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反正她不想說的,問了也沒有結果,那還不如就這麽算了。
這麽一來,跟賈敏的談話基本上就已經隻能到此為止了。薛攀本想著直接迴家,都要走到門口了,卻不料就在這個時候,賈珠居然丟下了滿園子的賓客,親自追了出來苦留薛攀別走。
薛攀這才想起原是答應了賈珠要跟他「秉燭夜談」的。
賈敏此時居然也趁機打圓場,請他們一家三口務必盤桓幾日再走,薛姨媽也說要再跟王夫人說些私房話,寶釵說要去見林妹妹,林家小弟也站在不遠處的月亮門那裏可憐兮兮地觀望,那眼神看著跟要被拋棄的小狗一樣可憐……
合著你們都是一心的,就我是外人對吧?
薛攀雖然目瞪狗呆、深感無奈,卻也無力抗拒這麽多人的合力圍攻,隻能半推半就地跟著他們又迴到了原來他們家曾經暫住過的梨香院,準備住一個晚上就走。
不過當然是沒有能夠成功的。
首先是當天晚上,賈珠便又親自搞了一個小小的席麵兒單請薛攀——薛姨媽和寶釵早就被賈敏和小黛玉拉著去了賈母處吃飯閑話,反正今天不爽催婚的主要是薛攀,跟她們倆又有啥關係。
而且搞不好,她們倆對此還挺喜聞樂見的——作為這個世界的傳統土著貴族女性,不管是薛姨媽還是寶釵,都感覺薛攀這個年紀就是要趕緊把親事定下來才是正經。
畢竟,她兒子\哥哥幹啥都這麽厲害,那自然也不能在結婚生子這件事兒上居於人後啊——她們姨媽家裏的表哥賈珠可是十四歲就進了學,十五歲就成了親,十六歲就當了爹了。
她們家哥哥也不能落後了不是——雖然說她們家哥哥並沒有走科舉那條路。可是人家現在都已經是正四品的二等侍衛了,這不比走科舉升的快?
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隻要管做得大,誰管你是考科舉還是走祖蔭,反正又不想去當宰相,科舉不科舉也就沒有那麽重要了。
還是有生意做、有錢賺實在。
作為皇商世家的媳婦兒和女兒,薛姨媽和寶釵對於官場、生意、人生贏家的定義自然有著非常實際的認識。
在她們看來,當不當官兒、當多大的官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扛起家族生意、養活一大家子人。
所以在她們倆的眼中,薛攀哪裏都很完美,現在就差娶妻生子、三年抱倆這個任務還沒完成了。
等到他成親生子了,那就已經徹底走上人生巔峰,再也沒有啥可操心的了。
所以說,見到有那麽多人,特別是連姨媽的婆婆、那位看似慈祥可親,其實高高在上、貴不可言的賈家老太太都想著跟她們家結親,她們母女倆的這心裏可不是一般的舒爽。
也因此,她們倆特別是薛姨媽的心情就格外好,甚至還可以有心情十分委婉地替薛攀打了個圓場——「孩子還小呢,臉皮兒難免就略薄了些,老太太千萬別介意」。
薛姨媽十分自然地說著這些應酬的場麵話,恍惚之間好似又迴到了薛老太爺還在世,她還是薛家大奶奶的時候的事兒。
那個時候,薛家還在鼎盛時期,薛姨媽作為薛家的管家奶奶,也是風光過的。
她好歹也是王家的嫡出姑娘,因著王家對女兒教育的局限,她的眼界見識雖然不甚高,但王家的家世在那裏擺著,肯定也比一般人家的姑娘好了不隻一星半點兒,反正至少應付日常人情往來沒有啥問題。
她此前作為薛家的管家奶奶,外頭有薛老太爺和薛老爺支撐,裏頭有婆婆提點,也算是尚可勝任的。
隻可惜世事無常,沒過幾年,她公公薛老太爺、婆婆薛老太太跟老公薛老爺相繼離世,她這才一下子就慌了神兒,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雖然還有個小叔子薛二老爺,卻也早早接了皇家的差事、出海公幹去了,也是個指望不上的,故此薛姨媽才在重重打擊之下暈頭轉向,根本顧不上管教兒子、扶持女兒了。
她原以為這輩子自此之後就沒有啥指望了。沒成想她唯一的兒子倒是個好的,唯一的閨女也才貌雙全,肯定都有光明美好的未來。
如此,熬過了那幾年最艱難的歲月之後,倒也有些「苦盡甘來」的意思了。
薛姨媽十分欣慰,平日裏說話做事兒,也難免就多了幾分底氣,從容淡定了許多了。
這麽晃眼看去,倒像是比她姐姐王夫人看著更有修佛的氣質了。
作為她的便宜兒子,薛攀表示十分欣慰,反正能夠成功扭轉薛家破產的結局,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勝利啦。
其他的,還要啥自行車啊。
趁早兒再加把勁兒,給寶釵選個好夫婿、最好是贅婿(),到時候把薛家產業都給他們經營,自己辭官歸隱,做一條富貴鹹魚、在家混吃等死多好。
這當然是他美好的想像。
不過顯然要實現至少還得等個五六年以上的時間——寶釵剛滿了十三歲,要成親怎麽也得個幾年。
薛攀私心裏是想寶釵找個贅婿,這樣以寶釵的能力和他的「威懾」,這位姑爺肯定會被寶釵牢牢攥在手心兒裏的。
他們家有的是錢,隻要找個人好的就行了。
當然得是真的人好,不然搞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悲劇就慘了。
這個事兒,其實挺難辦的。好在寶釵年紀還小,他還有好幾年的時間可以慢慢幫寶釵選人。
這麽一來,跟賈敏的談話基本上就已經隻能到此為止了。薛攀本想著直接迴家,都要走到門口了,卻不料就在這個時候,賈珠居然丟下了滿園子的賓客,親自追了出來苦留薛攀別走。
薛攀這才想起原是答應了賈珠要跟他「秉燭夜談」的。
賈敏此時居然也趁機打圓場,請他們一家三口務必盤桓幾日再走,薛姨媽也說要再跟王夫人說些私房話,寶釵說要去見林妹妹,林家小弟也站在不遠處的月亮門那裏可憐兮兮地觀望,那眼神看著跟要被拋棄的小狗一樣可憐……
合著你們都是一心的,就我是外人對吧?
