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清穿同人] 太子今天被催婚了嗎 作者:陌小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緩過神來的宗室立刻出來指責胤礽,「安親王在外征戰多年,平定了雲貴,乃是我大清的功臣!難不成為了幾個忤逆的漢人,你就要殺了安親王,寒了八旗將士的心?這天下是我八旗將士用命打下來的,太子卻偏幫漢人,是何道理?!」
胤礽剛剛的確是一時衝動,說話沒過腦子,此時稍微冷靜下來,也知道自己不該當眾說出這樣的話。
他看向康熙,康熙的麵色前所未有的嚴肅,卻沒有開口說話。
胤礽又迴過頭看向那慷慨陳詞的宗室,壓下心裏的衝動,冷靜的問道:「滿人也好,漢人也罷,難道不都是大清的子民嗎?安親王軍功歸軍功,但即便他有天大的功勞,也不能失了為人臣的本分!」
胤礽的話鋒突然轉到了君臣之上,讓說話的宗室愣了一下,也讓康熙的臉色緩和了下來。
他頗有些欣慰的看著胤礽,開口說道:「這話說得不錯。」
胤礽又繼續道:「如果此時是我大清剛入關尚未平定天下之時,你們剛剛說的舊俗之類的尚且情有可原,但吳三桂雖然叛亂,雲貴的百姓卻依舊是大清的子民,安親王屠殺的不是敵國百姓,而是我大清的手足同胞!」
「更何況,汗阿瑪早有嚴令,不準侵擾百姓,更遑論是屠城!同樣是帶兵平亂,康親王可曾有過這樣不尊聖旨的舉動?」
胤礽拋開滿漢之爭,將矛頭轉到兩位親王之間,「違抗聖旨就是違抗聖旨,屠殺平民就是屠殺平民,休要往滿漢之爭上攀扯,妄想以此抵罪!」
「不錯,太子說的極是!」
康熙立刻開口贊同,「朕今日叫你們聽的是其他將領是如何參安親王的,不是讓你們來評議滿漢之間的國策的!這些摺子,可不是漢人上的,都是看不下去的滿人將領地上來的,爾等休要混淆視聽!」
胤礽重新坐迴去冷靜,將主場交還給康熙。
他靈機一動用詭辯圓了迴來,但實際上依舊心中氣憤難平。
這也許就是他與這個時代最嚴重的隔閡吧——
在這個皇權至上的時代裏,或許隻有他一個人覺得人命大過天。
胤礽聽著康熙和朝臣們就安親王抗旨一事商議如何處置,卻無人再提及那些枉死的百姓,隻覺得心裏堵得厲害,卻又無能為力。
不知過了多久,他被一聲「退朝」驚醒,方才迴過神來,牽著康熙伸過來的手走了出去。
康熙沒有直接帶胤礽迴幹清宮,而是一路往北,登上了神武門的門樓。
從這裏往外看,便是景山。
「保成,看到那景山了嗎?」
康熙將胤礽抱上高台,然後從後麵穩穩扶住他,「上次朕帶你去狩獵的時候,沒有去壽皇亭看看,那裏是崇禎帝吊死的地方。」
「崇禎帝並非暴君,相反,他其實勤於政事,力主中興,然而卻還是亡了國,」
康熙說道,「除了天下大勢所趨之外,也有他剛愎自用不通世情的緣故。」
「治國之道,其實沒有是非對錯之分,再好的國策用在不適宜的時機上,也隻能鑄就悲劇。」
康熙耐心的給胤礽解釋,「朕知道你悲憫眾生,但是保成,你是太子,不是菩薩,你首先要考慮的是政權安穩,而不是一隅之地的百姓存亡。」
「安親王屠城故而有錯,你可以以此不對他封賞,也可以將他貶庶到閑職,但卻不能因此殺了他或是像你說的,碎屍萬段。」
「民貴君輕雖有道理,但卻隻是道理而已,人生而平等是佛門禪語,卻不是人生真諦,」
康熙握緊胤礽的手,「如果你不想同崇禎帝一般,吊死在那景山之上,你就得學會分辨輕重,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情,方才是帝王之道。」
帝王之道。
胤礽在心裏默默念著這四個字,然後喃喃道:「可是阿瑪,我不是帝王。」
他隻是一個註定會被廢掉的太子而已,他並不想學帝王之道。
第75章
破天荒的頭一遭,幹清宮裏最最尊貴的天家父子兩個,竟然鬧別扭了!
看著互相不搭理對方不肯同桌而食的康熙和胤礽,梁九功蒙了,隻好又叫人趕緊去禦膳房給胤礽另叫一份膳食來。
胤礽卻並不領情,轉身就跑出了幹清宮,梁九功正要喊人去追,康熙卻冷冷道:「不許管他,他愛上哪兒去就上哪兒去!」
梁九功:……太子爺七歲,皇上您最多也就三歲!
康熙是真的有點生氣了。
他精心教養著長起來的儲君,竟然不想當皇帝,這擱誰誰能不生氣?
敢情他這麽些年來的言傳身教都餵了狗了!
權勢,尊榮,坐擁天下萬人之上的睥睨,胤礽是一點都沒看到,他隻看到了忙不完的政務和不能隨心所欲的束縛。
這像話嗎?!
這次他肯定不去哄他,非得讓他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可!
梁九功看著氣成一隻河豚的康熙:……
以往皇上不高興了求了太子來哄就行,可這次皇上是跟太子生氣了,該求誰來幫忙?
怎麽就莫名其妙鬧起來了麽?
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就那麽難嗎?!
