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女尊之皇女是個夫管嚴 作者:五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在西部見過神秘道士,她全知全能近乎神。」
「那麽長生不老——」
「是的,她能辦到。」
「此生能見一麵,我死而無憾了。」
「我與她約定兩年後見麵。」
杜長生激動萬分,連連表示自己會努力在宮裏活下去,獎勵就是見到神秘道士。
接下來兩人的話題全跟神秘道士有關,杜長生好奇對方的年齡、能力、理想等等各方麵。
秦玉汐沒有細說,隻告訴她那不是人類。
四皇女沒有答應,她覺得天災提醒也沒什麽大用,難不成跟地震一樣,把所有百姓都轉移?
地震是兩個縣,六個村受到傷害最嚴重,但這次洪災波及十個縣,幾十萬人,根本不可能轉移。
秦玉汐把信燒了,第二天就把杜長生送進宮。
女皇不相信杜長生的預言,因為欽天監跟靜原師太都沒有預測到,所以認定杜長生撒謊,想判死刑。
不過杜長生很有韌性,嘴皮子也厲害,直把女皇唬得一愣一愣的。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遠遠望去,大地像掛上巨大無比的珠簾,房頂上濺起的水花像股股白煙。地上的雨水匯成小溪,歡快地向前流淌。
秦玉汐看著黑壓壓的雨幕覺得胸口很悶。
這會兒正是沉甸甸的晚稻掛滿枝頭的時候,南方遭遇雨水連綿,河堤決口泛濫,已有十個縣上報災情,其中良田房屋受損不計其數。
地方官雖採取相應的賑濟措施,但災情依然嚴重,百姓顛沛流離。
秦玉汐看著金三娘送來的密信,感到十分無力。即便她們提前加固水壩,依然無濟於事。
女皇非常生氣,斥責地方官員不作為,並派朝中官員分三路賑災。同時派秦玉清護送十萬兩白銀、五萬石糧食前往南方。
後宮君侍在君後的帶領下,節衣縮食,為南方納捐。京城的誥命夫郎們,也都紛紛慷慨解囊。
誥命夫郎先不說,就說後宮君侍。有的人大手一揮就是幾千兩,有的人東拚西湊也不過百兩。
納捐數量最多的君侍,第二天不是陪女皇用膳,就是晚上侍寢。
誰都知道納捐能得女皇另眼相看,奈何囊中羞澀,實在有心無力。
後宮君侍地位不同,俸祿也不同。按照年俸來算:君後領銀一千,貴君領銀八百,君領銀五百,侍君領銀二百,常侍領銀一百,小侍領銀五十。
雖然吃穿用度都由內帑出,但平常四處打點,人情往來,常侍、小侍很難留有餘錢。
女皇動員王公大臣納捐,老狐狸們全在哭窮,有的人捐一兩,有的人捐五兩,看得女皇目瞪口呆。
就在這時,秦玉汐以太君後的名義納捐五萬兩白銀,一萬石糧食,五千石草藥,並指派江天鳳送去南方。
一時間京城又有熱鬧可說了。
話說秦玉清好不容易來到南方,賑災銀糧的發放出現問題。由於地方總兵帶領士兵以身填河,銀糧必須先發給她們,剩下十個縣按照破壞程度分。
災情比她們想像的要嚴重很多,當地的官員早就開倉賑糧,但粥一天比一天稀。朝廷派發的銀糧根本不夠,屋漏偏逢連夜雨,百姓中有人染上疫病。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防疫工作還未開展,疫病就已經快速蔓延。
秦玉清以雷霆手段鎮壓所有懶政官員,並積極調動當地富紳納捐。她一定要做得比老五好,然後順利登上太女之位。
巧的是,喬君的母親是按察使,她非但沒有積極賑災,還貪汙賑災銀錢,甚至給秦玉清使絆子。
秦玉清讓官員把詳細情況上報,她很想知道,女皇為了喬君讓步到何種境地?
受災村落的百姓成片染病,藥材不夠,大夫不夠,糧食不夠……每天病死的災民堆積成山,河裏漂浮的屍首多不勝數。
流言蜚語快速蔓延,再加上有心人士引導,不出一個月就從幾百人增至幾萬人!
災民起義,高聲喊:「女皇德不配位,必遭天譴!」
女皇震怒,責令秦玉清盡快解決。
秦玉清為了讓女皇滿意,決定把鬧事的災民全部殺掉。這樣不但能起震懾作用,還能節省糧食,況且疾病就是最好的理由。
一時間,官府到處抓人,災區人心惶惶。明明排隊等候賑災糧,卻突然被告知染病抓走。
不管是逆賊還是無辜百姓,全被關在疫病最嚴重的監牢,很快就有人去世。
百姓不知緣由,皆以為這些人都染重病。看到有人被抓,不但不幫忙,還破口大罵。
「都染病了還好有臉出門,想害死我們嗎?」
「我沒病,我根本沒病!」
「瘋子,大夥離他遠點,別被這人傳染了。」
「要我說,染病的人就該找根繩子上吊,省得禍害別人。」
十月,流言得以抑製,十縣的難民也得到控製。隻是良田被毀,房屋倒塌,災民沒地方住,也沒有收成。
朝廷免了災區最重地區的賦稅,但因大水失去的家人、房屋、田地,並不是賦稅就能填補空缺。
秦玉汐私下給魏國公、彭慧傳信,同時還去了一趟順親王府。
十月末,喬君收到信息,母親染病去世……
第152章皇室宗親
秦玉汐收到金三娘修書時大為吃驚,因為有人在她們動手之前殺死喬君的母親。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那麽長生不老——」
「是的,她能辦到。」
「此生能見一麵,我死而無憾了。」
「我與她約定兩年後見麵。」
杜長生激動萬分,連連表示自己會努力在宮裏活下去,獎勵就是見到神秘道士。
接下來兩人的話題全跟神秘道士有關,杜長生好奇對方的年齡、能力、理想等等各方麵。
秦玉汐沒有細說,隻告訴她那不是人類。
四皇女沒有答應,她覺得天災提醒也沒什麽大用,難不成跟地震一樣,把所有百姓都轉移?
