敬佩的。
帝、後、妃合葬,崇禎這些年住的應該很擠吧。
跟北漂一樣。
潘祖蔭聽馮瑞科將這任務交給他,有些意外,更意外的是對崇禎的態度:
“殿下似乎對思宗看法不一樣?”
“嗯,朱祁鎮給大明丟掉的臉,算是被朱由檢給撿迴來了。”
馮瑞科看著簡陋的帝陵,一般大戶人家的家族陵墓都比這個大:
“在我看來,一國之君,兩種情況必須殉國:一為戰場被俘,二為都城被破。”
“如宋之徽欽二宗、明之英宗,實乃漢人之恥!”
潘祖蔭不敢像馮瑞科這樣,對曆朝皇帝這麽明顯的貶低。
而是反問道:“可是,崇禎帝是亡國之君。”
“唉!”
馮瑞科搖搖頭:“王朝的覆滅,無法避免,豈能歸咎於皇帝,當時所有人都有責任。”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他要的是皇帝的骨氣,封建時代,皇帝代表了一個民族的氣節。
任何時代,皇帝和百姓,是最不希望王朝覆滅的,也是在同一條船上。
唯有那一群少數人,單獨乘坐另一艘船,河斷流了他們會找另一條河。
“臣,領命!”
潘祖蔭迴答這一句,表示願意接受這個任務,也願意出仕東華國。
他從要拜謁皇陵開始,就開始對馮瑞科刮目相看。
而見對朱祁鎮和朱由檢完全兩種態度,也讓他心裏有了決定。
恐怕,這也是所有漢人官員,心裏所想。
馮瑞科的一言一行,都在開始扭轉人心。
這時
眾人已經迴到陵園入口,一支報信隊伍快馬來到:
“殿下,國內傳來消息,王後即日將要分娩,請示殿下是否迴國?”
他聞言,瞬間大喜,兩輩子第一次迎來這樣的喜訊:
“好,好,迴,立刻就迴!”
“恭賀,殿下!”周圍文武官員,都大聲恭賀。
天子添丁,這在封建國家來說是件普天同慶的大喜事;
表示後繼有人。
“哈哈,待生產後,再祝賀不遲!”
馮瑞科現在心思已經飄向家裏,有些心不在焉。
迴圓明園的路上,馮瑞科騎著馬,對林鳳祥等人在此囑托:
“北京城留三萬大軍善後即可,你可以開始布局黑龍江局勢了。”
“至於此地撤兵時間,等我命令。”
“遵命!”
然後又轉頭對幾個博物館老頭說道:
“已經打包好的物品,和我一起迴國。”
“北京城有願意跟去東華國的官員,全都通知到,三日後,即可啟程。”
這話是對潘祖蔭說的,北京城可謂是滿清人才匯聚之地。
很多人都在北京等著被任命官職。
不止物品,人也打包帶走。
——
三日後
向著天津而去的隊伍,綿延幾公裏,全是拉著木箱的馬車。
這些木箱裏,是第一波收獲,也是最珍貴的,如《永樂大典》、《女史箴圖》等。
還有皇帝倉庫裏,大量精美的綢緞、珍貴衣料、玉器、瓷器等藝術珍品。
不下一百五十萬件,而紫禁城中更多,加上收繳滿人貴族的。
總計恐怕不下千萬件,裝車恐怕都得十萬車次。
這是何等豐富。
東華國每個省、每個郡建立一個博物館都夠了。
收獲是豐富,恐怕花時間保護這些文物,還需要花很大一筆錢。
想想前世
這些大多數被毀於各種曆史事件,部分流落海外,就心痛。
“我能見到這些瑰寶,並挽救它,也是福氣啊!”
一路順利
迴到雲夢省藍田港後,馮瑞科馬不停蹄向藍田城城堡趕去。
剛好趕上左孝琪正在生產,聽到產房裏那撕心裂肺的聲音。
兩世為人,第一次如此交集的等待。
好半天
“哇哇!”終於聽到嬰兒的哭聲,馮瑞科緊張的心終於冷靜下來。
“恭喜殿下,賀喜殿下,是一位世子!”
時間恰好是1860年11月11日,結婚整整一周年。
……
這幾個老頭的建議,可算是切中馮瑞科的心窩子。
目前已經通過攻破滿清的都城,顯示東華國的實力;
通過幹翻洋人,簽訂平等條約,維護國家尊嚴,顯示東華國的大義;
收羅流氓,往海外移民,給他們一條活路,顯示東華國的大仁;
最後,在通過拜謁皇陵、禮遇文人,彰顯東華國的道義和禮儀。
一步步,一天天,扭轉人心。
待到發兵那天,天下處處倒戈,等著接收,一戰就能定乾坤。
畢竟,滿人還是要通過漢人官員來治理天下。
官員層都倒戈,那也就滅亡了。
11月1日
是一個黃道吉日,圓明園外聚集了兩千騎兵,整裝待發。
主要將領和那些老頭,都穿上一身禮服,等候這馮瑞科。
“出發吧!”
