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妙玉這才鬆了口氣,也不敢耽擱,帶著邢岫煙就一起上了路。張沒藥自然也是跟著的,畢竟就算沒有他跟妙玉這點兒事兒,以他的這種有些迂直的個性,還是會主動擔任「護花使者」的。
沒想到他們仨剛剛準備出發,就遇到隔壁甄士隱兩口子要送甄英蓮進京——因著那一次打拐時候結下的緣分,甄家這些年還一直跟著林家有聯繫,基本上是把林家當成恩人那樣尊敬的,逢年過節什麽的,都會送上禮物和問候。
林如海和賈敏也一直把英蓮當成女兒看待,甚至在英蓮十五歲的時候做主給她跟林家一個旁支的子弟訂了親。
那位林家小公子跟英蓮年紀相仿,雖然家境一般,但是為人極為上進。因傾慕英蓮才貌,發誓必定要科舉有成才會娶英蓮過門兒。於是參加了四十七年的鄉試一舉中了舉人,卻在四十八年春天的的會試中翻了車。
然後這兄弟就拜在了林如海門下,經由他引薦來了國子監讀書,跟林家小弟做了同窗——是的,林家小弟以十二歲的年齡進了學,今年八月又準備要以不滿十四歲的年紀挑戰鄉試,想來以他那來自林如海的祖傳學霸血脈,今年中舉,明年中進士,也是輕而易舉、順理成章的。
英蓮的未婚夫婿有林家小弟這麽一個族弟加同窗陪伴,也信心大增,又覺得應該給自家未婚妻一個交代,便就央求了林如海和賈敏做主,寫信邀請英蓮一家子來京,等來年他參加了會試就成婚。
英蓮同寶釵同年,今年也是十八歲了。這個年紀在女子來說,已經不算小,婚約者這邊兒若是再沒個表示也實在是說不過去了。
所以對於未來姑爺這麽主動地有所表示,甄士隱兩口子都很高興,當下就收拾行李準備上京,正好同妙玉和邢岫煙結伴而行。
再沒想到就有這麽巧的事兒,才出了姑蘇城,就遇到了李紈的嬸母李嬸娘帶著兩個女兒李紋和李綺要進京投奔親戚——其實就是李紈了。
畢竟李紈她爹也就是李嬸娘的大伯子李守中已經過世,現在她們母女三個進京,能夠投奔的也隻有李紈這個侄女了。
但是不管是李紈還是賈珠,肯定都是歡迎的。
這位李嬸娘雖然是個寡婦,卻也是出身書香門第,十分清貴的。李二叔早逝,這位李嬸娘已經守寡多年,但凡有法子也不會來京城求人。想來也是兩個妹妹到了適婚年齡,想求李紈和賈珠甚至是王夫人、賈母幫她們倆物色一下好人家吧。
至於薛蝌和寶琴,也是薛家二叔跟二嬸兩口子相繼離世,按照薛姨媽的吩咐和薛攀的邀請來京投奔他們的。
三波兒人原本互不認識,但是恰好在同一時間從江南往京城走,旅途漫長,既有緣同路,少不得就順便禮貌攀談一二。
沒想到這一聊就發現,原來他們都有共同的熟人——薛攀就像是他們之間的紐帶,直接把他們所有人都聯繫起來了。
是啊,不是親戚就是朋友,大家都是攀哥自己人,那還說啥啊,一起結伴而行吧。
至於到了京城之後,一打聽,才知道,大家的目的地也都一樣——都是薛攀家所在的那條街。
林家住在薛家隔壁,賈珠和李紈住在薛家另外一邊兒的隔壁——自從賈珠庶吉士散館之後,就正式任職翰林院編修進了武英殿編書,每日當差就顯得路遠了。加上他們覺得在榮國府不甚自在,索性也買了薛家隔壁的宅子,小兩口搬出來單過了。
王夫人雖然捨不得,卻也沒辦法,畢竟她自己也想著出來,隻是賈母還在,寶玉也在,她暫且肯定是走不了的,索性便也就先放了賈珠兩口子出來了。
正好薛姨媽和薛攀在,相互之間倒也有個照應,沒有什麽不放心的。
如此,這三波兒人最後都匯聚到了薛攀的這條街上,然後就匯聚到了他的奉國將軍府後邊兒的大觀園裏。
原本這個園子就是康師傅的麵子工程,現在用來接待一下客人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兒了。
然後不知道怎麽地,三春和史湘雲也來了。三春裏頭,迎春原本已經準備定婚,但元春早早給家裏遞話兒,說教緩一緩——想來是她有什麽內部消息,知道今年要選秀。
或者也隻是想借著這個機會幫這個堂妹一把。誰不知道他那個混帳爹賈赦和糊塗繼母邢夫人都不靠譜兒,要是藉機把這妹子給賣了就不好了。
所以,十七歲的迎春也在候選之列。剩下十五歲的迎春,十三歲的惜春也都在候選名單上。
既然是候選秀女,再在榮國府跟著賈寶玉廝混就不好了。
王夫人實在捨不得跟賈寶玉和賈母撕扯,教他搬出外院住,那就隻好讓三春暫時都來薛家投奔薛姨媽了——反正去選秀也不過就是走個過場,她們寧國府、榮國府的姑娘,倒也不必非得指給宗室子弟做格格。
史湘雲倒是早早定了親,是衛家的公子,就是薛攀的酒友兼生意夥伴馮紫英的兄弟,名喚衛若蘭的那個。
這妹子來大觀園,就純粹是為了見寶釵跟黛玉。
她們仨原來在榮國府見過,一起玩兒了不少時日,算是金蘭姐妹淘。這迴三個人的婚事都有了著落,少不得要說些小女兒的私房話。
