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頁
[清穿同人] 太子今天被催婚了嗎 作者:陌小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九功:……
他怎麽覺得,皇上想太多了呢?
算了,管他呢,皇上有賞,人人高興,至於最開始到底是為什麽辦的,那重要嗎?
反正隻要太子爺不說,皇上永遠也不會知道。
……
禦駕在杭州城徹底安定了下來,胤礽的生活也恢復了正常。
白日裏依舊是該讀書讀書,該練武練武,隻不過不知不覺間,康熙送來給他看的摺子越來越多,漸漸不止於請安摺子,還有許多跟江南乃至福建一帶的民情,以及台灣的情報。
從這些摺子裏,胤礽逐漸對東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再加上有當地官員可以隨時詢問,卻是比在上書房裏對著書本學,要方便許多。
整頓完杭州官場的康熙終於捨得將他的太子推到眾人麵前,當地官員也在日常接觸中,開始了解這位大清的儲君。
他的確像是傳言中那般金尊玉貴,被皇上當成明珠一般捧著寵著,但卻絕不是不諳世事的稚童,而是一位已然能叫人心生敬意的太子了。
很多時候,這位太子爺完全不像是這個年紀的孩子,思維縝密決策果斷,卻又仁慈公正。
最重要的是,他們也發現了胤礽的重要功效——
當他們與康熙意見不合之時,胤礽便能成為他們與康熙溝通的橋樑,隻要有胤礽在場,康熙就不會輕易動怒,明顯好說話不少。
故而當他們有什麽事怕康熙不同意的時候,就會先打聽打聽今日太子爺在不在,若是不在,那就明兒再來。
對此,康熙是樂見其成的。
他一直在探尋太子在朝中最合適的位置。
若將胤礽當成半君,就連他自己也會擔心會不會終有一日他會開始介意兒子能與他抗衡,可若將胤礽當成臣子,又不符合他儲君的身份。
而如今胤礽成為了一個獨立於君王和臣子之外的第三方,既地位獨特又不會叫人心生忌憚,於他而言,是最舒服的。
所以很多時候他是故意黑臉,一則要看看兒子如今是否有能力擔起這個位置,二則也是叫外人自行發覺太子的重要性,教化於無形。
結果他還是很滿意的,並且打算繼續將兒子往這個方向培養。
他希望將來太子參政的那一日,能處在一個高於各方利益的位置上,他希望他的太子,眼界更高些,不會拘泥於朝中現有的黨派之爭,而是實打實的為天下計。
這是他如今自己都無法做到的,所以他需要有一個人,一個能叫他放心信任的人,時時提醒自己,卻又不用擔心那人另有所圖。
這些事康熙並未與胤礽直說,胤礽如今也還沒能體會到,他隻是發現自己的師傅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內閣大員,到如今更多的是曾經主政一方之人,來告訴他這個天下的真實模樣。
沒有奏摺裏精彩言辭的粉飾,不再僅僅是一行行高高掛起的文字和數字,胤礽眼裏的世界越來越詳實,而隨之而來的,是對天下百姓更多的擔憂,以及對治理天下更迫切的追求。
這想的轉變也讓胤礽從心懷天下卻不知從何下手,逐漸轉變到求真務實,從小事做起,他發現自己能做的事以及等著自己去做的事越來越多,自然也變得更加忙碌。
康熙看著原本悠閑玩樂的兒子日漸繁忙,逐漸變成了他想像中的太子模樣,卻又開始心疼起來。
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太心急了,畢竟兒子還小,而他正值壯年,本來可以讓兒子再多快活幾年的,可如今在他的推波助瀾之下,讓兒子逐漸找到了想要追尋的目標,卻也讓兒子再難如之前那般悠閑了。
於是乎在胤礽還在忙著了解江浙一帶農民現狀的時候,康熙大手一揮,決定提前起駕,上船離開杭州,往福建去。
胤礽:……
你們當皇帝的,都是這麽隨心所欲的嗎?
說好了要在杭州待到秋天的,他還有許多事務沒了解清楚呢,怎麽說走就走了???
第140章
盛夏午後,悶熱的天氣裏即便是坐著不動,依舊汗流不止。
林抱節熱得滿頭大汗,卻還在堅持給胤礽扇扇子,然而這暑熱的天氣裏,扇子扇出來的都是熱風。
「行了,你也坐下歇歇吧,」
胤礽還是挺心疼自己養的竹子的,「這麽熱的天也不會有人走動,你先緩緩,等太陽過去了,咱們出去吹吹海風,許是能涼快些。」
南巡的隊伍在杭州分成了兩路,胤褆領著一路從陸路帶著車馬趕去福州,而康熙帶著胤礽這一路,則是改由福建水師護送,乘船沿海岸線進發,打算在福寧上岸,再往福州匯合。
胤礽原本想讓暈船的林抱節跟著胤褆的,可誰知林抱節在杭州的時候整日逼著自己泡在船上,還真就讓他適應了,硬是跟上了船。
按理說,大船平穩,應該比陸路更加舒適才對,但實際上這麽熱的天氣裏,船艙裏悶熱的很,外麵又是毫無遮擋的烈日炎炎,幾日下來,隻感覺整個人變成一條擱淺的魚,除了無力的喘氣之外,什麽都不想幹。
一直到太陽落山,海風才帶來一絲清涼,胤礽跟康熙一起隨便吃了幾口吃膩了的海魚,然後父子兩個一起泡了個溫水澡。
船上沒有那麽多淡水,即便是天子,這時候也隻能省著用,父子倆擠在一個澡盆裏。
「阿瑪,要不咱們還是上岸走吧,」
他怎麽覺得,皇上想太多了呢?
