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其實是四大爺的原創,但他的靈感也是來源於康師傅。因為九子奪嫡的事兒,康師傅把太子兩立兩廢,折騰了一圈兒之後,就再也沒有立太子。
從太子最後一次被廢到康師傅駕崩之間的十年時間裏,太子之位都是空懸的。然後等著他臨終之前,把幾個自己喜歡的兒子都召集到了床前,從裏頭選出了四大爺作為皇位繼承人。
這其實已經有點兒像是「秘密立儲」的意思了。
不過並沒有正式命名而已。
到了四大爺上台之後,正好就以此為契機,正式創立了這個「秘密立儲」製度。
居然不明立太子,這在整個封建王朝之中,都是獨一份兒。
畢竟之前,不管是哪個朝代的皇帝,大家一致採用的都是自周朝以來的「嫡長子繼承製」。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意思是不管你生了多少個兒子,隻要正室的兒子繼承家產,包括皇位。
原本這個製度主要是為了確保家族繼承人「血統」的純正和避免家族紛爭的。
因為古代講究「門當戶對」,正妻的家族一般是跟夫家的家族勢均力敵的,哪怕是皇室聯姻也一樣,皇後的選擇,一般都是選的世家大族的千金。
這就能夠保證新的皇位繼承人,擁有十分強大的外家勢力,可以維持政權的穩定。
但是事實上,這種辦法根本就沒有從根本上避免家族紛爭。
因著所謂的嫡長子繼承製,隻是具有優先權,並不能真得避免被其他的兄弟們奪位。
畢竟若是嫡長子沒了,那就輪到了其他嫡子。若是所有的嫡子都沒了,那也就輪到了其他兒子。
甚至,如果嫡子的母親犯了大錯失去了正室的地位,那新的嫡子也就誕生了。
為此,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各種手足相殘、父子反目、夫妻成仇的事兒層出不窮。因為,隻要搞死了所有的嫡子,那皇位就是我的,隻要搞死了皇後,那後位就是我的,我的兒子就能成為嫡子……
所以,隻要有皇位,那這種皇位之爭就不可避免。
而秘密立儲製度,就是把這種明爭,搞成了暗鬥罷了。
其實也是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但是眼下,也已經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辦法了。
行吧,就這樣吧。
反正最後拿主意的是康師傅,他隻是個無辜被拉來頂缸的小侍衛而已。
薛攀細細說了這個「秘密立儲」製度的優劣,雖然一句話都沒有再說要廢了太子,卻也還是句句話都在說廢了太子。
隻不過,做決定的人,不可能是他薛攀,還得是康師傅自己來。
畢竟這江山是他的,兒子也是他的,誰最適合做太子,那還不是他說了算。
其實薛攀也是猶豫了良久,才做出這個決定的。
若是再往前推幾年,薛攀肯定是要將裝傻進行到底的。
若是再往後拖幾年,康師傅自己都要做出廢了太子的決定,那就也算是塵埃落定了。
但是偏偏,他卡在這中間時間被弄到了京城來任職,還任職的是這二等侍衛領禦前行走的尷尬職位——雖然沒有啥實權,但是也的確非常敏感,一個弄得不好,就是掉腦袋的事兒。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就算他腦子夠使,也早就知道結局,還是無法避免細節上的危機。
今天這事兒就是最好的例子。
什麽叫做人在宮裏走,鍋從天上來,這就是了。
他根本就沒招誰惹誰,但是你不去招惹別人,卻沒辦法阻止別人來招惹你。
到時候直接一個「結黨營私」的帽子扣下來,不單單是薛攀本人,他們全家都得完蛋。
而且他實在是有些厭倦了這種總是被動挨打的局麵,還是想著幹脆主動出擊算了。
「秘密立儲」製度再怎麽雞肋,卻是一個加強皇權的有力武器——這種製度可以充分保證皇帝的權力被他自己牢牢掌控,不會被任何人分走。
因為根本就不存在太子,所以也就根本不存在太、子\\黨了。那也就不可能出現太子羽翼豐滿,提前把皇帝老爹趕下台的事兒了。
這原本就是每一個皇帝的噩夢——比人死了,繼承人是個廢物敗壞了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更可怕的事兒是,人還沒死呢,皇位就沒了。
還是被自己選出來的最厲害的繼承人給搞沒的。
這就不單是可怕,簡直就是悲劇了。
康師傅可斷然不能容忍這種事兒的出現,所以才會對太子胤礽的態度如此扭曲糾結——既擔心他不行,又擔心他太行了。
長此以往,就算太子沒瘋,他自己也得瘋了。
事實上,現在他們倆就已經有點兒這個趨勢了。
幸好,現在終於有人告訴康師傅,你可以有別的選擇了,這個選擇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可以解決你最擔心的問題哦……
這就……
不說是天降甘露,也算是雪中送炭了。
薛攀算準了康師傅不會因為他說這話而治他的罪,所以才直接下了這劑猛藥,打算來一個「釜底抽薪」。
畢竟雖然康師傅身邊兒的能人賢臣很多,但是「勇於說真話」的卻沒有幾個。
特別是像薛攀這樣,比他自己更早意識到他自己真正需求,並且還給他挖掘出來,甚至還直接附送了一個答案的——那簡直就像是剛成年就替他準備了婚房甚至還送給了他最心愛的新娘一樣了……
