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看過的病人,沒有一萬,也有八千,可以說是經驗十分豐富,啥樣的人都見過了。
故此,對於尤氏的不好意思,他也並不覺得有什麽奇怪,隻是用著一貫的和藹又專業的姿態,試圖給尤氏一些安慰,讓她迅速冷靜下來。
畢竟,這平安脈雖然簡單,但是連續診了好幾個下來,也並不容易。
特別是,這幾位女眷都是身份高貴的管家女眷,哪怕隻是簡單的平安脈,其實也並不能簡單對付。
尤其張友士其實是個特別認真的人。
在他看來,不管給誰診脈,診的是什麽脈,那都得十分認真地對待,因為每一次對於病人來說,都是一個獲得健康的機會。
一句話,他是懂醫者仁心的。
而且,他也是一直這麽堅持的。
正是這幾十年的堅持,讓他整個人的氣質都與眾不同——反正一看就跟那些裝模作樣的庸醫、或者拿腔作勢的醫生們不一樣,讓患者自然而然地就能夠放鬆下來,配合他的診治。
就,真的是,十分厲害的大手了。
尤氏果然也跟其他人一樣,真的坐下來之後,也很快就恢復了平靜。
醫者父母心,你對著你爹媽的時候,肯定不會太過防備的。
尤氏也是如此。
張友士一邊兒隨意同她閑話,一邊兒給她診脈,成功讓她放鬆了下來的同時,脈案也得了。
不過,得是得了,張友士的表情卻反倒是凝重了起來。
這一下不單尤氏緊張起來,滿屋子的女眷也都圍了過來。
賈母是一家子人的主心骨兒,故此她率先穩住情緒,對著張友士問道:「張先生,可是我這侄孫子媳婦,脈象有何不妥?」
張友士撚須沉吟了片刻道:「這位奶奶的脈象,的確有些不對——然則,也不是什麽大事兒……不知道,這位奶奶貴庚?」
尤氏忙說了。
張友士又沉吟了片刻道:「年紀不大,但這脈象上看,似乎有些血氣不足之症——想來是奶奶幼時勞心過度,有些失了調養了。」
賈母便道:「可不是麽。我這個侄孫子媳婦自幼喪母,她又是長女,極其孝順的,操持家裏,裏裏外外都是一把手,可憐見兒的,那個時候也不過十歲上下,幸而過了三年孝期,老親家又取了個繼室,雖不是生母,但好歹是照應了她幾年……」
薛攀在旁邊兒聽著,這才弄明白了尤氏的身世。
原來這位珍大嫂子還真的有些命運多舛,不到十歲就沒了生母。自己在家要操持家務,照顧老父,還得守孝,過了三年老父又娶了繼室,這便就是尤老娘。
這尤老娘也是帶著兩個與前頭丈夫生的女兒來的。便就是那兩位十分出名的尤氏姐妹——尤二姐、尤三姐。
因著那個時候,兩個姑娘還小,便也就跟著尤氏的爹改姓了尤。
當然這兩姐妹也都是身為長姐的尤氏照顧,雖然不是親生姐妹,最後相處下來,倒是跟親姐妹也差不多了。
尤老娘雖然軟弱又沒見識,還好貪些小便宜,但是在尤氏麵前,也是不怎麽夠看的。
隻是這種重組家庭,到底說出來不怎麽好聽。尤氏的婚事就成了一個不小的難題。
正所謂「高不成、低不就」,拖到了十九歲快二十歲了,也沒有找到人家兒。
這個時候恰逢賈珍的原配過世。一番尋找,便就將尤氏取過來做了繼室。
畢竟十九歲的年紀,雖然略顯大了一點兒,但是也還是女子正好的年華,配上尤氏端莊秀美的外貌,更是十分加分,配已經二十五六歲,拖著一個六七歲前頭原配留下的嫡長子的賈珍,就算說不上綽綽有餘,也算是可堪良配了。
隻是沒想到,如此年輕的尤氏,底子卻是個有些不足的。
若是從此好好調養便也罷了。偏偏賈珍那性子,可不是個省心的。
賈蓉小時候也不是個好相與的。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賈珍一貫是個花心薄倖的。剛剛娶了尤氏的時候,也新鮮了幾日,但是他早就是在脂粉堆裏迷了眼,看慣了各色美人兒的。對著尤氏這種端莊秀氣的長相,時間稍微一長,就會感覺有些寡淡,很快就失去了興趣。
於是,尤氏嫁進來不過兩三個月,就「失了寵」,跟死了的原配夫人一樣被當成了花瓶供著。賈珍照舊在府裏、府外尋歡作樂,根本不把尤氏放在眼裏。
聽說原配夫人就是這麽氣病了,然後拖了幾年沒了的。
這還是她運氣不錯,那兩三個月裏頭就懷上了身孕,生下了賈蓉,好歹留了一點血脈。
尤氏則連她都不如,她身子本就有些不足之症,又沒有及時調養,兩三個月的時間裏,根本就沒能成功懷孕,那之後,就更是沒有機會了。
因為賈珍根本就不來找她了。
府裏、府外,年輕貌美的丫頭、妓子們多的是,何必要跟家裏的黃臉婆浪費時間。
當然,至於賈珍如此胡搞為何也沒有留下一兒半女的,這倒是個謎了——若是說他有什麽隱疾不能生,那賈蓉又怎麽解釋。
總不能幾年前可以生,幾年後就不行了吧?
難道說是忽然就病變了?
