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我替師兄招魂的那些年 作者:路過的老百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且他隱隱之中也有這種猜測。
「咱們師父門下可當真人才濟濟。」
「誰說不是。」秦紈用劍劈開擋路的路柴,一邊低聲說道:「也不好說這件事到底是不是一件巧合,不過,這麽多異族子弟,到底有什麽用,隻會給師門引來麻煩……」
「說起來。師父之死會不會就是因為這個。」
沈入忘看著忽然愣住的秦紈,說出了一個令眾人都不敢言語的可能。
【??作者有話說】
秦紈:希望大家把鑽狗洞這件事忘記。
第61章 他與誰人雪滿天山
◎就算有再多的艱難,他也會一力向前,再無歸路◎
「不管師父怎麽做, 終究師父養育我們長大,教我們本事,這份恩情在此, 我們便不該對他說三道四。」秦紈猶豫著說了幾句話, 但到底有幾分遲疑。
他雖是化為鬼族,但終究有些事情不可拋卻,尊師重道便是其中一禮。
就像是他所說, 若是沒有雨疏上人, 便沒有他秦紈。
自他記事以來, 便跟在雨疏上人身旁。
那是個始終看上去不過三十來歲穿著儒士長衫的儒雅文士, 甚至論眉眼更是世上一等一的美人兒。
他有一頭銀灰色的長髮, 時常披散在肩頭。
這是雨疏上人給眾人所留下的唯一印象。
數十年的過往與養育, 一切都不過是如昨日一般那般清晰可辨。
「風息, 你可知何謂雨疏?」
文士挑燈夜讀,那時候,驚風樓聽雨閣草創未就, 落鴻山尚未有八景之說, 有的隻是幾間稀稀疏疏的草屋與小巧院落。
那時候,二師兄還未前來投靠, 山間唯有秦紈和雨疏上人。
雨疏的真名早已不可考, 那時候的秦紈,隻知道師父在世俗間,傳聞乃是出身自於京師的藥學世家。
他陪侍在師父左右,而風息正是師父為他取的小名, 他思忖了片刻, 也不曾自閱讀而來的道經上尋覓出雨疏的字眼, 一時之間, 犯了難。
師父笑了笑,淡淡地說道:「秋節新已盡,雨疏露山雪。西峰稍覺明,殘滴猶未絕。氣侵瀑布水,凍著白雲穴。今朝灞滻雁,何夕瀟湘月。想彼石房人,對雪扉不閉。」
他輕巧地吟了一首詩。
隻留得秦紈獨自思忖。
「那是某很喜歡的一首詩。」雨疏上人那麽滿懷笑意地說道。
秦紈不知道師父到底說的是什麽意思,他是道門中人,沒有雨疏上人那般情懷奇才,師父滿腹經綸,更是修為高深,世人為之傾倒之數絕非罕有。
但某如何?是如何?
小小的秦紈,從不知道,師父如此說,到底是為了什麽。
那一夜的交談也再未出現在兩人的師父傳授之中,秦紈時常覺得,也許那是師父的一時興起,也許是師父的聊發少年狂性,終究不曾迴想什麽。
隻是到了如今,卻又種種變數,在他看來,極為繁複,仿佛其中隱隱之間有所勾連。
卻無論如何,想不透徹。
「風息,隨為師下山去。」
記得某一日,師父心情頗好,款款自遠處而來,秦紈正在山間料理植被,而年輕的道人戴了一頂有著簾幕的鬥笠,額頭有幾分冒汗,興致高漲,猶如踏青的孩童。
「我們周遊列國,順便看看能不能遇上幾個頗為慧根的弟子。」他那麽說道,他笑起來的時候,眼睛眯起,像是一隻再溫柔不過的狐狸。
秦紈總是搞不懂雨疏上人到底在做些什麽,在想些什麽,他行事總有幾分不計後果,也有幾分一拍腦門。
總是想到了便去做,而後又是三分熱度。
少年時代隨之漂泊。
那一日,他們雲遊四處,抵達了南海之濱,而後他雙手合十,仿佛對落鴻山這般的荒山情有獨鍾。
而後就那麽笑著說:「風息,我們便在此處開宗立派如何?就叫他,驚風樓聽雨閣?」
於是一所道門拔地而起,就此建立。
於是他光施錢財,邀請山下福仙鎮的百姓加入其中,開始修建道觀與平房。
他們也結束了無休無止的漂泊歲月,在這座山中定居了下來。
秦紈早已過慣了餐風飲露的日子,在山間也安之若素。
對於秦紈而言,他的師父,雨疏上人更像是一個長不大的大孩子,做事頗為想當然,就像是他的寫意與自在,相比之下,秦紈覺得自己更應該承擔起責任來。
他要負責替師父洗衣服做飯,也要替師父掌管錢財。
師父喜歡舞文弄墨,喜歡流連酒棧,這一切都讓他有幾分頭疼。
這位在道門之中有幾分名氣的雨疏上人,更像是一個恃才傲物的文士。
隻不過,這樣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很久。
陸陸續續的,山上來了些道童,這些孩子都沒有收在雨疏上人門下,而是成了二代弟子,秦紈也從這些雜役之中解脫了出來。
他們師徒二人走返各地。
「山河之遠,美麗如斯。」那是雨疏上人對著再次踏上的中州發出的感慨。
這一行,他們走了很多地方。
常劍庭,葉興舟。
他也就此多了這麽兩個師弟,其中一個持重,而另一個分外跳脫。