薛攀雖然目瞪狗呆、深感無奈,卻也無力抗拒這麽多人的合力圍攻,隻能半推半就地跟著他們又迴到了原來他們家曾經暫住過的梨香院,準備住一個晚上就走。
不過當然是沒有能夠成功的。
首先是當天晚上,賈珠便又親自搞了一個小小的席麵兒單請薛攀——薛姨媽和寶釵早就被賈敏和小黛玉拉著去了賈母處吃飯閑話,反正今天不爽催婚的主要是薛攀,跟她們倆又有啥關係。
而且搞不好,她們倆對此還挺喜聞樂見的——作為這個世界的傳統土著貴族女性,不管是薛姨媽還是寶釵,都感覺薛攀這個年紀就是要趕緊把親事定下來才是正經。
畢竟,她兒子\哥哥幹啥都這麽厲害,那自然也不能在結婚生子這件事兒上居於人後啊——她們姨媽家裏的表哥賈珠可是十四歲就進了學,十五歲就成了親,十六歲就當了爹了。
她們家哥哥也不能落後了不是——雖然說她們家哥哥並沒有走科舉那條路。可是人家現在都已經是正四品的二等侍衛了,這不比走科舉升的快?
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隻要管做得大,誰管你是考科舉還是走祖蔭,反正又不想去當宰相,科舉不科舉也就沒有那麽重要了。
還是有生意做、有錢賺實在。
作為皇商世家的媳婦兒和女兒,薛姨媽和寶釵對於官場、生意、人生贏家的定義自然有著非常實際的認識。
在她們看來,當不當官兒、當多大的官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扛起家族生意、養活一大家子人。
所以在她們倆的眼中,薛攀哪裏都很完美,現在就差娶妻生子、三年抱倆這個任務還沒完成了。
等到他成親生子了,那就已經徹底走上人生巔峰,再也沒有啥可操心的了。
所以說,見到有那麽多人,特別是連姨媽的婆婆、那位看似慈祥可親,其實高高在上、貴不可言的賈家老太太都想著跟她們家結親,她們母女倆的這心裏可不是一般的舒爽。
也因此,她們倆特別是薛姨媽的心情就格外好,甚至還可以有心情十分委婉地替薛攀打了個圓場——「孩子還小呢,臉皮兒難免就略薄了些,老太太千萬別介意」。
薛姨媽十分自然地說著這些應酬的場麵話,恍惚之間好似又迴到了薛老太爺還在世,她還是薛家大奶奶的時候的事兒。
那個時候,薛家還在鼎盛時期,薛姨媽作為薛家的管家奶奶,也是風光過的。
她好歹也是王家的嫡出姑娘,因著王家對女兒教育的局限,她的眼界見識雖然不甚高,但王家的家世在那裏擺著,肯定也比一般人家的姑娘好了不隻一星半點兒,反正至少應付日常人情往來沒有啥問題。
她此前作為薛家的管家奶奶,外頭有薛老太爺和薛老爺支撐,裏頭有婆婆提點,也算是尚可勝任的。
隻可惜世事無常,沒過幾年,她公公薛老太爺、婆婆薛老太太跟老公薛老爺相繼離世,她這才一下子就慌了神兒,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雖然還有個小叔子薛二老爺,卻也早早接了皇家的差事、出海公幹去了,也是個指望不上的,故此薛姨媽才在重重打擊之下暈頭轉向,根本顧不上管教兒子、扶持女兒了。
她原以為這輩子自此之後就沒有啥指望了。沒成想她唯一的兒子倒是個好的,唯一的閨女也才貌雙全,肯定都有光明美好的未來。
如此,熬過了那幾年最艱難的歲月之後,倒也有些「苦盡甘來」的意思了。
薛姨媽十分欣慰,平日裏說話做事兒,也難免就多了幾分底氣,從容淡定了許多了。
這麽晃眼看去,倒像是比她姐姐王夫人看著更有修佛的氣質了。
作為她的便宜兒子,薛攀表示十分欣慰,反正能夠成功扭轉薛家破產的結局,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勝利啦。
其他的,還要啥自行車啊。
趁早兒再加把勁兒,給寶釵選個好夫婿、最好是贅婿(),到時候把薛家產業都給他們經營,自己辭官歸隱,做一條富貴鹹魚、在家混吃等死多好。
這當然是他美好的想像。
不過顯然要實現至少還得等個五六年以上的時間——寶釵剛滿了十三歲,要成親怎麽也得個幾年。
薛攀私心裏是想寶釵找個贅婿,這樣以寶釵的能力和他的「威懾」,這位姑爺肯定會被寶釵牢牢攥在手心兒裏的。
他們家有的是錢,隻要找個人好的就行了。
當然得是真的人好,不然搞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悲劇就慘了。
這個事兒,其實挺難辦的。好在寶釵年紀還小,他還有好幾年的時間可以慢慢幫寶釵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