如此,薛攀這個大觀園,竟然也如同原著裏頭賈府那個大觀園一樣,成為了群芳大聚會的場所。
沒想到他們仨剛剛準備出發,就遇到隔壁甄士隱兩口子要送甄英蓮進京——因著那一次打拐時候結下的緣分,甄家這些年還一直跟著林家有聯繫,基本上是把林家當成恩人那樣尊敬的,逢年過節什麽的,都會送上禮物和問候。
林如海和賈敏也一直把英蓮當成女兒看待,甚至在英蓮十五歲的時候做主給她跟林家一個旁支的子弟訂了親。
那位林家小公子跟英蓮年紀相仿,雖然家境一般,但是為人極為上進。因傾慕英蓮才貌,發誓必定要科舉有成才會娶英蓮過門兒。於是參加了四十七年的鄉試一舉中了舉人,卻在四十八年春天的的會試中翻了車。
然後這兄弟就拜在了林如海門下,經由他引薦來了國子監讀書,跟林家小弟做了同窗——是的,林家小弟以十二歲的年齡進了學,今年八月又準備要以不滿十四歲的年紀挑戰鄉試,想來以他那來自林如海的祖傳學霸血脈,今年中舉,明年中進士,也是輕而易舉、順理成章的。
英蓮的未婚夫婿有林家小弟這麽一個族弟加同窗陪伴,也信心大增,又覺得應該給自家未婚妻一個交代,便就央求了林如海和賈敏做主,寫信邀請英蓮一家子來京,等來年他參加了會試就成婚。
英蓮同寶釵同年,今年也是十八歲了。這個年紀在女子來說,已經不算小,婚約者這邊兒若是再沒個表示也實在是說不過去了。
所以對於未來姑爺這麽主動地有所表示,甄士隱兩口子都很高興,當下就收拾行李準備上京,正好同妙玉和邢岫煙結伴而行。
再沒想到就有這麽巧的事兒,才出了姑蘇城,就遇到了李紈的嬸母李嬸娘帶著兩個女兒李紋和李綺要進京投奔親戚——其實就是李紈了。
畢竟李紈她爹也就是李嬸娘的大伯子李守中已經過世,現在她們母女三個進京,能夠投奔的也隻有李紈這個侄女了。
但是不管是李紈還是賈珠,肯定都是歡迎的。
這位李嬸娘雖然是個寡婦,卻也是出身書香門第,十分清貴的。李二叔早逝,這位李嬸娘已經守寡多年,但凡有法子也不會來京城求人。想來也是兩個妹妹到了適婚年齡,想求李紈和賈珠甚至是王夫人、賈母幫她們倆物色一下好人家吧。
至於薛蝌和寶琴,也是薛家二叔跟二嬸兩口子相繼離世,按照薛姨媽的吩咐和薛攀的邀請來京投奔他們的。
三波兒人原本互不認識,但是恰好在同一時間從江南往京城走,旅途漫長,既有緣同路,少不得就順便禮貌攀談一二。
沒想到這一聊就發現,原來他們都有共同的熟人——薛攀就像是他們之間的紐帶,直接把他們所有人都聯繫起來了。
是啊,不是親戚就是朋友,大家都是攀哥自己人,那還說啥啊,一起結伴而行吧。
至於到了京城之後,一打聽,才知道,大家的目的地也都一樣——都是薛攀家所在的那條街。
林家住在薛家隔壁,賈珠和李紈住在薛家另外一邊兒的隔壁——自從賈珠庶吉士散館之後,就正式任職翰林院編修進了武英殿編書,每日當差就顯得路遠了。加上他們覺得在榮國府不甚自在,索性也買了薛家隔壁的宅子,小兩口搬出來單過了。
王夫人雖然捨不得,卻也沒辦法,畢竟她自己也想著出來,隻是賈母還在,寶玉也在,她暫且肯定是走不了的,索性便也就先放了賈珠兩口子出來了。
正好薛姨媽和薛攀在,相互之間倒也有個照應,沒有什麽不放心的。
如此,這三波兒人最後都匯聚到了薛攀的這條街上,然後就匯聚到了他的奉國將軍府後邊兒的大觀園裏。
原本這個園子就是康師傅的麵子工程,現在用來接待一下客人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兒了。
然後不知道怎麽地,三春和史湘雲也來了。三春裏頭,迎春原本已經準備定婚,但元春早早給家裏遞話兒,說教緩一緩——想來是她有什麽內部消息,知道今年要選秀。
或者也隻是想借著這個機會幫這個堂妹一把。誰不知道他那個混帳爹賈赦和糊塗繼母邢夫人都不靠譜兒,要是藉機把這妹子給賣了就不好了。
所以,十七歲的迎春也在候選之列。剩下十五歲的迎春,十三歲的惜春也都在候選名單上。
既然是候選秀女,再在榮國府跟著賈寶玉廝混就不好了。
王夫人實在捨不得跟賈寶玉和賈母撕扯,教他搬出外院住,那就隻好讓三春暫時都來薛家投奔薛姨媽了——反正去選秀也不過就是走個過場,她們寧國府、榮國府的姑娘,倒也不必非得指給宗室子弟做格格。
史湘雲倒是早早定了親,是衛家的公子,就是薛攀的酒友兼生意夥伴馮紫英的兄弟,名喚衛若蘭的那個。
這妹子來大觀園,就純粹是為了見寶釵跟黛玉。
她們仨原來在榮國府見過,一起玩兒了不少時日,算是金蘭姐妹淘。這迴三個人的婚事都有了著落,少不得要說些小女兒的私房話。
如此,薛攀這個大觀園,竟然也如同原著裏頭賈府那個大觀園一樣,成為了群芳大聚會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