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若是他跟背書似得,把原著裏頭賈雨村跟甄家的淵源一字不差地背出來,那反倒是奇怪了。
但是這也並不妨礙薛攀用「道聽途說」的方式,講述這個故事。而且正因著是這種方式,更加顯得真實可信,並且也更有說服力。
大家想想啊,群眾的眼睛一向是雪亮的,他們都傳著說這賈老爺忘恩負義、對恩人甄士隱一家的悲慘遭遇不聞不問,那肯定說明這賈雨村有很大的問題啊。
而且他要是真的好人,怎麽上任沒多久就被罷官了。
別說什麽「眾人皆濁我獨清」,是因為過於清廉被人排擠什麽的理由了。
這姓賈的貪汙的銀子數量可不少,這個從他家境變化就能看得出來,隨意到京中打探一番也能得到這個信息,就不要再凹什麽清官的人設了。
就這,賈雨村竟還要厚著臉皮再找人脈準備起復,妥妥的權力動物了屬於是。
薛攀講完這個,林如海沉默良久,末了終於嘆息著開口道:「原來如此,幸而有蟠兒你提醒,總算是懸崖勒馬了。隻是這麽一來,你林妹妹、林弟弟的功課又要如何安排呢?」
作者有話要說:
小修。臨近春節還在上班,悲傷逆流成河。等到放假,我一定天天狠狠碼字嗚嗚嗚!
第77章 辦學
林如海這麽一問,薛攀便就笑了:「姑父不必著急,這事兒,侄兒倒是有個主意。」
他說著便就把想在揚州建書院的事兒跟林如海說了一番。
其實這個事兒在姑蘇的時候薛攀就曾經想過,不過因著每次去姑蘇他都是來去匆匆,倒也沒有什麽機會在那裏實施。
而且姑蘇那邊兒的工作重點,還是在醫學院的建設上。
雖然薛攀的點子很好,張友士也很能領會他的意思,但是醫學院畢竟太過專業,短時間內想要建設起來並非易事。
至於建設好了之後,再要推廣到其他地區就更加困難了。
第一個是人才難得,這世間如同張友士那樣的人才雖然有,但是不多。反正目前薛攀就隻遇到了張友士這麽一個。
就這,姑蘇的醫學院到現在也沒成功開業,還處在建設階段呢。更加不要說,想在其他地方開分校了。
不過書院就不一樣了。
一來這種模式從古至今都存在,是最常規的教育方式。薛攀想要做的不過是用現在有的酒瓶子裝新酒,隻要內核變了,那就能取得不同的效果。
正好林如海也想給林妹妹和林家小弟搞繼續教育或者說是學前教育,那簡直是再巧合不過了。
那不如就趁著這個機會,推廣一下九年義務教育好了。
沒有九年,至少也得保證個六年,最差也是三年吧。
甚至實在沒條件的來個一年半載,簡單認識幾個字,不是睜眼瞎子,生活就會便利很多,以後也更加可能會把孩子送來讀書。
而且還可以搞技術學校,弄個實習什麽的,這就有意思又有意義的多了。
因著早就有過這麽一個設想,薛攀很快就整理好了思路,將這個想法跟林如海說了。
林如海一聽,倒是來了精神。他還記得薛攀之前在姑蘇搞得那個醫學院的事兒,因問:「蟠兒說的,可是跟姑蘇城郊那個『有餘堂』一樣的書院?」
薛攀笑道:「那有餘堂是專門教授醫學的,雖也種植藥草,教人讀書識字,但終究還是為了學醫。但咱們要弄這個書院,又不一樣。」
薛攀一邊兒思索,一邊兒按照現世九年義務教育的模式給林如海科普。
比如怎麽撥款,怎麽運營,怎麽招生,他多少都知道一些,雖然隻是些皮毛,但也盡夠了。
獎學金製度當然也要引進。這個製度在現世裏無數次地被證明可以有效幫助家境貧寒的優秀學生完成學業。
富家子弟若是要來,也可以搞一個貴族班——反正師資力量也各有側重,包管讓不同出身、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接受到合適的教育。
薛攀說得口若懸河,林如海也聽得聚精會神,兩個人不知不覺就在書房聊了許久,等到房門被人扣響的時候,他們倆這才發現,原來居然又已經到了吃午飯的時候了。
都到了這個時候,那午飯肯定就是在林家吃了——薛姨媽和寶釵早就知道薛攀經常要跟林如海商談公務,所以除了每天早上,薛攀固定會來主院請安,跟她們母女一起吃早飯外,中午和晚上她們倆一般都是自己吃飯。
故此,中午的時候,薛攀十迴倒是有八迴在林家吃,也算是習慣了。
不過尋常的時候,一般都是下人們過來請示林如海,然後擺飯的。
賈敏作為林家主母,肯定是早就安排好這一切,一貫是做的十分妥帖。薛攀跟林如海也都習慣了。
故此,當看到今兒來書房找他們倆出去吃飯的,居然是賈敏本人的時候,薛攀和林如海都感覺十分意外。
特別是薛攀,他簡直一下子就無法控製地緊張了起來。
天老爺,怎麽這位姑媽居然親自來了,忽然這麽正式的感覺,簡直不像是驚喜,更像是驚嚇了。
見到賈敏笑著走進了書房,薛攀忙起身見禮,十分客氣拘謹,更剛剛同林如海酣暢淋漓地暢所欲言的時候完全不同,像是瞬間就變了一個人一樣。
賈敏見他如此,倒是不由得笑著調侃道:「蟠兒這是怎麽一說?方才跟你姑父倒是好好的,見了你姑母,反倒還怕生了起來?」
但是這也並不妨礙薛攀用「道聽途說」的方式,講述這個故事。而且正因著是這種方式,更加顯得真實可信,並且也更有說服力。
大家想想啊,群眾的眼睛一向是雪亮的,他們都傳著說這賈老爺忘恩負義、對恩人甄士隱一家的悲慘遭遇不聞不問,那肯定說明這賈雨村有很大的問題啊。
而且他要是真的好人,怎麽上任沒多久就被罷官了。
別說什麽「眾人皆濁我獨清」,是因為過於清廉被人排擠什麽的理由了。
這姓賈的貪汙的銀子數量可不少,這個從他家境變化就能看得出來,隨意到京中打探一番也能得到這個信息,就不要再凹什麽清官的人設了。
就這,賈雨村竟還要厚著臉皮再找人脈準備起復,妥妥的權力動物了屬於是。
薛攀講完這個,林如海沉默良久,末了終於嘆息著開口道:「原來如此,幸而有蟠兒你提醒,總算是懸崖勒馬了。隻是這麽一來,你林妹妹、林弟弟的功課又要如何安排呢?」
作者有話要說:
小修。臨近春節還在上班,悲傷逆流成河。等到放假,我一定天天狠狠碼字嗚嗚嗚!
