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薛姨媽哪裏捨得讓他多勞神,當即就道:「你隻管有空的時候再問便是,不必專門記著……」
薛攀笑道:「我省得。媽也早點兒歇著,兒子這就告退了。」
兩個人說笑了兩句,便就各自迴房安歇。
且說薛攀離開了薛姨媽的屋子,出了門去,便到了外頭一層院子裏的廂房——這原是給他預備的房間。
不得不說,榮國府作為國公府,就算現在情況一天比一天差,但是架子還在,規矩講究那也都是絲毫不差的。
哪怕是客人住著的院子,也是精緻整潔,並且內外有別的。
這梨香院便就是如此,雖然小小巧巧,一座院子也是三進三出,有十幾間房舍。而且外頭還有個門兒直通著後街,人員往來也方便——薛攀若是出門兒,就可以直接從這裏出去,實在是方便得很,比他們自己家的宅子還便於出行。
薛姨媽和寶釵住在最裏頭的那幾間房舍裏,旁邊兒穿過角門就進了榮國府。走不上多遠,就能走到榮禧堂去,到後麵兒的廂房找王夫人說話。
薛攀住在第二層的院子,離著街邊兒不遠不近,既體現了內外有別,又顧忌著不要住在最外頭靠近街道,吵得不得清靜。
總之,哪怕隻是一個小小的院子,都安排得很是妥帖。
特別是這院子原本是榮國公昔年養老的地方,有點兒類似於慈寧宮那意思,還挺適合招待親友的。
薛攀對著地方還挺滿意,但是也並不想常住——今非昔比,他們薛家如今的財力隻怕比寧國府、榮國府加起來都還強些,那何必還賴在人家家裏不走呢。
當成一個關係不錯的親戚,偶爾來住幾天得了。哪裏能一直住著不走?
就算榮國府的人願意,他還不願意呢。
薛攀看了一圈兒梨香院的環境,心裏就大概有了底。
他也不急著提搬走的事兒,而是先梳洗沐浴了,換了衣服躺上床榻開始主動找係統說話。
說起來,他還真的很少跟他這個係統互動,一般都是有事兒說事兒,能解決就解決,拿著解決方案走人。
不能解決就不能解決,帶著自己的想法走人。
反正,目前為止,不管遇到什麽難題,好像都還沒有到解決不了的地步。
不管是靠係統,還是靠自己,反正最後都是平安度過了。
這就得了。
不過這一次,倒是薛攀少有的棘手時刻——畢竟不孕不育這個事兒,的確是挺棘手了。
一般來說,算是很複雜的社會工程和生物工程跨領域的問題。薛攀原本也沒有抱什麽希望,就想著反正睡前無聊,隨便上個線問問唄。
萬萬沒想到的是,係統居然還真給了他一個答案——結果就是夫妻倆一起做個檢查,該是誰的問題,就醫誰的問題。
這……這不是廢話嗎。
而且就算尤氏願意,賈珍能願意?
再說了,就算他們倆都願意,那誰來給他們看呢?
薛攀想了想,覺得這事兒不怎麽靠譜,沒想到係統默默閃了閃屏幕,忽然給他來了一行字「車到山前必有路」。
行吧。
意思就是等著機會撞到他麵前來唄。
那就玄幻了,誰知道這得等到啥時候去了。
薛攀無奈地對著係統嘆了口氣,便就翻身睡下。
萬萬沒想到,第二天,他要的機會,就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啊啊啊,不小心睡著了。看看能不能再寫點兒。嗚嗚嗚。
第117章 遠客
尤氏心中所求的這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最終能夠得以實現的轉機出現在張友士的一封來信上。
原來是之前,薛攀再三邀請張友士來京城發展的邀約,終於收到了他的迴音了。
張友士在迴信之中,慣例還是先交代了一番姑蘇那邊兒的情況。
姑蘇郊外的那座有餘堂醫學院,最開始是薛攀提出的設想沒錯,但是可以說,醫學院裏的每一磚每一瓦,都是張友士眼看著建立起來的。
那座醫學院就像是張友士的孩子一樣,十月懷胎、呱呱墜地,有著十分濃厚的感情。
所以,薛攀雖然想要借著這一次到京中任職的機會,順便把有餘堂醫學院的京城分部開過來,但是內心深處其實也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畢竟,他是直接邀請的張友士,而不是別的什麽張友士培養出來的弟子。
開新的分部這種事兒,當然還是用有經驗的老手兒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因著他們完全可以把第一次的經驗教訓拿來直接應用,查漏補缺、精益求精。
但是若換一個新人過來,那不但還得把踩過的坑再踩一遍,還可能會有新的問題——畢竟,張友士這種人才,哪怕是第一次做籌建醫學院這種事兒,也不可能真的是純新手的水準。
基本上就是個有經驗的大佬,隨便跨一個界這種概念吧。
但是他的基準本來就是在一個很高的水準之上的,哪怕是跨個界,也不會差太遠的樣子,何況,這醫學院的建設,又不用他親自動手,以使用者的身份當個監工,那簡直不要太合適。
正是因著這樣的緣由,張友士籌建醫學院的事兒才進行的這麽順利。