從太子最後一次被廢到康師傅駕崩之間的十年時間裏,太子之位都是空懸的。然後等著他臨終之前,把幾個自己喜歡的兒子都召集到了床前,從裏頭選出了四大爺作為皇位繼承人。
這其實已經有點兒像是「秘密立儲」的意思了。
不過並沒有正式命名而已。
到了四大爺上台之後,正好就以此為契機,正式創立了這個「秘密立儲」製度。
居然不明立太子,這在整個封建王朝之中,都是獨一份兒。
畢竟之前,不管是哪個朝代的皇帝,大家一致採用的都是自周朝以來的「嫡長子繼承製」。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意思是不管你生了多少個兒子,隻要正室的兒子繼承家產,包括皇位。
原本這個製度主要是為了確保家族繼承人「血統」的純正和避免家族紛爭的。
因為古代講究「門當戶對」,正妻的家族一般是跟夫家的家族勢均力敵的,哪怕是皇室聯姻也一樣,皇後的選擇,一般都是選的世家大族的千金。
這就能夠保證新的皇位繼承人,擁有十分強大的外家勢力,可以維持政權的穩定。
但是事實上,這種辦法根本就沒有從根本上避免家族紛爭。
因著所謂的嫡長子繼承製,隻是具有優先權,並不能真得避免被其他的兄弟們奪位。
畢竟若是嫡長子沒了,那就輪到了其他嫡子。若是所有的嫡子都沒了,那也就輪到了其他兒子。
甚至,如果嫡子的母親犯了大錯失去了正室的地位,那新的嫡子也就誕生了。
為此,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各種手足相殘、父子反目、夫妻成仇的事兒層出不窮。因為,隻要搞死了所有的嫡子,那皇位就是我的,隻要搞死了皇後,那後位就是我的,我的兒子就能成為嫡子……
所以,隻要有皇位,那這種皇位之爭就不可避免。
而秘密立儲製度,就是把這種明爭,搞成了暗鬥罷了。
其實也是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但是眼下,也已經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辦法了。
行吧,就這樣吧。
反正最後拿主意的是康師傅,他隻是個無辜被拉來頂缸的小侍衛而已。
薛攀細細說了這個「秘密立儲」製度的優劣,雖然一句話都沒有再說要廢了太子,卻也還是句句話都在說廢了太子。
隻不過,做決定的人,不可能是他薛攀,還得是康師傅自己來。
畢竟這江山是他的,兒子也是他的,誰最適合做太子,那還不是他說了算。
其實薛攀也是猶豫了良久,才做出這個決定的。
若是再往前推幾年,薛攀肯定是要將裝傻進行到底的。
若是再往後拖幾年,康師傅自己都要做出廢了太子的決定,那就也算是塵埃落定了。
但是偏偏,他卡在這中間時間被弄到了京城來任職,還任職的是這二等侍衛領禦前行走的尷尬職位——雖然沒有啥實權,但是也的確非常敏感,一個弄得不好,就是掉腦袋的事兒。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就算他腦子夠使,也早就知道結局,還是無法避免細節上的危機。
今天這事兒就是最好的例子。
什麽叫做人在宮裏走,鍋從天上來,這就是了。
他根本就沒招誰惹誰,但是你不去招惹別人,卻沒辦法阻止別人來招惹你。
到時候直接一個「結黨營私」的帽子扣下來,不單單是薛攀本人,他們全家都得完蛋。
而且他實在是有些厭倦了這種總是被動挨打的局麵,還是想著幹脆主動出擊算了。
「秘密立儲」製度再怎麽雞肋,卻是一個加強皇權的有力武器——這種製度可以充分保證皇帝的權力被他自己牢牢掌控,不會被任何人分走。
因為根本就不存在太子,所以也就根本不存在太、子\\黨了。那也就不可能出現太子羽翼豐滿,提前把皇帝老爹趕下台的事兒了。
這原本就是每一個皇帝的噩夢——比人死了,繼承人是個廢物敗壞了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更可怕的事兒是,人還沒死呢,皇位就沒了。
還是被自己選出來的最厲害的繼承人給搞沒的。
這就不單是可怕,簡直就是悲劇了。
康師傅可斷然不能容忍這種事兒的出現,所以才會對太子胤礽的態度如此扭曲糾結——既擔心他不行,又擔心他太行了。
長此以往,就算太子沒瘋,他自己也得瘋了。
事實上,現在他們倆就已經有點兒這個趨勢了。
幸好,現在終於有人告訴康師傅,你可以有別的選擇了,這個選擇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可以解決你最擔心的問題哦……
這就……
不說是天降甘露,也算是雪中送炭了。
薛攀算準了康師傅不會因為他說這話而治他的罪,所以才直接下了這劑猛藥,打算來一個「釜底抽薪」。
畢竟雖然康師傅身邊兒的能人賢臣很多,但是「勇於說真話」的卻沒有幾個。
特別是像薛攀這樣,比他自己更早意識到他自己真正需求,並且還給他挖掘出來,甚至還直接附送了一個答案的——那簡直就像是剛成年就替他準備了婚房甚至還送給了他最心愛的新娘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