算了,管他呢,皇上有賞,人人高興,至於最開始到底是為什麽辦的,那重要嗎?
反正隻要太子爺不說,皇上永遠也不會知道。
……
禦駕在杭州城徹底安定了下來,胤礽的生活也恢復了正常。
白日裏依舊是該讀書讀書,該練武練武,隻不過不知不覺間,康熙送來給他看的摺子越來越多,漸漸不止於請安摺子,還有許多跟江南乃至福建一帶的民情,以及台灣的情報。
從這些摺子裏,胤礽逐漸對東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再加上有當地官員可以隨時詢問,卻是比在上書房裏對著書本學,要方便許多。
整頓完杭州官場的康熙終於捨得將他的太子推到眾人麵前,當地官員也在日常接觸中,開始了解這位大清的儲君。
他的確像是傳言中那般金尊玉貴,被皇上當成明珠一般捧著寵著,但卻絕不是不諳世事的稚童,而是一位已然能叫人心生敬意的太子了。
很多時候,這位太子爺完全不像是這個年紀的孩子,思維縝密決策果斷,卻又仁慈公正。
最重要的是,他們也發現了胤礽的重要功效——
當他們與康熙意見不合之時,胤礽便能成為他們與康熙溝通的橋樑,隻要有胤礽在場,康熙就不會輕易動怒,明顯好說話不少。
故而當他們有什麽事怕康熙不同意的時候,就會先打聽打聽今日太子爺在不在,若是不在,那就明兒再來。
對此,康熙是樂見其成的。
他一直在探尋太子在朝中最合適的位置。
若將胤礽當成半君,就連他自己也會擔心會不會終有一日他會開始介意兒子能與他抗衡,可若將胤礽當成臣子,又不符合他儲君的身份。
而如今胤礽成為了一個獨立於君王和臣子之外的第三方,既地位獨特又不會叫人心生忌憚,於他而言,是最舒服的。
所以很多時候他是故意黑臉,一則要看看兒子如今是否有能力擔起這個位置,二則也是叫外人自行發覺太子的重要性,教化於無形。
結果他還是很滿意的,並且打算繼續將兒子往這個方向培養。
他希望將來太子參政的那一日,能處在一個高於各方利益的位置上,他希望他的太子,眼界更高些,不會拘泥於朝中現有的黨派之爭,而是實打實的為天下計。
這是他如今自己都無法做到的,所以他需要有一個人,一個能叫他放心信任的人,時時提醒自己,卻又不用擔心那人另有所圖。
這些事康熙並未與胤礽直說,胤礽如今也還沒能體會到,他隻是發現自己的師傅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內閣大員,到如今更多的是曾經主政一方之人,來告訴他這個天下的真實模樣。
沒有奏摺裏精彩言辭的粉飾,不再僅僅是一行行高高掛起的文字和數字,胤礽眼裏的世界越來越詳實,而隨之而來的,是對天下百姓更多的擔憂,以及對治理天下更迫切的追求。
這想的轉變也讓胤礽從心懷天下卻不知從何下手,逐漸轉變到求真務實,從小事做起,他發現自己能做的事以及等著自己去做的事越來越多,自然也變得更加忙碌。
康熙看著原本悠閑玩樂的兒子日漸繁忙,逐漸變成了他想像中的太子模樣,卻又開始心疼起來。
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太心急了,畢竟兒子還小,而他正值壯年,本來可以讓兒子再多快活幾年的,可如今在他的推波助瀾之下,讓兒子逐漸找到了想要追尋的目標,卻也讓兒子再難如之前那般悠閑了。
於是乎在胤礽還在忙著了解江浙一帶農民現狀的時候,康熙大手一揮,決定提前起駕,上船離開杭州,往福建去。
胤礽:……
你們當皇帝的,都是這麽隨心所欲的嗎?
說好了要在杭州待到秋天的,他還有許多事務沒了解清楚呢,怎麽說走就走了???
第140章
盛夏午後,悶熱的天氣裏即便是坐著不動,依舊汗流不止。
林抱節熱得滿頭大汗,卻還在堅持給胤礽扇扇子,然而這暑熱的天氣裏,扇子扇出來的都是熱風。
「行了,你也坐下歇歇吧,」
胤礽還是挺心疼自己養的竹子的,「這麽熱的天也不會有人走動,你先緩緩,等太陽過去了,咱們出去吹吹海風,許是能涼快些。」
南巡的隊伍在杭州分成了兩路,胤褆領著一路從陸路帶著車馬趕去福州,而康熙帶著胤礽這一路,則是改由福建水師護送,乘船沿海岸線進發,打算在福寧上岸,再往福州匯合。
胤礽原本想讓暈船的林抱節跟著胤褆的,可誰知林抱節在杭州的時候整日逼著自己泡在船上,還真就讓他適應了,硬是跟上了船。
按理說,大船平穩,應該比陸路更加舒適才對,但實際上這麽熱的天氣裏,船艙裏悶熱的很,外麵又是毫無遮擋的烈日炎炎,幾日下來,隻感覺整個人變成一條擱淺的魚,除了無力的喘氣之外,什麽都不想幹。
一直到太陽落山,海風才帶來一絲清涼,胤礽跟康熙一起隨便吃了幾口吃膩了的海魚,然後父子兩個一起泡了個溫水澡。
船上沒有那麽多淡水,即便是天子,這時候也隻能省著用,父子倆擠在一個澡盆裏。
「阿瑪,要不咱們還是上岸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