薛攀去「驗收」的時候,看到那醫學院的樣子,簡直為之震驚。
薛攀笑道:「我省得。媽也早點兒歇著,兒子這就告退了。」
兩個人說笑了兩句,便就各自迴房安歇。
且說薛攀離開了薛姨媽的屋子,出了門去,便到了外頭一層院子裏的廂房——這原是給他預備的房間。
不得不說,榮國府作為國公府,就算現在情況一天比一天差,但是架子還在,規矩講究那也都是絲毫不差的。
哪怕是客人住著的院子,也是精緻整潔,並且內外有別的。
這梨香院便就是如此,雖然小小巧巧,一座院子也是三進三出,有十幾間房舍。而且外頭還有個門兒直通著後街,人員往來也方便——薛攀若是出門兒,就可以直接從這裏出去,實在是方便得很,比他們自己家的宅子還便於出行。
薛姨媽和寶釵住在最裏頭的那幾間房舍裏,旁邊兒穿過角門就進了榮國府。走不上多遠,就能走到榮禧堂去,到後麵兒的廂房找王夫人說話。
薛攀住在第二層的院子,離著街邊兒不遠不近,既體現了內外有別,又顧忌著不要住在最外頭靠近街道,吵得不得清靜。
總之,哪怕隻是一個小小的院子,都安排得很是妥帖。
特別是這院子原本是榮國公昔年養老的地方,有點兒類似於慈寧宮那意思,還挺適合招待親友的。
薛攀對著地方還挺滿意,但是也並不想常住——今非昔比,他們薛家如今的財力隻怕比寧國府、榮國府加起來都還強些,那何必還賴在人家家裏不走呢。
當成一個關係不錯的親戚,偶爾來住幾天得了。哪裏能一直住著不走?
就算榮國府的人願意,他還不願意呢。
薛攀看了一圈兒梨香院的環境,心裏就大概有了底。
他也不急著提搬走的事兒,而是先梳洗沐浴了,換了衣服躺上床榻開始主動找係統說話。
說起來,他還真的很少跟他這個係統互動,一般都是有事兒說事兒,能解決就解決,拿著解決方案走人。
不能解決就不能解決,帶著自己的想法走人。
反正,目前為止,不管遇到什麽難題,好像都還沒有到解決不了的地步。
不管是靠係統,還是靠自己,反正最後都是平安度過了。
這就得了。
不過這一次,倒是薛攀少有的棘手時刻——畢竟不孕不育這個事兒,的確是挺棘手了。
一般來說,算是很複雜的社會工程和生物工程跨領域的問題。薛攀原本也沒有抱什麽希望,就想著反正睡前無聊,隨便上個線問問唄。
萬萬沒想到的是,係統居然還真給了他一個答案——結果就是夫妻倆一起做個檢查,該是誰的問題,就醫誰的問題。
這……這不是廢話嗎。
而且就算尤氏願意,賈珍能願意?
再說了,就算他們倆都願意,那誰來給他們看呢?
薛攀想了想,覺得這事兒不怎麽靠譜,沒想到係統默默閃了閃屏幕,忽然給他來了一行字「車到山前必有路」。
行吧。
意思就是等著機會撞到他麵前來唄。
那就玄幻了,誰知道這得等到啥時候去了。
薛攀無奈地對著係統嘆了口氣,便就翻身睡下。
萬萬沒想到,第二天,他要的機會,就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啊啊啊,不小心睡著了。看看能不能再寫點兒。嗚嗚嗚。
第117章 遠客
尤氏心中所求的這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最終能夠得以實現的轉機出現在張友士的一封來信上。
原來是之前,薛攀再三邀請張友士來京城發展的邀約,終於收到了他的迴音了。
張友士在迴信之中,慣例還是先交代了一番姑蘇那邊兒的情況。
姑蘇郊外的那座有餘堂醫學院,最開始是薛攀提出的設想沒錯,但是可以說,醫學院裏的每一磚每一瓦,都是張友士眼看著建立起來的。
那座醫學院就像是張友士的孩子一樣,十月懷胎、呱呱墜地,有著十分濃厚的感情。
所以,薛攀雖然想要借著這一次到京中任職的機會,順便把有餘堂醫學院的京城分部開過來,但是內心深處其實也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畢竟,他是直接邀請的張友士,而不是別的什麽張友士培養出來的弟子。
開新的分部這種事兒,當然還是用有經驗的老手兒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因著他們完全可以把第一次的經驗教訓拿來直接應用,查漏補缺、精益求精。
但是若換一個新人過來,那不但還得把踩過的坑再踩一遍,還可能會有新的問題——畢竟,張友士這種人才,哪怕是第一次做籌建醫學院這種事兒,也不可能真的是純新手的水準。
基本上就是個有經驗的大佬,隨便跨一個界這種概念吧。
但是他的基準本來就是在一個很高的水準之上的,哪怕是跨個界,也不會差太遠的樣子,何況,這醫學院的建設,又不用他親自動手,以使用者的身份當個監工,那簡直不要太合適。
正是因著這樣的緣由,張友士籌建醫學院的事兒才進行的這麽順利。
薛攀去「驗收」的時候,看到那醫學院的樣子,簡直為之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