雖然也有這個可能,但果然還是有些太無稽之談了點兒……
現下說是尤氏需要調理一下,那賈珍若是也能來看看,就最好不過了。
故此,對於尤氏的不好意思,他也並不覺得有什麽奇怪,隻是用著一貫的和藹又專業的姿態,試圖給尤氏一些安慰,讓她迅速冷靜下來。
畢竟,這平安脈雖然簡單,但是連續診了好幾個下來,也並不容易。
特別是,這幾位女眷都是身份高貴的管家女眷,哪怕隻是簡單的平安脈,其實也並不能簡單對付。
尤其張友士其實是個特別認真的人。
在他看來,不管給誰診脈,診的是什麽脈,那都得十分認真地對待,因為每一次對於病人來說,都是一個獲得健康的機會。
一句話,他是懂醫者仁心的。
而且,他也是一直這麽堅持的。
正是這幾十年的堅持,讓他整個人的氣質都與眾不同——反正一看就跟那些裝模作樣的庸醫、或者拿腔作勢的醫生們不一樣,讓患者自然而然地就能夠放鬆下來,配合他的診治。
就,真的是,十分厲害的大手了。
尤氏果然也跟其他人一樣,真的坐下來之後,也很快就恢復了平靜。
醫者父母心,你對著你爹媽的時候,肯定不會太過防備的。
尤氏也是如此。
張友士一邊兒隨意同她閑話,一邊兒給她診脈,成功讓她放鬆了下來的同時,脈案也得了。
不過,得是得了,張友士的表情卻反倒是凝重了起來。
這一下不單尤氏緊張起來,滿屋子的女眷也都圍了過來。
賈母是一家子人的主心骨兒,故此她率先穩住情緒,對著張友士問道:「張先生,可是我這侄孫子媳婦,脈象有何不妥?」
張友士撚須沉吟了片刻道:「這位奶奶的脈象,的確有些不對——然則,也不是什麽大事兒……不知道,這位奶奶貴庚?」
尤氏忙說了。
張友士又沉吟了片刻道:「年紀不大,但這脈象上看,似乎有些血氣不足之症——想來是奶奶幼時勞心過度,有些失了調養了。」
賈母便道:「可不是麽。我這個侄孫子媳婦自幼喪母,她又是長女,極其孝順的,操持家裏,裏裏外外都是一把手,可憐見兒的,那個時候也不過十歲上下,幸而過了三年孝期,老親家又取了個繼室,雖不是生母,但好歹是照應了她幾年……」
薛攀在旁邊兒聽著,這才弄明白了尤氏的身世。
原來這位珍大嫂子還真的有些命運多舛,不到十歲就沒了生母。自己在家要操持家務,照顧老父,還得守孝,過了三年老父又娶了繼室,這便就是尤老娘。
這尤老娘也是帶著兩個與前頭丈夫生的女兒來的。便就是那兩位十分出名的尤氏姐妹——尤二姐、尤三姐。
因著那個時候,兩個姑娘還小,便也就跟著尤氏的爹改姓了尤。
當然這兩姐妹也都是身為長姐的尤氏照顧,雖然不是親生姐妹,最後相處下來,倒是跟親姐妹也差不多了。
尤老娘雖然軟弱又沒見識,還好貪些小便宜,但是在尤氏麵前,也是不怎麽夠看的。
隻是這種重組家庭,到底說出來不怎麽好聽。尤氏的婚事就成了一個不小的難題。
正所謂「高不成、低不就」,拖到了十九歲快二十歲了,也沒有找到人家兒。
這個時候恰逢賈珍的原配過世。一番尋找,便就將尤氏取過來做了繼室。
畢竟十九歲的年紀,雖然略顯大了一點兒,但是也還是女子正好的年華,配上尤氏端莊秀美的外貌,更是十分加分,配已經二十五六歲,拖著一個六七歲前頭原配留下的嫡長子的賈珍,就算說不上綽綽有餘,也算是可堪良配了。
隻是沒想到,如此年輕的尤氏,底子卻是個有些不足的。
若是從此好好調養便也罷了。偏偏賈珍那性子,可不是個省心的。
賈蓉小時候也不是個好相與的。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賈珍一貫是個花心薄倖的。剛剛娶了尤氏的時候,也新鮮了幾日,但是他早就是在脂粉堆裏迷了眼,看慣了各色美人兒的。對著尤氏這種端莊秀氣的長相,時間稍微一長,就會感覺有些寡淡,很快就失去了興趣。
於是,尤氏嫁進來不過兩三個月,就「失了寵」,跟死了的原配夫人一樣被當成了花瓶供著。賈珍照舊在府裏、府外尋歡作樂,根本不把尤氏放在眼裏。
聽說原配夫人就是這麽氣病了,然後拖了幾年沒了的。
這還是她運氣不錯,那兩三個月裏頭就懷上了身孕,生下了賈蓉,好歹留了一點血脈。
尤氏則連她都不如,她身子本就有些不足之症,又沒有及時調養,兩三個月的時間裏,根本就沒能成功懷孕,那之後,就更是沒有機會了。
因為賈珍根本就不來找她了。
府裏、府外,年輕貌美的丫頭、妓子們多的是,何必要跟家裏的黃臉婆浪費時間。
當然,至於賈珍如此胡搞為何也沒有留下一兒半女的,這倒是個謎了——若是說他有什麽隱疾不能生,那賈蓉又怎麽解釋。
總不能幾年前可以生,幾年後就不行了吧?
難道說是忽然就病變了?
雖然也有這個可能,但果然還是有些太無稽之談了點兒……
現下說是尤氏需要調理一下,那賈珍若是也能來看看,就最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