地震是兩個縣,六個村受到傷害最嚴重,但這次洪災波及十個縣,幾十萬人,根本不可能轉移。
秦玉汐把信燒了,第二天就把杜長生送進宮。
女皇不相信杜長生的預言,因為欽天監跟靜原師太都沒有預測到,所以認定杜長生撒謊,想判死刑。
不過杜長生很有韌性,嘴皮子也厲害,直把女皇唬得一愣一愣的。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遠遠望去,大地像掛上巨大無比的珠簾,房頂上濺起的水花像股股白煙。地上的雨水匯成小溪,歡快地向前流淌。
秦玉汐看著黑壓壓的雨幕覺得胸口很悶。
這會兒正是沉甸甸的晚稻掛滿枝頭的時候,南方遭遇雨水連綿,河堤決口泛濫,已有十個縣上報災情,其中良田房屋受損不計其數。
地方官雖採取相應的賑濟措施,但災情依然嚴重,百姓顛沛流離。
秦玉汐看著金三娘送來的密信,感到十分無力。即便她們提前加固水壩,依然無濟於事。
女皇非常生氣,斥責地方官員不作為,並派朝中官員分三路賑災。同時派秦玉清護送十萬兩白銀、五萬石糧食前往南方。
後宮君侍在君後的帶領下,節衣縮食,為南方納捐。京城的誥命夫郎們,也都紛紛慷慨解囊。
誥命夫郎先不說,就說後宮君侍。有的人大手一揮就是幾千兩,有的人東拚西湊也不過百兩。
納捐數量最多的君侍,第二天不是陪女皇用膳,就是晚上侍寢。
誰都知道納捐能得女皇另眼相看,奈何囊中羞澀,實在有心無力。
後宮君侍地位不同,俸祿也不同。按照年俸來算:君後領銀一千,貴君領銀八百,君領銀五百,侍君領銀二百,常侍領銀一百,小侍領銀五十。
雖然吃穿用度都由內帑出,但平常四處打點,人情往來,常侍、小侍很難留有餘錢。
女皇動員王公大臣納捐,老狐狸們全在哭窮,有的人捐一兩,有的人捐五兩,看得女皇目瞪口呆。
就在這時,秦玉汐以太君後的名義納捐五萬兩白銀,一萬石糧食,五千石草藥,並指派江天鳳送去南方。
一時間京城又有熱鬧可說了。
話說秦玉清好不容易來到南方,賑災銀糧的發放出現問題。由於地方總兵帶領士兵以身填河,銀糧必須先發給她們,剩下十個縣按照破壞程度分。
災情比她們想像的要嚴重很多,當地的官員早就開倉賑糧,但粥一天比一天稀。朝廷派發的銀糧根本不夠,屋漏偏逢連夜雨,百姓中有人染上疫病。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防疫工作還未開展,疫病就已經快速蔓延。
秦玉清以雷霆手段鎮壓所有懶政官員,並積極調動當地富紳納捐。她一定要做得比老五好,然後順利登上太女之位。
巧的是,喬君的母親是按察使,她非但沒有積極賑災,還貪汙賑災銀錢,甚至給秦玉清使絆子。
秦玉清讓官員把詳細情況上報,她很想知道,女皇為了喬君讓步到何種境地?
受災村落的百姓成片染病,藥材不夠,大夫不夠,糧食不夠……每天病死的災民堆積成山,河裏漂浮的屍首多不勝數。
流言蜚語快速蔓延,再加上有心人士引導,不出一個月就從幾百人增至幾萬人!
災民起義,高聲喊:「女皇德不配位,必遭天譴!」
女皇震怒,責令秦玉清盡快解決。
秦玉清為了讓女皇滿意,決定把鬧事的災民全部殺掉。這樣不但能起震懾作用,還能節省糧食,況且疾病就是最好的理由。
一時間,官府到處抓人,災區人心惶惶。明明排隊等候賑災糧,卻突然被告知染病抓走。
不管是逆賊還是無辜百姓,全被關在疫病最嚴重的監牢,很快就有人去世。
百姓不知緣由,皆以為這些人都染重病。看到有人被抓,不但不幫忙,還破口大罵。
「都染病了還好有臉出門,想害死我們嗎?」
「我沒病,我根本沒病!」
「瘋子,大夥離他遠點,別被這人傳染了。」
「要我說,染病的人就該找根繩子上吊,省得禍害別人。」
十月,流言得以抑製,十縣的難民也得到控製。隻是良田被毀,房屋倒塌,災民沒地方住,也沒有收成。
朝廷免了災區最重地區的賦稅,但因大水失去的家人、房屋、田地,並不是賦稅就能填補空缺。
秦玉汐私下給魏國公、彭慧傳信,同時還去了一趟順親王府。
十月末,喬君收到信息,母親染病去世……
第152章皇室宗親
秦玉汐收到金三娘修書時大為吃驚,因為有人在她們動手之前殺死喬君的母親。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