梁九功在心裏吐槽著,麵兒上還是堆起了笑容問康熙:「皇上,奴才聽說禦膳房今兒給後宮裏上了新鮮的鱸魚,也不知道哪位主子這麽會吃。」
胤礽剛剛的確是一時衝動,說話沒過腦子,此時稍微冷靜下來,也知道自己不該當眾說出這樣的話。
他看向康熙,康熙的麵色前所未有的嚴肅,卻沒有開口說話。
胤礽又迴過頭看向那慷慨陳詞的宗室,壓下心裏的衝動,冷靜的問道:「滿人也好,漢人也罷,難道不都是大清的子民嗎?安親王軍功歸軍功,但即便他有天大的功勞,也不能失了為人臣的本分!」
胤礽的話鋒突然轉到了君臣之上,讓說話的宗室愣了一下,也讓康熙的臉色緩和了下來。
他頗有些欣慰的看著胤礽,開口說道:「這話說得不錯。」
胤礽又繼續道:「如果此時是我大清剛入關尚未平定天下之時,你們剛剛說的舊俗之類的尚且情有可原,但吳三桂雖然叛亂,雲貴的百姓卻依舊是大清的子民,安親王屠殺的不是敵國百姓,而是我大清的手足同胞!」
「更何況,汗阿瑪早有嚴令,不準侵擾百姓,更遑論是屠城!同樣是帶兵平亂,康親王可曾有過這樣不尊聖旨的舉動?」
胤礽拋開滿漢之爭,將矛頭轉到兩位親王之間,「違抗聖旨就是違抗聖旨,屠殺平民就是屠殺平民,休要往滿漢之爭上攀扯,妄想以此抵罪!」
「不錯,太子說的極是!」
康熙立刻開口贊同,「朕今日叫你們聽的是其他將領是如何參安親王的,不是讓你們來評議滿漢之間的國策的!這些摺子,可不是漢人上的,都是看不下去的滿人將領地上來的,爾等休要混淆視聽!」
胤礽重新坐迴去冷靜,將主場交還給康熙。
他靈機一動用詭辯圓了迴來,但實際上依舊心中氣憤難平。
這也許就是他與這個時代最嚴重的隔閡吧——
在這個皇權至上的時代裏,或許隻有他一個人覺得人命大過天。
胤礽聽著康熙和朝臣們就安親王抗旨一事商議如何處置,卻無人再提及那些枉死的百姓,隻覺得心裏堵得厲害,卻又無能為力。
不知過了多久,他被一聲「退朝」驚醒,方才迴過神來,牽著康熙伸過來的手走了出去。
康熙沒有直接帶胤礽迴幹清宮,而是一路往北,登上了神武門的門樓。
從這裏往外看,便是景山。
「保成,看到那景山了嗎?」
康熙將胤礽抱上高台,然後從後麵穩穩扶住他,「上次朕帶你去狩獵的時候,沒有去壽皇亭看看,那裏是崇禎帝吊死的地方。」
「崇禎帝並非暴君,相反,他其實勤於政事,力主中興,然而卻還是亡了國,」
康熙說道,「除了天下大勢所趨之外,也有他剛愎自用不通世情的緣故。」
「治國之道,其實沒有是非對錯之分,再好的國策用在不適宜的時機上,也隻能鑄就悲劇。」
康熙耐心的給胤礽解釋,「朕知道你悲憫眾生,但是保成,你是太子,不是菩薩,你首先要考慮的是政權安穩,而不是一隅之地的百姓存亡。」
「安親王屠城故而有錯,你可以以此不對他封賞,也可以將他貶庶到閑職,但卻不能因此殺了他或是像你說的,碎屍萬段。」
「民貴君輕雖有道理,但卻隻是道理而已,人生而平等是佛門禪語,卻不是人生真諦,」
康熙握緊胤礽的手,「如果你不想同崇禎帝一般,吊死在那景山之上,你就得學會分辨輕重,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情,方才是帝王之道。」
帝王之道。
胤礽在心裏默默念著這四個字,然後喃喃道:「可是阿瑪,我不是帝王。」
他隻是一個註定會被廢掉的太子而已,他並不想學帝王之道。
第75章
破天荒的頭一遭,幹清宮裏最最尊貴的天家父子兩個,竟然鬧別扭了!
看著互相不搭理對方不肯同桌而食的康熙和胤礽,梁九功蒙了,隻好又叫人趕緊去禦膳房給胤礽另叫一份膳食來。
胤礽卻並不領情,轉身就跑出了幹清宮,梁九功正要喊人去追,康熙卻冷冷道:「不許管他,他愛上哪兒去就上哪兒去!」
梁九功:……太子爺七歲,皇上您最多也就三歲!
康熙是真的有點生氣了。
他精心教養著長起來的儲君,竟然不想當皇帝,這擱誰誰能不生氣?
敢情他這麽些年來的言傳身教都餵了狗了!
權勢,尊榮,坐擁天下萬人之上的睥睨,胤礽是一點都沒看到,他隻看到了忙不完的政務和不能隨心所欲的束縛。
這像話嗎?!
這次他肯定不去哄他,非得讓他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可!
梁九功看著氣成一隻河豚的康熙:……
以往皇上不高興了求了太子來哄就行,可這次皇上是跟太子生氣了,該求誰來幫忙?
怎麽就莫名其妙鬧起來了麽?
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就那麽難嗎?!
梁九功在心裏吐槽著,麵兒上還是堆起了笑容問康熙:「皇上,奴才聽說禦膳房今兒給後宮裏上了新鮮的鱸魚,也不知道哪位主子這麽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