第77章 辦學
林如海這麽一問,薛攀便就笑了:「姑父不必著急,這事兒,侄兒倒是有個主意。」
他說著便就把想在揚州建書院的事兒跟林如海說了一番。
其實這個事兒在姑蘇的時候薛攀就曾經想過,不過因著每次去姑蘇他都是來去匆匆,倒也沒有什麽機會在那裏實施。
而且姑蘇那邊兒的工作重點,還是在醫學院的建設上。
雖然薛攀的點子很好,張友士也很能領會他的意思,但是醫學院畢竟太過專業,短時間內想要建設起來並非易事。
至於建設好了之後,再要推廣到其他地區就更加困難了。
第一個是人才難得,這世間如同張友士那樣的人才雖然有,但是不多。反正目前薛攀就隻遇到了張友士這麽一個。
就這,姑蘇的醫學院到現在也沒成功開業,還處在建設階段呢。更加不要說,想在其他地方開分校了。
不過書院就不一樣了。
一來這種模式從古至今都存在,是最常規的教育方式。薛攀想要做的不過是用現在有的酒瓶子裝新酒,隻要內核變了,那就能取得不同的效果。
正好林如海也想給林妹妹和林家小弟搞繼續教育或者說是學前教育,那簡直是再巧合不過了。
那不如就趁著這個機會,推廣一下九年義務教育好了。
沒有九年,至少也得保證個六年,最差也是三年吧。
甚至實在沒條件的來個一年半載,簡單認識幾個字,不是睜眼瞎子,生活就會便利很多,以後也更加可能會把孩子送來讀書。
而且還可以搞技術學校,弄個實習什麽的,這就有意思又有意義的多了。
因著早就有過這麽一個設想,薛攀很快就整理好了思路,將這個想法跟林如海說了。
林如海一聽,倒是來了精神。他還記得薛攀之前在姑蘇搞得那個醫學院的事兒,因問:「蟠兒說的,可是跟姑蘇城郊那個『有餘堂』一樣的書院?」
薛攀笑道:「那有餘堂是專門教授醫學的,雖也種植藥草,教人讀書識字,但終究還是為了學醫。但咱們要弄這個書院,又不一樣。」
薛攀一邊兒思索,一邊兒按照現世九年義務教育的模式給林如海科普。
比如怎麽撥款,怎麽運營,怎麽招生,他多少都知道一些,雖然隻是些皮毛,但也盡夠了。
獎學金製度當然也要引進。這個製度在現世裏無數次地被證明可以有效幫助家境貧寒的優秀學生完成學業。
富家子弟若是要來,也可以搞一個貴族班——反正師資力量也各有側重,包管讓不同出身、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接受到合適的教育。
薛攀說得口若懸河,林如海也聽得聚精會神,兩個人不知不覺就在書房聊了許久,等到房門被人扣響的時候,他們倆這才發現,原來居然又已經到了吃午飯的時候了。
都到了這個時候,那午飯肯定就是在林家吃了——薛姨媽和寶釵早就知道薛攀經常要跟林如海商談公務,所以除了每天早上,薛攀固定會來主院請安,跟她們母女一起吃早飯外,中午和晚上她們倆一般都是自己吃飯。
故此,中午的時候,薛攀十迴倒是有八迴在林家吃,也算是習慣了。
不過尋常的時候,一般都是下人們過來請示林如海,然後擺飯的。
賈敏作為林家主母,肯定是早就安排好這一切,一貫是做的十分妥帖。薛攀跟林如海也都習慣了。
故此,當看到今兒來書房找他們倆出去吃飯的,居然是賈敏本人的時候,薛攀和林如海都感覺十分意外。
特別是薛攀,他簡直一下子就無法控製地緊張了起來。
天老爺,怎麽這位姑媽居然親自來了,忽然這麽正式的感覺,簡直不像是驚喜,更像是驚嚇了。
見到賈敏笑著走進了書房,薛攀忙起身見禮,十分客氣拘謹,更剛剛同林如海酣暢淋漓地暢所欲言的時候完全不同,像是瞬間就變了一個人一樣。
賈敏見他如此,倒是不由得笑著調侃道:「蟠兒這是怎麽一說?方才跟你姑父倒是好好的,見了你姑母,反倒還怕生了起來?」