馮瑞科一聲令下,隊伍向著昌平而去,昌平距離位於海澱鎮的圓明園,隻有二十多公裏;
馬車一個小時就到達陵園門口,所有人下車下馬,接下來隻能徒步進入。
以示尊重。
沿著神道,先去朱棣的長陵,畢竟這個追亡逐北的皇帝,還是很讓人敬佩的。
“殿下,這些地上建築保存還算完好。”
說話的是潘祖蔭,時任大理寺少卿,左宗棠被彈劾的時候,他上疏力保。
北京被攻破,城內的各級官員,都被閑賦在家。
而潘祖蔭因為有左家的淵源,而被馮瑞科聘用整理各種古籍。
潘家可是家學淵源,懂的東西很多。
“嗯,滿清在這方麵,做的還不錯。”
這是馮瑞科這麽多年,唯一誇讚滿清的一句。
按照祖傳禮儀,拜謁長陵後,開始每一座皇陵都參觀拜謁一下。
“殿下,前麵就是英宗的裕陵了!”
拜謁了六座皇陵後,大家都很疲憊,步行可真是耗體力。
“不去,下一個!”
馮瑞科對這個“叫門天子”很厭惡,被俘虜了不自盡,丟盡漢人的臉。
一樁樁,一件件,都懶得說。
“呃!”
眾人也不好勸,隻是心裏默默記著:殿下過裕陵而不入。
轉眼就到了下午,就剩最遠的思陵了。
“這太寒酸,滿人為了籠絡漢人官員,做的一點麵子功夫罷了!”
他轉頭對潘祖蔭說道:
“東華國出錢,給我將思陵擴建,至少要達到十三陵中,中等以上的規模。”
生前都不為自己建陵墓,死後隻能埋在妃子的小墓穴裏的皇帝;
刨除亡國之君,還是令人敬佩的。
帝、後、妃合葬,崇禎這些年住的應該很擠吧。
跟北漂一樣。
潘祖蔭聽馮瑞科將這任務交給他,有些意外,更意外的是對崇禎的態度:
“殿下似乎對思宗看法不一樣?”
“嗯,朱祁鎮給大明丟掉的臉,算是被朱由檢給撿迴來了。”
馮瑞科看著簡陋的帝陵,一般大戶人家的家族陵墓都比這個大:
“在我看來,一國之君,兩種情況必須殉國:一為戰場被俘,二為都城被破。”
“如宋之徽欽二宗、明之英宗,實乃漢人之恥!”
潘祖蔭不敢像馮瑞科這樣,對曆朝皇帝這麽明顯的貶低。
而是反問道:“可是,崇禎帝是亡國之君。”
“唉!”
馮瑞科搖搖頭:“王朝的覆滅,無法避免,豈能歸咎於皇帝,當時所有人都有責任。”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他要的是皇帝的骨氣,封建時代,皇帝代表了一個民族的氣節。
任何時代,皇帝和百姓,是最不希望王朝覆滅的,也是在同一條船上。
唯有那一群少數人,單獨乘坐另一艘船,河斷流了他們會找另一條河。
“臣,領命!”
潘祖蔭迴答這一句,表示願意接受這個任務,也願意出仕東華國。
他從要拜謁皇陵開始,就開始對馮瑞科刮目相看。
而見對朱祁鎮和朱由檢完全兩種態度,也讓他心裏有了決定。
恐怕,這也是所有漢人官員,心裏所想。
馮瑞科的一言一行,都在開始扭轉人心。
這時
眾人已經迴到陵園入口,一支報信隊伍快馬來到:
“殿下,國內傳來消息,王後即日將要分娩,請示殿下是否迴國?”
他聞言,瞬間大喜,兩輩子第一次迎來這樣的喜訊:
“好,好,迴,立刻就迴!”
“恭賀,殿下!”周圍文武官員,都大聲恭賀。
天子添丁,這在封建國家來說是件普天同慶的大喜事;
表示後繼有人。
“哈哈,待生產後,再祝賀不遲!”
馮瑞科現在心思已經飄向家裏,有些心不在焉。
迴圓明園的路上,馮瑞科騎著馬,對林鳳祥等人在此囑托:
“北京城留三萬大軍善後即可,你可以開始布局黑龍江局勢了。”
“至於此地撤兵時間,等我命令。”
“遵命!”
然後又轉頭對幾個博物館老頭說道:
“已經打包好的物品,和我一起迴國。”
“北京城有願意跟去東華國的官員,全都通知到,三日後,即可啟程。”
這話是對潘祖蔭說的,北京城可謂是滿清人才匯聚之地。
很多人都在北京等著被任命官職。
不止物品,人也打包帶走。
——
三日後
向著天津而去的隊伍,綿延幾公裏,全是拉著木箱的馬車。
這些木箱裏,是第一波收獲,也是最珍貴的,如《永樂大典》、《女史箴圖》等。
還有皇帝倉庫裏,大量精美的綢緞、珍貴衣料、玉器、瓷器等藝術珍品。
不下一百五十萬件,而紫禁城中更多,加上收繳滿人貴族的。
總計恐怕不下千萬件,裝車恐怕都得十萬車次。
這是何等豐富。
東華國每個省、每個郡建立一個博物館都夠了。
收獲是豐富,恐怕花時間保護這些文物,還需要花很大一筆錢。
想想前世
這些大多數被毀於各種曆史事件,部分流落海外,就心痛。
“我能見到這些瑰寶,並挽救它,也是福氣啊!”
一路順利
迴到雲夢省藍田港後,馮瑞科馬不停蹄向藍田城城堡趕去。
剛好趕上左孝琪正在生產,聽到產房裏那撕心裂肺的聲音。
兩世為人,第一次如此交集的等待。
好半天
“哇哇!”終於聽到嬰兒的哭聲,馮瑞科緊張的心終於冷靜下來。
“恭喜殿下,賀喜殿下,是一位世子!”
時間恰好是1860年11月11日,結婚整整一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