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薛攀也早叮囑過寶釵,平時一定要注意跟賈寶玉保持距離,最好直接不見麵兒、迴避了才是。
寶釵也是聽話,基本上除了吃飯去給王夫人和賈母請安,然後就得體地告退,到隔壁院子跟三春姐妹和小黛玉一處玩兒。
至於小黛玉,那就更是有意思了。
賈敏和林如海雖然住了薛攀隔壁的宅子,但是因著林如海這幾年公務非常繁忙,沒事兒就要走南闖北地出公差,故此很少在家。
而賈母平素最疼愛賈敏這個女兒,原本賈敏隨著林如海一家子在江南,自然無法相見,此刻他們一家子也都搬來了京城,那賈母當然恨不得日日相見了。
老太太有事兒沒事兒就要教人來請賈敏母女過去陪她說話小住,這麽一來,賈敏少不得要經常帶著小黛玉往榮國府去了。
當然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林家小弟還在賈家私塾裏頭讀書。
雖然說,從來了京城開始,賈敏就一直想要給林家小弟找一個好的書院轉學出來,好離開賈家的環境。
但是吧,這所謂合適的書院一時半會兒還真的不太好找。
再加上榮國府重孫子輩兒的賈蘭、賈菌兩兄弟十分喜歡讀書,又跟林家小弟年紀相仿,三個小朋友一見麵就十分投契,很快就成為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他們三個雖然人小,但是誌氣卻都不小,不知是哪個先提議的,三人便就相互約定暫且在這裏好好讀書,不管其他人如何混鬧,他們三個自有主意,隻安心讀書了事。
賈敏見此,也不好堅持,便也就暫時熄了這個心了。
不過她也知道這麽下去不是長久之計,少不得再另外想法子,到時候好把三個孩子一起轉學走了——她想的法子,就是趕緊幫著薛攀把京城的山木書院分院開起來。
揚州的山木書院原本就是賈敏、林如海幫忙籌建的,賈敏在書院建設這個方麵也算是有些經驗,當然見識也就更高——沒有人比她更清楚一個好的教育壞境能夠給孩子帶來多好的影響了。
當然,反之一個壞的教育環境能夠給孩子帶來多差的影響,她也見過。
賈敏當然不想自己的寶貝兒子前途被影響,少不得就要主動推動這個事兒了。
也是因為這個,薛攀才又舊事重提,跟康師傅提起了要在京郊也建立一所書院的想法來。
畢竟有揚州山木書院的成功案例在先,康師傅也樂見京城的教育水平隨著新書院的建立而再提升一個台階。
於是這個事兒就從他們從塞外巡視迴來開始籌備了,預備從今年的二月開始動工。
以揚州的山木書院運作的經驗看,從籌建到完全步入正軌,差不多也要個兩三年的時間。
林家小弟現在不過才八\九歲的年紀,過個兩三年的時間,正好就到了可以衝刺童子試的關鍵時期,可不正是轉學的最好時間。
當然,如果趕在他們十歲左右的時間就轉學就更好了,有兩三年的適應期然後去參加童子試,很有可能就又創造一個十二三歲就中秀才的神話。
考慮到京城這邊兒原本就是人才濟濟,把建設周期從兩三年搞到一兩年也不是什麽太過於困難的事兒。
而且這不是還有賈敏和林如海呢嘛。
賈珠那邊兒也能幫忙。
王家雖然不在京城了,但是人脈也還有,反正,人多力量大,幹就完事兒了。
書院的事兒讓賈敏心中有底,對去榮國府也就沒有什麽心理障礙了。
若是說還有啥要擔憂的,就跟薛攀的擔憂是一樣的——別的不說,她這二嫂子管兒子的水平還是那麽爛啊。
明明大侄子賈珠挺好的,又聰明又懂事兒,怎麽到了老二賈寶玉,就變成了這麽一副模樣了呢。
當然她老娘賈母的縱容嬌慣也是一個重大影響因素,反正從來沒有聽說,一個十二歲的半大小子,還每天「姐姐妹妹」的,不知道避諱的。
反正,等書院一建好,她們立馬就搬走。現在麽,隻能盡量叮囑自家閨女小黛玉,隻跟姊妹們一處,千萬別去招惹那個癡癡傻傻的二表哥寶二爺就是了。
小黛玉也是個聰明的,每日除了晨昏定省之外,立刻就迴自己的小院兒讀書,有時候甚至比寶釵跑的還快,倒是因此還把身體鍛鍊得越來越好了……
這些小事兒,一小半兒來自寶釵的轉述,一大半兒來自小黛玉跟薛攀的例行聊天——自從之前約定,每個月至少都要聊個一兩次之後,薛攀跟小黛玉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不管是寶釵還是小黛玉,對於這位寶二爺的定義都是十分一致,那就是當代樂子人,逗笑小醜一般的存在。
從他見了漂亮妹妹就走不動路,整個人傻在當場的傻樣,到他讀書不成還偏偏喜歡拽文,搞得四不像不說,還經常鬧出笑話,反正不管是在寶釵還是小黛玉眼中,這位寶二爺本身就是個笑話。
薛攀作為哥哥和知己,很是聽了不少兩位妹妹無傷大雅的吐槽。不過後來想來是因著新鮮勁兒已經過了,她們倆都不約而同地減少了提起賈寶玉的頻次。
畢竟,一個玩物再好玩兒,也會膩歪的。何況,隨著年紀漸長,賈敏和寶釵的努力,賈寶玉逐漸被排除在了小黛玉和寶釵的社交圈子之外。