而也就是在這麽多師兄弟出現以後,師父變了。
往日那個喜歡上躥下跳的師父變得內斂了起來。
「咱們師父門下可當真人才濟濟。」
「誰說不是。」秦紈用劍劈開擋路的路柴,一邊低聲說道:「也不好說這件事到底是不是一件巧合,不過,這麽多異族子弟,到底有什麽用,隻會給師門引來麻煩……」
「說起來。師父之死會不會就是因為這個。」
沈入忘看著忽然愣住的秦紈,說出了一個令眾人都不敢言語的可能。
【??作者有話說】
秦紈:希望大家把鑽狗洞這件事忘記。
第61章 他與誰人雪滿天山
◎就算有再多的艱難,他也會一力向前,再無歸路◎
「不管師父怎麽做, 終究師父養育我們長大,教我們本事,這份恩情在此, 我們便不該對他說三道四。」秦紈猶豫著說了幾句話, 但到底有幾分遲疑。
他雖是化為鬼族,但終究有些事情不可拋卻,尊師重道便是其中一禮。
就像是他所說, 若是沒有雨疏上人, 便沒有他秦紈。
自他記事以來, 便跟在雨疏上人身旁。
那是個始終看上去不過三十來歲穿著儒士長衫的儒雅文士, 甚至論眉眼更是世上一等一的美人兒。
他有一頭銀灰色的長髮, 時常披散在肩頭。
這是雨疏上人給眾人所留下的唯一印象。
數十年的過往與養育, 一切都不過是如昨日一般那般清晰可辨。
「風息, 你可知何謂雨疏?」
文士挑燈夜讀,那時候,驚風樓聽雨閣草創未就, 落鴻山尚未有八景之說, 有的隻是幾間稀稀疏疏的草屋與小巧院落。
那時候,二師兄還未前來投靠, 山間唯有秦紈和雨疏上人。
雨疏的真名早已不可考, 那時候的秦紈,隻知道師父在世俗間,傳聞乃是出身自於京師的藥學世家。
他陪侍在師父左右,而風息正是師父為他取的小名, 他思忖了片刻, 也不曾自閱讀而來的道經上尋覓出雨疏的字眼, 一時之間, 犯了難。
師父笑了笑,淡淡地說道:「秋節新已盡,雨疏露山雪。西峰稍覺明,殘滴猶未絕。氣侵瀑布水,凍著白雲穴。今朝灞滻雁,何夕瀟湘月。想彼石房人,對雪扉不閉。」
他輕巧地吟了一首詩。
隻留得秦紈獨自思忖。
「那是某很喜歡的一首詩。」雨疏上人那麽滿懷笑意地說道。
秦紈不知道師父到底說的是什麽意思,他是道門中人,沒有雨疏上人那般情懷奇才,師父滿腹經綸,更是修為高深,世人為之傾倒之數絕非罕有。
但某如何?是如何?
小小的秦紈,從不知道,師父如此說,到底是為了什麽。
那一夜的交談也再未出現在兩人的師父傳授之中,秦紈時常覺得,也許那是師父的一時興起,也許是師父的聊發少年狂性,終究不曾迴想什麽。
隻是到了如今,卻又種種變數,在他看來,極為繁複,仿佛其中隱隱之間有所勾連。
卻無論如何,想不透徹。
「風息,隨為師下山去。」
記得某一日,師父心情頗好,款款自遠處而來,秦紈正在山間料理植被,而年輕的道人戴了一頂有著簾幕的鬥笠,額頭有幾分冒汗,興致高漲,猶如踏青的孩童。
「我們周遊列國,順便看看能不能遇上幾個頗為慧根的弟子。」他那麽說道,他笑起來的時候,眼睛眯起,像是一隻再溫柔不過的狐狸。
秦紈總是搞不懂雨疏上人到底在做些什麽,在想些什麽,他行事總有幾分不計後果,也有幾分一拍腦門。
總是想到了便去做,而後又是三分熱度。
少年時代隨之漂泊。
那一日,他們雲遊四處,抵達了南海之濱,而後他雙手合十,仿佛對落鴻山這般的荒山情有獨鍾。
而後就那麽笑著說:「風息,我們便在此處開宗立派如何?就叫他,驚風樓聽雨閣?」
於是一所道門拔地而起,就此建立。
於是他光施錢財,邀請山下福仙鎮的百姓加入其中,開始修建道觀與平房。
他們也結束了無休無止的漂泊歲月,在這座山中定居了下來。
秦紈早已過慣了餐風飲露的日子,在山間也安之若素。
對於秦紈而言,他的師父,雨疏上人更像是一個長不大的大孩子,做事頗為想當然,就像是他的寫意與自在,相比之下,秦紈覺得自己更應該承擔起責任來。
他要負責替師父洗衣服做飯,也要替師父掌管錢財。
師父喜歡舞文弄墨,喜歡流連酒棧,這一切都讓他有幾分頭疼。
這位在道門之中有幾分名氣的雨疏上人,更像是一個恃才傲物的文士。
隻不過,這樣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很久。
陸陸續續的,山上來了些道童,這些孩子都沒有收在雨疏上人門下,而是成了二代弟子,秦紈也從這些雜役之中解脫了出來。
他們師徒二人走返各地。
「山河之遠,美麗如斯。」那是雨疏上人對著再次踏上的中州發出的感慨。
這一行,他們走了很多地方。
常劍庭,葉興舟。
他也就此多了這麽兩個師弟,其中一個持重,而另一個分外跳脫。
而也就是在這麽多師兄弟出現以後,師父變了。
往日那個喜歡上躥下跳的師父變得內斂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