反倒是她們倆小姑娘感情日益加深了。
寶釵也是聽話,基本上除了吃飯去給王夫人和賈母請安,然後就得體地告退,到隔壁院子跟三春姐妹和小黛玉一處玩兒。
至於小黛玉,那就更是有意思了。
賈敏和林如海雖然住了薛攀隔壁的宅子,但是因著林如海這幾年公務非常繁忙,沒事兒就要走南闖北地出公差,故此很少在家。
而賈母平素最疼愛賈敏這個女兒,原本賈敏隨著林如海一家子在江南,自然無法相見,此刻他們一家子也都搬來了京城,那賈母當然恨不得日日相見了。
老太太有事兒沒事兒就要教人來請賈敏母女過去陪她說話小住,這麽一來,賈敏少不得要經常帶著小黛玉往榮國府去了。
當然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林家小弟還在賈家私塾裏頭讀書。
雖然說,從來了京城開始,賈敏就一直想要給林家小弟找一個好的書院轉學出來,好離開賈家的環境。
但是吧,這所謂合適的書院一時半會兒還真的不太好找。
再加上榮國府重孫子輩兒的賈蘭、賈菌兩兄弟十分喜歡讀書,又跟林家小弟年紀相仿,三個小朋友一見麵就十分投契,很快就成為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他們三個雖然人小,但是誌氣卻都不小,不知是哪個先提議的,三人便就相互約定暫且在這裏好好讀書,不管其他人如何混鬧,他們三個自有主意,隻安心讀書了事。
賈敏見此,也不好堅持,便也就暫時熄了這個心了。
不過她也知道這麽下去不是長久之計,少不得再另外想法子,到時候好把三個孩子一起轉學走了——她想的法子,就是趕緊幫著薛攀把京城的山木書院分院開起來。
揚州的山木書院原本就是賈敏、林如海幫忙籌建的,賈敏在書院建設這個方麵也算是有些經驗,當然見識也就更高——沒有人比她更清楚一個好的教育壞境能夠給孩子帶來多好的影響了。
當然,反之一個壞的教育環境能夠給孩子帶來多差的影響,她也見過。
賈敏當然不想自己的寶貝兒子前途被影響,少不得就要主動推動這個事兒了。
也是因為這個,薛攀才又舊事重提,跟康師傅提起了要在京郊也建立一所書院的想法來。
畢竟有揚州山木書院的成功案例在先,康師傅也樂見京城的教育水平隨著新書院的建立而再提升一個台階。
於是這個事兒就從他們從塞外巡視迴來開始籌備了,預備從今年的二月開始動工。
以揚州的山木書院運作的經驗看,從籌建到完全步入正軌,差不多也要個兩三年的時間。
林家小弟現在不過才八\九歲的年紀,過個兩三年的時間,正好就到了可以衝刺童子試的關鍵時期,可不正是轉學的最好時間。
當然,如果趕在他們十歲左右的時間就轉學就更好了,有兩三年的適應期然後去參加童子試,很有可能就又創造一個十二三歲就中秀才的神話。
考慮到京城這邊兒原本就是人才濟濟,把建設周期從兩三年搞到一兩年也不是什麽太過於困難的事兒。
而且這不是還有賈敏和林如海呢嘛。
賈珠那邊兒也能幫忙。
王家雖然不在京城了,但是人脈也還有,反正,人多力量大,幹就完事兒了。
書院的事兒讓賈敏心中有底,對去榮國府也就沒有什麽心理障礙了。
若是說還有啥要擔憂的,就跟薛攀的擔憂是一樣的——別的不說,她這二嫂子管兒子的水平還是那麽爛啊。
明明大侄子賈珠挺好的,又聰明又懂事兒,怎麽到了老二賈寶玉,就變成了這麽一副模樣了呢。
當然她老娘賈母的縱容嬌慣也是一個重大影響因素,反正從來沒有聽說,一個十二歲的半大小子,還每天「姐姐妹妹」的,不知道避諱的。
反正,等書院一建好,她們立馬就搬走。現在麽,隻能盡量叮囑自家閨女小黛玉,隻跟姊妹們一處,千萬別去招惹那個癡癡傻傻的二表哥寶二爺就是了。
小黛玉也是個聰明的,每日除了晨昏定省之外,立刻就迴自己的小院兒讀書,有時候甚至比寶釵跑的還快,倒是因此還把身體鍛鍊得越來越好了……
這些小事兒,一小半兒來自寶釵的轉述,一大半兒來自小黛玉跟薛攀的例行聊天——自從之前約定,每個月至少都要聊個一兩次之後,薛攀跟小黛玉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不管是寶釵還是小黛玉,對於這位寶二爺的定義都是十分一致,那就是當代樂子人,逗笑小醜一般的存在。
從他見了漂亮妹妹就走不動路,整個人傻在當場的傻樣,到他讀書不成還偏偏喜歡拽文,搞得四不像不說,還經常鬧出笑話,反正不管是在寶釵還是小黛玉眼中,這位寶二爺本身就是個笑話。
薛攀作為哥哥和知己,很是聽了不少兩位妹妹無傷大雅的吐槽。不過後來想來是因著新鮮勁兒已經過了,她們倆都不約而同地減少了提起賈寶玉的頻次。
畢竟,一個玩物再好玩兒,也會膩歪的。何況,隨著年紀漸長,賈敏和寶釵的努力,賈寶玉逐漸被排除在了小黛玉和寶釵的社交圈子之外。
反倒是她們倆小姑娘感情日益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